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栽培技術之:不同栽培設施的栽培技術要點

2020-12-19 餘音未散看音樂

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介紹西瓜栽培的文章,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西瓜的情況。

適合精品西瓜栽培的模式很多,目前生產中應用最多的是小拱棚和塑料大棚,各種不同栽培模式除了按上一節介紹的「一般管理措施」進行管理以外,還有各自特殊的管理要求,本節僅介紹各種栽培模式在管理上的不同之處。

1.小拱棚雙覆蓋栽培技術要點

(1)作畦

適合小拱棚栽培的瓜畦有寬高畦、窄高畦、低畦和壟畦四種。

① 高畦一般畦面寬3.2~-3.6米,畦溝寬30釐米左右瓜苗栽在瓜畦的兩邊,以後瓜苗伸蔓後,兩行瓜蔓向畦內對爬。小拱棚扣蓋於兩相鄰瓜行上,一棚雙行瓜苗。寬高畦的優點是畦面較寬,有利於瓜蔓的爬行,也方便管理。其主要缺點是:澆水量少,不易澆透畦土,易出現畦內幹早,供水不足的問題。寬高唯較適合於在地下水位較高、土質偏黏、結瓜期雨水較多的地。

② 窄高畦 一般面寬16-1.8米,溝寬25釐米左右畫比唯溝15釐米左右。每唯栽1行瓜苗,瓜苗栽在兩畦相部一側的畦邊,小拱棚同扣蓋住2行瓜苗。窄高畦的優點是:澆水溝多、畦面窄,容易澆透水,不會發生缺水問題。但窄高畦也存在著畦面較窄,不利於瓜蔓爬行,做畦較費工等不足。窄高畦的適用範圍較廣,而地下水位偏低、結瓜期的降雨量也較少,但水源充足,水利條件好,在土質偏黏的地方應用效果較好。

③低唯低畦由澆水畦和爬蔓畦兩部分構成。澆水畦也叫瓜行唯,寬50釐米左右,每睡栽2行瓜苗、兩行瓜苗伸蔓後分別向相反的方向爬行。爬畦位於澆水的兩側,畦寬1.5-1.8米。小拱棚扣蓋在澆水畦上,一棚雙行瓜苗。低的澆水面大,水充足,在地下水位較低、結瓜期幹早少雨及土質偏沙,保水能力差的地方應用效果較好;在地下水位高、土質偏黏且雨水又偏多的地方,用低畦種瓜,會因土壤的透氣性差,而妨礙根系的生長,同時也會因地面溼度太高,而誘發西瓜病害。

④壟畦壟畦由壟背、澆水溝和爬蔓畦三部分構成。壟背也叫瓜行畦,一般寬30~50釐米,上密集種植1行瓜苗,或栽雙行瓜苗。伸蔓後,相鄰兩瓜蔓分別伸向相反的方向。澆水溝開於壟背兩側,寬25~30釐米。爬蔓畦位於澆水溝外,寬1.3~1.5米。小拱棚扣蓋在瓜行畦上,一棚單行或雙行瓜苗。壟畦兼有高和低畦的優點,適合於多種土壤應用,並且具有澆水量易於控制的優點,易於管理。但壟也存在著做畦較費工費力、易受鹽害等缺陷,在鹽鹼較重的地方不宜用壟畦栽培西瓜。瓜畦做好以後,要在畦面上覆蓋地膜。

(2)定植

當小拱棚內10釐米深地溫穩定在12℃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以上,日最低氣溫不低於5℃時即可定植。小拱棚內溫度的高低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就小拱棚的結構來講,在棚高相同的情況下,寬度越大,棚溫也越高;相反,在棚的寬度一定的情況下,棚越高,散熱表面越大,夜溫越低。故寬度較大的低矮棚的棚溫比棚體細長的棚的棚溫要高,定植時間要早。其次,就小拱棚的保溫措施而言,無其他保溫覆蓋的單拱棚的棚溫最低,定植期也最晚,一般只較不覆蓋的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在單拱棚的基礎上,增加一層薄膜覆蓋,定植期可提早5天左右;增加一層草苦覆蓋,定植期可提早15天左右。主要小拱棚栽培形式的參考定植期如下:單拱棚較露地提早10~15天,雙膜覆蓋栽培可較露地提早15~20天,雙膜覆蓋加草苦可較露地提早30天左右,單拱棚加草苦可較露地提早25天左右。

小拱棚西瓜栽培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較高的早期產量。因此西瓜的種植密度要大。但因西瓜屬於喜光作物,種植密度太大時,瓜秧間相互遮光,單株瓜秧的受光量減少,反而不利於植株的生長。瓜秧長勢弱,坐瓜晚且坐瓜率低,不僅早期的產量低,而且總產量也不高。為解決西瓜種植密度過大與光照不足的矛盾,目前小拱棚西瓜大多選用瓜秧較小、坐瓜早的早熟或中早熟西瓜品種,把種植密度控制在每667米2植600-1500株範圍內,栽培效果較好。

小拱棚西瓜的種植密度受品種類型、整枝方式、定植方式和土壤類型的影響。一般早熟品種結瓜早,瓜蔓也較短小,適合密植,一般行距1.6米左右,株距30~40釐米。中熟品種坐瓜稍晚,植株也較早熟品種的大,種植密度要小一些,一般行距1.8米左右,株距40~60釐米。從整枝方式看,如採用單蔓整枝時株距以30~40釐米為宜;採用雙蔓整枝時,株距以40-50釐米為宜:;如果再增加側蔓數目,株距也要相應增大到50釐米以上。小拱棚西瓜一般多採取單蔓(只留主蔓)、雙蔓和三蔓整枝形式,所以其最大株距一般不超過60釐米。採取等行距定植時,行距要大,以使瓜蔓有足夠的地方伸展。採取大、小行距定植時,行距可適當減少,一般要比等行距時減少10%左右,以增加種植度,提高小狀西瓜的產量。從土肥力看,土肥的地,瓜苗發棵較快,瓜蔓也較粗長,株距和行距都要適當加大。相反,在土壤肥力差的地塊上栽種西瓜時,株、行距就要相應減少。

(3)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的管理除了按一般的管理措施進行管理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溫度管理當出現倒春寒,引起小棚內溫度過低時,需要進行人工加溫,方法是用水袋或水袋盛熱水放人棚內加溫。或用水盆盛適量火炭,上面用草灰蓋住,放入小拱棚內加溫。

②整枝壓蔓小拱棚雙覆蓋西瓜的整枝工作應結合大通風進行,初期的理蔓工作只需將瓜蔓引向可以伸展的地方即可,或順建向向同一方向理蔓。瓜蔓在棚內生長時不會受到風害,不必固定瓜蔓。當外界溫度上升時,可把瓜蔓引出拱棚,或撤去小拱帽,並及時將瓜蔓引出來,均勻排列在瓜田中。在引蔓的同時要進行壓蔓。

③撤棚由於小拱棚裡面的空間較小,當瓜蔓伸展到一定長度時,就會發生互相纏繞的現象,影響坐瓜。應在外界氣溫適合西瓜生長時,適時把小拱棚拆除。拆除小拱棚時,要求外界氣溫穩定在15℃,當外界氣溫低於15℃時不宜拆棚,低於10℃應禁止拆棚。當外界氣溫達到拆要求,但瓜秧仍較短,不互相纏繞時,可推遲拆棚,儘可能地利用小拱棚內有利於西瓜生長的條件,加快瓜秧的生長,促進瓜秧早坐瓜早成熟。拆棚前5-7天要加強小棚的通風,對瓜進行適應性鍛鍊。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述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聊一聊呀,喜歡小編的也要點擊關注,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西瓜設施栽培品種介紹(無籽西瓜)
    早熟,圓果形,綠皮網紋,皮極薄;果肉黃色,質地脆甜爽口,纖維少,品質佳,中心糖含量在11%左右;單瓜重2.5~3kg,秋季栽培1.5~2.5kg;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25天左右;坐果性強,皮薄易裂果。適於設施栽培。2.蜜童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育成。
  • 西瓜栽培技術
    西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標準化西瓜每畝產量為3000 kg-5000 kg的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肥料農藥使用原則和要求,生產管理等系列措施。本標準適用於岐山縣露地、地膜和拱棚西瓜標準化生產。2.
  • 葉菜類有機栽培技術
    此外,鄉土蔬菜如洛葵、葉用甘藷及白花馬齒莧等,由於扦插容易且病蟲危害較少,也是有機栽培之最佳選擇,茲將葉菜類有機栽培要點敘述如下: 1.菜圃環境 有機蔬菜栽培圃需選擇無土壤、灌溉水及空氣汙染之地點。 2.設施搭設 一般菜圃可搭設簡易塑料布溫網室,上覆塑料布以防止雨水衝刷蔬菜,兩側以紗網阻隔,減少蟲害入侵,或僅搭設紗網進行傳統撒播栽培,也可採用盆植或穴盤栽培。
  •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基金項目: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CARS-25)孫興祥西瓜屬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廣大市民夏、秋消費佳品。江蘇沿海是重要的西甜瓜產區,種植方式以早春設施栽培為主,採用多層覆蓋栽培,西瓜上市早、效益高,產品一般 4 月中旬開始上市,6 月底 7 月初結束 。後茬種植青花菜、包菜、甘藍、大白菜等露地蔬菜,雖然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大棚設施資源浪費,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 溫室大棚藍莓的栽培技術要點
    而在藍莓的種植過程中,採用溫室大棚栽培技術種植,可以做到反季節生產,並提高藍莓的產量和品質。那麼大棚藍莓怎麼種植?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了溫室大棚藍莓的栽培技術要點,一起來看看吧。 1.溫室建設 溫室要建造在地形開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平地或向陽坡、周圍無汙染源、採光好、不積水的地方。
  • 觀光農業景觀蔬菜設施無土栽培常用模式及配套設備及栽培技術
    目前蔬菜景觀形式多採用多樣化的植物栽培方式和技術支撐,例如蔬菜花壇、蔬菜花境、盆栽造景、牆體綠化等常規的土壤栽培方式,還有一些造型美觀、獨具特色的無土栽培模式,不同於常規的生產栽培,觀光型無土栽培技術在應用中更需要注重品種搭配和栽培模式的藝術化、立體化,比如設計曲線和對角種植等方式,配合嫁接、盆栽、樹式栽培等栽培技術,賦予栽培過程較深的技術、文化、藝術內涵,提高觀光效果 。
  • 冬日種西瓜,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全套栽培技術
    西瓜雖然好吃,但栽培起來卻不容易,想要種好西瓜還得先從了解西瓜開始。 一、西瓜的生物學特性 根系:西瓜的根屬深根系,主根深達1米以上,側根橫向延伸可達4~6米,主要根群分布在10~40釐米土層內,吸肥吸水能力強。
  • 拇指西瓜栽培技術,如何選擇種子
    種植拇指西瓜的技術拇指西瓜的選種:拇指西瓜的種子一般是進口美國的一些品種,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還沒有培育出來其他品種,所以在我們進行購買的時候需要多挑選。安排好茬口:拇指西瓜如果是露地進行栽培的話,可以在春季或者是夏季進行,在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等等,可以進行常年栽培。拇指西瓜土壤的選擇一般是土質比較疏鬆,而且特別肥沃的地方,還有就是灌溉條件比較的方便的地塊,在進行種植期間應該注意水肥的供應,這樣才能夠提升產量。土壤的pH值為一般是中性最好,這樣更加有利於品質的提高。
  •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劉彥文為滿足本地市場對冬季和高溫季節瓜果供應的需求,同時解決本地區冬季低溫及夏季伏缺季節瓜果生產設施利用率不夠高的問題,通過試驗示範,結合農民長期生產實踐,摸索出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 巨人西瓜鳳梨栽培技術
    巨人西瓜鳳梨栽培技術1.品種來源與特徵特性西瓜鳳梨是目前臺灣最大的鳳梨品種,被喻為鳳梨界的巨人,平均1顆重8斤,最重可達10斤,是只有2-3斤的一般鳳梨的3倍,西瓜鳳梨因果實特大而得名,其體型甚至比小玉西瓜還大。西瓜鳳梨很甜,甜度可達17度,帶有淡淡的芒果香,特別適合觀光採摘農業布局,也可手撕著吃。2.
  • 果蔗栽培技術要點
    我國果蔗栽培歷史悠久,地域分布廣,南至海南,北到河北、山西都有栽培,種植經驗豐富,品種繁多。果蔗自栽培到今,能保持優異的品質和高額豐產,若能進一步挖掘和發展,對豐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近年來,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果蔗生產有較大的發展。
  • 我國西瓜的栽培區劃和生態型
    根據我國各地的氣候特點和栽培方式,可將我國劃分為3個西瓜栽培主區、4個栽培副區、1個栽培特區:(1)北方多早氣候栽培區:該區是我國西瓜栽培的大區,它包括除新疆和甘肅部分地區以外的淮河以北的全部北方地區,屬暖溫帶和溫帶氣候。
  • 西瓜種植:露地早熟西瓜栽培及日光溫室冬春茬西瓜栽培
    (一)露地早熟西瓜栽培選擇早熟西瓜品種,終霜前40天左右在溫床內育苗,幼苗5~6片葉時定植。20世紀60年代以前,露地早熟西瓜栽培常利用風障來改善局部氣候條件,20世紀70年代以後,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已經很少利用風障。
  • 草莓設施栽培技術,全套打包教給你,讓你輕鬆學會種植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草莓的設施栽培並且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了日光溫室,大、中、小棚等多種設施栽培形式,並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資源優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規模化生產基地。如四川以小拱棚為主的草莓生產基地,浙江、上海、江蘇以塑料大中棚為主的基地,山東、河北以塑料大棚為主的基地,北京、遼寧以日光溫室為主的基地。
  • 莧菜:莧菜的栽培季節,以及它的栽培技術的分類,大家一起來看看
    利用設施栽培莧菜主要有三個茬口,早春設施栽培:利用大棚套小拱棚早熟栽培,長江中遊地區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種,4~5月上市。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在2月播種,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越冬設施栽培:日光溫室在11月中下旬播種,春節前後上市。越冬大棚栽培從11月中旬至12月均可播種,其中以11月下旬播種最佳,採收期可提早至翌年春節。
  • 西蘭花反季節栽培技術,需要注意的要點,及應該具備的條件
    因此,進行反季節栽培的地區首先要具備冬春季表現相對溫和的氣候條件或夏秋季表現溫涼的氣候條件,冬季具有溫和氣候的有廣東的西南部地區和海南省等地,夏秋季只有溫涼氣候的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區,如廣東北部山區、雲南昆明等地。無上述反季節氣候條件的地區,要進行西蘭花反季節生產,需採用保護性及半保護性的設施。
  • 設施櫻桃的矮化栽培技術全解,為你的園區增色添彩!
    櫻桃是一種早熟的落葉果樹,設施栽培櫻桃可以更好地發揮矮化
  • 紫苑盆栽小菊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紫苑盆栽小菊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1 生物學特性該品種植株高30.5 cm,冠幅35 cm;根皮呈白色,老根呈棕色,鬚根性,鬚根長15~25 cm;葉片深綠色,葉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通過實驗研究,已經確定了紫苑的日常臨界點為13 h,依照光周期規律,研發了紫苑周年開花配套栽培技術,能夠調控紫苑在一年內任意時間開花,達到周年生產的目的。2. 適宜種植區域通過栽培試驗表明,該品種適宜在遼寧地區露地栽培,在盆栽條件下,可通過周年開花配套栽培技術實現花期的調控,在全國範圍內均可進行生產栽培。
  • 銀耳栽培及加工技術資料彙編
    .pdf不同產地銀耳的多糖含量及體外透皮吸收性能研究.pdf不同含水量培養料栽培銀耳期間料理化性狀分析及對銀耳質量影響初探.pdf不同乾燥方式對銀耳品質的影響.pdf不同乾燥方式對銀耳多糖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pdf不同條件對銀耳芽孢及其多糖產量影響.pdf不同來源銀耳中銀耳多糖差異分析.pdf不同栽培基質銀耳的品質分析
  • 花椒樹栽培技術|青花椒實用栽培技術之生物學習性
    花椒樹栽培技術|花椒樹的葉及物候期花椒樹栽培技術|花椒樹枝的特性花椒樹栽培技術|枝的結果枝與結果母枝花椒樹栽培技術|花椒樹晚霜凍害發生規律及防止花椒樹栽培技術|花椒樹的發育枝與徒長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