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禮,是文化教育中最經常提及和注重的內容。有些孩子的口語表達習慣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想要營造孩子的好口才,父母必須從本身學起,再輔以恰當的正確引導。
如何鍛鍊孩子的口才,我們可以按照以下這幾點做:
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父母都期望自身的孩子可以變成文質彬彬的小淑女或小紳士,想要保持這一心願,還要對孩子進行必須的禮儀常識。簡言之,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要讓孩子學好「你好、請抱歉、感謝、再見了」等文明用語。將這種禮貌性詞彙融進口才中,才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
塑造說話時的言行舉止禮儀知識
孩子在講話中主要表現出的言行舉止,如正確的坐姿、挺拔的站姿,富有親和力的微笑等,也會給人留有良好的印像。在生活中,多對孩子開展這些方面的塑造,可以為孩子的口才增加風採。
多誇獎孩子的文明禮貌個人行為
對孩子的文明禮貌個人行為開展誇獎,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有文明禮貌是受人歡迎的,進一步鼓勵孩子的文明禮貌個人行為。例如,帶孩子去坐客,或在平時的社交媒體中,對孩子文明禮貌的主要表現適時地給與誇獎和激勵,讓孩子體會被讚揚的開心。這也間接的塑造了孩子信心、樂觀的性情。
適當的口才訓煉
規範的語言教育
良好的母語基礎,是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不斷提升的前提。這包括正確讀準字詞、運用詞彙、連詞成句的能力,以及運用恰當的情感表達的能力等。有關專家表示,要提高孩子的口才技巧和口頭表達能力,首先家長要用規範的語言與孩子多說話。
讓孩子多聽一些小故事
讓孩子多聽一些生動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看一些適合小孩的幽默口才笑話,可以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帶領下,幫助孩子培養語感,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還能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接著,可以讓孩子在熟悉故事以後,嘗試複述故事的內容,並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在一些幼兒園裡,很多原來沉默寡言,或吐字不清,甚至有口吃的孩子,都在故事的陪伴下,成為了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也成為了一個自信快樂的人。
速讀和背誦
除了日常的交流聚會場合之外,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朗讀和背誦,鍛鍊孩子發音和吐字。朗讀和背誦的材料可以是散文、演講稿,或者詩歌,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培養孩子的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
參加演講比賽
當孩子的口才訓練達到了一定程度後,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學校或者培訓單位組織的演講比賽,在舞臺中展示自己,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膽量和表達能力。
口才鍛鍊的不僅僅是語言表達,還有膽量和邏輯思維。童年時代的口才鍛鍊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總有一天,孩子會感謝今天你為他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