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35歲,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工作了?難道只能進廠?

2020-12-23 在這裡看懂底層

人到35歲,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工作了?難道只能進廠?

有類似問題或者疑問,就是上班白領過了三十五歲就只能去送外賣跑滴滴了嗎?這個是問曾經的白領,甚至有精確到程式設計師的,你問的只是過了35歲?那麼你35歲前是幹啥的啊?

35歲前如果一直是農民或者農民工,現在繼續幹相同的工作應該沒問題吧?至少還可以持續幹幾年,體力和經驗還是有保證的吧!如果因為疫情或者暫時的煩躁,一份工作幹長了可能心裡也煩,那你可以試著從事相關相近的工作,甚至單幹做點小買賣啊!

以前是從事白領上班族工作的,比如程式設計師等,35歲是個天花板了,但是不是所有公司對年齡要求這麼嚴格,如果能力還行,繼續在同行業裡工作還是可以的,能力更強的可以轉向管理崗位,甚至創業,比如先做代理銷售,然後研發等等!

當然芸芸眾生,能力強的或者超強的也是少數,還得和機遇有關!大部分人,確實焦慮35歲的天花板,疫情期間下崗的白領不少,很多人也轉為外賣員和滴滴司機了!他們剛開始也是不知道幹啥好,生活面前低下了頭!我只知道,再怎麼不知道自己幹啥好,大部分還是不會選擇回農村不會選擇回自己小城市的老家,還是會漂在大城市!

進工廠?不要想的那麼簡單。人說,三千塊錢招不到一個工人,但是可以招個大學生!工廠可不是35歲天花板的白領的蓄水池啊!如果35歲以上不知道幹啥好的人能夠大部分人都進工廠,那不失為好事,解決了大部分人就業,同時提升了工廠的生產管理技術操作等!實際情況更複雜,進工廠沒那麼容易!

相關焦點

  • 一個40多歲的人失業半年多,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應該怎麼辦?
    一個40多歲的人失業半年多,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應該怎麼辦?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人,是沒有摔到谷底。一個失業半年的人,還有飯吃、有衣穿,還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那只能說明家底厚實。一個中年人,在這種情況,不知道幹什麼,應該怎麼辦?
  • 35歲回到家鄉,工作難找,難道只有轉行?
    除開疫情來說,這個城市的主要工作類型不多,基本情況如下:沒有科技類以及工業類公司,旅遊城市為了保持環境,是不允許工業類的公司及工廠建立的,所以這一塊工種類的人找工作基本是沒啥希望了;比較前沿的科技類,網絡類公司也是沒有的,從業人員更少。網絡類的就只有兩種:小團隊遊戲開發工作室,旅遊網站運營工作室。還有就是淘寶類的客服,運營。
  • 35歲事業到瓶頸期?看看大佬們的35歲,都在幹啥?同樣也不好過!
    35歲,是一個非常容易迷茫而且焦慮的年紀。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35歲這時候職業生涯已過三分之一,年輕時的理想變成了不可實現的夢想,生活上還有如此多的重擔。另一方面,在職場上,其實對於35歲以上人士是非常不友好的。蠻多公司招工的時候,就有明確要求35歲以下,甚至在某些行業,35歲就是到達一個隨時可能被裁的地位。
  • 企業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呢?這裡有答案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呢?的確打開招聘網站:至少七成以上崗位要求應聘者「35歲以下」。難道35歲以上的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其實不然,在招聘過程中年齡只是標準之一,並不是絕對值,會因為其他的能力或者經驗來打破這一限定。
  • 為什麼有人說進廠就廢了,打死都不進廠工作,特別是年輕人?
    網友諮詢:為什麼有人說進廠就廢了,打死都不進工廠工作,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為什麼?我只能說,有這個想法的人太極端了。在我看來,說「進廠就廢了」,反映出以下問題:一、說「進廠就廢了」,說明你是一線操作工工廠有很多部門,比如生產部門、研發部門、售後部門、質量管理部門等。對於普通人來說,去工廠工作,一般是進生產部門所屬的車間,從事一線操作工工作。
  • 深圳工廠工資越來越高,進廠工作的人卻越來越少是怎麼回事?
    但是前段時間有媒體卻曝出:很多工廠招不到人,甚至直接開出7000工資也招不到幾個人的事情。大家不禁自問,深圳這是怎麼啦~難道都跑去當老闆了嗎?工資變高了願意工作的人還減少了,針對此事,小編採訪了幾個網友,看看他們對此事是如何回應的。
  • 現在35歲了,不想再進工廠了,可是對未來很迷茫,該怎麼辦?
    一位朋友進工廠打工十幾年了,從出來工作開始,就待在工廠裡面,最近從工廠辭職出來,感覺有點迷茫。求助說:現在都35歲了,覺得一直待在工廠也不是個出路,不想再進工廠了,可是自己又不會別的,現在對我來感到很迷茫,該怎麼辦好?
  • 35歲就要被拒之門外,中年人的奮鬥方向在哪裡?
    35歲,是一個什麼樣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國人目前的狀態,但是為什麼偏偏要拿35歲來說事呢? 因為,35歲是個分界線,超過了,公務員不能報考了,事業單位,也沒有多少機會了,任何單位的招聘新人,都限定在了35歲以下,除非進廠打工,是不會有限制的,不然,35歲,真的是很多人生的一個坎。
  • 年輕人進廠打工就廢了嗎?年輕人該不該進廠
    那些人會說進廠打工就廢了的人首先第一點不了解工廠狀況,第二點把工作想的太簡單,工資掙得太容易。 首先分析第一點都有哪些人進電子廠 進電子廠居多的是一些沒有什麼技術的農民子弟,他們要麼就在建築工地幹活,做一些出力的工作,要麼在一個工廠裡做普工,掙一些熬時間,不太自由的錢。這些錢說實話不是太多,但是這樣就去否定一些人是不是太武斷了,電子廠工作難道就不能出幾個比較厲害的人了?
  • 深圳打工者,進廠打工不丟臉,網友:你沒進過廠,你體會不了
    如果你年紀輕輕就進入工廠,一些人會認為非常可惜,大好的青春白白浪費了。一些人會認為進廠打工也非常好,不用過多的操心,一個月還有工資拿,如果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一直在廠裡上班,又會有怎麼樣的經歷。一直在深圳打工的大學生小黃,剛畢業那時候籤的是深圳的一家公司,不料剛進去沒滿三個月就走了,自己的工作就是銷售,每天就是不斷打電話,這樣的工作讓小黃感到非常無聊。
  • 一大學生暑假進廠打工,兩月後她卻說以後再也不進工廠了,啥原因
    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後都有這勤工儉學的習慣,在暑假期間到多都會到外面做一些兼職掙些零花錢,有一個大學生她暑假期間,經常去打工,做了兩個月後,她卻說以後再也不進工廠了,啥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包吃但是吃食堂是要扣錢的,只是那個錢公司先給你墊付了,然後發工資的再算進去,其實還是你自己的錢,然後包住宿舍,但是廠裡面也給你按人扣水電費,一個人一個月好像是180一個月。食堂種類是挺多的,就是看著誘人吃著是真的沒味啊。不知道怎麼做的,有些菜看著紅紅火火的,結果到嘴巴一點都不辣,還帶點甜味,真的是崩潰,就是早餐還可以。
  • 進廠打工,人生沒前途?年輕人該不該進廠?這句忠告很實在
    然而,有很多年輕人,由於現實原因,被條條框框限制住了自己的人生,只能被迫做出一些選擇,比如,在職業方面,一些年輕人由於無學歷、無技術、無背景,只能進廠打工。進廠打工,對於「三無」年輕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好出路,最起碼,也是一份工作,也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賺取報酬,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 7位網際網路打工人自述:累就對了 畢竟只能打工到35歲
    原標題:7位網際網路打工人自述:累就對了,畢竟只能打工到35歲來源:深燃作者丨周繼鳳 唐亞華 李秋涵 魏婕 金璵璠 蘇琦 黎明「早安,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爆網絡。茶餘飯後,微信聊天中,甚至表情大戰裡,隨處可見「打工人」的身影。
  • 為什麼很多快40歲了還進廠打工,不想自己做小生意?原因太現實
    過年回農村的老家,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很多人已經40多歲了,還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樣,選擇進廠打工,拿三四千的工資,卻不想做點自己的小生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這是為什麼呢?我身邊不少親戚朋友都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分析總結出了3個原因:1.積蓄不多,經濟壓力大,輸不起有位伯伯,今年五十多歲,已經進廠打工10年了。雖然明知道進工廠打工很辛苦,工資也不高,卻一如既往地做了十年一線流水線的員工。問他為什麼這些年積蓄比較多的時候不想自己做點小生意呢?
  • 為什麼很多人找工作的時候,寧願找中介小時工,也不願意直接進廠
    踏入社會以後,我們面臨的就是工作了。現在的人們找工作無非是兩個選擇,一個是中介,一個是直招。所謂中介,就是公司給中介一個薪資標準,然後中介再將這個工資標準降低一部分招別人,然後自己從中賺差價,如果是自己直接找到公司的話,那麼就不需要招中介了,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工資被剋扣。
  • 7位網際網路打工人自述:累就對了,畢竟只能打工到35歲
    ,擔心自己被後浪拍在沙灘上,到了35歲連工都沒得打。我知道網際網路職場人的35歲魔咒,其實我也沒有想一直做這行,不想一直打工的。我就想在未來兩年裡,靠打工攢一些積蓄,去一個二三線城市,開一個酒吧。酒吧不用很大,四五十平米就行,邀請一些歌手駐唱,我自己也會彈吉他唱歌,沒事就交點朋友,想起來就覺得很美好。
  • 「我35歲,沒什麼特長,工作也一般,以後是不是只能這樣了?」
    公務員報名的要求是35歲以下,這就打消了那一票想在社會做(混)貢(日)獻(子)的中年人的拳拳熱情;想換個工作換個環境,可又不能來一段「說走就走的跳槽」,因為沒有拿得出手的籌碼能把自己「賣得更好」;更別說嘗試單幹了,畢竟上有老下有小,未知的風險太大了,沒有那攬下瓷器活兒的雄心。
  • 那些進廠打工的大學生
    儘管父母極力想留他在家幫忙,但李文覺得與曬太陽、費力氣的農活相比,他更願意到工廠打工。在堂哥的介紹下,他在東莞大嶺山鎮一家電子廠找到了工作。    對於更多農村地區的大學生而言,進廠打工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蔣芸家在桂林市陽朔縣農村,父母多年前離家去廣東順德打工,留守在家的她只能趁暑假去看望父母。從初二開始,媽媽便讓她利用假期到廠裡幫工,還能掙些零花錢。
  • 找工作時單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了?
    財務要發工資,領導一看薪酬表,「這幾個35歲以上的人,成本高價值少,辭掉吧!」於是HR找你談話,給錢走人!25歲畢業,35歲拿高薪,而後被辭退,再而後一貧如洗、無所事事,這就是現代職場人的真實寫照。好多人以為我是在編故事,我只能說你們孤陋寡聞。有一句話不得不承認: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中國人才市場巨大,每年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你都35歲了,就跟用了三年的手機電池一樣,不耐用了,留你作甚?
  • 職場潛規則:35歲找工作沒人要?不看透這3點,不吃虧才怪
    人到中年,到了35歲還要找工作,也是很多人的無奈,如果可以一直待在公司安心工作誰不想呢,但是現實不會允許現在的中年人,可能是由於公司效益,被迫離職,也有的人因為現在的工作收益不能滿足自己的開銷,畢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有的中年人一家的開銷都是由他負責,因此只能去選擇找報酬更高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