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並不是虛構的概念,而是由美國反對體罰的相關組織倡議的,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全世界10歲以上的孩子,40%的孩子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體罰,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都是巨大的。
【事件經過】
近日,【主播說聯播】的央視名嘴講述的主題是「國際部打小孩日」,因此引發了大家對體罰、暴力的關注。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管是對熊孩子淘氣的行為,還是不求上進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長記性」,採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因此也發生了很多的「家庭暴力」的悲劇,雖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現實的生活中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體罰孩子產生的悲劇時有發生,儘管並非故意而為,傷害和傷痕卻是無法迴避的,體罰孩子的壞處,值得引起每個家長的深思。
體罰孩子的壞處
1. 身體遭受傷害
家長體罰,一定是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想要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情緒處於不穩定下的父母,體罰孩子時,往往會出手過重,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外在的傷痕雖然並不會危及生命,但是他們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稍有不慎,都可能會造成器官受到傷害。
2.心理遭受傷害
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他們的心裡一定存在看不到的傷痕,最主要的表現是比較畏懼父母,遇到問題總是試圖逃避和推卸責任,甚至還會使親子關係產生傷痕,這些遠比外在的身體傷痕更嚴重。
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出現,讓很多家長陷入到沉思中,體罰孩子雖然一時效果不錯,長久也會使他們變得更頑皮,管教也會變得更困難,所以只有尋找正確的相處方式,才是關鍵。
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
1. 控制自己
不管孩子犯了多麼大的錯誤,作為成年人首先想不到的不是憤怒和責備,只有控制好情緒後,後續的溝通才會有實際意義,遇到問題、發現錯誤並不可怕,解決才是關鍵,如果無法控制情緒,孩子一定會無比緊張,在體罰的威脅下,一定會養成「撒謊、逃避」等習慣,對他們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2.找原因
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這一步驟是非常關鍵的,起初孩子可能非常牴觸,不管多麼困難,一定要讓他們理智地知道錯誤的嚴重性和產生的原因,只有認識到這兩點,才能避免日後錯誤的產生。
3.幫助改正
當孩子認識到問題後,家長的引導方式非常關鍵,讓孩子自己尋找結局的方法,不僅可以改正錯誤、降低損失,還可以使他們勇敢地承擔責任,家長要知道,解決問題是關鍵,方式是關鍵,真的有比體罰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溝通。
小編忠告
面對頑皮的孩子,耐心再強大的父母,也會面臨被消耗殆盡的情況,但是父母作為成年人要知道:衝動就是魔鬼,即使下手再輕,依然可能會有意外的出現,為了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還是應該採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使用讓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相處方式,才是重要,避免使孩子的成長陷入到無休止的暴力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