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中國館邀歐洲電影基金解讀英法挪三國合拍片

2021-01-10 1905電影網
坎城中國館活動現場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正在火熱進行中,作為本次電影節重要組成部分、堪稱電影屆最為重要的產業聚會的電影市場也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攜手看電影國際在坎城電影節電影市場期間打造的中國館系列活動之一:歐洲電影基金專場,來自法國、英國和挪威的三國電影基金負責人分別從本國電影基金扶持政策、合拍片等方面為到場的其他國家電影人解讀了本國的電影合作方式。


受邀代表歐洲電影基金進行講解的三位分別是:法國CNC國際事務副總監Michel PLAZANET先生;英國電影協會國際事務總監Isabel Davis女士和挪威電影協會國際公關總監Dag Asbj rnsen先生。三位歐洲基金代表為到場的電影產業及市場專業人士、團體、商業合作夥伴等解讀了本國合拍政策及相關電影基金扶持政策等,活動在一片熱烈的學習交流中結束,各國電影人滿載而歸。


解讀中法合拍片及相關政策 力邀各國影人與法國合作拍攝


法國CNC國際事務副總監Michel PLAZANET先生當天作為歐洲電影基金代表第一個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政策及合拍解讀。他坦言與中國進行電影拍攝合作是法國一直非常重視的領域,目前仍有10個合拍片正在進行中,而本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賈樟柯執導的《江湖兒女》是其中很突出的一個中法合拍案例。


除此之外,影片《狼圖騰》和《夜鶯》也是典型的中法合拍案例,《夜鶯》更加代表中國選送奧斯卡最佳影片,作為一部由中法合拍片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來說極具意義。


Michel PLAZANET先生提及中法合拍協議在兩國電影合作進程中意義重大:在促成中法製片團隊合作上,這種文化技術交流對雙方都卓有成效;針對中國的電影配額限制,合拍片則可以在配額限制之外,這也是雙方合作極具吸引力的一點。


當然,中法兩國電影合作也並非沒有一帆風順。由於兩國地理相隔甚遠,文化差異大,尤其是兩國觀眾欣賞方向的不同,作為中法合拍片要儘可能選取同時滿足兩國觀眾的主題非常困難。隨著中國電影迅猛發展,中國年輕觀眾的觀影偏好更側重於動作片,但藝術片觀眾佔比較少;而法國觀眾組成更加多元化,極大部分人喜歡藝術片。


由此,Michel PLAZANET先生提出了中法電影人合作的兩種渠道:官方渠道和選拔機制。這個篩選機制比較嚴格,所有投稿的項目只有大約10%被選中。不過該機制下包含兩個子委員會,其中一個針對可能只有1、2部影片的新導演,即其中有一半資源聚焦於青年電影人,另一個則針對相對成熟的導演。篩選機制囊括不同國籍、類型的導演,也不在意項目是否融資,被選中的項目,委員會也會給予資金支持,希望可以幫助項目更順利的獲得其他資金支持。部分地區有一些自己的支持機制,比如波爾多城市設立了自己基金,面向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條件是要和當地的製片公司合作;另外一個可能性是藝術片可以向電視頻道申請資金支持,比如賈樟柯的電影就有過類似合作方式。


在現場觀眾提問環節,Michel PLAZANET先生也熱心解答了關於項目提交、合作模式和退稅政策:


各國電影人需要落地法國的製片公司,這些本土製片人既可以提供提交材料翻譯,也熟知委員會篩選標準,增加項目成功通過率。


兩國合作方式中,把這部電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放在法國拍則可以享受退稅政策。法國有一個針對國外做的退稅政策,如果在法國拍,有40%的成本是通過退稅返回的。不過,一部電影在官方合拍和享受退稅中只能擇其一,或者中法公司共享所有權益,或者中方享受退稅政策。


最後,風趣的他還建議各國電影人,法國除了艾菲爾鐵塔和巴黎之外,還有很多類似波爾多地區、斯特拉斯堡這樣風景秀麗適合拍攝的地方。


解讀中英合拍片及相關政策 求同存異中收穫成績


來自英國電影協會國際事務總監Isabel Davis女士也到場為大家帶來了中英電影合作相關解讀。她坦言過去的5、6年中她頻繁到訪中國並與中國電影人介紹英國動向。與法國CNC類似的英國電影委員會(BFI)是英國知名度很高的官方組織,不僅是「英國電影人之家」,也積極向英國觀眾介紹其他國家的電影。BFI在中國的職能包括電影資料館、合拍公司的職能、認證合拍片、電影教育職能、提供電影資金、文化遺產保護等。


Isabel Davis女士解讀了關於國外電影人如何和英國合作製作合拍片,英國作為有著悠久電影傳統的國家,每年有超過200部電影在英國拍攝,包括美國大片、英國本土文藝劇情片和部分其他國家電影。


從製片人角度看,英國製片人都頗具創意,並且熟知獲取對電影拍攝進行公共支持的渠道,以及包括商業和發行渠道的資金支持。合作方最重要的是學會辨別從這些製片人那裡可以得到什麼以及他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BFI有自己的下屬基金,所有歐洲公司都可以申請,其中包括和中國的合拍片。每年BFI大約有1800萬英鎊基金用於電影拍攝,但並非只要是英國製片人提交項目都可以得到資金支持,經過篩選,最終以1比10的比例獲取資金支持。


BFI不認為自己是可以和商業電影體系進行競爭的組織,他們更多鼓勵電影人實驗、挑戰、冒險,包括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同時,BFI對於具有文化意義的項目也非常重視,比如本屆坎城大熱的影片《冷戰》,大部分是波蘭主創,但是也得到BFI支持。BFI有參與荷蘭、法國、俄國的電影人項目,很快也會參與奧地利電影人項目,當然也很樂於支持中國電影人項目。


他們也會支持在開發階段就走合拍片方向的項目,即開發階段就有英國製片人介入、劇本寫作和開發過程中也和英國有關的項目。


除了BFI的公開基金之外,英國境內的其他三個地區: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都有自己的合拍基金;前面的兩個基金可以用在同一個項目,10%的項目花在英國境內還可以享受退稅政策,退稅政策對電影長度沒有要求(長短都可以)。


除此之外,電影人還可以申請的支持是來自英國兩大公共傳播平臺BBC電影和filmform在之前和中國電影人的交流過程中,她發現中國電影人會找英國合拍是因為被英國的導演編劇等人才吸引,反而尋求官方合拍片的人不多。因為中國整個電影行業現狀是更傾向於拍攝針對中國市場的電影,而目前還沒有在中國和海外一樣獲得成功的影片案例。


針對現場提問,Isabel Davis女士從對青年電影人的支持標準、合拍團隊等方面為到場電影人進行解答。如果是英國導演,前三部更容易得到資金支持;如果是外國導演的話就不太可能。每年只有2、3部給外國導演進行資金支持,他們不會要求所有需要支持的國外導演是大師級別,但是作為篩選標準,還是希望申請的國外電影人已經在國際上證明過自己。


而是否一定要啟用全英國團隊拍攝,她提及在英國需要有一個聯合製片人,但是中英合拍協議規定合拍總成本至少20%來自其中一個國家,不管是人員工資、物料、也可以是演員或者後期製作。


最後,Isabel Davis女士提及英國每年會邀請中國電影公司裡的青年人到英國進行學習交流。今年三月他們邀請5位在中國電影公司工作的人員與英國人員配對一起工作一周,這對於英國這邊的參與人和中國來的年輕公司管理層都是正面的經驗。他們還希望再次重複這種嘗試,因為良好的合作源於彼此了解和對對方的期待。


解讀中國與挪威合拍及政策 鼓勵多種合作並存


挪威電影協會國際公關總監Dag Asbj rnsen先生在講述挪威電影基金相關政策和合拍片合作式表示,比起英法,挪威和中國電影的相關合作處於起步階段。他為在場的觀眾介紹了來自挪威的兩個不同資金系統,合作和合拍。


Dag Asbj rnsen先生表示,其中一個資金系統之所以稱為合作是因為在投資合作電影項目上兩個基金是同時投資的,其中第一個基金專門針對少數類項目,即非挪威主導項目,比如今年入圍坎城的三部挪威電影都是屬於這個資金。今年入選坎城一種關注單元的肯亞電影,就是挪威少數的合拍片。影片由肯亞發起並在肯亞拍攝,但是得到了挪威的基金支持。該基金由挪威的外交部發起,目的是在於支持言論表達自由,該基金每年會進行10—12部的國外電影投資,但申請投資的項目會高達5、60部,競爭積累。


另一個基金是給予比較普通的合拍片支持,比如今年一部在坎城的電影關於伯格曼的影片就屬於這個基金範疇。以這部伯格曼的影片為案例,這部影片獲得投資的原因一方面是依靠伯格曼的知名度可以在挪威市場獲得良好的反響,另外,也可以促成挪威和瑞典製片人共同工作。


Dag Asbj rnsen先生也很遺憾的表示,目前在挪威電影屏幕上很少看到中國電影,曾經有段時間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作品還是可以被廣泛看到,但是現在中國影片在挪威已經不是很普遍了,所以非常希望能夠和中國合作,無論是發行或是製作。


英法挪威三國歐洲基金代表在中國館的精彩解讀,也使坎城電影市場的國際影人收穫頗豐。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將繼續與這些基金針對青年電影人項目的推介、交流活動展開深度合作,為更多中國青年電影人提供國際交流合作機會。


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致力於為中國電影尤其是青年電影貢獻一己之力,日趨成熟的導演、製片人、編輯三大版塊和不斷拓展的國際電影合作,攜手看電影國際設立坎城中國館便是其中之一。自中國館開設之初,專項基金力求在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開中國電影一席之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交流互動平臺。


每年的坎城中國館,匯聚來自中國、歐洲乃至世界不同領域的電影人,或為了增進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了解、或為了互助合作;力邀國際製片公司及製片人、歐洲電影基金、國際媒體參加,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們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互相啟發;充分展示中國電影及電影人發展現狀,提供良好中歐電影文化交流平臺,也成為中國青年電影人與海外電影文化、政策、資金等展現自我之地。


相關焦點

  • [電影故事]《夜鶯》 合拍片,獻禮片,申奧片
    細數《夜鶯》的履歷,就會發現它其實並非是毫無背景、沒有話題的普通文藝片,從2011年中法籤訂合拍協議後的第二部中法合拍片,到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的獻禮片,再到2014年度的內地申奧片,對於普通觀眾稍嫌陌生的《夜鶯》,卻早已被上層關注許久了。
  • 「合拍片做不好只因投機取巧」
    時光網訊  「大多數合拍片做得不好,是因為太投機取巧」。奧利弗·斯通4月17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上直言。      在這個論壇上,他和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俄羅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託夫、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裡斯多夫·多德、派拉蒙公司營運長弗雷德裡克·亨茨貝瑞、中國導演寧瀛、萬達集團葉寧、法國演員讓·雷諾等集體為當下盛行的合拍片診脈。      奧利弗·斯通還在會上披露了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三次來中國拍片,最後卻都沒拍成的經歷。
  • 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高峰會融創會·項目招募
    自2014年成立以來,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不斷完善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三大培育體系: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每年給予5個優秀青年導演項目資金扶持的同時,為參與高峰會的所有青年電影人及項目提供和製片公司、資方等合作的機會;「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每年邀請來自海內外的多名電影大師開設講堂,為200名報名參與的青年電影人教授不同種類的編劇課程,多角度全方位擴大編劇視野、拓寬編劇知識結構;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每年合作坎城國際電影節
  •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合拍片不只是資源置換 應從發行端就開始合作
    每經記者:白芸 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蔚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合拍片已經成為國外影視公司們緊盯的「大蛋糕」,也引來了更多新晉入局者。根據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備案公示,2017上半年共備案影片1374部,其中合拍片39部,同期下降17.02%。雖然備案影片數量有所下降,但合拍片所涉及的國家範圍卻大大擴展,從最常見的美、韓等國,逐步擴展至英、法、俄、紐西蘭等國家。中外合拍片這個「混血兒」如何做到「爹疼娘愛」?如何在迥異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兼顧更大的市場?
  • 英、法、德三國不敢與美國決裂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也讓昔日的盟友英法德深受其害,可為什麼英、法、德三國又不敢與美國決裂? 歐洲地圖其實,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註定沒有持久的朋友,也沒有持久的敵人,其實英法德不是不敢離開美國,而應該說是暫時不敢離開美國。
  • 此國曾是歐洲霸主,卻一蹶不振淪為配角,至今仍被英法排擠打壓
    縱觀歷史,近現代主要的大國和強國基本都出自歐洲,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海洋時代強國,以及後來湧現的英法德等帝國主義列強。雖然如今歐洲各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漸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力依然不可小覷,尤其是曾經的歐盟「三駕馬車」,英、法、德三國要是聯合起來,幾乎可以一統歐洲,連美國都不敢與其翻臉。
  • 你好坎城,再見雅各布(圖)
    今年是吉爾·雅各布的最後一屆電影節,在這個全世界最炫目電影盛會擔任了37年的主席,如今即將解甲歸田,自然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要使出最後力量再來一把激情燃燒的歲月。第67屆坎城電影節,組委會卯足了勁打造了夢幻的展映內容。
  • 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有一種電影見證中國情誼!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英若誠前去探班時被貝託魯奇懇求客串出演。獲政府批准後,英若誠飾演了監獄長一角。英若誠也是赫赫有名的演員,他主演的電視劇《馬可·波羅》,正是第一部中意合拍片。關於《末代皇帝》,貝託魯奇說:「我們在實現共同的夢想,關於龍的夢想」。
  • 星耀坎城丨費加羅致敬中國電影人之夜,用感動點亮坎城
    作為全球電影人與藝術家的交流盛會,Madame Figaro第2屆「星耀坎城」致敬中國電影人之夜,再度將世界目光匯集在美麗的木桐嘉棣酒吧Mouton Cadet Wine Bar,迷人的坎城海岸線,因由諸多來自電影、時尚和藝術界的貴賓到來,被裝點得分外星光熠熠。
  • 電影市場「一九定律」凸顯,合拍片如何杜絕「不倫不類」|專訪唐季禮
    就算該片在奧斯卡上取得了九項大獎,但完全代表不了當時國內的電影製作水平。之後隨著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外國電影公司才開始重視中國市場。畢竟中外合拍片不僅不會受到進口片配額的限制,可以隨意挑選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時間;影片製作方可以享受的分帳票房也從進口片的25%提升至42%。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注意,這裡的爆米花電影與那種不費腦只費錢爛成了恐怖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所以,這裡的爆米花電影其實是兼顧了坎城一貫的藝術性和商業電影的觀感,大概就是看完後既不會感覺腦子被藝術給糊了一地,又不會因為看了爛片而覺得智商欠費,既好看又耐看的那種。  到今年,坎城電影節走過70年了。
  • 英法德剛打算派航母來亞太,結果歐洲三國領導人全感染新冠
    美國在亞太重新部署重兵試圖獲取軍事優勢,一些老牌的歐洲列強也來湊熱鬧。此前英法德三國已經決定在2021年派出海軍軍力到亞太,和美國進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但話音未落,又傳來一個倒黴的消息,歐洲三國領導人全部感染新冠。
  • 坎城電影市場強片如林 利潤前景撲朔迷離
    搜狐娛樂訊 在經歷過年初聖丹斯電影節交易市場的首輪洗禮後,坎城影展的電影交易市場,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下半年和2009的電影買賣計劃。由於今年的坎城影展強片如林,各路高手均有新作奉獻,因此坎城主辦方對市場熱度的預期毫不懷疑。不過從今年聖丹斯衰微的市場跡象來看,緊隨其後的坎城,很可能在實際利潤上與市場溫度產生一定的背離。
  • 此國很奇特,獨立後無國王,要求英法俄三國派國王來,還派了兩個
    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希臘,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了。這個時候的希臘,由於剛剛獨立,因此實力不是太強,他們自身也沒有豐富的治國經驗,因此在大臣們商議後,他們向當時的強國英法俄三國提出要求:希望能夠派一個國王來管理希臘。英法俄三國收到請求後,自然也是非常高興,1832年,他們各自派出代表,聚集在一起召開了倫敦和會,經過商討,三國達成了一項共識:誰也不能讓自己國家的王室成員成為希臘的國王,以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 關注第55屆坎城電影節 22部影片角遂金棕櫚(圖)
    >  ●22部影片激烈角遂金棕櫚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獲選「一種注目」開幕片  ●英法實力相當美國未見出彩  ●《任逍遙》女主角最有希望成影后  坎城電影節又到了,真是不看不知道,根據坎城官方網站公布的數字,今年要在電影節現身的影片居然多達2281部,光是劇情長片就有939部,來自89個不同的國家。
  • 中國評委解析:坎城為何這麼牛?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國際電影節是歐洲人在二戰前的發明,這是一種具有典型歐洲特徵的電影推廣制度,它和無孔不入的好萊塢全球發行網絡一起,構成了今天這個世界電影體系的骨幹。歐洲電影節和好萊塢的關係,並非簡單的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對立,應該說它們彼此的合作要大於競爭,這在歐洲電影節的王者——坎城電影節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 2018坎城電影節:亞洲電影打「翻身仗」
    在日前開幕的坎城電影節上,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將參與金棕櫚獎的角逐,這是賈樟柯導演的作品第五次入圍主競賽單元。中國導演畢贛和王兵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和《死靈魂》分別入圍「一種關注」單元和特別展映單元。這是中國電影離坎城最近的一次。其他亞洲國家的電影也表現不俗,共有6部亞洲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賈樟柯「江湖」再戰坎城 360英文搜索聚合電影節海外資訊
    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每一年坎城電影節都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電影人。伊朗知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作品《人盡皆知》,成為今年電影節的開幕影片,中國導演賈樟柯攜作品第五次角逐金棕櫚獎,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探索家庭與犯罪的關係……如此多的精彩看點,國內的影迷當然一個都不能錯過。
  • 法國電影面對好萊塢全球攻略百年不倒的秘密
    法國著名演員德迪帕約和阿蘭·德隆從片盒中拽出一部美國電影拷貝,然後當眾銷毀。這是法國電影人對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的紀念。意味深長的是,法國電影同時也是全球抵抗好萊塢電影的急先鋒。二戰以後,好萊塢電影橫掃天下,傳統的主要電影國家如德國、義大利等,電影產量一路下滑,電影市場低迷,1998年德國的本國電影市場份額已經跌破10%,而好萊塢電影在德國的市場份額卻達到了78%。
  • 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前瞻(圖)
    坎城開幕影片《藍莓之夜》 《殺人十二宮》(資料圖片)  做為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電影節,坎城將要迎來自己的60華誕。所以,這裡的預測名單,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姑且當作熱愛電影關注坎城的影迷們提前滿足一下好奇心。  在給法國世界報的一份文章中,坎城電影節主席吉爾-雅各布專門強調,他不希望電影節的60慶典辦成一個沾沾自喜的紀念儀式,這只能給未來製造障礙,他希望,慶典展示得是一個新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