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有關天幹地支計算方法

2021-02-07 阿牛語文

中高考有關天幹地支計算方法

從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命題趨勢看,有關文史常識的題目幾乎年年考,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在高三備考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平時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記憶和訓練,但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同時要注意一些學習技巧。比如有關如何推算天幹地支方面的文章網上也有很多,但看了有些學生還是看不懂或是不會運用。其實我們可以簡化如下,通俗記憶:

天幹[10位]

戊 

己 

庚 

辛 

壬 

年份尾數

4

5

6

7

8

9

0

1

2

3

表二

地支(12位)

戌 

除以12所得餘數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推算公式:天幹 = 年份尾數(如2009年尾數是9,對應天幹即己) 地支 = 年份除以12所得餘數(如2009÷12所得餘數是5,對應地支即醜)因此2009年應該是己丑年。

 附:有關天幹地支的其它知識如下: 

   幹支紀年法

   一.幹支紀年是我國傳統的紀年方法。1.幹和支的含義: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二.查看不同時間段的萬年曆。如:1516—2060年的萬年曆,記著五百年的幹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據「六十年甲子(幹支表)」的公元年對應進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

的辛亥年是1911年(48號幹支),《戊戌變法》的戊戌年為35號幹支,比辛亥年早13年,則「1911-13=1898」故《戊戌變法》是1898年。應用公元年進行計算。應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餘數小於60,再用餘數減去3(幹支紀年是從公元4年開始使用的),便知。如2002年:2002÷60,餘數為22,再22-3,得數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幹支表)19號幹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結合實際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圖)

    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戌狗亥豬 

     2.以十二地支來表示十二時辰。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幹支記年

  為了便於運算和使檢索更加直觀,借用六十幹支表並按順序加以編號成表一如下:

  六十幹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該表於公元前後的推算均適用,具體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後某年(設為Y)的幹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餘數,然後再減去4,最後根據所得結果查表一中相應序數所對應的幹支即為該年的幹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幹支:1911÷60餘數為51,減4後得47,查表一47對應的幹支是辛亥,即1911年為辛亥年。由於幹支紀年60年一循環,當Y÷60的餘數小於4時,需借幹支紀年的一個周期60之數,例如1981年除以60餘數為1,直接減4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4等於57,查表一便知1981年為辛酉年。餘可類推。

   2、求公元前某年(設為X)的幹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餘數,再用57減去所得餘數,根據所得結果再查表一中對應的幹支,即為該年的幹支。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幹支:221÷60,餘數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對應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對應的幹支應為庚辰。同樣由於幹支紀年的循環周期為60年,當餘數大於57時,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幹支:479除以60餘59,用57減59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59等於58,查表一知該年對應的幹支為壬戌。其餘可以類推。上述方法簡便易行,只要記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紙筆,直接由心算推出結果。

 

附錄:速查幹支、公元對照表

 

 

 

甲子1804186419241984

乙丑1805186519251985

丙寅1806186619261986

丁卯1807186719271987

戊辰1808186819281988

己巳1809186919291989

庚午1810187019301990

辛未1811187119311991

壬申1812187219321992

癸酉1813187319331993

甲戌1814187419341994

乙亥1815187519351995

丙子1816187619361996

丁丑1817187719371997

戊寅1818187819381998

己卯1819187919391999

庚辰1820188019402000

辛巳1821188119412001

壬午1822188219422002

癸未1823188319432003

甲申1824188419442004

乙酉1825188519452005

丙戌1826188619462006

丁亥1827188719472007

戊子1828188819482008

己丑1829188919492009

庚寅1830189019502010

辛卯1831189119512011

壬辰1832189219522012

癸巳1833189319532013

甲午1834189419542014

乙未1835189519552015

丙申1836189619562016

丁酉1837189719572017

戊戌1838189819582018

己亥1839189919592019

庚子1840190019602020

辛丑1841190119612021

壬寅1842190219622022

癸卯1843190319632023

甲辰1844190419642024

乙巳1845190519652025

丙午1846190619662026

丁未1847190719672027

戊申1848190819682028

己酉1849190919692029

庚戌1850191019702030

辛亥1851191119712031

壬子1852191219722032

癸丑1853191319732033

甲寅1854191419742034

乙卯1855191519752035

丙辰1856191619762036

丁巳1857191719772037

戊午1858191819782038

己未1859191919792039

庚申1860192019802040

辛酉1861192119812041

壬戌1862192219822042

癸亥1863192319832043

 

    五、速查幹支農曆紀月法 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即可。詳見下表: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見,農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幹卻不固定,要經過推算才能排出。注意:農曆的閏月是不記幹支的。例如:2006年為『丙戌』年,查天幹年份為『丙』子頭,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餘類推。

    六、速查幹支紀日法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奇數月i=0,偶數月i=6。G 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Z 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餘數為 7 ,天幹的第7位是『庚』。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餘數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是庚申日。

 

 

 

 

相關焦點

  • 高大上:天幹地支計算方法
    天幹地支是我國古代計算年月日的重要依據,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他們,以備不時之需。首先介紹一下,天幹和地支。共有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註: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介紹一下計算方法:用本年除以10天幹,得餘數減去3,所得的數為天幹的序數。例如;2015年除以10 (天幹),餘數得5.用5減去3等於2.第二位天幹是乙。那2015年的天幹就是乙。
  • 公元年份換算天幹地支的方法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總稱。
  • 如何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1.幹和支的含義: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為奇數組和偶數組。(公元後奇數公元紀年配偶數組,偶數公元紀年配奇數組。公元前則相反。)  奇數組: 偶數組: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醜 卯 巳 未 酉 亥  計算地支時,用6去除公元紀年去掉末尾數的數字(如:2009年則用6除2009)。
  • 農曆天幹地支算法+天幹地支年月日時算法
    G 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Z 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餘數為 7 ,天幹的第7位是『庚』。
  •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與天幹地支有關
    實際上,我們已經接觸和很多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例如,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件大事情: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你知道嗎,這些大事情統統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來進行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剛好我想要分享下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希望分享完成後
  • 天幹地支的日柱算法
    20世紀閏年的元旦日幹支推算方法如下:元旦日天幹=該年末尾兩位數÷4(如果計算出來的數大於10,就一直減到小於等於10為止),再對照圖一,數字為多少,天幹就為多少;元旦日地支=元旦日天幹計算出來的那個數÷4,看餘數,再參照圖二(能夠被整除,即餘數為0的數,也算為酉)。
  • 十二地支講解:天幹地支最正確的算法
    天幹地支如今是很少人會知道這是這麼一回事了,只知道它是古時候的紀年方法,其它方面的知識就不可而知了。
  • 傳統文化——天幹地支的稱呼及算法
    天幹地支,又叫幹支,是我國遠古時代的人觀測天象所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天幹有十,地支有十二,兩者相互配合使用,以60年為一個輪迴,這種計年方法,稱為幹支紀元法。至今廣泛運用於曆法、術數、命名、風水等領域。
  • 八字入門基礎—天幹地支及天幹地支的算法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傳說天幹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其在運用中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迷!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 快速查天幹地支的方法
    也就是說出那年的天幹和地支。其實那不算神奇的。我把最簡單的方法和心得公布出來你也可以做到。表首先從查天幹說起,甲對應的數字為4,也就是說只要尾數是4的年份,天幹都是甲。12得出餘數是幾就對應表中的地支。
  • 《易經》天幹地支與六十甲子
    天幹地支文化很古老,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確切的來說是十天幹,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相配就可以推出六十甲子,這也可以知道今年是哪一年
  • 天幹、地支、六十甲子、十二生肖
    由此可見,十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復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三、地支十二地支發音: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天幹地支五行解讀
    再說天幹的十進位,雖說十進位是現代社會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計量標準,但要說天上也存在一個十進位的自然運動,這未必有人相信,這個自然運動的主體是什麼?運動的過程怎樣進行?能夠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嗎?古代的人們為什麼要創造出一套天幹?為什麼又要創造出一套地支?它們是根據什麼為依據,通過怎樣的方法產生出來的?
  • 天幹地支是絕配,天對地好記憶
    【小課堂學問大好方法學知識之國學篇】天幹地支是古代我國勞動人民用來紀年月日時間的工具。天幹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個屬相,我們已經教過記憶十二屬相和時辰的方法,今天我們著重講解牢記十個天幹的簡單方法。天幹地支圖如下:天幹地支對照表記憶重點:十個天幹我們用故事編聯法記憶,故事: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大明星,於是我從小角色「甲乙丙丁」演起,幾年過去,自己還是演甲乙丙丁小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呢?
  • 天幹地支的月份算法
    天幹地支是我國古老的年歲算法,除了可以用來表示年份外,還可以用來推算月份。推算月份的前提有三個,第一個前提是要知道當年的天幹地支,這一點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寫過,想知道的可以去看,這裡就不再贅述;第二個前提是要知道天幹地支分別對應的數字(月份),我總結成了圖,即圖一;第三個前提是要知道24節氣是如何表達月份的。我也總結成了表,即圖二。
  • 行測常識判斷:天幹地支
    常識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題型就是關於天幹地支的,這類題目最常見的就是推算年份,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中公小編為大家進行指點。一.天幹地支的概念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源自於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
  • 天幹地支和算法詳解!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 常識:學好天幹地支,收穫十裡桃林
    常識中有一個較為偏的考點就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的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天幹是能量態的,沒有什麼固定形態,只有依附在有形質的地支之上其功能才得以顯現,古雲天無形而地有質,說的就是這個。
  • 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那天幹地支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幹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循環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 公元紀日與天幹地支的換算
    公元紀日與天幹地支的換算速查幹支紀日法: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 = 4C + [C / 4] + 5y +G 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Z 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