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講述瀋陽的紀錄片持續引發關注!英國著名導演點名盛讚!

2020-12-16 瀋陽新聞綜合頻道

一個城市能否讓全世界聽到它的聲音

是衡量這座城市影響力的重要元素

瀋陽這座國際化都市

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展現自己

今天上午

「讓世界聽見瀋陽聲音」

——新時代中國故事與城市形象

國際傳播交流會在瀋陽舉行

亞洲網聯盟聯合主席、澳大利亞聯合通訊社社長

布魯斯·戴維森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IP跨界傳播研究中心

副主任、旅遊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婷婷

德國商報駐中國首席代表

弗蘭克·澤林

英國著名導演、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理事會成員

巴尼·布魯姆

多位重量級專家參加了這場會議

聽聞瀋陽正在拍一部名為《盛京》的紀錄片

巴尼·布魯姆導演更是給予了充分的讚揚

巴尼·布魯姆導演是英國著名導演,也是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的理事會成員,有30年的執導經驗,曾執導數百部電影與商業片。曾獲1999年芝加哥電影節銀獎、1999國際視覺傳播協會-- IVCA(IVCA 是國際創意傳播界的權威組織)年度銀獎等國際獎項。

巴尼·布魯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長期籤約導演,執導過法拉利、殼牌、空客、雀巢等著名公司的廣告,拍攝過好萊塢電影工業歷史等多部紀錄片,與探索頻道Discovery有過多次合作。

英國著名導演、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理事會成員

巴尼·布魯姆

瀋陽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我覺得工業文化的傳播更能夠讓世界記住瀋陽、了解瀋陽,我知道最近瀋陽廣播電視臺製作了一部叫《盛京》的紀錄片,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真實記錄瀋陽的工業歷史、文化脈絡的發展方向,能夠呈現出全方位、多樣性的特點,能體現瀋陽現代經濟建設發展的成功經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到底是哪部紀錄片得到了如此高的盛讚?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瀋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給了瀋陽一個莊嚴而經典的名字

——

1743年

乾隆皇帝回瀋陽故宮祭祖時

寫下《盛京賦》

歌頌先世創業之武功

盛京物產之豐富、人才之鼎盛

紀錄片《盛京》是首部遼瀋影像志

是對瀋陽的一次全新解讀

是一部白山黑水間的活態影像史詩

在紀錄片《盛京》裡

瀋陽的人文性格將得到淋漓盡致地呈現

觀眾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

了解這片土地在中華文明、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藝界大咖雲集

國內著名紀錄片導演、文化名人以及遼瀋地區的知名藝術家、學者,應邀加盟紀錄片《盛京》的創作,讓這部作品未來可期。

紀錄片《盛京》項目在策劃初期就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宣傳部多次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召開論證會,遼寧省社科院、瀋陽市文史館、檔案館、出版社、沈報集團、瀋陽故宮博物院等各界兩百多位專家多次研討、反覆論證,從啟動立項到正式啟動,歷時兩年。

4K全流程製作

4K超高清拍攝設備

4K全流程ALL IN ONE製作平臺

4K超高清影像技術

將在紀錄片《盛京》制播中

進行首次全面應用

觀者置身其中,所見纖毫畢現

回歸客廳大屏

享受前所未有之沉浸式視聽體驗

一同見證依託於紀錄片《盛京》

所實現的電視品質飛躍

全球視野下的城市IP

紀錄片《盛京》

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瀋陽名片

通過全媒體播發

在全世界打造瀋陽城市IP

向建黨百年獻禮

紀錄片《盛京》時空視野宏闊、文化情懷厚重、視覺傳達豐滿。攝製組將用三年的時間,還原一個真實而有溫度的瀋陽!2021年,以此紀錄片向建黨百年獻禮。

紀錄片《盛京》將為我們居住著

並熱愛著的這片土地

留存一份生活的參考

紀錄片《盛京》以及盛京IP

將是瀋陽文化和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紀錄片《盛京》將是對瀋陽的一次全新解讀

將向全世界人民展現盛京的立體畫卷

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劉訪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杜甫》火了,英國導演:理解中國需要一輩子
    日,原標題為《BBC紀錄片<杜甫>火「出圈」,我們採訪了該片導演|草地·訪談》,原文首發於5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四年前,因為一部追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紀錄片《中華的故事》,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導演兼撰稿人麥可·伍德為許多中國人所知曉。兩年後,他製作推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僅預告片就有超過1億人次的觀看量。今年4月份,他導演並主持的單集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在BBC播出,再次受到英國媒體和觀眾廣泛歡迎。
  • BBC紀錄片《杜甫》火「出圈」,英國導演:理解中國需要一輩子
    ),原文首發於2020年5月16日,原標題為《BBC紀錄片火「出圈」,我們採訪了該片導演|草地·訪談》,原文首發於5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四年前,因為一部追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紀錄片《中華的故事》,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導演兼撰稿人麥可·伍德為許多中國人所知曉。兩年後,他製作推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僅預告片就有超過1億人次的觀看量。
  • 奧斯卡獎導演講述:我為馬拉度納拍紀錄片-虎嗅網
    曾獲奧斯卡獎的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為這位傳奇球星拍攝過一部備受好評的紀錄片《迭戈·馬拉度納》,於2019年在坎城電影節首映,豆瓣評分高達8.3。卡帕迪爾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為「改造了紀錄片的導演」。他在大師課上講述了諸多關於《馬拉度納》拍攝的幕後故事,比如他和馬拉度納的溝通、交往等等。如今讀來分外唏噓。斯人已逝,謹以此文悼念這位傳奇球王。
  • 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的一生,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由阿瑟·米勒的女兒麗貝卡·米勒導演的傳記片《阿瑟·米勒:作家(Arthur Miller: Writer)》於 3 月 19 日在 HBO 上映。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 25 年,透過父女間的親密對話,記錄了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傳奇一生。
  • 《超級醫院》紀錄片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首部破解全球「網紅醫院」火神山醫院建設密碼的紀錄片《超級醫院》,4月6日在學習強國平臺和國資委網站、國資小新新媒體平臺首發,隨後中紀委網站和新華社客戶端、人民視頻、央視頻、愛奇藝、騰訊、喜馬拉雅、咪咕視頻等多個平臺在首頁重要位置轉載,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截至4月10日夜,網上播放量達到560萬人次。
  • 最會拍中國主題的英國紀錄片導演,也來到了這個短片周!
    廈門短片周將迎來重磅嘉賓,英國紀錄片導演柯文思空降中國廈門,擔任2019HiShorts!廈門短片周競賽單元的終審評委。>01、他是最會拍中國主題的英國導演許多外國導演與中國有著淵源:荷蘭紀錄片導演尤裡斯·伊文思1938年經香港來到武漢,拍攝下了抗戰時期的中國,取名《四萬萬人民》;1956年,法國導演導演克利斯·
  •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5的紀錄片,導演竟然說火起來的原因是……
    這部由瑪麗·喬斯·聖皮埃爾創作的動畫紀錄片從這位年輕的天才在勃艮第的時候開始,到他在國際舞臺上的成功,探索了一位藝術家在旅途中所處的深刻的孤獨。>製片國家/地區:英國/蒙古/美國放映介質:DCP 影片簡介: 紀錄片講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爾泰山區的13歲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男不傳女的風俗,跟隨父親學習獵鷹,並成為地區"獵鷹節大賽"首位女性參賽者的經歷。
  • 盤點女導演和她們的紀錄片
    作為中國知名的紀錄片導演,他們曾經與英國BBC、日本NHK、丹麥國家電視臺DR及美國ITVS基金合作,獲得多項國際大獎,並在超過四十家國外電視臺播映。2017年,她以製片和導演身份參與製作了上海紀實頻道的《72小時》。
  • 五國導演合拍中國主題紀錄片《高考2020》
    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五位國內外知名導演,分別奔赴武漢、北京、上海、南京、鄂爾多斯,講述以不同形式參與高考的普通個體故事,生動展現普通中國人的疫時高考經歷,真實記錄2020年中國高考的歷史映像。這五位導演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西西、美國紀錄片導演米切爾·法卡斯、中國紀錄片導演康成業。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影片通過對村裡民生、民俗、農事的呈現,講述農民個人命運的變化和山村面貌變遷的故事。春去冬來》(2019年)是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電影,該片在第5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完成了世界首映,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獎的提名,同時獲得了塞爾維亞第28屆貝爾格勒國際民族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大獎(The Grand prix 「Dragoslav Antonijevic」),入選以色列第35屆海法國際電影節和英國第33屆利茲國際電影節、伊朗國際紀錄片節、DOCPOINT赫爾辛基國際紀錄片節等多個國外影展
  • 中國紀錄片赴英國參加展映 講述中國人真實生活
    中國紀錄片赴英國參加展映 講述中國人真實生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6日 05: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米爾頓·肯尼斯三月十四日電(記者 李鵬)五部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十四日起在英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展映,向英國電影人與觀眾講述真實的中國生活。
  • 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武漢,一座中國中部內陸城市,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 「亞洲新導演計劃」資助導演拍城市紀錄片
    摘要:駐京記者 梁曉雯 報導 旨在發現和資助紀錄片導演的「亞洲新導演計劃」日前在京舉行,雷禾傳媒機構CEO海天直言接下來的十年是一個紀錄片的時代,是「解惑時代」,這個計劃就是想發現和資助更多的紀錄片創作者,通過紀錄片給社會和時代帶來更多一些溫暖,他也透露正在搭建一個包含200家城市電視臺的播出平臺。
  • 中國少女殯儀師紀錄片在英引關注:每天面對死亡愛心滿滿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英媒稱,最近,一部記錄中國17歲女殯儀師真實故事的紀錄片《Almost Heaven》(咫尺天國)在倫敦影院上映,引起了英國媒體的關注。有關中國的消息和潮流在英國常常引起興趣,而這部紀錄片不僅反映了中國當代年輕人的視角,又揭示了諱莫如深的殯儀業話題,自然更加博得眾議。
  • 把紀錄片拍得像大片一樣好看 專訪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黃嘉俊
    這部影片講述了六位超齡大叔組搖滾樂團想去參加貢寮海洋音樂祭的故事,而把他們拉到一起的原因,是六位爸爸家中都有罹患罕見疾病的孩子。「月球」在片中的含義有兩層,一是上月球的願望看似遙遠夢幻,但未必不能實現,二是如導演黃嘉俊所言:「臺灣的男人不像太陽,他們其實像月亮」。臺灣男人習慣在人前表現堅強,把壓力藏在心中,只讓人看到光明一面,可是陰霾卻可能隨時吞噬掉光明。
  • B站與BBC聯合出品紀錄片,《神奇的月球》驚喜上線
    1月31日,「超級月亮、血月、藍月亮」三合一亮相夜空,這種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文奇觀引發了全球關注。而非常應景的是,一部以月亮為主題的重磅紀錄片於2月1日在B站上線。 這部名為《神奇的月球》的紀錄片由BBC與B站聯合出品,它從全新的角度帶領觀眾探索了月球之美。
  • 紀錄片《浩劫》導演克勞德·朗茲曼去世,享年92歲
    這一時期,他也積極投身政治運動,去過朝鮮前線報導,參與過法國知識界反對阿爾及利亞戰爭的行動,關注過巴以之間的爭端。漸漸,朗茲曼發現文字已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反而是電影這一媒介,更具力量與深度。1972年,從未學過電影的朗茲曼完成了自己的紀錄片處女作《為什麼是以色列》。
  • 槍枝、性愛、動物,《養虎為患》的導演料到了這部紀錄片能成爆款
    崔娃《每日秀》截圖動物、性愛、槍枝,《養虎為患》導演料到了這部紀錄片能成爆款作者:戴夫·伊茲克夫 Dave Itzkoff埃裡克·古德(Eric Goode)和蕾貝卡·柴克林(Rebecca Chaiklin)是Netflix系列紀錄片《養虎為患(Tiger King: Murder, Mayhem
  • 這部BBC紀錄片,直接全覽一百年的英國文學
    這部紀錄片分為3集,每集60分鐘的紀錄片中,將20世紀的英國文學史劃分為三個時期: 1919-1939:廢墟之中 Among the Ruins 1945-1969:聽多位20世紀上半期便已成名的小說作家親身講述自己的故事,聽他們在當時風起雲湧的時代哲思,以及對反戰和法西斯主義的慷慨陳詞。同時也令我們得以更直觀的了解二十世紀英國文學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