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學指的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佛教徒的行動規範和守則;定學是禪定、靜慮;慧學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三學是對八正道的歸納總結,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三學是修行者獲得解脫的必由之路。
三學的戒學指的是佛教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規。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種類。
戒學按內容可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大類。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惡的各種戒;作持戒是指奉行一切善行的戒。這二者相輔相成,為的是讓佛教徒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不合理的、足以使身心染汙的事情。
如此,能使身心安定,品行純潔,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三學的定學指的是禪定、靜慮。禪的意思是靜慮,也就是清除雜念,使心靈和思維純淨。定的意思是心專注於一境而不散亂,即精神狀態集中。
大乘佛教定學主要有念佛禪和實相禪。
通過戒學進入禪定的狀態,就會去除掉人生許多的煩惱,漸漸進入徹悟之境。
三學的慧學指的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佛教之所以守戒律,習禪定,追求解脫成佛,基本緣由就在於佛教智慧徹悟宇宙人生真相,通達社會事理,所以佛教智慧既是佛教守戒習禪的理性基礎又是守戒習禪的理性結果。
戒、定、慧三學是對八正道的歸納總結,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戒學主要是對人身體行為的特定約束,包括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定學主要是對人精神狀態的嚴格控制,包括正定;慧學主要是對人認識的正確指導,包括正見、正思維、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