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主播告訴你其中好處,找到和孩子相處方法是關鍵

2020-12-22 未說育兒

國際不打小孩日,並不是虛構的概念,而是由美國反對體罰的相關組織倡議的,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全世界10歲以上的孩子,40%的孩子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體罰,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都是巨大的。

【事件經過】

近日,【主播說聯播】的央視名嘴講述的主題是「國際部打小孩日」,因此引發了大家對體罰、暴力的關注。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管是對熊孩子淘氣的行為,還是不求上進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長記性」,採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因此也發生了很多的「家庭暴力」的悲劇,雖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現實的生活中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體罰孩子產生的悲劇時有發生,儘管並非故意而為,傷害和傷痕卻是無法迴避的,體罰孩子的壞處,值得引起每個家長的深思。

體罰孩子的壞處

1. 身體遭受傷害

家長體罰,一定是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想要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情緒處於不穩定下的父母,體罰孩子時,往往會出手過重,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外在的傷痕雖然並不會危及生命,但是他們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稍有不慎,都可能會造成器官受到傷害。

2.心理遭受傷害

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他們的心裡一定存在看不到的傷痕,最主要的表現是比較畏懼父母,遇到問題總是試圖逃避和推卸責任,甚至還會使親子關係產生傷痕,這些遠比外在的身體傷痕更嚴重。

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出現,讓很多家長陷入到沉思中,體罰孩子雖然一時效果不錯,長久也會使他們變得更頑皮,管教也會變得更困難,所以只有尋找正確的相處方式,才是關鍵。

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

1. 控制自己

不管孩子犯了多麼大的錯誤,作為成年人首先想不到的不是憤怒和責備,只有控制好情緒後,後續的溝通才會有實際意義,遇到問題、發現錯誤並不可怕,解決才是關鍵,如果無法控制情緒,孩子一定會無比緊張,在體罰的威脅下,一定會養成「撒謊、逃避」等習慣,對他們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2.找原因

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這一步驟是非常關鍵的,起初孩子可能非常牴觸,不管多麼困難,一定要讓他們理智地知道錯誤的嚴重性和產生的原因,只有認識到這兩點,才能避免日後錯誤的產生。

3.幫助改正

當孩子認識到問題後,家長的引導方式非常關鍵,讓孩子自己尋找結局的方法,不僅可以改正錯誤、降低損失,還可以使他們勇敢地承擔責任,家長要知道,解決問題是關鍵,方式是關鍵,真的有比體罰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溝通。

小編忠告

面對頑皮的孩子,耐心再強大的父母,也會面臨被消耗殆盡的情況,但是父母作為成年人要知道:衝動就是魔鬼,即使下手再輕,依然可能會有意外的出現,為了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還是應該採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使用讓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相處方式,才是重要,避免使孩子的成長陷入到無休止的暴力環境中。

相關焦點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 忘了,我記吃不記打 "" 上一次挨打:半夜不睡覺,躲在被窩裡看 …… 安徒生童話 現在想想非常清純不做作 "但也有網友覺得 " 被揍 " 是自己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給自己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甚至長大後 " 會不自覺將暴力的手伸向自己的孩子 "。
  •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爹媽打你不差這一天?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真有「國際不打小孩日」?其實,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被稱為「無巴掌日」,最早由國外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這一天,希望沒有人會對小朋友們動手。熊孩子那麼,4月30日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聊聊家長打孩子那點事
    01如果不是特意提醒,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國際不打小孩日」。沒錯,就是今天,4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不打小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妨和大家聊聊家長打孩子那點事。02個人覺得,「不打孩子」的含義,應該是杜絕將體罰甚至毆打作為常規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大人都不允許倚仗體力和社會地位的優勢,對孩子暴力相向。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家長稱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國際不打小孩日」  有趣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發源於美國的節日,很多家長表示頭一次聽說,孩子們則稱「這一天要告訴爸媽,無論自己怎麼瘋,都不許打人。」  「不許打小孩?誰設立的?」聽到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已經上3年級的市民徐先生連連發問。  「我家是個男孩,調皮的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徐先生認為,這種舶來的節日,並不一定每個家庭都適用。「我小時候,一天挨一頓揍很正常。還有不讓家長打小孩的日子?」  同樣,教育孩子偶爾用「暴力手段」的高先生,也認同徐先生的看法。
  •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發起的。不打小孩日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節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然而許多家長稱孩子調皮,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 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國際不打小孩日
    劉草茵今天是4月30日,也許對你而言沒什麼特別。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非常有意義,因為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暴力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施暴,無法打破循環的原因是,在潛意識裡你無法對抗對父母的忠誠。 為什麼不能對兒童人身攻擊? 小孩子愛惜羽毛、自我珍惜的心思,遠遠超過大人所能想像。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小孩子罵過就算,等下他就忘了!錯了,小孩子不再向你提起,小孩子換個面具來與你相處。
  • 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有這些「毛病」真不能一打了之
    「對待孩子,請懂得引導和尊重。眼下這個『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就是當初的你……」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很多讀者的朋友圈都被一張哭泣的孩子圖文刷屏。孩子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主動跟其他孩子打鬧?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比自己的孩子更聽話?
  • 國際不打小孩日,對待孩子的最高境界:溫和而堅定
    國際不打小孩日,對待孩子的最高境界:溫和而堅定 圖丨喬 智 大 叔弦 小 寶 文丨喬 智 大 叔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在大叔看來,「打孩子」 就永遠都不在教育策略裡 在親子的相處中 父母們經常會出現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以智慧取代粗暴
    我詢問了我了解過的平時打過孩子的家長:「昨天你打罵了孩子嗎?」截取一二如下:昨天是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可以發現,許多孩子在不打小孩日還是被家長們打罵過,家長很驚訝,還有這樣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早在1998年設立,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起。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國際不打小孩日原標題: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的童年挨過打嗎泉州網4月30日訊(記者 陳玲紅)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但很多讀者不知道,今天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與我們的童年記憶息息相關:國際不打小孩日!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2020-05-02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成熟的大人都不和孩子記仇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是看了新聞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節日,不過我覺得這真的很有意義,需要讓大家都知道。很少看見一個節日的口號這麼接地氣:「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太多壓制不住火氣的時候,這股火氣對孩子的傷害真的挺大的。
  • 有多少父母知道「國際不打小孩日」?
    有多少父母知道「國際不打小孩日」?「聽到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很多中國家長連連發問,表示頭一次聽說。孩子們稱「這一天要告訴爸媽,無論自己怎麼瘋,都不許打人」。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和筆者一樣,如果不是看了媒體的報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名字奇怪、內容更奇怪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 「國際不打小孩日」知道嗎?你還在推行「棍棒底下出才子」?
    」「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似乎自古以來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孩子就是應該打!美國的反懲罰組織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在1998年的時候,就發起了一個活動,叫做「不打孩子」,呼籲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後果很嚴重。大家知道嗎?4月30日,就是這個對父母和孩子來說很特別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 國際不打小孩日,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小孩,後來怎麼樣了?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棍棒底下出孝子」,曾被許多父母奉為育兒準則:最常見、殺傷力最弱的是用手,也可能用上各種工具:雞毛撣子、掃帚、擀麵杖……美國《家庭心理學雜誌》一項研究證實,打孩子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嚴重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和行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罵,提拎甩褂」,一些家長難免還有這樣的想法。
  • 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身上這4個部位千萬打不得,會致命
    1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4月30日),據調查顯示,在我國,10個孩子就有7個在小學階段曾經遭受過體罰。 去年12月流傳網絡的深圳虐童案相信大家還有印象,還有很多可憐的孩子,被父母當成洩憤的工具。甚至,孩子被打致死的新聞,屢見不鮮。
  • 國際不打小孩日: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超乎你想像,你還執迷不悟?
    文丨飯飯媽在大部分的父母看來,4月30日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其實有人因此奮鬥很久,甚至獲得眾人支持,將每年的4月30日稱為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就是說,提醒各位父母,儘量不要動手打孩子,而有這樣的紀念日,也暗示現在有很多父母秉持「棍棒教育」的方式。
  • 輿論場|國際不打小孩日:尊重孩子,向體罰說「不」
    日前,黑龍江4歲女童被虐打致重傷送醫,其父親和繼母被刑拘。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對待孩子,請懂得引導與尊重,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體罰違法甚至可能犯罪。著名演員馮遠徵也「現身說法」,呼籲向體罰說「不」,打人是不對的!多些理性和寬容,千萬別上手!
  • 「國際不打小孩日」:為什麼不能打孩子?因為會傷害大腦!
    生父和繼母合起來把一個四歲的女孩打到顱內出血,餓到撿廁紙吃,真是讓人氣憤又痛心。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權威媒體紛紛倡議,不要打孩子,體罰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多些傾聽,多些耐心,別把「我是為孩子好」當簡單粗暴的藉口!
  • 由國際不打小孩日說起,你還記得童年挨過的打麼?
    【祖龍漢】標註:以下的毒打二字不是真毒打,而是一種對人生無奈的比喻。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昨天4月30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當時就驚呆了。當年那些毒打,我真的是白挨了麼?基本每一個假期,童年的我都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