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少兒英語學習,希望孩子能夠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對於學習,可以無條件地去完成,是出於自身的需求。課堂上英語培訓,老師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情景模擬,遊戲互動等,是外在的修飾,是為了完成思維的理解。參與其中,是為了更多地完成英語學習過程。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是行為在參與,更是鍛鍊思維的表達。英語學習,是為了學習使用英語,所以要收穫的是情景中能夠使用英語。使用英語,也是在掌握情景。所以使用英語,就是要對語境有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就是課堂上,孩子在學習認知事物,並付諸於英語。所以在學英語的時候,所聽到,看到,感到的是很重要的,會決定了對英語的理解。思考的過程,就是將看到或聽到的英語,追溯到參與認知學習事物的過程。所以,在認知英語階段,能夠讓孩子參與課堂活動,在表現中理解,在理解中表達,體現了英語學習效果。複習中,是使思維對英語知識的完善和擴展。
課堂上,老師會提問;小朋友們都會積極回答。積極回答,就是在思考,能夠表現自己對問題的認知。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也是採用互動式,氣氛活躍,讓孩子能夠更充分地表達。當孩子向家長提問的時候,就是在思考了;這也是思路的開始,是值得培養的。如果家長不給予解答,思路就斷了,這樣思考就不會有結果,所以孩子就不會這樣思考了。當家長能夠積極耐心的解答,並引導孩子通過思考,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樣,就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了。在生活實踐中,思路會逐漸壯大,不必拘泥於現狀,所以需要及時溝通和交流。英語口語,是在練習過去學過的知識點,更是鍛鍊應對情景的思維能力,也是在練習聽力。當做事情,有了思路,就不會畏懼;在表現上有了優勢,就會更加自信。在英語學習上,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強大。
學習英語的方法,是在事物上學習;所以學會了方法,也就能處理事情了。如果不能處理事情,那又學到了什麼方法了呢。如果只在方法上練習,那遇到問題,怎麼去解決呢。可見,知道了卻不能施行,還不如不知道;在施行了之後,思考所知道的,總結到經驗,這才是真的知道了。少兒英語學習,是為了培養興趣,夯實基礎。那就要了解,英語興趣是什麼,興趣是孩子感受到的,而不是培訓出來的;所以要在英語學習中,充分發揮孩子的個性。那英語學習氛圍環境中,體現的是什麼呢,英語教學內容。那英語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就是孩子參與的活動或互動。參與互動,就是在學習英語知識。所以對課堂教學有興趣,就是對知識有興趣。而聽說讀寫的過程,是為了獲取知識,感知趣味。
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在於掌握英語的規則。家長怎麼去掌握英語規則呢,靠孩子分享;孩子分享了孩子知道的,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分享,也是學到了。孩子表現是基於問題或需求,輔助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件事。所以輔助的過程,就是逐漸培養孩子對事情的感覺,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而解決問題,是靠思考和引導的。引導孩子思考,是培養思路,更是鍛鍊孩子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幫助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面對,怎麼思考,就決定了怎麼解決。所以解決方式,就取決於怎麼思考。培養英語思考,就是在鍛鍊語境中英語表達能力。如何培養英語學習能力,就是面對語境,怎麼使用英語。在語境中練習英語,是為了在面對英語中,思考語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