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超乎你想像,你還執迷不悟?

2020-12-22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在大部分的父母看來,4月30日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其實有人因此奮鬥很久,甚至獲得眾人支持,將每年的4月30日稱為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也就是說,提醒各位父母,儘量不要動手打孩子,而有這樣的紀念日,也暗示現在有很多父母秉持「棍棒教育」的方式。

得知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朋友圈就有父母調侃說「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調皮沒辦法,今天就讓他們享受一下快樂的時光。」

儘管是玩笑話,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許多家長在平時對孩子採用體罰的行為。

曾經看到一個這樣的視頻,一個女孩在桌子上趴著認真的寫作業,忽然她的媽媽走了過來,直接踢倒了她的凳子。孩子立馬就倒在了地下,與此同時,孩子恐懼的眼神,也顯現了出來。

可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心軟,而是直接一巴掌扇在了孩子臉上,接著一腳踢在了孩子的肚子上,她直接蜷縮成了一個蝦狀,但母親並沒有就此罷休,直接把孩子提起來開始狂扇耳光。

另一個孩子過來勸架,沒有想到母親也沒有心軟,一起打兩個孩子,孩子痛哭流涕的聲音也讓人感到十分的心疼。

01毆打孩子,帶給孩子的傷害超乎你想像,你還在執迷不悟嗎?

有人開玩笑說:很多節日都是對社會上一些比較弱小的群體所規定的,比如教師、醫生還有兒童等,正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比較比較弱,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呼籲人類多去關注他們。

之所以有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是因為孩子在平時常常會遭到父母的體罰毆打,對於孩子傷害巨大,希望父母能夠警醒。

1給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

毆打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人在情緒失控時,使用的力氣往往會比平時大許多,孩子的承受能力本來就弱,這時候父母的一拳頭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的肋骨骨折。

不僅如此,很多父母在打孩子時,如果不注意部位,比如直接扇耳光,打屁股等是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

拿打屁股來說,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傷到孩子的坐骨神經,如果孩子不夠幸運,可能這輩子就半身不遂了。

口腔外科學這本書中曾經講到,在人的顱骨中有許多的易骨折部位,如下頜骨的髁突、頦孔等部分當父母的施力方式不對時,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險。

2心裡產生恐懼,很容易做噩夢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這一本書中曾經講到,人們的夢境往往與平時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有關。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恐懼的事情,往往印象深刻,也更容易做噩夢。

當父母平時經常經常毆打孩子時,孩子的心裡會非常緊張,即使在睡覺時,心情也不能夠放鬆,在晚上睡覺做夢時,也會經常夢見父母毆打孩子的情景。

而當孩子在睡眠狀態下,處於不穩定的情況,就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從而給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3容易讓孩失去上進心

很多孩子由於經常遭到父母的挨打毆打,他們已經被打習慣了,在父母打孩子時,他們並不會反抗,只是默默無聞承受父母的拳擊。

在這個時期,孩子已經不把父母對她的毆打當作一種「懲罰」,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父母的發洩工具。

因此他們也沒有了上進心,總是以一種悲觀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世界,感覺這個世界已經沒愛了,那麼孩子也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02父母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更有助於他的成長,家長不可忽視

蒙臺梭利曾經說到「父母應該給孩子全心全意的愛,而不是要給他殘餘的愛。」

經常使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父母,往往是最無能的父母。

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用怎麼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才會出此對策,如果父母能用以下這幾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往往會更有成就。

No1、提前樹立規則

當孩子犯錯之後,應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是父母直接在怒氣下毆打孩子。

雖然打完孩子之後,父母的氣是消了,但是孩子可能並不清楚自己錯在哪裡,只是一味的承認錯誤,這樣往往會給孩子心理和身體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到時候父母后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父母平時要提前給孩子樹立規則,告訴他們做什麼事情時,應該怎麼做,如果不遵守規則就要接受哪些處罰。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從這些規矩中找到懲罰的方式,防止父母在怒氣中給孩子帶來不合理的傷害。

No2、冷靜下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帶著情緒處理孩子問題往往會做法比較偏激,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合理的傷害。

所以,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首先冷靜下來,理智的去處理孩子犯錯時,所帶來的問題。

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去罰站,讓他們反思自己的錯誤,同時自己也可以冷靜10分鐘,思考怎麼樣能夠讓孩子接受教訓,從此之後又不再犯錯,而且還能不給孩子帶來傷害。

通過這樣的方式,往往能夠幫助孩子更合理的成長,也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

No3、平時要多鼓勵孩子

李玫瑾曾經在一堂教育課上講過,如果想要讓孩子更加有自信,就平時要多給他鼓勵。

由於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水平還達不到成人的要求,所以往往也會犯一些比較幼稚的錯誤。

如果孩子是初犯,父母應該諒解,多鼓勵孩子,給他自信,讓他大膽的往前走,而不是立馬就給孩子暴力擊打,讓孩子頓時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經常毆打孩子或者經常給孩子語言上的嘲諷,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沒有自信,從此做事畏畏縮縮。

《墨菲定理》曾經講到,人類越不想發生什麼越會發生什麼,所以,當孩子做什麼事情都為擔驚受怕時,反而更容易出錯。

鼓勵是孩子心中的太陽,常常能夠溫暖他們的心靈,所以父母要經常用這一招來教育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裡面的寶貝,很多父母都在講:只要他不犯錯時,看見他就心生歡喜,但一看見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怒火中燒,分分鐘想把他打死

但是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因此在平時多給他一些關愛,當孩子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母交流時,父母就可以及時觀察到他的心理變化,也可以正確的引導他,防止他犯更多的錯。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選對方式孩子,孩子會讓父母少操很多心。

相關焦點

  • 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國際不打小孩日
    劉草茵今天是4月30日,也許對你而言沒什麼特別。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非常有意義,因為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暴力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施暴,無法打破循環的原因是,在潛意識裡你無法對抗對父母的忠誠。 為什麼不能對兒童人身攻擊? 小孩子愛惜羽毛、自我珍惜的心思,遠遠超過大人所能想像。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小孩子罵過就算,等下他就忘了!錯了,小孩子不再向你提起,小孩子換個面具來與你相處。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 忘了,我記吃不記打 "" 上一次挨打:半夜不睡覺,躲在被窩裡看 …… 安徒生童話 現在想想非常清純不做作 "但也有網友覺得 " 被揍 " 是自己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給自己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甚至長大後 " 會不自覺將暴力的手伸向自己的孩子 "。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聽說過「國際不打小孩日」嗎? 為什麼「挨揍」突然再次引起關注?其實,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被稱為「無巴掌日」,最早由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
  • 悲傷逆流成河: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超乎你想像
    【俞小魚專欄】悲傷逆流成河: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超乎你想像原創作者|俞小魚那些沉重的悲傷,沿著彼此用強大的愛和強大的恨在生命年輪裡刻下的凹槽迴路,逆流成河。電影的女主角易遙,生活底色一片灰暗,原生家庭沒有色彩,校園暴力暗黑無光,這樣的人,即便是遇見亮色,都不敢去碰觸,因為害怕再次灼傷。
  • 輿論場|國際不打小孩日:尊重孩子,向體罰說「不」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對待孩子,請懂得引導與尊重,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體罰違法甚至可能犯罪。著名演員馮遠徵也「現身說法」,呼籲向體罰說「不」,打人是不對的!多些理性和寬容,千萬別上手!
  •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爹媽打你不差這一天?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如果你4月30日預感會挨打那你可以大聲對爸媽說: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你們不能打我~如果你身為父母,可能會一臉問號真有「國際不打小孩日」?王大媽呵呵,媽媽打你不差這一天4月30日不打,不是意味著明天可以打「國際不打小孩日」還有一個口號:「請來試試看,至少在4月30日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4月30日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國際不打小孩日原標題: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的童年挨過打嗎泉州網4月30日訊(記者 陳玲紅)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但很多讀者不知道,今天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與我們的童年記憶息息相關:國際不打小孩日!
  • 「國際不打小孩日」:為什麼不能打孩子?因為會傷害大腦!
    生父和繼母合起來把一個四歲的女孩打到顱內出血,餓到撿廁紙吃,真是讓人氣憤又痛心。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權威媒體紛紛倡議,不要打孩子,體罰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多些傾聽,多些耐心,別把「我是為孩子好」當簡單粗暴的藉口!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以智慧取代粗暴
    我詢問了我了解過的平時打過孩子的家長:「昨天你打罵了孩子嗎?」截取一二如下:昨天是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可以發現,許多孩子在不打小孩日還是被家長們打罵過,家長很驚訝,還有這樣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早在1998年設立,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起。
  • 國際不打小孩日:拒絕體罰、暴力,別拿「為孩子好」當藉口!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手還疼呢!""要是能把事情做好,我才懶得打他呢。"……在這些父母眼中,自己之所以使用暴力,那都是孩子逼得,打是親罵是愛,自己為下一代好才那樣做,要真不想管,完全可以放任自由,但什麼都不問的話,孩子就廢了!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2020-05-02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不打小孩日,對待孩子的最高境界:溫和而堅定
    國際不打小孩日,對待孩子的最高境界:溫和而堅定 圖丨喬 智 大 叔弦 小 寶 文丨喬 智 大 叔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在大叔看來,「打孩子」 就永遠都不在教育策略裡 在親子的相處中 父母們經常會出現
  • 國際不打小孩日,主播告訴你其中好處,找到和孩子相處方法是關鍵
    國際不打小孩日,並不是虛構的概念,而是由美國反對體罰的相關組織倡議的,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全世界10歲以上的孩子,40%的孩子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體罰,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都是巨大的。
  • 驚人 解碼百部校園暴力視頻:超乎想像的欺凌與暴力
    面對校園暴力,這些未成年的受害者自己通常難以承受也不知道如何正確解決。據報導,在青海、貴州和內蒙古等地,相繼出現過受害者因遭遇校園暴力致死事件。新聞頻道今年5月份也曾報導過山西運城絳縣衛莊鎮下村,15歲少年張超凡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四小時後死亡的案例。
  • 國際不打小孩日:讓棍棒教育的惡性循環在我們這裡終止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雖然這名字取得跟鬧著玩似的,但這個節日確實存在。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是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也可以稱為:拒絕體罰日 、無巴掌日。 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這個節日還有一個口號:「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攢著一起打的意思。
  • 由國際不打小孩日說起,你還記得童年挨過的打麼?
    【祖龍漢】標註:以下的毒打二字不是真毒打,而是一種對人生無奈的比喻。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昨天4月30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當時就驚呆了。當年那些毒打,我真的是白挨了麼?基本每一個假期,童年的我都要挨打。
  • 京小槌普法|親,明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你知道嗎?
    嗨各位大盆友還記得小時候那些讓你經歷過男單、女單以及混合雙打的N個理由嗎?我們必須要再次正告各位大人不能打小孩哦!為什麼?親情可能就失守氣急敗壞失了手還得法院走一走不值、不該、萬萬不可呀!
  • 別孩子不聽話就知道上手打,今天科普下「國際不打小孩日」
    科普一下: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知道了你還錯?」那我們打還是不打孩子?且聽我們娓娓道來內科醫生有一句座右銘:primium non nocere,「首要原則是不傷害病人。」父母也需要類似的規定來幫助自己。
  • 語言暴力傷害有多大?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聊聊家長打孩子那點事
    01如果不是特意提醒,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國際不打小孩日」。沒錯,就是今天,4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不打小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妨和大家聊聊家長打孩子那點事。02個人覺得,「不打孩子」的含義,應該是杜絕將體罰甚至毆打作為常規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大人都不允許倚仗體力和社會地位的優勢,對孩子暴力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