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寫在好朋友生日之際的話

2020-12-08 雜文專欄

文/東卿細語

原創

早上五點五十準時出家門去上班,睡眼惺忪,渾身的疲乏還在苟延殘喘地依依不捨。等電梯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翻了翻朋友圈,看到最好的朋友發了一個朋友圈,凌晨零點發了一個「王先生,生日快樂!」。頓時,我的疲乏煙消雲散了,精神也來了,睡眼也睜開了。

我背著雙肩包匆忙地去趕首班地鐵,邊走邊想著這條朋友圈的話。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沒有之一。我們從初中的時候關係就很好,一起經歷了初中和高中。彼此都經歷了畢業、工作和結婚。他比我小兩歲,今年正好三十歲。

其實我總是忘記他的生日,我的生日他也是有時候記得,有時候不記得。不過這個不會對我們的友誼有任何影響。人過三十,對人多了一層認識,有時候難免從功利的角度去認識人,去解讀身邊的朋友甚至親人。我不止一次地想到我這個好朋友,想總結我這個好朋友。可是功利的角度總是很蒼白,即便嘗試也覺得自己是空穴來風。但是,對於他的性格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是一個很內斂的人,而我是一個很開放的人。所以這麼簡單來看,我們兩個是互補的朋友,友誼應該就會地久天長。

他平時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說可不說的話他肯定不說,除非不得不說的話他才會說。其實,自從我們高中畢業以後,雖然經常聯繫,可是對彼此的經歷很少說太多。工作後,彼此可以聊天的時間更少,機會更少。

現在他的日子過得比我富有,起碼在錢上他比我舒服,不像我還有外債一大堆。平時做事情比我要謹慎得多,而且喜歡虛心向比他優秀的人學習,平時喜歡思考,但是很少會找人說出來,只是默默地去採取行動。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以前只有他的思考深度可以和我的類似,因此他才是我最好的朋友。對於現在,我不知道他思考的深度如何,但是朋友的基礎就在於彼此共同的經歷,一輩子的好朋友永遠都改變不了。

朋友圈的那句話配上的兩張圖片,一張是裝滿貨的大卡車,一張是裝完貨後的庫場門口。我發了一句評論調侃了一下:「王先生這準點朋友圈發的(自我生日祝福)還是頭一遭(表情大笑),生日快樂!」我知道他能發這個,當時的心境必然是有所思有所想的,但是又找不到可以說的人,所以發了朋友圈。

他小我兩歲,今年剛剛三十歲。俗話說得好,三十而立。我不禁在想,而立之年我們到底立的是什麼。如果按照傳統的話來說,三十之後我們就成了安身立命,掙錢養家的頂梁柱,從此就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為了自己新的家庭奔波賣命。可是當我反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三十歲的時候都是在不停地磨練自己,都是在遭受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這個還談什麼立。我也看到有的人還不到三十,就接受父母的安排,找一個掙錢養家的生計。過著貌似安穩的日子。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後者吧。這是三十歲之後的物質狀態,三十之後的精神狀態呢,我們又要立什麼呢?

所謂二十不狂,三十不立,四十不成。這話不是出自哪裡的經典,也不是什麼名家名言,而是我自己的感慨。二十幾歲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大膽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又怎能領略人生更多的風景。只有見過千山萬水,才會胸有成竹。人生短暫,風景很多,我們只能獨留一處去耕耘。人到三十,不能再一味地看風景,而是應該努力去找尋屬於自己的風景。只有這樣,四十才可以有所成就,才可以讓自己人生的風景更加的美妙。

所以,你看我們的三十歲其實是很尷尬的人生,因為是一個過渡階段。二十歲可以走馬觀花,四十歲可以坐享其成,三十歲只能厲兵秣馬,打掉了牙和血吞,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往前衝。

曾經,我在我知乎「人過三十」的專欄中說到:人過三十,沒有了運動和健身,多了工作上應酬的胡吃海喝;沒有了個人的時間自由,多了家庭的約束;沒有了社交的東跑西走,多了家裡蹲的悠閒;沒有了坐公交走路騎自行車的健康出行,多了動不動去哪裡都要開車的習慣;沒有了內心對愛情和婚姻的嚮往和不安定,多了一份安定的心,少了一份躁動。人過三十,我們缺少了和朋友親人傾訴衷腸的機會,多了深藏內心的能力;缺少了父母的呵護,多了一份自我受傷後的修復;缺少了年少時的經歷,多了成年後的無奈;缺少了獨自時候的堅強,多了一個人時候的淚水。

這樣聽著三十歲後的人生有點慘,有點悲觀。悲觀其實更能讓人看清自己,看清別人,看清腳下的路,這有什麼不好。不是樂觀的就是好的,悲觀的就是壞的。

三十歲之後的人生風景,沒有什麼大小之分。有人喜歡菜市場賣菜賺吆喝,有人非要創業當大老闆。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當我再次看他朋友圈的籤名,赫然地寫著一句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也許他還記得自己這句話,也許他早就忘了吧。我想而立之年,不是立言,也不是立志,也不是立身立命,而是立心。而立之年就是立心之行,讓自己重新出發,為了自己的夢想,心無旁騖,鍛造一顆勇敢的心。最後還是用一句話和而立之年的朋友們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〇二〇年六年廿五

作於王先生生日之際

人過三十:體重漸高,淚點漸低

人過三十:朋友漸少,友誼彌足珍貴

相關焦點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為什麼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又為何而立?仲由問出這個問題,是在他和他師父孔子正在去匡城的路上的時候。兩人一路跋山涉水,途徑一個羊腸小道休息一下,仲由望了望遠山,雲端冒出一些山尖尖,有點像雞頭。他挨個數了幾遍,不多不好,正好30個,就問他師父,三十而立,究竟是何意。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前兩天公司聚餐,酒到酣處,一位男同事開始感慨:男人到了三十才剛剛開始真正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的男人無論從物質還是思想上都已經基本成熟,越來越招女人喜歡;女人就剛剛相反,過了三十歲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作為剛過三十二歲的生日的我——一個大齡剩女來說,有感覺到被冒犯。
  •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們常常聽到,男人到了三十,應該有所成就了,那麼這個三十而立,到底指的是什麼?常見的理解是,一個人在三十歲了還一無所有,沒房沒車,沒事業,覺得這就是失敗的人生,但真正意義上的三十而立,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 三十而立,不知禮,何以立也
    三十而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父母在,不遠遊。我們不會刻意說,「三十而立」後邊的「不知禮,無以立也。大家也會想起,「父母在,不遠遊。」後邊的遊必有方。我們還會想當然。想當然的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的不生孩子,還特指生男孩。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於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立家成家立業.立家主要是立下正確積極向上的家風,組成和睦友愛溫暖的家庭.立好小家,人生之路才有保障.家風正,後代正,後代正,源頭正,源頭正,國家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什麼?立什麼三十而立,立什麼?立身立業立家。立身要立品格與修養,立身要立獨立與堅強,立身要立道德與涵養;立業顧名思義就是要確立事業,是有一技之長,是有謀生之能;立家則是指有自己的家庭,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靈魂的歸宿,從某種意義上講,成家也是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四十而不惑,不惑於什麼?不惑:不疑惑,不懷疑。
  • 天道成長:三十而立,立什麼?
    天道成長:三十而立,立什麼? 人生成長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歷程均不相同,當年孔子也講了自己的理念,儒家講禮,《論語·為政》原文是這樣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立的究竟是什麼?你「立」對了嗎?
    許多人也都在羨慕這些姐姐們在三十而立的年紀得到了三十而立該有的樣子,而反觀自己三十歲的而立之年,沒房沒車沒存款、沒伴侶沒孩子沒事業,但其實你們所認為的三十而立的樣子都是錯的。孔子在《論語》中曾提到過「三十而立」,而原意中的「立」指的是自我人格獨立的意思。並非所謂的身外物質。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立的是業,四十不惑,明的是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了,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看一下1三十而立,立的是形,29歲的小王臨近年底才回家,其實原本可以早一點回家的,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的是什麼?不惑的又是什麼?
    孔老夫子的這句經典名言,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仔細的想一下,卻又不知道這裡的立指的是什麼?這裡的不惑又是指的什麼?今天,我就和各位師兄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句話的含義。立身三十而立,第一個立得那肯定是自己,也就是立身。歸根到底,這就是一個思想道德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斷的定位自己,不斷地保持清醒,不斷的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
  • 你該知道的三十而立:孔子所說的「立」到底是立什麼
    這篇文章將探討「三十而立」是不是人們口頭上常說的「立」,真正「立」的又是什麼。1、成家立業?按照傳統社會觀念講,30歲的人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也穩定下來。若未此,一些父母長輩們往往會拿出「三十而立」的道理來,施壓或勉勵他們的後輩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成熟起來並且儘早減輕家庭的負擔。
  • 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
    我們常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有人只知道這句話,但對這句話中的含義卻不是太知道。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我想應該和大家探討一下。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我想按人生階段的順序應該是立身,立業和立家。1、立身。男人三十,這時個秉性已經成型,也就是世界觀的形成,才能有人生奮鬥的方向。所以還應該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這點很重要,對自己為人處世大有益處。2、立業。
  • 男人三十而立,《到底應該立什麼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男人三十而立,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男人三十而立,到底應該立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三十而立,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說三十而立,那麼我們到底應該立什麼?
    我們先說個笑話,關於孔子的學校如何收費,有人是這樣解釋的:「三十而立」,只交三十兩銀子的人只能站著聽課。「四十不惑」,交了四十兩銀子的人可以發問,直到你沒有疑問為止。「五十知天命」,交了五十兩銀子,那你就可以知道明天考試的命題了。
  • 孔子說他三十而立,他「立」的是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三十歲似乎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年齡,時常有人會將三十歲稱作是而立之年。孔子說他自己是三十而立,那麼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他所「立」的又是什麼?想要回答而立之年的意思,也是要從孔子所說的這句話來完整地看待。孔子說他十五歲的時候「志於學」,也就是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夠立志於學。於是在這裡也就有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孔子立志於學的對象是什麼?對於「志於學」的回答,關乎接下來「而立」的回答。
  • 三十而立,所立者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歲是而立之年。很多人將「三十而立」理解為:三十歲時應該有所立的事業,即立業。但這種解釋並不符合孔子原意,孔子所要立的其實是德。
  • 男人三十而立,你,立了什麼?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可轉眼回首現在,在這而立之年,自己又立了什麼?好像除了自己還能自己好好的站立著之外,真的找不到有什麼好的成績,能夠拿出來說的。看看自己現在,單身一個,沒車,沒多少的存款。真不知道這麼多年,都得到了什麼?也許,也只有那些在別人眼中看來,有些可笑的經歷吧!
  • 三十而立中的「立」是這樣解釋
    三十而立,是出自《論語》裡的一句話,整句話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按照孔子個人來說,三十而立中的立不可能是成家立業的意思,為什麼?因為孔子是19歲結的婚,20歲有的孩子,這樣的話,應該是二十而立啊,所以,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應該是,到了30歲的這個年齡段,你應該對社會有了基本的認知,說話時的言行要得當,做事要懂得禮數,對自己的人生也要有初步的方向。就是到了30歲這個年齡段,應該對道德,禮儀,責任,使命都要有去做和怎麼樣去做的更好的意識了。
  • 「三十而立」,你的三十「立」了嗎?
    不知道做什麼?迷茫!其實這類案例並不少見,小編身邊的很多朋友目前也是這樣的狀態。別說存款了,能不負債都是少數。就拿我的親表妹來說,30來歲,離婚一次,帶著一孩子。目前負債30多萬。很多很多……其實「三十而立」的立,指的是自我人格的獨立,而現在,卻變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錢!這就導致,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格外的恐慌30歲的到來,因為他們害怕活不成別人眼中的「三十而立」。生怕不能讓自己,父母,親戚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