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問題

2021-02-19 一帶一路百人論壇



2015年6月15日,筆者在《環球時報》明確提出了「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儘早明確的問題,9月份相關部門確定了「一帶一路」的英文標準翻譯。學者、專家、智庫的作用在於發現問題,並不斷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什麼叫做決策科學,即沒有不同意見絕不輕易決策。「一帶一路」在沉穩上路。

一、往期回顧(趙磊:「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應儘早明確)

「一帶一路」建設中,要關注細節,要防止相關資源的「碎片化」,首先要實現國內「四大主體」的聯動效應:「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既要靠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要靠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兩者如車之雙輪,需要同步驅動;學者、專家、智庫是第三大主體,相當於「大腦」和「中樞」,要提供「一帶一路」建設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沒有思路就沒有絲路」;第四大主體是媒體,媒體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插上「翅膀」。

為有效整合資源,推動「一帶一路」項目早落地、接地氣、有底氣,筆者利用微信公眾號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最初的想法就是想要將四大主體匯聚起來,能夠進行有效地思維碰撞,傳遞「一帶一路」的正能量,推動前期成果與標誌性項目的落地。最近,為設計百人論壇的LOGO,突然為一件小事忙碌了很長一段時間,即發現「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非常混亂,特別是到目前都沒有一個精準的英文縮寫。

首先「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不應和「戰略」掛鈎(the Beltand Road Strategy),而應強調「倡議」(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的性質。這樣做,主要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一帶一路」不是服務於中國一國外交政策的工具,不是進行地緣戰略博弈的籌碼,而是中國推動的公共產品,對沿線以及國際社會均有利。

那麼,問題來了,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的縮寫是「BARI」,這個詞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因為這個詞已經有特定的指代了,即義大利東南部有一個港口城市「巴裡」,就是如此的拼寫。如果把Initiative去掉,縮寫可以變為「BAR」,但這容易讓人聯想到「酒吧」,好像和如此高大上的「公共產品」有些不搭配。有專家建議把The也加進去,即「TBAR」,但個縮寫在電腦編程系統中代表著「內置工具欄」,不僅生僻,而且發音晦澀。

看來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雖然表述準確,但縮寫困難。筆者最終回到了起點,開始琢磨One Belt One Road如何。有些人不喜歡用這個英文翻譯,原因很多,如「一帶一路」所指的絲綢之路不止兩條,除了陸絲、海絲之外,還有一條經內蒙古到外蒙古和俄羅斯遠東的「草原絲綢之路」,因此認為「兩個一」不準確,且縮寫「OBOR」會讓人產生誤解。我上網一查,OBOR也是地名,如俄羅斯、蘇丹的「奧博爾」;同時也是巨蜥的一種,如Varanus Obor。

有圈內朋友提醒我,在美國人看來這個縮寫會讓人想到指環王裡的某種妖魔鬼怪。為此,我專門諮詢了一位長期在美國工作的高級譯員,她說:「OBOR是日本動漫或是小說中的一個惡魔,但在美國沒有這樣的說法。在美國,更多人對OneBelt One Road的使用是習以為常的,還有一種說法是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但這同美國的『新絲路戰略』很類似,而且極易讓人類比成中國的中亞戰略或霸權計劃。」

最終,筆者還是選擇了OBOR,第一因為這樣書寫比較美觀,另外「兩個O」是圓形飽滿的,表示「一帶一路」是政治中立的,強調要匯聚智慧;政府可以用倡議,智庫或學者不妨就談OBOR,表明「一帶一路」是開放性的知識平臺。

總之,「名不正則言不順」,建議「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需儘早統一,英文縮寫需儘早確立。在國際關係舞臺,很多全球詞彙被人們熟知,往往不是其全稱,而是其縮寫,如WTO、FIFA等。在全球化時代,「一帶一路」有了大名,也要有英文名和小名啊。「一帶一路」才剛剛上路,要做的事情遠比我們想像得要繁雜、要細緻。


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的規範

一是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二是「倡議」一詞譯為「initiative」,且使用單數。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辭。


三是考慮到「一帶一路」倡議一詞出現頻率較高,在非正式場合,除首次出現時使用英文全稱譯文外,其簡稱譯法可視情況靈活處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外,也可視情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譯法不建議使用。




(往期回顧作者簡介: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目前主持中央黨校「一帶一路與邊疆穩定」課題,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

感謝作者的授權,本文由 一帶一路百人論壇 發布


本期責任編輯:江凱




相關焦點

  • 王義桅:「一帶一路」怎麼翻譯?這可不是小問題
    中國概念太中國化,不了解中國特殊文化背景的外國人很難理解,很難把中國的政治語言翻譯成他國語言。到底是遷就西方的理解還是讓西方遷就中國的理解,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典型悖論。  中國的象徵——「龍」,翻譯為西方語境中會噴火的邪惡「dragon」,容易被西方理解但也容易遭異化。這背後是文明的道統與通約性問題:外界能否放棄先入為主、自我為中心的認識習慣,以中國語境理解中國。
  • 「一帶一路」英文官方翻譯正式確認:「the Belt and Road...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梁敏)「一帶一路」的英文名字是什麼?「One Belt One Road」?NO,這個詞已經過時了。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平15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從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和外文局正式確認了「一帶一路」的英文官方翻譯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他解釋說,它的重要之處在於,「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一個成功的倡議。
  • 「一帶一路」官方英譯公布:簡稱B&R-一帶一路,官方,英文,翻譯,英譯...
    「一帶一路」是我國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這樣一個國際化的戰略,自然需要嚴謹、貼切的英文翻譯。今天,國家發改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英文譯法的官方規範。
  • 「一帶一路」英文名該怎麼取?
    這兩個倡議在中國被簡稱為「一帶一路」,其英文表達被直譯為「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20國峰會後、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的,旨在為國際社會共同走出經濟不景氣提供新方案,同時也藉此向世界證明中國已決心承擔更多更大的國際責任。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英文翻譯官方:2017英語四六級考點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14日正式開幕,這是全球關注的一件大事。「一帶一路」英文如何翻譯?相信還有人給出「One Belt One Road」這樣的誤譯。
  • 趙磊:「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儘早明確
    為有效整合資源,推動「一帶一路」項目早落地、接地氣、有底氣,筆者利用微信公眾號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最近,為設計百人論壇的LOGO,突然發現「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混亂,特別是到目前都沒有一個精準的英文縮寫。
  • 環球時報:「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儘早明確
    原標題:趙磊:「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儘早明確   為有效整合資源,推動「一帶一路」項目早落地、接地氣、有底氣,筆者利用微信公眾號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最近,為設計百人論壇的LOGO,突然發現「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混亂,特別是到目前都沒有一個精準的英文縮寫。
  • 「一帶一路」怎麼翻譯,the Belt and Road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在對外公文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 一帶一路促進翻譯學科建設
    12—13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的第二屆《翻譯界》高端論壇暨全國「一帶一路」翻譯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國內外翻譯界的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與翻譯研究、「一帶一路」與國際翻譯研究發展新趨勢、「一帶一路」與翻譯學科建設等問題展開研討。據此,「一帶一路」雙語術語知識庫建設勢在必行,可依據「一帶一路」倡議的主體構成,分別建立交通、產業、金融、生態、外交和文化等領域的雙語術語知識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語言資源豐富,語言服務需求極大,迫切需要國家翻譯政策發揮引導作用。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55個一帶一路熱詞英文翻譯
    55個一帶一路熱詞金句的英文翻譯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商、共建、共享」「互聯互通」……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55個有關一帶一路的熱詞、金句翻譯,收藏,學習!
  • 「一帶一路」英文翻譯正式版本:the Belt and Road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  一、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 編撰英文「說明書」讓「一帶一路」閃耀「醴陵元素」
    紅網時刻5月29日訊(醴陵站記者 賀宇 張逸鳴 潘婷玉)近日,醴陵高新集團精心編撰「英文說明書」,對醴陵市30家陶瓷、電瓷企業匯總信息,印製成冊,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精準招商。大家一邊打電話確認企業資料準確性,一邊將資料精簡併且翻譯成英文。雖然內容繁雜、工作量大,但是都在全力以赴。統一收集資料、編寫醴瓷「說明書」只是第一步。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高新集團還將派駐專人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客商,能夠儘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宣傳和尋找潛在客戶。
  • 四六級備考 | 「一帶一路」的正確英文譯法
    2015年9月在「一帶一路」提出兩周年之際,國家發改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 重視法律翻譯工作 保障一帶一路建設
    重視法律翻譯工作 保障一帶一路建設 2019年02月12日 07: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萬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一帶一路」國際翻譯大賽在三亞啟動
    11月16日,作為首屆海南島國際(旅遊)圖書博覽會活動之一,「一帶一路」2020國際翻譯大賽在三亞啟動。本次大賽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舉行,由中國外文局、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中國外文局北京中外翻譯諮詢有限公司承辦。大賽以「溝通『一帶一路』建設 讓世界讀懂中國」為主題,以海南為大賽大本營,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才交流,集聚多領域多語種人才資源。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53種官方語言,對不同語種翻譯人才的需求空間巨大,尤其是小語種翻譯人才匱乏。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是目前翻譯人才培養院校首要思考的問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家間交流既有文化溝通,又有技術等專業領域的合作與談判。這對翻譯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訴求,構建翻譯人才質量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 「一帶一路」英語怎麼說?
    一帶一路的英語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注意,沒有one這個單詞。「一帶一路」不僅著眼於中國自身發展,更是以中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正如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 「一帶一路」倡議下翻譯教育亟待優化
    目前,國內高校多語種翻譯課程開設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已開設者因其獲批時間短,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備,對應語種的翻譯服務難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同步。為此,教育部門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加大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翻譯教育目標,合理布局外語語種結構。
  •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每年都有無數的翻譯作品通過英語而被「轉譯」。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把我國的文化作品譯介出去,而是要努力讓漢語成為翻譯世界裡的中介語。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同時也是一個讓人倍感振奮的使命。
  • 《「一帶一路」稅收(英文)》期刊即將出版
    2013年秋,為促進各國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2019年4月18日,「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在烏鎮正式建立。創辦一本以「一帶一路」稅收合作為主題、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英文期刊,為「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共建各方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地區)主管稅務當局、企業及個人納稅人、稅務中介、學術界及國際組織提供溝通交流、互學互鑑的平臺和橋梁,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