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定真香」是什麼意思?

2020-12-25 明月天心

在寺院活動場所,尤其是有法會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能看到有出家師父兩手恭敬地端著放有「戒定真香」字樣的黃色幡布,上面放有香爐和香支,迎請主法大和尚拈香主法。那麼大家理解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普及一下這些佛學常識。

首先,佛門裡燒香,這個香要插三根,有何說法?插三根香代表佛法僧三寶或者說是戒定慧三學,又代表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本人對三寶的敬意,寓意「心香」,讓眾生遠離煩惱、妄想、顛倒,開智慧、開福慧。燃起的香,清新繚繞,淨化心靈,使眾生生起懺悔與清淨之心。以戒為師,「戒」即攝心,什麼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

我們皈依佛門,受持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寶,學什麼?就是要學戒定慧三學。換句話說,三學就是三寶,三寶就是三學。在《無量壽經》裡有說到,要戒、定、慧三學具足;不但三學具足,同時也三寶具足。三寶是我們真正皈依處。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淨是僧寶。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佛門裡香是非常重要的法寶,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這是《爐香贊》的一部分唱誦詞,是佛門裡有法會時僧眾開場唱誦的梵唄。

維諾師父《爐香贊》調子一起,法會立刻莊嚴肅穆,僧眾虔誠恭敬,威儀盡顯,令人肅然起敬,頓生敬畏、懺悔與清淨之心,度化眾生,如理如法,讚嘆三寶無量圓滿功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戒、定、慧三學?
    佛教的三學指的是戒、定、慧三學。
  • 師父開示 | 什麼是戒、定、慧三學?
    佛教的三學指的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佛教徒的行動規範和守則;定學是禪定、靜慮;慧學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三學是對八正道的歸納總結,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三學是修行者獲得解脫的必由之路。三學的戒學指的是佛教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規。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種類。戒學按內容可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大類。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惡的各種戒;作持戒是指奉行一切善行的戒。這二者相輔相成,為的是讓佛教徒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不合理的、足以使身心染汙的事情。如此,能使身心安定,品行純潔,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 佛教:開光、燒香、供燈,都有什麼含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它是一種教育,而不是迷信。每一種形式的背後,都有它表達的意義,但如果你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盲目地去相信,去崇拜,就變成迷信了。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些佛教常識,關於開光、燒香、供燈的含義,希望大家能正信佛教,而不是把佛教當成迷信。
  • 【戒定慧】戒定慧是什麼意思?戒定慧三學有幾部分?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  3.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三學是次第的關係,即循序漸進的關係。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有些經典也將戒定慧三學分為八個部分,稱為「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 佛教知識:許多人上香,卻不知香真正的含義
    香與佛教有非常殊勝的因緣,比如,佛教護法中的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只以香味為食,自身也能散發濃香,故名香神,是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稱為"香火因緣";有些佛弟子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的信眾,又稱為"香客"。
  • 戒,定,慧
    戒,定,慧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止觀,無忘正智。       這四句話講的是道德的生活、精神的安定,智慧的修養,也就是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以戒降心」是以道德綱領,軌範身口兩類的行為,「守意正定」是以止觀的方法達成定心安心的功夫,「無忘正智」是以正知正見正念正思的修養,達成開發正慧的目的。
  • 佛教:三皈依中的「兩足尊」,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漢語詞彙的含義非常豐富,一個字都可能有很多含義,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思,外國人學起來會很頭疼。比如佛教三皈依中的「兩足尊」,對於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講,就很可能誤解。「兩足尊」,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稱號之一,並不是說兩隻腳很尊貴,不是這個意思,大家千萬不要錯解了。佛的十大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中的「明行足」也稱「兩足尊」,明足代表智慧圓滿,行足代表福德圓滿,「兩足尊」的意思就是福慧兩足,什麼都圓滿了。
  • 去寺廟為啥要點三根香,磕三個頭?這些佛教規矩有啥講究?
    許多朋友不管信不信佛教,來到寺廟都喜歡對佛祖上香拜一拜,就算並不信教呢,也以此來表示尊重。那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說「來都來了」,就怎樣怎樣,那既然來都來了,不如聽我說一說這上三炷香,與三叩首的講究吧。首先是上三炷香。
  • 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佛教中的不二之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文化中,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文字般若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看許多經典中看到的文字經典不一定能領會。也或者說每個人領會的可能也有不同,就比如我們常見一些大德講的不二法門,佛家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有些人就不理解,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的不二之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就人數規模開看,卻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第一大教,已經超越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又反過來影響著傳統文化。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
  • 真香警告是什麼梗?真香警告出處是哪裡具體是什麼意思
    追喜歡的劇,看喜歡的人,我們現在都喜歡用真香表情包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真香警告的表情包在網絡上到處都是,真香警告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梗來自變形記王境澤。  《變形記》裡面城市主人公王境澤初到農村家庭時撂下狠話「我王境澤就是餓死,死外面,從這跳下去,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作為一種善意的精神寄託,無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的本意卻不是這樣。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是迷信;同樣,當一個人沒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就肆意指責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個迷信者。因為他們都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為,如果弄清楚之後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 佛學: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佛學中的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涅槃涅槃,意譯的話,是「寂滅、無生、離開、解脫」的意思。在佛教之中,溼槃是指清涼寂靜、煩惱不現、身心俱寂的解脫境界,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等性質。涅槃是佛教的中心思想,若離開涅思想,佛教就形同有生有滅的世間說法,只能稱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這樣「非因非果」的深奧精義。涅槃這種境界,需要修證佛法才能達到。
  • 佛教文化:「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一般在每部佛學經典這段文字都有三藏這兩個字,其實這兩個字都是含有無盡的佛學妙義,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經」即「經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說的言教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是佛陀直接明了的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誨,闡述諸法實相,包括修學方法。
  • 佛教:寺廟裡的6樣貢品你知道嗎?修得菩提心,福報自然來!
    進廟燒香,見佛禮拜,每個修佛的人都懂的道理,那你知道燒香有什麼含義嗎?在佛教裡,香被稱為信香或戒定真香,其意義是持戒,得定,開慧,這也是修佛的開始。那燒香燒多少支為好呢?寺廟的僧人說:燒香三支,戒,定,慧缺一不可,同時供養三寶:佛,法,僧,俗話說:「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當然燒多少無所謂,重點在於心,心誠則靈。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都能會看到在佛前都會擺有貢品,供具,對於這些貢品的含義你知道嗎?有著什麼樣的意義?1.貢香。
  • 佛教中常說的「福田」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經常會聽到種植福田、培福、修福這一類的詞,那麼這個福田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種植福田呢?福田是佛教用語。這個「田」是表示能夠生長東西、能夠收穫東西的地方,像我們吃的糧食、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
  • 普陀講堂 | 學佛修行的基礎——佛教中的三學是什麼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戒定慧合稱為三學。戒學是佛教徒的行動規範和守則;定學是禪定、靜慮;慧學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三學是對八正道的歸納總結,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也是修行者獲得解脫的必由之路。戒學,三學的第一個階段。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總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中國。那麼佛教從印度東渡中國後,其中的稱謂也隨著語言文字的不同而產生了變化。有的稱謂用的是古印度梵文的音,有的將梵文含義翻譯成中文,有的用於自稱,有的用於尊稱,以至於隨著時代的變遷,甚至連佛門弟子都搞不清楚其中的真實意思,甚至用錯稱謂貽笑方家。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相傳,燒香這個習俗起始於周朝,人們生煙祭天,也稱「煙忌」。「煙忌」指點火生煙,以香菸祭神。是依據「火曰炎上」的特性使神明韻享祭品(火曰炎上指火在燃燒時發光放熱、蒸騰上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