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秋天來了,也是寶媽們最頭疼的秋季,因為秋季是兒童腹瀉的高峰期。一項中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顯示:2011-2014年全國26個省<5歲腹瀉兒童中,輪狀病毒全年均有檢出,感染的高峰是秋冬季,12月檢出率高達45.4%。而我國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輪狀病毒腹瀉患兒中,超過60%發生在1歲前,超過90%發生在2歲前。
日前,由《保健時報》聯合《醫師報》主辦的「秋冬季嬰幼兒免疫知識科普——輪狀病毒疾病教育媒體採訪會」在線上召開,會議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保健時報》社社長張伶俐女士主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博士、研究員李丹地女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劉翠英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傳染科主任、疫苗接種門診主任曾玫教授以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危重病救治中心主任兼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峰教授等嘉賓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輪狀病毒疾病知識及預防手段。
腹瀉病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我國病毒性腹瀉中以輪狀病毒為主,佔比90%以上。輪狀病毒感染率很高,幾乎每個孩子在3-5歲前都感染過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可能無症狀,也可能輕則發熱、腹瀉,重則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死亡。有研究顯示,輪狀病毒感染患兒也易合併肝、心肌損害等。6月齡-2歲是輪狀病毒腹瀉的高發年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李丹地博士介紹,輪狀病毒腹瀉在我國屬於丙類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其季節高峰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輪狀病毒可以在手上存活數小時,在玩具表面存活數天。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3年,全球5歲以下的兒童當中大約有22萬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重症腹瀉的首要病源,5歲以內幾乎所有兒童都感染過輪狀病毒。
據悉,6-24月齡是輪狀病毒的年齡高峰,6月齡之前比較低,是因為母乳中的母傳抗體給嬰幼兒做了保護。但是6月齡之後,母傳抗體就漸漸減少並消失,這時候輪狀病毒便會乘虛而入。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危重病救治中心主任兼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峰教授介紹,在臨床上,患輪狀病毒腸炎小朋友會頻繁地腹瀉,這將導致有效循血量劇烈地減少,產生休克,一旦患者出現低血休克,如果家屬沒有及時的送到醫院進行就診,那麼就有可能喪失了最佳的搶救時間,而有可能導致患者的呼吸、心跳驟停。
很多家長覺得腹瀉只要吃藥止瀉就好了,沒覺得太嚴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劉翠英教授強調,瀉比吐要嚴重,腹瀉的水樣便一般都呈蛋花湯樣或者米湯樣,而且一拉10次甚至到20次。嚴重的腹瀉脫水能夠直接危及孩子的生命。
遺憾的是,目前輪狀病毒的感染並沒有有效的藥物。一般發病時,主要選擇的治療方式有口服補液鹽和補鋅,口服補液鹽在世界衛生組織獲得了優先推薦。
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少數通過呼吸道傳播。該疾病控制難度較大,主要在於它的排毒量非常大,每毫升患者糞便就含有10億以上的病毒顆粒。而且排毒時間長,病後4-8天需要持續的排毒,少數甚至達到18-42天。另外,輪狀病毒在外界環境中又非常穩定,即使零下20度也可以長期存活。輪狀病毒還耐酸,不易被胃酸所破壞。
美國CDC指出,勤洗手和改善衛生很重要,但不足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遺憾的是,目前治療輪狀病毒感染並無特效藥。一般發病時,主要選擇的治療方式有口服補液鹽和補鋅,口服補液鹽在世界衛生組織獲得了優先推薦。
面對輪狀病毒,預防是極為重要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傳染科主任、疫苗接種門診主任曾玫教授呼籲家長注意孩子的手部衛生,避免孩子和病毒接觸。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接種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最佳手段。WHO建議,應從寶寶6周齡開始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早接種早保護。多位專家都表示,家長應該及時有效地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在發病前做好最佳防護才能杜絕此類疾病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