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卿細語
原創
早上五點五十準時出家門去上班,睡眼惺忪,渾身的疲乏還在苟延殘喘地依依不捨。等電梯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翻了翻朋友圈,看到最好的朋友發了一個朋友圈,凌晨零點發了一個「王先生,生日快樂!」。頓時,我的疲乏煙消雲散了,精神也來了,睡眼也睜開了。
我背著雙肩包匆忙地去趕首班地鐵,邊走邊想著這條朋友圈的話。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沒有之一。我們從初中的時候關係就很好,一起經歷了初中和高中。彼此都經歷了畢業、工作和結婚。他比我小兩歲,今年正好三十歲。
其實我總是忘記他的生日,我的生日他也是有時候記得,有時候不記得。不過這個不會對我們的友誼有任何影響。人過三十,對人多了一層認識,有時候難免從功利的角度去認識人,去解讀身邊的朋友甚至親人。我不止一次地想到我這個好朋友,想總結我這個好朋友。可是功利的角度總是很蒼白,即便嘗試也覺得自己是空穴來風。但是,對於他的性格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是一個很內斂的人,而我是一個很開放的人。所以這麼簡單來看,我們兩個是互補的朋友,友誼應該就會地久天長。
他平時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說可不說的話他肯定不說,除非不得不說的話他才會說。其實,自從我們高中畢業以後,雖然經常聯繫,可是對彼此的經歷很少說太多。工作後,彼此可以聊天的時間更少,機會更少。
現在他的日子過得比我富有,起碼在錢上他比我舒服,不像我還有外債一大堆。平時做事情比我要謹慎得多,而且喜歡虛心向比他優秀的人學習,平時喜歡思考,但是很少會找人說出來,只是默默地去採取行動。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以前只有他的思考深度可以和我的類似,因此他才是我最好的朋友。對於現在,我不知道他思考的深度如何,但是朋友的基礎就在於彼此共同的經歷,一輩子的好朋友永遠都改變不了。
朋友圈的那句話配上的兩張圖片,一張是裝滿貨的大卡車,一張是裝完貨後的庫場門口。我發了一句評論調侃了一下:「王先生這準點朋友圈發的(自我生日祝福)還是頭一遭(表情大笑),生日快樂!」我知道他能發這個,當時的心境必然是有所思有所想的,但是又找不到可以說的人,所以發了朋友圈。
他小我兩歲,今年剛剛三十歲。俗話說得好,三十而立。我不禁在想,而立之年我們到底立的是什麼。如果按照傳統的話來說,三十之後我們就成了安身立命,掙錢養家的頂梁柱,從此就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為了自己新的家庭奔波賣命。可是當我反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三十歲的時候都是在不停地磨練自己,都是在遭受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這個還談什麼立。我也看到有的人還不到三十,就接受父母的安排,找一個掙錢養家的生計。過著貌似安穩的日子。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後者吧。這是三十歲之後的物質狀態,三十之後的精神狀態呢,我們又要立什麼呢?
所謂二十不狂,三十不立,四十不成。這話不是出自哪裡的經典,也不是什麼名家名言,而是我自己的感慨。二十幾歲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大膽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又怎能領略人生更多的風景。只有見過千山萬水,才會胸有成竹。人生短暫,風景很多,我們只能獨留一處去耕耘。人到三十,不能再一味地看風景,而是應該努力去找尋屬於自己的風景。只有這樣,四十才可以有所成就,才可以讓自己人生的風景更加的美妙。
所以,你看我們的三十歲其實是很尷尬的人生,因為是一個過渡階段。二十歲可以走馬觀花,四十歲可以坐享其成,三十歲只能厲兵秣馬,打掉了牙和血吞,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往前衝。
曾經,我在我知乎「人過三十」的專欄中說到:人過三十,沒有了運動和健身,多了工作上應酬的胡吃海喝;沒有了個人的時間自由,多了家庭的約束;沒有了社交的東跑西走,多了家裡蹲的悠閒;沒有了坐公交走路騎自行車的健康出行,多了動不動去哪裡都要開車的習慣;沒有了內心對愛情和婚姻的嚮往和不安定,多了一份安定的心,少了一份躁動。人過三十,我們缺少了和朋友親人傾訴衷腸的機會,多了深藏內心的能力;缺少了父母的呵護,多了一份自我受傷後的修復;缺少了年少時的經歷,多了成年後的無奈;缺少了獨自時候的堅強,多了一個人時候的淚水。
這樣聽著三十歲後的人生有點慘,有點悲觀。悲觀其實更能讓人看清自己,看清別人,看清腳下的路,這有什麼不好。不是樂觀的就是好的,悲觀的就是壞的。
三十歲之後的人生風景,沒有什麼大小之分。有人喜歡菜市場賣菜賺吆喝,有人非要創業當大老闆。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當我再次看他朋友圈的籤名,赫然地寫著一句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也許他還記得自己這句話,也許他早就忘了吧。我想而立之年,不是立言,也不是立志,也不是立身立命,而是立心。而立之年就是立心之行,讓自己重新出發,為了自己的夢想,心無旁騖,鍛造一顆勇敢的心。最後還是用一句話和而立之年的朋友們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〇二〇年六年廿五
作於王先生生日之際
人過三十:體重漸高,淚點漸低
人過三十:朋友漸少,友誼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