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的是業,四十不惑,明的是志

2020-12-14 情感亂塗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了,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看一下

1

三十而立,立的是形,

29歲的小王臨近年底才回家,其實原本可以早一點回家的,公司早就放假了,他放假以後,就在出租屋裡面,玩玩LOL,看看電影,自己也不做飯,或者下去吃飯,或者點外賣,更多時候是泡麵,火腿,可樂湊合著一天就過去了。

轉眼明天就該回去了,他很慌,慌的也不知道該幹什麼,刷了一會兒手機,實在沒法緩解,望著快要空了的煙盒,起身下去買了一盒煙,在下面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看見了一些禮品盒,想了想,就買了一些方便攜帶的,一邊心裡還計劃著,這是給老爸的,這是給老媽的,這是侄子的,購買了一些東西,其實家裡面超市這些也都有,但是總覺得還是要從這個大城市帶一些,帶一些才覺得稍微心安一些,買完了東西,在路上,看見路邊的臺階,特別想坐一會兒,拿出煙,狠狠的吸一口,然後讓尼古丁在胸腔,在肺裡充斥著,徐徐吐出煙圈,看了看近處的車水馬龍,瞅科瞅遠處的高樓大廈,又狠吸了一口煙,然後把煙掐了,熄滅,撿起菸頭,扔進垃圾桶,心裡想著:明年要更加努力一點了,馬上三十了,三十而立,我這立了個屁啊,沒房沒車的,女朋友成不成的還沒一定。想完,心裡頓時充滿了失望,對自己的失望,對自己的懊悔,情緒像一股噴泉湧了上來……

就是這個圖,你們看傳不傳神

三十,立的究竟是什麼,表面是事業,家庭,其實立的是人生的一個框架,很多人立是立起來了,但是立的也並不牢固,以後能不能墊,錘,填,舍,搞的牢固了,也沒一定,但是有了這個框架,你就以一個獨立的名片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

2

四十不惑,明的是志

市晨報的老王,今天老王挺高興的,幾個徒弟要給他過生日,地點就定在了市裡的一家做本地特色菜飯店,老王開車拉著媳婦兒,去往飯店趕去,路上媳婦兒一直嘮叨著,你看你這頭和雞窩似的,這像個師傅樣麼,兒子上午給我打電話了,說祝老爸生日快樂,等等,老王早就習慣了,習慣了她的嘮叨,習慣了那一天天隨著歲月變老的臉,心裡沒覺得她多好,但是也再裝不下別的人,就好像愛情由一個精神的填充,變成了自己身體的另一個器官一樣。

到了飯店,看著幾個徒弟,那些真誠而年輕的臉龐,心裡 也很高興,自己奮鬥了這麼久,陸陸續續也收了幾個徒弟,自己在傳媒行業,做了十幾年了,現在也就是個主編,官不大,但是一手好文章,還是得到很多人認可的,自己到現在,也只想好好的,幹幾年,爭取在退休前,再升一個臺階,在徒弟們的祝福聲中,推杯換盞了好幾次,老王也有點暈乎乎的,這時,手機響了,一看是一個老同學,現在混的風生水起的,與原配離了,又找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並且這年輕女人還挺有能力,會辦事,會說話。電話接通,那邊傳來聲音「老王,你幹嘛呢,這麼亂,過來到我這吧,我和趙局還有王總都約好了,一會兒去我那單獨的小院,你知道地方,來吧,」我不過去了,今天幾個徒弟在這給我過生日呢,已經喝多了,再說妳們聊的都是大事兒,我一個酸臭文人算怎麼一回事兒,說完就掛了,然後給老婆還有幾個徒弟大聲說道「喝完一起去唱歌,今天我請客,讓你們幾個兔崽子見識一下我的歌喉」

四十不惑,明的是志,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要怎麼幹,就像建房子,地基已經打好了,房子大梁已經頂上,剩下的如何刷牆,園子種樹,還是養鴨子,等等那不全看自己想法麼。

相關焦點

  • 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其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兩句話,流傳很廣,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容易被誤解。尤其是「三十而立」,經常被人誤認為是成家立業。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
    我們常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有人只知道這句話,但對這句話中的含義卻不是太知道。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我想應該和大家探討一下。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我想按人生階段的順序應該是立身,立業和立家。1、立身。男人三十,這時個秉性已經成型,也就是世界觀的形成,才能有人生奮鬥的方向。所以還應該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這點很重要,對自己為人處世大有益處。2、立業。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深層含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大成殿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求學問,三十歲時能夠自立於世,四十歲時明白許多道理,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時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在《論語.為政第二》中,孔子用很短的一句話,概括總結了他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定了做學問的志向,就好比我們剛上學時,也會有自己的理想。
  • 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因何大不惑?我為過來人,且試解讀之
    首先看出處,說這話的人是孔子,出自《論語為政篇第四》孔子對自己一生的概括,原文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明代葛高行文的《臨雲嘆》也有句「年四十而不惑兮,修天稟之淳粹」,大意是人到四十歲就應該明辨事理,很好地控制情緒的變化,修正先天的那些純粹和懵懂。
  • 2.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志:[朱子集注] 古者十五而入大學。心之所之謂之志。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志,立志,志向。需要終身堅持不懈,不放棄。
  • 《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才是修身的智慧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孔子說,我15歲的時候立志學習,30歲立於社會,40歲不再感到困惑,50歲順應天道而徇之理,60歲對於聽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靜的去接納,70歲順應本性天性,而不超越禮的準則。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大家很熟悉,但很多人理解錯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的是什麼?不惑的又是什麼?
    孔老夫子的這句經典名言,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仔細的想一下,卻又不知道這裡的立指的是什麼?這裡的不惑又是指的什麼?今天,我就和各位師兄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句話的含義。立身三十而立,第一個立得那肯定是自己,也就是立身。歸根到底,這就是一個思想道德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斷的定位自己,不斷地保持清醒,不斷的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
  • 讀《論語》才知道什麼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可能理解錯了
    論語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都是出自這一句。將三十而立理解為成家立業。將不惑,理解成不被迷惑誘惑。我們先看看原文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應該怎麼樣
    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狀態,越年長越淡然,看透自然就明白人生的意義。感慨間,三十而立,意味著成家立業,該擔負起人生另一階段的責任。三十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歲月,立身、立業、立家,三立基本能確定下來。職業發展方向,思想格局,人生目標輪廓分明,沒有二十歲時的毛躁,多了一份冷靜與執著。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麼五十呢?
    大家經常能聽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小編今天帶大家一起揭開謎底。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基本家庭、事業都比較穩定,這個時候的你應該也必須知道自己將來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所謂的責任心就是要有擔當,有使命感。之前渾渾噩噩一個人過,成家有了穩定工作之後,就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 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你做到了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這是夫子自道的為學次序和應達到的境界。三十歲的時候能夠道德人格「確有所立,不退不轉」而言行能夠「約之以禮」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話,大概是敘述自己一生求學歷程的關鍵節點。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要把握年少的黃金歲月,努力向學,往「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不逾矩」的境界前進。這五個階段,雖然不能一蹴可幾,也正告訴我們目標尚遠,應該力學不輟,不可半途而廢!那麼孔子到底如何形容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呢?
  • 四十不惑與男人四十一枝花
    新娘笑道:「我最喜歡堂哥這種年齡的男人,思想成熟、處世圓潤、有故事、有深度……」溫公道:「子曰『四十不惑』,吾伊始!」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男人「四十不惑」,我才剛剛開始!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吸引新娘。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千古名言流傳至今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花甲),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古稀)。」這句是孔子的千古名言,大致意思是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是成家立業的年齡,四十歲的時候已經大概對生命沒有了什麼懷疑,五十歲的時候也就知道了所謂天註定的命運。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究竟是什麼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大家很熟悉,尤其是其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大家經常掛在嘴頭上 ,但如果讓你講出它的含義,可能就講不明白了。下面就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這段話的意思,有不妥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教。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你真的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含義嗎?
    現實中,想必不少人把「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可「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四十而不惑」的「惑」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孔子的人生正經的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