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介紹西瓜栽培的文章,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西瓜的情況。
適合精品西瓜栽培的模式很多,目前生產中應用最多的是小拱棚和塑料大棚,各種不同栽培模式除了按上一節介紹的「一般管理措施」進行管理以外,還有各自特殊的管理要求,本節僅介紹各種栽培模式在管理上的不同之處。
1.小拱棚雙覆蓋栽培技術要點
(1)作畦
適合小拱棚栽培的瓜畦有寬高畦、窄高畦、低畦和壟畦四種。
① 高畦一般畦面寬3.2~-3.6米,畦溝寬30釐米左右瓜苗栽在瓜畦的兩邊,以後瓜苗伸蔓後,兩行瓜蔓向畦內對爬。小拱棚扣蓋於兩相鄰瓜行上,一棚雙行瓜苗。寬高畦的優點是畦面較寬,有利於瓜蔓的爬行,也方便管理。其主要缺點是:澆水量少,不易澆透畦土,易出現畦內幹早,供水不足的問題。寬高唯較適合於在地下水位較高、土質偏黏、結瓜期雨水較多的地。
② 窄高畦 一般面寬16-1.8米,溝寬25釐米左右畫比唯溝15釐米左右。每唯栽1行瓜苗,瓜苗栽在兩畦相部一側的畦邊,小拱棚同扣蓋住2行瓜苗。窄高畦的優點是:澆水溝多、畦面窄,容易澆透水,不會發生缺水問題。但窄高畦也存在著畦面較窄,不利於瓜蔓爬行,做畦較費工等不足。窄高畦的適用範圍較廣,而地下水位偏低、結瓜期的降雨量也較少,但水源充足,水利條件好,在土質偏黏的地方應用效果較好。
③低唯低畦由澆水畦和爬蔓畦兩部分構成。澆水畦也叫瓜行唯,寬50釐米左右,每睡栽2行瓜苗、兩行瓜苗伸蔓後分別向相反的方向爬行。爬畦位於澆水的兩側,畦寬1.5-1.8米。小拱棚扣蓋在澆水畦上,一棚雙行瓜苗。低的澆水面大,水充足,在地下水位較低、結瓜期幹早少雨及土質偏沙,保水能力差的地方應用效果較好;在地下水位高、土質偏黏且雨水又偏多的地方,用低畦種瓜,會因土壤的透氣性差,而妨礙根系的生長,同時也會因地面溼度太高,而誘發西瓜病害。
④壟畦壟畦由壟背、澆水溝和爬蔓畦三部分構成。壟背也叫瓜行畦,一般寬30~50釐米,上密集種植1行瓜苗,或栽雙行瓜苗。伸蔓後,相鄰兩瓜蔓分別伸向相反的方向。澆水溝開於壟背兩側,寬25~30釐米。爬蔓畦位於澆水溝外,寬1.3~1.5米。小拱棚扣蓋在瓜行畦上,一棚單行或雙行瓜苗。壟畦兼有高和低畦的優點,適合於多種土壤應用,並且具有澆水量易於控制的優點,易於管理。但壟也存在著做畦較費工費力、易受鹽害等缺陷,在鹽鹼較重的地方不宜用壟畦栽培西瓜。瓜畦做好以後,要在畦面上覆蓋地膜。
(2)定植
當小拱棚內10釐米深地溫穩定在12℃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以上,日最低氣溫不低於5℃時即可定植。小拱棚內溫度的高低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就小拱棚的結構來講,在棚高相同的情況下,寬度越大,棚溫也越高;相反,在棚的寬度一定的情況下,棚越高,散熱表面越大,夜溫越低。故寬度較大的低矮棚的棚溫比棚體細長的棚的棚溫要高,定植時間要早。其次,就小拱棚的保溫措施而言,無其他保溫覆蓋的單拱棚的棚溫最低,定植期也最晚,一般只較不覆蓋的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在單拱棚的基礎上,增加一層薄膜覆蓋,定植期可提早5天左右;增加一層草苦覆蓋,定植期可提早15天左右。主要小拱棚栽培形式的參考定植期如下:單拱棚較露地提早10~15天,雙膜覆蓋栽培可較露地提早15~20天,雙膜覆蓋加草苦可較露地提早30天左右,單拱棚加草苦可較露地提早25天左右。
小拱棚西瓜栽培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較高的早期產量。因此西瓜的種植密度要大。但因西瓜屬於喜光作物,種植密度太大時,瓜秧間相互遮光,單株瓜秧的受光量減少,反而不利於植株的生長。瓜秧長勢弱,坐瓜晚且坐瓜率低,不僅早期的產量低,而且總產量也不高。為解決西瓜種植密度過大與光照不足的矛盾,目前小拱棚西瓜大多選用瓜秧較小、坐瓜早的早熟或中早熟西瓜品種,把種植密度控制在每667米2植600-1500株範圍內,栽培效果較好。
小拱棚西瓜的種植密度受品種類型、整枝方式、定植方式和土壤類型的影響。一般早熟品種結瓜早,瓜蔓也較短小,適合密植,一般行距1.6米左右,株距30~40釐米。中熟品種坐瓜稍晚,植株也較早熟品種的大,種植密度要小一些,一般行距1.8米左右,株距40~60釐米。從整枝方式看,如採用單蔓整枝時株距以30~40釐米為宜;採用雙蔓整枝時,株距以40-50釐米為宜:;如果再增加側蔓數目,株距也要相應增大到50釐米以上。小拱棚西瓜一般多採取單蔓(只留主蔓)、雙蔓和三蔓整枝形式,所以其最大株距一般不超過60釐米。採取等行距定植時,行距要大,以使瓜蔓有足夠的地方伸展。採取大、小行距定植時,行距可適當減少,一般要比等行距時減少10%左右,以增加種植度,提高小狀西瓜的產量。從土肥力看,土肥的地,瓜苗發棵較快,瓜蔓也較粗長,株距和行距都要適當加大。相反,在土壤肥力差的地塊上栽種西瓜時,株、行距就要相應減少。
(3)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的管理除了按一般的管理措施進行管理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溫度管理當出現倒春寒,引起小棚內溫度過低時,需要進行人工加溫,方法是用水袋或水袋盛熱水放人棚內加溫。或用水盆盛適量火炭,上面用草灰蓋住,放入小拱棚內加溫。
②整枝壓蔓小拱棚雙覆蓋西瓜的整枝工作應結合大通風進行,初期的理蔓工作只需將瓜蔓引向可以伸展的地方即可,或順建向向同一方向理蔓。瓜蔓在棚內生長時不會受到風害,不必固定瓜蔓。當外界溫度上升時,可把瓜蔓引出拱棚,或撤去小拱帽,並及時將瓜蔓引出來,均勻排列在瓜田中。在引蔓的同時要進行壓蔓。
③撤棚由於小拱棚裡面的空間較小,當瓜蔓伸展到一定長度時,就會發生互相纏繞的現象,影響坐瓜。應在外界氣溫適合西瓜生長時,適時把小拱棚拆除。拆除小拱棚時,要求外界氣溫穩定在15℃,當外界氣溫低於15℃時不宜拆棚,低於10℃應禁止拆棚。當外界氣溫達到拆要求,但瓜秧仍較短,不互相纏繞時,可推遲拆棚,儘可能地利用小拱棚內有利於西瓜生長的條件,加快瓜秧的生長,促進瓜秧早坐瓜早成熟。拆棚前5-7天要加強小棚的通風,對瓜進行適應性鍛鍊。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述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聊一聊呀,喜歡小編的也要點擊關注,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