青花菜又名綠菜花、西蘭花、木立花椰菜等。屬十字花科芸薑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原產於歐洲義大利,現在世界各國都有栽培,我國南北方各地均可種植。青花菜的食用部分為綠色花球,質地柔嫩,品味佳美,是一種營養成分齊全、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89克、總糖5.9克、蛋白質3.6克、維生素C 110毫克、維生素A3.8克,其他礦物質鐵、鈣等含量也較高。我國各大中城市均有一定的栽培面積,且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栽培規模隨著需求量的增加,而逐年擴大。
1.形態特徵
青花菜主根明顯,根系發達。莖屬短縮莖,莖下部細,靠近花球部分變粗。葉片厚,葉色深綠色,蠟質層較厚,葉形有闊葉形和長葉形,葉柄明顯、狹長。一般植株長到20片真葉左右,主軸才能形成主花球,主莖頂端所生的主花球最大,球徑為14~18釐米。主花球採收後,自下部葉腋處可長出若干側枝,頂端各自又生成小花球。小花球採收後,又繼續發生二次分枝,一株可多次採收側花球。也有少數品種,尤其是早熟品種無腋花芽,主要採收頂端花球。按腋花芽活動能力強弱,又可分為主枝型和側枝型。早熟品種多屬主枝型,中晚熟品種多屬側枝型。青花菜是復總狀花序。種子千粒重3.5~4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 度
青花菜性喜冷涼及溼潤的環境條件,屬半耐寒蔬菜。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4~8℃,適宜溫度為25℃左右,最高溫度為35℃。營養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花球的發育適宜溫度為15~ 20℃,5℃以下的低溫生長緩慢。植株能耐-5℃或短期-8℃的低溫,根的發育溫度最低4℃,適宜溫度為26℃,最高溫度為38℃,夏季氣溫高於25℃以上,一般生長不良,商品價值降低。
(2)水分
青花菜喜溼潤氣候,不耐乾旱和澇漬,對水分要求嚴格,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80%較適宜,過溼會造成植株病害和腐爛。要求空氣相對溼度80%~90%才能生長良好。否則常因乾旱使植株地上部分受到過分抑制,導致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產量和品質。
(3)光 照
青花菜屬喜光作物,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發育正常,花的顏色正常,商品價值高;當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花莖伸長,外葉發黃,花球變小,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4)土壤營養
青花菜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土質疏鬆、耕作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排水性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在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肥料,尤其是氮素營養。在花芽分化和花蕾發育過程中,還需供給氮、磷、鉀營養。每667平方米麵積需氮素16千克磷20千克、鉀16千克,另外還需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如硼、鎂等。
3.優良品種
(1)綠 嶺
綠嶺是由日本引進的雜種一代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葉色較深綠,側枝生長中等,花球緊密,花蕾小,色綠,質量好,花球大,單球重0.5~0.75千克。每667平方米產量1500千克左右,適合春、秋季栽培。生育期100~ 110天,中熟種。
(2)玉冠綠菜花
玉冠綠菜花,生長勢強,花蕾較大,單球重0.3~0.5千克。抗寒、抗熱、抗病性均較強,主枝、側枝均可收穫花球。適應性廣,適宜於不同季節、不同設施栽培。每667平方米產量500~700千克。
(3)中青1號
中青1號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花球濃綠,較緊密,花蕾較細,主花球重0.3~0.5千克。定植後50天左右收穫,每667平方米產量1000千克左右。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4)中青2號
中青2號與中青1號相近,適於春、秋季栽培。每667平方米產量650千克左右。
(5)東方綠寶
東方綠寶由東方正大種子有限公司育成。早熟品種,全生育期85~90天。花球濃綠,緊密,花球重0.3千克左右,每667平方米產量800千克以上。主要作夏、秋季栽培。
(6)綠雄.
綠雄是從日本引進的中熟雜交良種。植株直立,適於密植。抗黑腐病、霜黴病,並抗熱、抗澇,適應性強,是夏季主栽品種。
4.栽培季節與栽培方式
青花菜根據不同季節採用多種栽培方式排開播種,基本上可以周年栽培。主要的栽培方式有如下幾種:
(1)春季露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露地栽培是最普遍的栽培方式,易於栽培,依靠自然氣候條件進行露地栽培,產量高,成本低。
(2)春提前秋延後的保護地栽培保護地栽培以塑料大棚、改良陽畦、塑料小拱棚等方式栽培。目前這種栽培方式較廣泛地被採用,產量較高。
(3)遮蔭防雨栽培
夏季栽培可選用抗逆性強、抗熱性較強的品種,利用遮陽網或塑料薄膜進行遮陽防雨栽培。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夏季較冷涼的地方進行栽培。
(4)溫室栽培
在冬季利用日光溫室和加溫溫室進行栽培。這種栽培方式產量低,成本高,栽培難度大,但在寒冷季節是必不可少的栽培方式。由於我國南北方地區氣候的差異,採用何種栽培方式及掌握適宜的栽培時期,應根據氣候特點、市場需求等情況而定。在長江流域地區一般有三種主要的栽培方式:夏、秋季栽培是最主要的栽培季節。播種時期為7月中旬到9月中旬,早、中、晚熟品種搭配播種育苗,採收期自10月上旬可持續到翌年3月。為了提早上市,延長供應期,可選用耐高溫的極早熟品種,播種期提前到6月上旬至7月中旬,採收期提前到10月前,效益更顯著。
冬、春季栽培一定要選用春季栽培的專用品種。冬播可從10月至12月播種,宜選擇冬性強,不易發生早期抽薹的中、晚熟品種。也可以利用溫室、大棚、溫床等保護地設施,於12月至翌年2月份在保護地中育苗,3月定植露地,5~6月採收供應,但要選早中熟不易抽驀的品種。高山栽培即利用高海拔500~1000米以上的地區夏季氣溫涼爽的特點,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可使產品在盛夏7~8月上市。
5.栽培技術
(1)育 苗
露地育苗,苗床應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地塊,育苗床要施足底肥及氮磷複合肥,保證其苗期的養分供應。若用營養缽或育苗盤育苗,所用育苗土應是氮、磷、鉀等元素含量充分的營養土。播種前施足底肥,整平畦面。每667平方米大田需種量25~30克,5~6平方米的苗床面積。播種後覆細土蓋沒種子,土面稍鎮壓,然後噴澆透水。夏、秋季栽培,育苗期間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應搭遮陽棚育苗,可利用遮陽網、粗竹蓆、草簾等遮陽材料。春季育苗要.注意防寒保溫,可採用大棚、小拱棚、電熱溫床、溫室等保溫設施育苗。床溫要保持在20~ 25℃,最低溫度不低於10℃。出苗後應適當降溫。當苗有1~2片真葉時,可間苗1~2次,去除細弱苗、過密苗或假植一次,也可移植於營養缽內。視幼苗生長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每隔2~3天澆一次水。根據苗情追施少量氮肥。當幼苗長到5~7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2)定 植
定植前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1500~ 2000千克,然後耕耙均勻,作成1.2~1.3米寬的高畦。定植前,若是採用苗床育苗的,在夏季栽培的要選陰天或傍晚時帶土定植,營養缽育苗可直接定植。定植株行距,早熟品種為40釐米X40釐米,每667平方米栽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50~ 60釐米見方,每667平方米栽2000~2200株。早春定植最好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或大、中、小棚栽培。
(3)田間管理
定植後澆緩苗水。15天左右進行第一次追肥,最好施用複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25~30千克,也可施稀薄糞水。花球開始形成時,肥水齊攻,每667平方米追施複合肥15~20千克或人畜糞水1500~ 2000千克,硫酸銨20~25千克,草木灰75~100千克。主花球採收後,可根據側花球的生長情況,追施適量的肥料。青花菜缺硼時易產生嫩莖中空,硼過多又引起嫩莖變褐色;缺錳時會使葉片失去光澤,外葉變黃。因此,花球形成期,每667平方米用100克硼砂加水60千克葉面噴施,50千克水加1支葉面寶、250克尿素噴葉,可有效地促進花蕾正常發育。澆水應根據土壤乾濕情況和植株生長情況掌握,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及時中耕除草有利於植株的生長。頂花球專用種在頂花球採收前應抹去側芽;頂側花球兼用種,一般僅留健壯側枝4~5個即可,其餘弱枝儘早抹去,以節省養分。
6.病蟲害防治
(1)霜黴病
青花菜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箱黴病。多從莖下部葉開始發病,先在葉正面出現較小褪綠斑,擴大後形成不規則壞死斑,大小差異很大。空氣潮溼時,葉背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黴。空氣乾燥時則形成許多不規則枯斑。此病一般是連陰天氣發病較重,通風不良,連作或間套種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選用72.2%普力克水劑對水600~800倍,或72%克露可溼性粉劑對水600~8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對水500 倍,或75%百菌清1000倍噴霧防治。
(2)褐腐病
褐腐病在青花菜苗期危害嚴重,主要侵染根莖部,使病部變黑。多數植株感病部位略顯縊縮,沿病部向上下發展使根莖和幼根變褐、壞死而腐爛。空氣乾燥時,病部表皮多與維管束組織分離脫落,植株葉片萎蔫下垂,最後於枯死亡。空氣潮溼時,病部產生較稀疏、白色的黴狀物。
防治方法
①無病土育苗,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播種不宜過密,覆土不宜過厚。
②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或70%甲基託布津拌種。
③出苗後或成株期發病,選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對水500~600倍,或70%代森錳鋅對水400~ 500倍噴霧。重點防治根莖和基部葉柄,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2~3次。
7.採收與利用
青花菜的花球是由小花蕾組成的,必須及時採收。收穫過早,蕾球尚未充分發育,產量低;收穫過晚則蕾球鬆散,花球質量變劣,商品價值降低,造成經濟損失。採收標準是,手感花蕾粒子開始有些鬆動或花球邊緣的花蕾粒子略有鬆散時為採收適期。除頂花球專用種外,在頂花球採收後,側花球迅速生長,一般可連續採收多次。青花菜很不耐貯運,應當天採收當天銷售,不然在常溫下一夜即可變黃。如不能及時上市,可用保鮮薄膜包裝,放在0~5℃的低溫條件下可保存1周左右。青花菜是餐桌上的佳餚,可涼拌、做湯、清蒸、炒、紅燒、燴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