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未來我國經常帳戶差額有望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8年二季度及上半年

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與2018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有何新特點?

答:2018年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儲備資產增加。主要有以下新特點:

一是經常帳戶順差,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增長,服務貿易逆差穩定。2018年二季度,經常帳戶順差58億美元,其中,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104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737億美元。旅行、運輸和智慧財產權費仍是主要的逆差項目。

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繼續呈現順差,跨境資本延續淨流入趨勢。2018年二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順差182億美元,跨境資本延續2017年一季度以來淨流入的趨勢。

三是來華直接投資保持在較高規模。2018年二季度,直接投資淨流入299億美元。其中,對外直接投資淨流出287億美元;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586億美元,仍保持在較高規模。

四是儲備資產小幅增長。2018年二季度,我國儲備資產因國際收支交易(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增加239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增加229億美元。

總體來看,2018年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值得指出的是,近幾年我國經常帳戶收支已經進入平衡區間,小幅順差或者小幅逆差都屬於基本平衡。未來,我國經常帳戶差額有望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國際收支仍將保持總體平衡。

相關焦點

  • 外匯局:我國經常帳戶差額回升 保持基本平衡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外匯局:我國經常帳戶差額回升 保持基本平衡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10月25日,在國家外匯局前三季度外匯收支形勢新聞發布會上,外匯局總經濟師兼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表示,中國經常帳戶在小幅波動中保持了基本平衡
  • 經常帳戶逆差成常態?不會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從已經公布的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經常帳戶出現了337億美元小幅逆差,逆差規模相對GDP的比例是-1.1%,在均衡合理區間範圍內。
  • 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在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對此解讀稱,製造業景氣回落,非製造業繼續在擴張區間運行,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在擴張區間。  製造業產需均走弱 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10月份製造業PMI在9月份回升後再度掉頭向下,僅好於今年2月份,為年內次低點,並連續6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 經常帳戶逆差值得高度重視
    經常帳戶呈現逆差有季節性因素,年初假日影響一季度貨物貿易差額一般為當年低值。但趨勢性、結構性因素更為根本: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使貨物貿易順差下降,而運輸和旅行項目逆差增長帶來服務貿易逆差增加。儘管經常帳戶差額與GDP的比例為-1.1%,仍保持在合理區間,且經常帳戶收支更趨平衡、國際收支基本實現自主平衡,也是各方樂見的結果,但未來走勢以及對資本流動、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市場波動的深遠影響,還是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 【招商宏觀】2018年上半年經常帳戶差額原因分析——軒言·數語...
    2018年上半年國際收支經常帳戶出現逆差283億美元,是1998年中國開始公布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以來首次出現,市場關注度非常高。中國經常帳戶出現逆差背後的原因有哪些,未來逆差的局面會不會進一步惡化?本文嘗試加以分析。  展望2018年下半年,預計經常帳戶差額有望逐季改善。原因包括:一是,導致儲蓄率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人口等結構性因素,不會發生突變。
  • 經常帳戶「由逆轉順」意味著什麼
    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常帳戶保持了765億美元順差,佔GDP比重為1.2%,繼續保持在合理平衡區間。  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常帳戶出現了337億美元小幅逆差。數據出爐後,有人擔心我國經常帳戶今年會持續維持逆差。但截至6月末,我國經常帳戶已經「由逆轉順」。  經常帳戶是一國國際收支的主要組成部分,有著較高關注度。
  • 12月貨物貿易差額年度最高 出口增加助力跨境資金流平衡
    分結構來看,12月貨物和貿易的差額達到522億美元,是2017年的最高值,其貨物貿易出口金額達到2217億美元,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2月出口2317.86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扭轉了連續兩年下跌的趨勢。而在服務貿易206億美元的逆差中,逆差最大是旅行逆差,12月旅行逆差為177億美元,全年旅行逆差達到2160億美元。
  • 外匯局:前三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順差1687億美元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劉開雄)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順差1687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6%,繼續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當前,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存貸款等各類跨境交易有進有出,境外主體投資持有人民幣資產和境內主體配置全球資產均保持活躍。
  • 中國經濟時報:2021年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 當前,中國經濟一些關鍵指標正在陸續轉正,這些「正」能量匯聚中國經濟復甦的磅礴動能,使今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耐人尋味的是,對於明年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精神解讀②丨2021: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當前,中國經濟一些關鍵指標正在陸續轉正,這些「正」能量匯聚中國經濟復甦的磅礴動能,使今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耐人尋味的是,對於明年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外匯局:三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順差6521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順差11974億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23796億元,服務貿易逆差8169億元,初次收入逆差4040億元,二次收入順差386億元。資本和金融帳戶中,直接投資順差3124億元,儲備資產增加249億元。
  • 管濤:決定資本流出入的不是匯率升貶值,而是經常帳戶差額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5日電 題:《管濤:管濤:決定資本流出入的不是匯率升貶值,而是經常帳戶差額》 作者 管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先抑後揚(以下如非特指,人民幣匯率均指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
  • ...2019年全球經常帳戶差額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較前...
    IMF:預計今年全球經常帳戶失衡規模將繼續收窄;①IMF在8月4日表示,2019年全球經常帳戶失衡規模較前一年略有下降,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失衡規模將繼續收窄;②IMF當天發布《2020外部風險報告》說,2019年全球經常帳戶差額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較前一年下降0.2個百分點至2.9%;③和近幾年一樣,全球經常帳戶失衡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
  • 2018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自主平衡
    國家外匯管理局15日公布的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自主平衡,經常帳戶和非儲備性質金融帳戶均呈現順差,儲備資產增加。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2018年,我國經常帳戶順差491億美元,保持在合理的順差區間。
  • 中信證券明明:央行縮量續做MLF和TMLF 幣政策操作保持穩健中性
    ,且中美兩國的國際貿易模式和國際收支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經常項目收支以及貿易差額對匯率的解釋力度更強。事實上,由於我國資本和金融帳戶並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基於利率平價和資本流動視角下的匯率平價理論的適用性有所弱化,回顧歷史來看,經常項目收支以及貿易差額對匯率的解釋力度更強,因此中美PMI之差與人民幣匯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周期分合之下,匯率又該如何演繹?
  • 央行和外管局2021年度會議釋放哪些信號?
    本篇報告將央行和外管局的2021年任務梳理成九大重點任務來展開分析。(二)事實上無論是央行和外管局,2021年的任務均特別強調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並將其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嚴防外部金融風險兩個目標統一起來,即鼓勵境外放款、限制外債流入。
  • 外匯局:一季度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平穩
    國家外匯局24日公布202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逆差2352億元,資本和金融帳戶順差774億元。   按SDR計值,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常帳戶逆差250億SDR,資本和金融帳戶順差82億SDR。
  • 我國穀物供需總體寬鬆,口糧絕對安全
    夏糧收購已近尾聲,秋糧即將上市—— 穀物供需寬鬆 口糧絕對安全 口糧庫存最為充裕、夏糧以市場化收購為主、秋糧有望再獲豐收……9月11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明確今年夏糧收購已近尾聲,秋糧即將上市,我國穀物供需總體寬鬆,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