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式英語-洋涇浜語為何流行,洋涇浜語到底是什麼樣子

2020-12-11 蝸牛隨思所想

涇浜原是舊上海的一處地名。上海人將那種能通舟楫的小河稱之為「浜」。洋涇浜是一條通黃浦江,與蘇州河平行的小河,位置即在今天的延安東路處。

1843年上海開埠後,來上海的帝國主義殖民侵略者,想在上海佔有闢設租界,於是威逼當時的清朝官員,上海道臺宮慕久與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籤訂了賣國的《土地章程》,將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的土地批租給英國商人,而洋涇浜以南的土地則是法國人霸佔,分別設立了英租界和法租界。於是洋涇浜不僅成了英、法租界的分界線,亦成為上海租界、洋場的代名詞。

洋涇浜英語是18世紀初期形成的,當時,中國與外國通商,中國僱員與外國人交流中,使用一些英文字母,加上手舞足蹈式的筆畫,使得外國人慢慢地了解其表達的意思,慢慢的便形成了洋涇浜英語。

很多未留過學,但是在上海卻和外國人進行做生意,或者在洋人家裡做僱員的,迫不得已說出了發音不正、文法不對的英文,有的還講得非常流利,外國人也能聽得懂。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洋涇浜英語就在上海流傳開來。

洋涇浜英語到底是怎麼說的呢?古籍中有幾個例子。

有一個在外國人家裡當廚師的,和外國人報告廚房裡老鼠太多,貓在抓老鼠時,打碎了很多碗,他用洋涇浜英語說:「吱吱Too Much,咪咪Run run ,bule打碎cup」。

一個女的外國人招聘一位廚師,廚師和女外國人討論工資和吃住問題時,洋涇浜英語說:「Twenty dollar one month,eat you,sleep you」。女外國人聽到這話,臉都紅了。

還有一個管家,陪主人到廟裡玩,看到了炮仗,就問這是什麼,管家就回覆說:「out side paper,gun power,make fire」,接著說「砰砰砰」,外國人就明白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伺候,比如「you know,I know」,你知我知。

當時,民國巨商虞恰卿會說一口流利的洋涇浜英語,在公眾場合也說非常洪亮,不懂英語的以為英文非常好,但是聽懂了人感覺有點好笑,而外國人都能聽懂他的話。

相關焦點

  • [博物館裡的秘密]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聽最早洋涇浜英語
    1848年的上海是什麼樣子的?這是原載於《中國叢報》1848年10月一期上的外國人日記。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裡,能找到不少類似的資料,如果市民想深入了解上海的歷史,這裡再正確不過了。  最早的「洋涇浜英語」——清代鹹豐年間初刻本《英話註解》  這本《英話註解》是在2000年秋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上,被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拍到的。
  • 你知道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子的嗎?
    自從學校開通英語課程以來,多少年我們學英語的時候總是少不了和英語教材打交道。
  • 民國拜把子流行填寫金蘭譜
    我國古時朋友相交,意氣相投之下,素有結拜為異性兄弟的習俗,俗稱「換帖」或「拜把子」。如春秋時期齊人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均留下一時佳話。
  • 這十個洋涇浜詞,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其實來自英語 語言學午餐
    如果一個人英語說得很蹩腳,常冒出些像「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be red-eyed(眼紅)」這樣的中式英語(Chinglish),人們會戲稱他講的是「洋涇浜英語」。不只是英語,比如小編跟家裡老人交流時,有時會不知道某個詞在方言裡怎麼說,於是乎憑想像夾雜了點不倫不類的發音。這種時候小編也會被嘲笑在說「洋涇浜」。簡言之,洋涇浜是不純粹、不標準的外語或方言。
  • 民國時期的「高考」是什麼樣子的?西南聯大是如何招生的
    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在民國卻是比較常見。這要從民國的高考制度說起。民國高考制度1912年,民國高校開始實行自主招生政策,類似於歐美高校招生制度。全國統一考試實行過幾年,但只是「曇花一現」,高校的「自主招生」在民國時期是主角。西南聯大如何招生「西南聯大」是在抗戰的特殊形式下,由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南下組建的大學,七七事變爆發後,三校前往長沙,組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前往雲南,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即西南聯大。
  • 民國時期名媛揮金如土,她們為何如此奢侈?從「南唐北陸」說起
    民國時期名媛揮金如土,她們為何如此奢侈?從「南唐北陸」說起 民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階段,它既有除舊革新、再造輝煌的勇氣與決心,同時也有其揮之不去的弊端與陋習。
  • 民國時期中國鋼鐵產量為何只有區區幾千噸
    鋼鐵工業對國家的發展如此重要,但在近代的中國,特別是民國時期,現代鋼鐵工業極其落後,在輝煌的「黃金十年」時期,鋼鐵產量竟然只有區區幾千噸,還沒有偽滿洲國的零頭多,和動輒上千萬噸的美國、德國、蘇聯這種世界鋼鐵強國更是沒法比。那麼為何民國時期的鋼鐵工業如此落後,偌大的中國鋼鐵產量竟然只有幾千噸?這就要從近代中國的國情說起。
  • 學習新加坡英語就是這麼簡單!讓你快速學會新加坡英語適應新加坡工作!
    雖然在全球範圍內未被認可為一種正式語言,但在新加坡旅遊時,對新加坡式英語的些許了解無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Singlish的特點是普通英語和我們相聲小品中的誇張的臺式普通話的合體,英語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什麼是誇張的臺式普通話?呵呵,這是我以偏概全的理解,誇張的臺式普通話就是在每句話的結尾都加上一個「啦」,或者「啊」,以前的相聲小品中經常會把一些中國內地的人士描繪成講著這種誇張的粵語系普通話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解讀民國時期服飾特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時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徵。女子纏足一方面迎合中國傳統的對女性要求纖細、柔軟的審美觀;另一方面滿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纏足一直在封建傳統勢力中存在。儘管有大量的有識之士的反對和統治者的禁止,卻難以制止纏足之風。民國初建,妄想更新,社會上興起一種改良社會風俗熱潮,其中就有禁止纏足。由於地理文化因素,民國年間,纏足現象農村多以城市,小城爭多於大中城市,內地多以沿海。
  • 珍貴視頻展現民國名媛什麼樣:一口英語太華麗!
    珍貴視頻展現民國名媛什麼樣:一口英語太華麗! 三位民國小姐姐面對鏡頭從容大方,分別用漢、英、粵語描述自己的髮型和妝容,讓人感到十分親切自然。 同時,中間這位女子的英語更是講究!
  • 民國時期英語學習圖鑑:「平平無奇的語言小天才罷了…」
    這本《開明英文讀本》是民國時期極為暢銷的一套英文教材,共三冊,由林語堂編,豐子愷繪插圖,1928年開明書店出版,暢銷了二十幾年。這本教材充分體現了林語堂前衛的英語教育思想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在今天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 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到底是什麼樣子?它們為何從吃肉改成吃素?
    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到底是什麼樣子?它們為何從吃肉改成吃素?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動物。我相信每一個提到熊貓的人腦海裡都浮現出,胖胖的毛茸茸的熊貓寶寶。因為他總是給人一種呆萌可愛的印象。然而,熊貓的本性可不是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
  • 談談上海洋涇浜和「別琴」英語
    如今,學習英語的招生廣告滿天飛,「商業英語」速成班更是吸引人。同樣,一百多年前的「改革開放」也讓中國人對「蠻語」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不過,那時可沒有專業的語言教師和什麼教學理論,但是純粹用於交際的洋涇浜英語學起來並不比過英語六級難到哪裡。典型的洋涇浜英語是用漢語語法加上英語單字來表述一個意思,比如「You ask me, me ask who?」(你問我,我問誰?)
  • 中國歷史上最好看的校服——民國女子校服
    校服,是一種制式服裝,其剪裁設計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不同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風格樣式,諸如圖案、面料等差別,而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側面看出學校的辦學宗旨與教學理念,同時也能襯託出當時學生的精神面貌。我國校服,最先流行於民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