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究竟該怎麼讀?央視十套《百科探索》預告新一期節目《阿房宮消失之謎》時,把阿房宮念成「āfánggōng」,有網友認為該讀「ēpánggōng」。而隨後,在央視網站出現了《關於「阿房宮」讀音的說明》的公告,表示「āfánggōng」的讀法是正確的。而在西安市民口中,「阿房宮」擁有三種不同的叫法。專家認為正確的讀音應該是「ēpánggōng」,但也沒有必要要求民眾按「標準答案」發音,「記住我們中國的文明史,知道歷史才是最重要的。」「阿房宮」改名了嗎?
李路第一次到西郊「阿房一路」辦事,怎麼都找不到「阿房一路」,於是求助路人:「師傅,阿房(ēpáng)一路怎麼走?」「不知道!」聽了數次這樣的回答後,終於一中年男子接口了:「噢,你問的是阿房(āfáng)一路啊……」但看了央視的公告,李路對自己的「學識」產生了懷疑,難道「阿房宮」真的改名叫「āfánggōng」了?而在央視國際網站上,《關於「阿房宮」讀音的說明》中,表示「āfánggōng」的讀法是正確的,並用一些專家觀點佐證這一讀音。
一個地名三種叫法而在西安本地,阿房宮的叫法卻有三種。
公安未央分局阿房宮派出所值班民警說,兩種叫法都有,「有的叫āfánggōng派出所,有的叫ēpánggōng派出所,叫什麼的都有。」對此,派出所民警和群眾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不管怎麼稱呼,雙方都知道說的是一個地方。
秦阿房宮景區行政經理劉駿茂一開口就是「ēpánggōng」,他還說,目前景區內所有的拼音、外文翻譯都翻譯作「ēpáng」。
「我也說不好哪一種稱呼是對的,」三橋街道辦事處一位工作人員說,街辦工作人員將景區叫做「ēpánggōng」,但卻將旁邊的阿房宮村叫做「āfánggōngcūn」。「還有的群眾乾脆把兩者進行了結合,把這裡叫做『ēfánggōng』。」她說,目前,這種「古今結合」的叫法好像是最多的。
阿房宮「取名」的三種說法「正確的讀法應該是『ēpánggōng』,這是確定無疑的。」西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劉衛平教授說,「阿」在中古音發音中讀作「ē」,陝西人將「那個、那邊」稱作「wō」,「阿」的發音剛好接近;「房」在訓詁學中的解釋是:「房者,旁也。」根據陝西人的住宅習慣,堂屋兩側的房子被稱為「房」,意思就是正房兩邊的廂房。
秦阿房宮遺址地處渭河以南,還沒有建成就被戰火燒毀,秦宮則在渭北,劉衛平推測說,由於還沒有建成,因此秦都鹹陽的人們就會說「wōbáng的宮殿」。他說,關中人將臨近的地方,叫做「wōbáng」,而「阿房」的發音剛好接近,其意思就是旁邊。
劉駿茂說,除了專家認可的「陝西發音」說以外,還有「高大」的含義,意思是阿房宮比較高大巍峨。第三種說法最有意思,但也最缺少證據,「阿房」是一個美女的名字,是秦始皇最寵愛的一個妃子。
記住文明與歷史才是關鍵「作為景點,必須要讀成『ēpáng』宮,但民眾怎麼稱呼並不重要,也不需要糾正。」劉駿茂說,但民眾應該知道阿房宮的一些歷史知識,比如阿房宮名字的來歷有三種說法等。
對於阿房宮的其他稱呼,劉衛平也認為應該持有寬容態度,他說語言本身有它的穩定性,但要遵循約定俗成的規則,很多情況下,一些原來的讀法慢慢地「變了」,這對語言來講是一種「積非成是」的過程。因此,沒有必要刻意強求群眾一定要將「阿房宮」讀成「ēpánggōng」。「重要的是知道我們中國文明史上曾經有過的這些輝煌,還有歷史的興衰成敗。」劉衛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