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歷史:五千臺灣人到偽滿「討生活」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被遺忘的歷史:五千臺灣人到偽滿「討生活」

  謝介石(前排右二)任偽滿「駐日大使」期間曾回臺灣參觀新竹監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5000臺灣人的腳步曾經踏到中國大陸東北,參與了偽滿洲國的建設,並在這個後來被兩岸都稱為「偽」的地方,消耗了他們的青春甚至一生。近日,由臺灣長天傳播製作的歷史紀錄片「臺灣人系列」首部曲「臺灣人在滿洲國」,揭開了這段被遺忘80年的歷史。

  在偽滿的待遇比在臺灣好

  1932年的臺灣,已被日本殖民37年。這一年,日本舉國歡騰,因為他們在中國東北新增了一大塊版圖——偽滿洲國。當時中國政局混亂,外有日本覬覦,內有國民黨派系鬥爭、軍閥殘餘以及共產黨的武裝革命。在此情況下,出於意識形態、求學、求業或生存發展等原因,有的臺灣人留在臺灣,有的到大陸追隨國民政府,有的跟隨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也有人去了偽滿洲國。

  為什麼選擇偽滿洲國?溥儀御醫黃子正的兒子黃光國說:「去滿洲國工作待遇好很多,收入是臺灣的3倍。」根據臺灣「中研院」的有關調查,除了待遇好之外,還有就學、就業機會多的問題。當年的臺灣,只有一所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但東北有日本人所設、水平很高的南滿醫學堂、旅順工業大學等。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受臺灣在偽滿洲國「第一大官」謝介石的引介,或受謝「官成名就」的影響。

  謝介石1879年出生在臺灣新竹,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後,他積極投入日語學習,25歲時被推薦到日本。謝介石在日期間進入明治法律學校(現明治大學)攻讀法律,與擁護滿清的「辮帥」張勳之子同窗,自此搭上這條線,1932年更一躍成為偽滿第一任「外交總長」,1935年出任偽滿「駐日大使」。

  在日本殖民時期,臺灣人在本島只能算次等人,但當謝介石回鄉訪問時,得到日本總督中山健藏「若日本皇帝般尊重」,「謝介石的官成名就,鼓舞了很多臺灣有志青年,一時成為楷模」。曾在偽滿任職的臺灣人吳左金也提到,「在滿洲,臺灣人和日本人待遇相同,並無任何差別,在那裡的日本人不似在臺灣的日本人般歧視臺灣人,比如在臺灣的日本人是不會和臺灣人通婚的,但在滿洲卻有。」

相關焦點

  • 偽滿皇宮博物院 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動詞」
    銳意創新、大膽實踐,跨界融合、多元並進,強力推進業務模式與服務功能的延展、優化和升級,讓偽滿皇宮博物院全面融入時代、融入城市、融入人民、融入生活,成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高頻活態因子,成為當地文創潮流的策源地,也成為國內文博陣營一匹矯健的黑馬!
  • 臺灣人的過客心態與選擇性遺忘
    過客心態與選擇性遺忘 從臺灣人眼中來看,中國大陸實在是一塊很沉重的土地,從紫禁城到圓明園,從北京到敦煌,只要有古蹟的地方就會提醒著所有中國人近百年歷史的屈辱,所以古蹟往往同時也是「愛國教育基地」,隨時提醒著原本試圖放鬆心情的遊客「不要忘了過去的屈辱,要記得愛國」。
  • 哈爾濱首現紀念類「偽滿郵票」
    本報4日訊 今天,東北烈士紀念館迎來了第一位文物捐獻者,哈市道外區市民張伯玉將五枚「偽滿郵票」捐獻給該館。據有關專家介紹,這五枚「偽滿郵票」系我省首次發現的紀念類「偽滿郵票」,具有很高價值,至少應為三級文物。  據介紹,這些「滿洲帝國郵政」發行的郵票大小幅度均為20*25毫米,齒距和票面保存完整,品相尚佳。
  • 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檔案入藏偽滿皇宮博物院
    5月7日,媒體記者在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觀看此次收藏的錄音和影像資料。偽滿皇宮博物院將對錄音進行翻譯整理據介紹,這批檔案是伯力審判期間,蘇聯濱海邊疆軍區哈巴羅夫斯克軍事法庭審判「原日本製造和使用細菌武器的部隊軍人」全過程的錄音材料,涉及戰犯包括日軍第731部隊和第100部隊的成員。
  • 偽滿皇宮博物院舉行暑期青少年研學活動
    來源:吉網偽滿皇宮博物院8月5日,舉行「長春故事——城市歷史研學行」活動,面向100名青少年開展了暑期主題研學活動,為他們講述參觀地點的歷史故事,幫助他們堅定振興家鄉、建設家鄉的決心。青少年們分別走進空軍航空大學、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和長春一汽廠區參觀學習,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感受到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勇於獻身、
  • 偽滿八大部,如今都被什麼單位佔用?學校居多!
    長春建城較晚,至今也就220年的歷史。在這座城市中,偽滿遺蹟較多,那麼人們常說的偽滿八大部,如今都在哪呢?偽滿治安部(軍事部) 偽滿的「八大部」,也就是偽滿洲國的八大統治機構。那麼,偽滿的「八大部」都在哪呢?我們先說說偽滿治安部(軍事部),是指揮偽滿洲國軍隊的機關。原來,這個部門叫做「軍政部」,後改稱「治安部」,1943年改稱「軍事部」。偽滿治安部(軍事部)的舊址在新民大街1號,現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臨床醫院。
  • 謝貴安 | 民國與偽滿在《清實錄》整理及研究上的學術競爭
    民國後,北平和奉天因為最易接觸到大清實錄而成為整理和研究的中心。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無論是北平還是奉天,兩地的民國學者在《清實錄》的整理和研究上相輔相成。《清實錄》整理和研究的熱潮,與民國初期清代內閣大庫檔案的發現有關。1921年前後,北洋政府教育部歷史博物館將收藏的清代內閣大庫檔案出售,發生「八千麻袋」事件。
  • 街頭擦鞋討生活 20歲擦到80歲(圖)
    街頭擦鞋討生活 20歲擦到80歲(圖) 2015-07-26 13:51:32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7月26日電 臺灣《聯合報》26日報導說,國外電影裡的擦鞋童,或50年代在街頭替人擦鞋的年輕人,大多因沒錢,從小出來討生活,如今擦鞋行業式微,已難見他們的身影。臺北西門町的擦鞋老童「擦鞋吳」從年輕做到老。「就是沒讀書,才要做這種勞力」。他沒想到一做竟是60年。
  •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馬英九批蔡英文刪課綱抹去歷史記憶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召開「歷史不能被抹滅、真相不能被遺忘」記者會,要求在臺灣初高中課綱與教科書將慰安婦一詞,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蔡英文在課綱中刪掉此段歷史是抹去歷史記憶。
  • 勿忘國恥 愛我中華 偽滿皇宮博物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40餘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2020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民族之觴,須以國之名祭奠。
  • 回歸、祖國與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臺灣歷史
    二二八之所以必須成為禁忌,甚至在解嚴後,臺灣政府迫於民間強大的壓力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之時,之所以需要製造另一種言說將二二八比喻成歷史的傷痕,希望臺灣人民將之遺忘,以「撫平歷史的傷口」,原因就在於二二八的這一段歷史,重新提醒臺灣民眾外省中國人曾是如此欺凌的本省臺灣人。
  • 2017導遊考試必看導遊詞之【帶你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
    歡迎大家參觀偽滿皇宮博物院。現在您所在的位置是遊客服務中心,我們先通過全景沙盤簡單了解一下偽滿皇宮博物院。偽滿皇宮博物院就是一座宮廷遺址型博物館,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居住的地方,現已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專訪】藍博洲:我要讓臺灣人認識真正的臺灣歷史 從中看到臺灣的...
    「大陸人要了解臺灣。」見到記者,臺灣作家藍博洲這樣說,兩岸隔絕太久,很多大陸朋友對臺灣非常不熟悉,「臺灣不是只有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還一直有可歌可泣的反殖民的歷史,只是這段歷史被壓制,你們不了解。」藍博洲以報告文學和歷史調查為寫作的主要形式,講述了那些思慕祖國的進步青年從日據後期抗日救國,追求民主自治,到淪為國民黨槍下的政治犯的故事。
  •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於長春市寬城區光復路,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於長春市寬城區光復北路,是在偽滿皇宮舊址上建立的宮廷遺址型博物館。2000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偽滿皇宮舊址劃歸長春市實行屬地管理。偽滿皇宮博物院,舉辦與之相適應的陳列展覽,以揭露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奴役殘害東北人民以及偽滿皇帝溥儀及其漢奸傀儡政權賣國求榮, 效忠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和當年被扭曲的宮廷生活,開展近現代史和愛國主義教育。2007年5月24日,偽滿皇宮博物院,被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2009年,偽滿皇宮博物院被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老照片:偽滿在哈爾濱舉行的水上閱兵 溥儀幻想著北洋水師重現
    偽滿的江防部隊一向被日偽視為門面而大肆宣傳,1934年偽滿改為帝制後由尹祚乾任司令,授偽滿海軍中將銜,參謀長為嚴昌泰,授偽滿海軍少將銜。但他們並不是這支寶貝疙瘩部隊的真正指揮者,實際上的指揮者是日軍在偽滿艦隊司令部中安插的顧問。
  • 臺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不過這個標題僅僅只是借用,我想談的事情與這本書並沒有具體的關聯,而是覺得「臺灣與沒有歷史的人」這個說法,正好反映了一些臺灣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最早在臺灣建設鐵路何許人也?難道不是1885年清廷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據已故旅日臺灣政治經濟史學者劉進慶先生的文章《序論臺灣近代化問題──晚清洋務近代化與日據殖民近代化之評比》,劉銘傳建設從基隆到臺北,延伸到新竹的鐵道,全長100公裡。且不依賴清廷中央的資助,為自行集資,特別派員到新加坡招商,調動華僑資金,招募鐵道股票等事業。
  • 臺灣應召站賣春帳冊曝光:研究生八千 大學生五千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現在部分的大學生真的是生病了!」臺灣桃園縣中壢警方昨天查獲採會員制的應召站,十名應召女中,大學生就佔了三分之一,更誇張的是,其中還有某教育大學研究所學生。  據悉,今年八月間,中壢警方路檢盤查到兩名少女從事「援交」,警方相當重視這條線索,報請桃園地檢署檢察官黃瑞盛鎖定「上線」長期監聽。
  • 灣灣周報|臺灣學子被遺忘在大陸/花蓮鹽寮漁港遭積砂侵蝕/許光漢在臺灣街頭遇人問路
    【應屆畢業沒學籍又無法臺來面試 這些臺灣學子被遺忘在大陸】臺灣政府放寬大陸回臺入境措施後,一批批「小明」、團聚陸配和陸生皆已陸續返臺,但仍有一部分「小明」被給遺忘。他們原定今年暑假過後上大學,現在卻被視為一般大陸人士的身份,至今還無法回臺灣。
  • 偽滿洲國的謊言——生活水平和人口篇 | 寧南山
    其實,東北人從年紀大的長輩那裡很難聽到象關內那樣的對於舊社會生活的痛苦回憶,小時候的疑問在曲先生這部書裡我們找到了線索,原來,正是被剪輯過了的歷史塑造成現代東北人經濟生活的自卑。 ——短短三段,就有多少謠言和奴才價值觀呢?
  • 《被遺忘的一九三七》臺北試映引發討論
    由美國人出資、知名紀錄片導演比爾·古登塔製作的紀錄片《被遺忘的一九三七》,整理了七十年前在南京建立「安全區」保護中國受害者的西方人遺留下來的信件、日記、影像,中間穿插大屠殺生還者和日本士兵的自白,重現了一段幾乎不被西方人所知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傷痕。    臺灣電影人李崗今年三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到這部片子,決定買下臺灣區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