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敗走中國,是水土不服還是戰略調整?

2020-12-15 36氪

6月25日下午,日系百貨高島屋宣布將於8月25日關閉其上海門店,正式退出中國。

近幾年在實體店經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外資零售品牌水土不服,業務停頓乃至退出中國市場並非個案。就在前不久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也將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

高島屋百貨成立於1831年,201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古北富人區開業。這一地區日資企業雲集,匯集了大量日韓外籍人士及臺灣人,這也是其選址的一大考慮因素,最終也成為敗筆。據贏商網數據,上海高島屋與其本土定位相似,都是定位高端百貨,以奢侈品和高端品牌為主,服務人群也主要是古北虹橋的中高端消費客群,如外籍居民及商務人士。

據聯商網報導,2006年,高島屋在日本百貨業營業額為10494億日元,排名第一,但到了2011年,日本其他百貨公司相繼合併,如三越百貨與伊勢丹百貨合併,崇光百貨與西武百貨合併。這時,高島屋在日本國內的排名降至第三,營業額也降至8581億日元。到2016年高島屋以8000億銷售額名列日本三大百貨集團(三越伊勢丹、高島屋、大丸)之二。

聯商網數據顯示,上海高島屋自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營業利潤分別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虧損由來已久,歇業傳聞已有2-3月。

2012年,初入中國市場的高島屋將銷售額定為130億日元,一年過後,銷售額僅為計劃中的一半。2013年上海高島屋將銷售額下調至80億日元。同年,更換總經理,銷售狀況依然未見好轉,又將銷售目標下調至50-60億日元。這一時期恰逢中國實體經濟轉入低迷,而高島屋開業時甚至未做開業宣傳,以致有部分上海人在高島屋發布暫停營業公告時還不知道有這家店。

同時高島屋百貨帶來的許多首次進入中國的日系品牌,以及自有品牌由於在國人眼中知名度不高,原本的特色反而成為雞肋,無法帶來流量。上海高島屋選址上同樣存在硬傷:定位高端,古北地區外籍人士並未支撐起高島屋銷售額,地下一層餐飲區以眾多特色日料聞名,但其所帶來的流量同樣無法支撐商場銷售額,大眾點評上消費者普遍反饋人氣不旺。

與此同時,上海高島屋周邊3公裡內有不低於20家商場、購物中心,如古北1699商業廣場、友誼商城、新天地、虹橋南豐城等,同業競爭壓力巨大。

同為日系百貨的日本第三大百貨——大丸百貨與新世界集團共同打造的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位於南京東路,同樣定位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從開業以來新世界大丸百貨不被看好,新世界大丸對品類進行了不斷調整,到2018年高端小眾品牌向大眾知名品牌轉變成功。在匯集人氣方面,新世界大丸另闢蹊徑,不斷舉辦奧特曼、輕鬆小熊、龍珠、聖鬥士、「EVA EXPO3.0」新世紀福音戰士特展等大型IP展。

而在中國本土大型商場、購物中心裡,成為標配的網紅茶飲店也在不斷發光發熱。

儘管高島屋七年來不斷進行改革,從2014年起,上海高島屋不斷加大食品、餐飲投入,希望匯集人氣,但如今看來還不夠徹底,日系百貨的傳統賣貨思維依然根深蒂固。

據財經網消息,日本百貨高島屋因實體店消費低迷,公司重心將轉至東南亞,目前高島屋在海外共有四家分店,分別是新加坡高島屋、上海高島屋、胡志明高島屋和泰國高島屋。

轉戰東南亞的高島屋能否成功依然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日本第二大百貨巨頭敗走中國:擁有190年歷史,卻在中國連虧3年
    然而,隨著國內本土品牌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外國品牌在中國的處境已經越來越艱難。一些曾經備受國人追捧的外來品牌甚至敗走中國,比如NEW LOOK、FOREVER21、瑪莎百貨等等。而最近,又有一家知名外國品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前不久,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宣布將於8月25日關閉其在上海的門店,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啟示錄
    高島屋敗走中國 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延續了日本國內的高檔定位。進入中國時,高島屋設定的年銷售額為130億日元(按當年匯率計算,約10億元人民幣),但根據資料顯示,到了2013年9月,銷售額只有原目標的一半以下。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的幾點啟示
    高島屋敗走中國《聯商網》了解到,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延續了日本國內的高檔定位。進入中國時,高島屋設定的年銷售額為130億日元(按當年匯率計算,約10億元人民幣),但根據資料顯示,到了2013年9月,銷售額只有原目標的一半以下。2013年6月,上海高島屋曾經歷了一系列調整,主打精品購物、上品生活、細緻服務三大塊,但人氣還是不旺。
  • 家樂福「敗走」與「水土不服」無關
    胡宇齊近日,家樂福中國擬將80%的股權售與蘇寧易購,成為又一家被本土新零售企業收購的知名外來商超品牌。消息一出,許多人才恍然發現:似乎已經很久沒看到這家老牌商超的大新聞了。自1995年進入中國起,便以規模化的產品、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領了行業潮流,開到哪火到哪。2006年,家樂福中國門店數突破100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零售霸主。而那段中國商品不甚豐富、商業環境尚不成熟的年代,也成為了眾多傳統零售企業的高光歲月。隨著擴張步伐,從貨品採買,到管理架構、人員配置等等,類似家樂福這樣的外來商超品牌也實現了相當徹底的本土化。
  • 去百貨店化:日本高島屋多元化戰略4重奏
    一、加快店鋪改造,轉向SC2018年9月25日,位於東京日本橋商圈的日本橋高島屋新館開業,面積1.7萬平米,加上本館一部分合計引入114個租賃店,一層有21個店,包括食品、雜貨、超市等,本館有4個,二層到五層為時尚轉租賃店,六層、七層為餐飲店,地下一層有蔬菜中心GREENBOWL等15個店鋪,其中12個為銷售與就餐複合經營。
  • 開在上海富人區的日本高端百貨高島屋撤出中國,它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記者 | 楊秋月進入中國的第7年個年頭,日本高端百貨高島屋撐不下去了。它在中國僅有的一家店鋪上海高島屋6月25日宣布,將於2019年8月25日終止營業,之後公司進入清算程序。當日,上海高島屋也通知了店內的商家需在8月25日前全部撤離,提前解除與所有商家的租約,與部分商戶就善後處理等問題的磋商將從7月開始。上海高島屋方面稱,「因受當初未能預料的消費結構的變化,行業競爭的加劇,實體店消費低迷等原因,門店繼續經營下去已極為困難。」
  • 巨型「櫻桃小丸子」來高島屋了,文末有福利哦
    巨型「櫻桃小丸子」來高島屋了,文末有福利哦 2020-07-1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百貨/張志軍
    大百貨坐落在鎮子的最核心位置,最繁華的地段。因為是個轉角,門就朝著東南而開。大百貨除了是人們購物的場所外,還扮演著信息匯集、傳播的角色,人們閒下來總要在大百貨遛上一圈,不然回家睡覺也不踏實。而鎮上的青年男女又無一不以能在大百貨上班「站欄櫃」作為自己的夢想。
  • 百度與日本樂天合資B2C網站敗走中國
    在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本地電商的交手中,日本最大的網絡購物公司樂天宣告敗北:將於4月27日關閉樂天與百度在中國合資開設的B2C網站樂酷天。「在中國電商從業者太多,大家都很努力,從環境來看競爭非常慘烈。」樂酷天CEO江尻裕一說。
  • 德國百年品牌水土不服 「原味坊」滬14家門店一夜關閉
    「由於經營戰略的調整,本公司將自即日起停止生產經營。」在這份「告顧客書」上,記者未看到關於關店更詳盡的原因。至於消費者持有的抵用券和儲值卡等,該公司表示會「負責回購」。據了解,原味坊靜安門店的關閉並非「單獨行動」。家住徐匯區的市民夏女士昨天早上也發現,9號線桂林路站地鐵口的原味坊也關門了。夏女士告訴記者「上周還來買過麵包,這家店有些產品口味還不錯,就是價格稍貴,新品不多。」
  • 譚成旭會見日本福岡市市長高島宗一郎
    譚成旭會見日本福岡市市長高島宗一郎 作者:劉曉華 2019-07-03 09:57  來源:大連日報   >   昨日,大連市長譚成旭在日航酒店會見日本福岡市市長高島宗一郎一行,市政府秘書長衣慶燾參加會見。
  • 東京日本橋商圈高島屋百貨店轉向購物中心
    聯商專欄:位於東京日本橋商圈的高島屋百貨店擴張改造已經完成,新館將於2018年9月25日開業,隨之而來,日本橋高島屋百貨店新增經營區域已經命名為高島屋S.C.高島屋社長木本茂說,日本橋高島屋購物中心化改造是高島屋集團綜合戰略的重要項目,是不得已的決策,必須迎難而上。
  • 至誠無息:日本易學大師高島吞象,為您揭秘易經高深核心秘密
    當時的高島吞象,還不是易學大師,只是一個易經的初學者,所以,他自己也搞不明白「井」這個變卦,到底是什麼意思?不過直覺告訴他,越獄這件事,風險太大,老虎尾巴,還是不要捋為好。所以他拒絕加入。其它獄友,如期進行。以前的監獄,犯人關在其中,四周是高高的圍牆,像一個井。越獄的人,企圖用晾衣服的繩子吊著,往外爬。
  • 全國關店,迪士尼英語敗走中國!洋品牌為何「水土不服」?
    事實上,迪士尼英語實力雄厚,在整個少兒英語賽道,迪士尼英語口碑突出,為何一個實力雄厚的洋品牌會水土不服? 公開資料顯示,迪士尼英語是華特迪士尼公司通過迪士尼全球出版部門在中國開展的一項新業務,為兒童英語學習設定了全新標準。 曾經最鼎盛的時候,一度在國內10個城市開設分中心。不過從其官方更新的全國迪士尼英語中心列表中,目前只在全國六大城市共設有26家中心門店,其中大多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
  • 敗走中國,是亞馬遜們的宿命
    這一天,距離亞馬遜正式進入中國已有15年。關於亞馬遜敗走中國的原因已有太多分析,比如不重視中國用戶體驗、中國區決策權不夠、競爭對手太強等等,但問題是,為什麼亞馬遜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唯獨會在中國市場出現如上問題?作為最具投資價值的高科技公司之一,亞馬遜管理層的遠見,團隊的執行力,資源的調撥能力自然不會差。
  • 家樂福敗走多國
    自2010年7月至今,家樂福已經在中國地區關閉了4家門店,儘管總部給出的原因是「局部調整」、「整體中國戰略不會改變」,但時間的臨近很難讓人不將此與「價格欺詐門」聯繫起來  家樂福敗走多國  《環球》雜誌駐東京記者/馮武勇  駐首爾記者/姬新龍 權香蘭
  • 節節敗退,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通過研究,《華麗志》發現了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水土不服的五大原因: 市場定位高不成低不就 對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反應遲緩 過度依賴傳統百貨店和購物中心 數位化進程緩慢 品牌建設和傳播投入不足翻閱中國的社交媒體可以發現,部分用戶將其定義為「快時尚品牌」,部分消費者認為該品牌「有點貴」、甚至「越來越貴」。目前仍在中國市場經營的日本品牌 Majestic Legon、W Closet,價格上與快時尚品牌更為接近,通過各品牌的淘寶官方店可以發現,這兩個品牌打折促銷後的價格最貴約為600元。
  • 國際戰略新5P,專治特斯拉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
    但如今的特斯拉,非但沒有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還被充電和毀單等問題所累,市場推廣停滯不前。究其原因,其在中國市場的國際戰略布局難逃其責。雖然用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戰略5P(計劃、謀劃、模式、定位和觀念)模型,來剖析特斯拉的中國市場戰略,發現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似乎也遵循了5P模型。那麼,特斯拉的中國戰略為什麼會表現出明顯的水土不服?
  • 深度|一批日本時尚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通過研究,《華麗志》發現了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水土不服的五大原因:市場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對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反應遲緩過度依賴傳統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過度依賴傳統百貨店和購物中心相比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日本的傳統時尚品牌在布局中國線下市場時,顯得更為傳統和謹慎,也更加傾向於沿用在日本市場的戰略。早在 1995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 ITOKIN(伊都錦),其本身就是百貨店運營商,對於百貨店渠道的依賴不言而喻。
  • 繼家樂福賣身之後,這家日本百年老店,也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近些年,國外的傳統零售巨頭在華「水土不服」,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梅西百貨,馬莎百貨、樂天瑪特、尚泰百貨……眾多知名零售巨頭相繼黯然離場。前不久,家樂福宣布賣身在華業務被蘇寧接手了。2019年6月份得到新消息,又有一家零售企業要準備要退出。它就是高島屋,他們將於8月份關閉其上海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