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大百貨巨頭敗走中國:擁有190年歷史,卻在中國連虧3年

2020-12-15 不凡智庫

文:秉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各種國產品牌不斷崛起的同時,國外品牌也不斷湧入中國市場。眾所周知,中國這片市場在全球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多國外品牌一直在大力布局中國市場。然而,隨著國內本土品牌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外國品牌在中國的處境已經越來越艱難。一些曾經備受國人追捧的外來品牌甚至敗走中國,比如NEW LOOK、FOREVER21、瑪莎百貨等等。而最近,又有一家知名外國品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前不久,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宣布將於8月25日關閉其在上海的門店,正式退出中國市場。根據其發布的通知,高島屋自2012年12月在中國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在之後的經營中,由於未能預料到中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實體經濟的衰落等因素,上海高島屋的經營難以為繼,所以才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由於高島屋在中國只開設了一家門店,所以國內的很多人並不熟悉高島屋,但高島屋在日本本土是非常出名的。高島屋成立於1829年,至今已有190年的歷史。它最初只是一家二手服飾及棉料織品零售商,如今已經是日本第二大百貨巨頭,並曾連續多年穩坐日本百貨營業第一。目前,高島屋在全球擁有約50家門店。

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對高端品牌的消費需求也在增加。高島屋此前一直專注於在日本本土市場的發展,到2012年才進軍海外市場,而上海作為中國的一線城市,擁有非常多的優勢,所以高島屋就決定在上海落地,想要在中國市場大賺一筆。

高島屋在上海的門店面積達6.2萬平方米,位於上海古北國際財富中心,從地下一層到地上七層,擁有眾多品牌專櫃,還有超市、美食街等。據了解,上海古北國際財富中心一帶匯聚了很多日資企業,有很多日韓外籍人士,這是高島屋在選址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高島屋的定位是高端百貨,以奢侈品和高端品牌為主,目標受眾群就是上海古北一帶的中高端消費人群。然而僅僅7年之後,高島屋的計劃就宣告失敗了。

和其他敗走的外國品牌一樣,高島屋也因為多年的虧損而無法在中國生存。根據其財務報告顯示,高島屋在過去三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從2017年開始,其營業利潤虧損分別為98萬、114萬、866萬,虧損數額是一直在增加的,而且增幅還很大。

其實,近幾年來,國人到日本瘋狂掃貨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而且不只是在日本,很多中國人在去海外旅遊時都會「瘋狂」購物。所以,高島屋當初對進入中國充滿信心,也正是因為中國人驚人的購買力。從戰略上講,高島屋的計劃是合理的。但為什麼高島屋卻沒能在中國市場上獲得成功呢?

首先,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機並不合適。自2012年開始,我國電子商務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網購的興起對傳統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這種非常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高島屋進入中國市場,肯定不會獲得預期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已經經營多年的本土品牌的衝擊,高島屋在中國並沒有什麼優勢。

其次,高島屋在中國的運營模式完全是照搬其在日本的模式,沒有結合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在營銷方面,高島屋幾乎進行任何宣傳,所以7年下來,連上海人都對高島屋非常陌生。高島屋這種「高冷」的作風,在中國根本不可能「接地氣」。

另外,高島屋帶進中國的很多日系品牌,都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消費者的眼中並沒有什麼知名度,所以根本無法為其帶來預期的流量。

在業績持續低迷的 情況下,高島屋其實也進行過很多調整和改革,比如加大對食品、餐飲的投入,希望以此來吸引客流,但其日系百貨的傳統思維還是很難改變。

高島屋即將在下個月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不過,他們已經將發展重心轉向了東南亞市場。據悉,高島屋已經在新加坡、胡志明和泰國開設了分店,但如果高島屋不吸取在中國的經驗教訓,繼續「高冷」下去,那估計高島屋也很難在東南亞市場生存長久。

其實,高島屋在中國市場的敗退,和英國的瑪莎百貨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瑪莎百貨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商,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歷史也非常悠久。而且,瑪莎百貨的定位也是高端購物中心。但瑪莎百貨的影響力肯定比高島屋要大很多,它在全球已經開設了1000多家門店,覆蓋30多個國家,進入中國後,也陸續開設了100多家門店。然而,由於業績低迷、虧損嚴重,瑪莎百貨之前已經宣布將在3年內逐漸關閉在中國的門店。究其原因,也是因為瑪莎百貨固守其在英國本土的經營模式,態度高冷,沒有融入中國本土市場。

所以說,不管是多大的外國品牌,想要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長久立足,並保持品牌活力,就必須懂得與時俱進,並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經營策略。另外,高島屋和瑪莎百貨在中國市場的敗退,其實也給我們的本土品牌敲響了警鐘。畢竟,當下國內外的實體經濟都處於「寒冬」之中,如何順利度過這個艱難時期,是所有品牌都應該仔細思考的事情。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又一巨頭「敗走」中國,不好混了?
    在近十幾年中,有不少外國零售巨頭入局中國市場,想來分享市場「大蛋糕」,就如前面講的,它們在中國曾輝煌過,不久之後就越混越差,多家熟知的零售品牌「敗走」中國,這些巨頭難道在中國真混不下去了?在2014年左右,多家零售巨頭業績開始「滑坡」。比如,在中國市場「撈金」10年的樂購於2014年撤出中國,將旗下國內業務賣給了華潤。
  • 家樂福跑了、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巨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在最近的十幾年中,有很多國外的零售巨頭陸續進入到中國市場,它們曾經在中國市場上撈了大量財富。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這些外國零售商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國際巨頭零售商「敗走」中國呢?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最近幾年來,有很多的實體超市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陷入了困境。
  • 美國IT巨頭敗走中國!曾霸佔行業無人能及,如今被阿里徹底打敗
    美國IT巨頭敗走中國!曾霸佔行業無人能及,如今被阿里徹底打敗 推薦語: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也十分的龐大, 因此高速發展的這些年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前來入駐,他們紛紛選擇紮根中國,倚靠經濟的迅速發展從中「撈金」。
  • 最前線|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敗走中國,是水土不服還是戰略調整?
    就在前不久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也將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高島屋百貨成立於1831年,201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古北富人區開業。這一地區日資企業雲集,匯集了大量日韓外籍人士及臺灣人,這也是其選址的一大考慮因素,最終也成為敗筆。
  • 紮根中國20年,日本巨頭突然宣布:裁員20%,產能轉向越南!
    不過,調整產業鏈的日企並非都是因為補貼,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如據日媒最新報導,已經紮根中國市場20年的日本巨頭OKI,日前突然宣布停止在中國的製造和銷售業務。供貨量從5.6萬降至1000!
  • 評論 | 「三星們」並未敗走中國
    相比之下,2018年,華為利潤率為8.2%,小米為4.9%,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利潤率為7.7%。我們再回到所謂的三星敗走中國論,會發現這依然看到了表象。中國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是不爭的現實,這對於需要低廉勞動力成本來維繫量化生產的製造業巨頭來說,用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區域作為新選擇在情理之中。
  • 日本家電零售巨頭BEST退出中國市場
    網易財經5月25日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家電零售業巨頭BEST電器宣布,因店鋪租金暴漲、營業利潤大幅減少,將在中國香港的三家家電連鎖店鋪全部轉讓給香港蘇寧電器,這意味著BEST電器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馬雲出手後,歐洲三大巨頭或將敗走中國?最大原因應是「太傲嬌」
    據悉,在中國常駐了多年的歐洲三大零售巨頭或許將要敗走中國,甚至是「在夾縫中生存」。英國TescoTesco,也就是樂購,還被稱為特易購,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商,也是全球第三大超市集團。迄今為止,它已經存活了101年。早在2004年,中國就有了第一家樂購超市。然而,從一家小小的雜貨鋪發展為大集團的樂購併沒能在中國大展拳腳。
  • 又一洋品牌敗走,谷歌、亞馬遜成先例,還會有外資巨頭離開中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的人口總量,勞動力旺盛,消費需求也很高。在外資眼裡,中國不僅可以實現產業經營,還可以發展品牌。因此,這些年來中國進入了大量的洋品牌,涉足的行業也十分普遍。只不過,雖然中國的消費體量很大,但是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十分雄厚,相比外資企業,國內的企業更熟知國人的消費習慣,其經營模式以及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往往更加符合國人的口味。因此,近些年很多外資企業想要在中國「撈錢」,但是因為經營困難、業績差,很快就敗走了,而且其中不乏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外資巨頭。
  • 敗走中國市場!法國女裝巨頭倒下,輝煌時坐擁3000家門店
    繼拉夏貝爾之後,又一個曾經的女裝巨頭消無聲息地倒下。這就是承載了很多90後女生青春記憶的艾格。根據天眼查的信息,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已經在2019年7月被申請破產重整。2020年3月,破產文書被送達艾格公司。在2020年雙11狂歡季,公眾號「上海破產法庭」發布消息稱,將在淘寶網店以「全場一折」的特價處理艾格的剩餘資產。從坐擁超3000家門店,到如今敗走中國市場,艾格的破產不禁讓人唏噓。
  • 敗走中國,是亞馬遜們的宿命
    又一個美國網際網路巨頭敗走中國。4月17日,路透社報導亞馬遜計劃在今年7月中旬前關閉其在中國的本土電商業務,亞馬遜回應稱在中國的發展意願依舊強烈,未來重點聚焦跨境電商、雲計算服務等其他業務,同時將繼續銷售Kindle和電子書,這變相承認亞馬遜電商核心業務退出中國的事實。
  • 12年美國巨頭在中國退場,擁有10萬學員,如今卻全國關店!
    疫情持續不斷爆發,線上機構激烈競爭的雙重攻擊下,在中國經營了12年語培生意的美國巨頭迪士尼英語,最終還是撐不住宣布離場。而該課程通過用英文講故事的方式,讓學員更加融入英語學習環境當中,據統計迪士尼英語在中國市場擁有著10萬學員,也就是說,迪士尼英語已為10萬名學員提供相關的服務。
  • 又一美國巨頭Esprit敗走中國,亞洲其餘56家店也要關?
    據澎湃新聞5月14日最新消息,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宣布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退出中國,退出亞洲。據報導,從2月份開始,Esprit就開始對其中國門店、官網的產品進行1折清倉大甩賣活動,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陣營。
  • 家樂福、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外資企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有不少零售巨頭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在中國有著十年歷史的樂購,在2014年宣布將退出中國市場,並將其在中國的全部業務轉手給華潤萬家。樂購退出中國市場不過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後便有不少零售企業陸續開始傳出退出中國的消息。
  • 家門口超市越開越多,外資巨頭卻「敗走」,這一品牌又要賣身了?
    就拿不少外資品牌來說,前些年來到中國市場發展得風生水起,而近些年來卻不斷關店、「敗走」中國,可見開超市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暴利。就拿家樂福來說,先是敗走國內市場,之後又遭遇了特殊情況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又有消息傳出,加拿大便利店巨頭Couche-Tard有意收購家樂福。假如這一交易能夠達成的話,對於家樂福來說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方向。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將在11月前關閉所有在華門店
    據悉,飾夢樂在日本是僅次於優衣庫的日本第二大服裝巨頭,服裝銷售額可排名全球前十。 2012年,這家日企進軍中國市場,推出了時尚品牌「飾夢樂(Shi ma la)」,隨後累計在華開設了12家門店。
  • 2015中國本土第一日化巨頭是誰?它年銷190億
    2015年中國本土最大日化集團是誰?  是一年在中國市場能掙到近400億元的寶潔嗎?可人家是正兒八經的美帝企業,還是全球最大的日化集團。  立白集團曾透露2014年銷售額為180億元,近數年來穩居中國本土第一日化企業之席。
  • 日本家電巨頭,「藏」在中國43年,在格力美的眼皮下,賺走5300億
    隨著國內企業的崛起,索尼松下等日本品牌在我們生活中也越來越少見了,這也讓很多人認為這些企業已經沒落了,這其中就包括日本百年電器巨頭松下。松下成立於1918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松下最初是一個生產燈泡插座的「小作坊」,後來進軍到燈具、收音機、乾電池等領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還生產過戰鬥機、通信設備、山炮等。
  • 又一日本品牌敗退中國,跨國巨頭為何在華紛紛上演「大撤退」
    過去的一年,因手機電池問題出現一系列連環爆炸事故,已將三星推向了手機界的邊緣放眼全球,除了日本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敗退,世界上其他區域的一些國際品牌也紛紛上演在華「大撤退」:總部位於美國的寶潔集團、擁有百餘年歷史的英國零售巨頭瑪莎百貨、德國的服裝行業巨頭阿迪達斯,他們曾風光無限,如今芳華盡失,最終不得不「含淚作別」中國市場。
  • 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打敗格力、美的,一年進帳5300多億!
    在強烈的市場競爭下,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漸漸衰退。當然,其中也包括了日本家電巨頭松下電器企業。松下電器品牌是由具有「經營之神」稱號的日本松下幸之助先生自1918年所創立,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跨國性公司。創立之初,松下還只是由3人組成的小作坊,在大阪市生產燈泡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