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Club | 算法和人生抉擇:午飯到底吃什麼?

2021-01-08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作品

午飯吃什麼?去拔草樓下新開的餐廳,還是去對面那家常去的小館子?

這可能是很多人每天面臨的亙古選擇題,也是我們每一天都在做一類特定的選擇:選擇已知的最愛還是未知的可能?

如何平衡這個選擇不僅是我們糾結的日常,也是計算機學家半個世紀以來的研究對象。

春節前,大數據文摘啟動了最新音頻欄目——Data Reading Club,我們為大家推薦的書籍是Algorithm to Live by(生活中的算法),上一期我們跟大家探討了算法與人生伴侶的選擇——神奇的37%法則

本周,我們繼續聊聊【選擇】這個人生中的重大話題。由來自杜克大學美女主播段天霖與大家分享:在選擇時,如何衡量「堅守已知(exploit)」或者「探索未知(explore)」。

就像讀書會小蔣所說:對於計算機來說,explore代表收集信息,而exploit是運用這些信息來達到一個確定的理想結果;在生活中,explore是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exploit是享受已知的美好。

從這個意義上講,認識一個新朋友、聽一首新歌是explore,與家人團聚、聽一首循環無數次的老歌就是exploit。仔細想想,生活中這兩者總是共存的,但他們之間的平衡卻是因人而異的。那麼從算法的角度,這個命題是否存在一種最佳解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從它的起源說起。

雖然,計算機科學家對於午飯吃什麼有種有啥吃啥的佛繫心態,但是,他們對於幻想怎麼在賭場賺最多的銀子倒是有極大的熱情。

假設賭場中有一排未知預期收益的老虎機,只能靠投錢來以身試法,你要花多久時間來收集信息,又該在什麼時候鎖定目標發家致富呢,這就是Explore-Exploit的最經典案例,multi-armed bandit,多臂老虎機問題。

讓我們從這個經典案例說起,看看歷史上,不同科學家是如何選擇的。

Win-Stay邏輯

也許你可以隨機挑選一臺老虎機,只要你在贏就一直盯住它,一旦輸了就轉投另一臺,以此循環。

這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家Herbert Robbins針對多臂老虎機問題提出的第一個解法: Win-Stay Lose-Shift。

這個解法中Win-Stay的邏輯很直觀:如果你已經選擇一臺機器,那麼如果它讓你贏了,那只會讓你更有可能繼續選擇這臺機器;但Lose-Shift就有待推敲了:試想你認準的機器讓你連贏10次,但在第11次輸了,你真的會因為這一次的結果而徹底改換一個嘗試對象嗎?

就像你最愛的那家餐廳,你真的會因為某一次的某道菜沒有那麼好吃就不再去了嗎?

抓住時機

假設我們考慮的時間是一個有限的區間,探索的價值是逐日遞減的,且不說你新發現的選項到底是不是比你目前的最愛更好,就算你找到了新的最愛,已經用來explore的時間也意味著起碼這一次留給你exploit的時間沒有多少了。

反過來,有限時間裡exploit的價值卻是遞增的。你截止這個月為止最愛的餐廳by definition就一定和你上個月之前所嘗試過的餐廳一樣好或更好。

所以時間的維度決定了我們的策略應當根據剩餘時間而定:如果你還有大把的時間去explore或者exploit,那麼盡情探索吧。

基廷斯係數

現在我們知道了interval是平衡explore/exploit的關鍵,同時它並不一定是一個具象甚至有界的期限,那麼我們該如何將這種對於interval的認知融合到算法中呢?

Gittins Index回答了這個問題。

要理解Gittins Index 基廷斯係數,我們要先介紹一個經濟學中常見的概念:time discounting,Gittins認為這種單位回報是呈幾何遞減的。

以選擇餐廳為例,如果你認為你有1%的可能性某天會離開這座城市,那麼一頓第二天晚餐的價值就應該是今天晚餐價值的0.99,依次遞推。基於目前所收集的信息,Gittins Index為每一種情況都賦予了一個係數。

因此,你的眾多選擇瞬間變成一個明確的定量比較——誰係數高就選誰。

後悔值和最優值

1985年,提出Win-Stay Lose-Shift的那位哥大數學家Robbins時隔多年又帶著加強版解法歸來了。

這一次他提供了另一個看待這類問題的思路:在你做一個選擇時,你不必糾結任何一個選項會給你帶來什麼,而是捫心自問,如果不做某個決定,你會有多後悔?

Robbins的新算法所做的將後悔量化,定義為實施某一特定策略所得到的回報與最大可能的回報之間的差值,就是選擇那個將你的後悔值最小化的策略。

如何平衡?

不過人和機器終究還是不同的,我們並不會、也不需要總按照最佳策略生活。

面對這變幻不息的世界,我們能從這些算法中學到的,或許並不只是某一種策略,而更是一種新的看待選擇與變化的方式:

人生的旅程中,剛剛啟程的孩子正該盡情探索屬於他們的無限可能,而年紀漸長的父母老人在我們眼裡的固執己見,又何嘗不是一種看過更多人生風景後的積累與沉澱。

二月已過、三月將來,新春伊始,不如就從今天起將這些新的體會付諸實踐:探索一家新的餐廳,也挑戰踏出你的舒適圈,或許漸漸你會發現,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以上就是Algorithm to Live by第二章的內容主要內容,關注大數據文摘喜馬拉雅專欄音頻《生活中的算法》收聽更多內容。

在這個嶄新的專欄中,我們將陸續探討這些你在生活中將要用到的算法。這些算法和觀點將主要來自一本算法書籍Algorithm to Live by(生活中的算法),這本書被稱為「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人生抉擇中的計算機科學)」。主播段天霖告訴我們,在杜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等學府的統計學和計算機系,這本書幾乎人手一本,是一本難得引人深思的好書。

在這個新的欄目裡,我們將從這本書出發,探討算法和人生的關係。當然,其中所涉及的並不只是計算機科學,它與數學、工程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經濟學都通通相關。

本書的兩位作者除了本專業,也都在這些方面各有建樹:Brian Christian是位布朗大學計算機與哲學雙學位畢業的作家和詩人,Tom Griffith則是斯坦福統計與心理學畢業的加州伯克利教授,專攻computational cognitive science,計算認知科學。

不僅如此,這兩位大神還專門找到當初設計這些計算機算法的科學家們,了解這些算法背後的故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將在這個新欄目中,跟隨他們的腳步,探討一些人類和計算機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如何分配有限的空間、時間、注意力;如何應對不完整的信息和無限的未知......我們將了解到計算機是如何嘗試優化這些問題的,而我們作為人類可以如何借鑑,又面臨著哪些獨特的挑戰。

最後,希望這本書的旅程能讓你我都能有所收穫,並帶著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取捨與抉擇,這個人生中永恆的主題。

當然,我們也歡迎對這本書和我們的欄目感興趣的讀者,加入我們的reading club,和我們一同閱讀本書,發表你的評論,探討相關話題。

第二期讀書會打卡召集令

如果你想要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和我們一起閱讀探討這本書,我們希望你:

1、有還不錯的英文水平:

這本書目前在國內還沒有正式的中文譯本,所以我們的閱讀以英文原著為主;

2、對閱讀和表達有熱情:

我們會規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通常是一周時間)與大家分享一個章節,並要求你在固定的時間之前,在群裡表達相關心得(可以是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甚至一段語音);

3、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每個群限額50人,無法按期完成閱讀量或不及時反饋的讀者將被清除。

如果讀到這裡,你依然對這本書以及我們的節目充滿期待,那麼歡迎掃描二維碼,添加ai_learner好友,備註「讀書會」,加入我們。

Have a great data!

相關焦點

  • ...午飯吃什麼?晚飯吃什麼?拷問都市人的「靈魂三問」背後是什麼
    中國是飲食大國,「吃了沒?吃什麼?」對中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問候語。而對在都市拼搏忙碌的人們來說,「吃什麼?」更是一道令人迷茫徘徊的問題,以至於有人調侃,早飯吃什麼?午飯吃什麼?晚飯吃什麼?堪稱拷問都市人的「靈魂三問」。又或者把這三個問題替換為,吃什麼?和誰吃?誰買單?同樣日復一日,讓都市人糾結。
  • 開工了系列之午飯吃什麼——自製便當推薦
    眼下各個單位已經逐步開工,可是又不得不面對原本已經非常難易抉擇的問題--午飯吃什麼?這個困擾大家多年的問題,困難程度不亞於讓你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當然了,對於佛系上班族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 午飯什麼時候吃,減肥胖效果更好
    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身材保持得非常苗條的,可是大家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話,肯定會讓我們在這裡出現疾病的,那麼午飯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吃的呢?減肥比較胖的情況下,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可以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好的呢?
  • 午飯要吃飽,怎麼吃才健康?長期不吃午飯,對身體會有什麼危害?
    對於每天三頓飯怎麼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特別的研究過,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才不管健康還是不健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就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樣一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午飯問題,對於午飯現代人大多數都是點外賣,隨便應付的,也確實能夠管飽,可是也會給身體帶來問題。
  • App幫你做決定 午飯吃什麼?讓App隨機選一個吧!
    如今,一些App也能幫助你做決定,也許它們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的人生大事,但至少可以搞定那些讓你糾結的小問題。  自己有個小秘密,猶豫是否和家人說;和朋友鬧彆扭是否應該道歉……遇到難以抉擇的事,不妨請朋友來出主意。一些社交App就擁有這樣的功能:輸入讓自己糾結的問題,再配以選項、圖片,製作成一個投票問卷。
  • 舒言還沒得到葉羅麗娃娃茉莉之前,他的午飯到底是吃什麼?
    而舒言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所以舒言在父母的影響下總是書不離手,是個文化修養非常高的男孩子,他非常安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和建鵬那麼吵鬧的男生成為了好朋友,每次建鵬在打球賽的時候,舒言都是坐在旁邊看書的,真的是很鮮明的對比,一個好學一個不愛學習,儘管如此,這兩人也跟哥們一樣好。每天舒言都是和建鵬一起吃飯的!
  • 高考,人生的十字路口,艱難的抉擇
    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關,考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有相當一部分學子將名落孫山,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艱難的抉擇。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不富裕,更是如此,處在人生的十字口,該怎樣抉擇呢?這將考驗著每個學子的智慧,選對了,幸福一生,選錯了,困苦一輩子如影相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人,人們時時為他感嘆。
  • 程序算法與人生選擇
    我說去騰訊吧,他說騰訊最近組織調整,不穩定。我說那就去豆瓣吧,慢公司,發展很穩當。他說,豆瓣的盈利不清楚,而且用Python,自己不喜歡。我說,那就去騰訊吧,……還有一網友和我說,他想回老家,因為老家的人脈關係比較好,能混得好。但又想留在大城市,因為大城市可以開眼界。另一網友和我說,他想進外企,練練英語,開開眼界,但是又怕在外企裡當個螺絲釘,想法得不到實施。
  • 辦公室午飯吃什麼方便?
    一個喜歡吃吃吃並且喜歡研究怎麼吃的人。關於辦公室午飯吃什麼方便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最近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小夥伴加入了帶飯的行列。一般來說,現在的辦公室都有微波爐,中午簡單的加熱一下就能解決午餐問題。
  •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抉擇一次
    人生的軌跡不斷變化,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生命不息,選擇就在。說到抉擇,應該是針對人生比較重大的事項,比如考大學,結婚,選擇工作等等,其重要性遠大於一般的選擇,不過,現在連中考都如臨大敵一般,也實在是無語了。
  • 「在吃午飯」到底是in lunch還是at lunch? 你能一次說對嗎?
    老師, 在吃午飯到底是in lunch還是at lunch?
  • 我想吃晚飯,你想吃午飯
    我說,什麼?朋友說,他喜歡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只接受他請女孩吃午飯。但從來沒有和他吃過晚飯。每次都是喜歡白天出來,夜裡出來看電影,從來都沒有出來。朋友問我,蟲子,你的心思比我細膩。你覺得這個女孩喜歡我嗎?
  • 【活動預告】每周六:小老師公益讀書會May's reading club
    May『s reading clubMay是一個出生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女孩子,從小就鬼機靈
  • 「青年五日談②」在成長需要抉擇的時候,重讀《人生》
    路遙的成名作小說《人生》影響深遠,在成長需要抉擇的時候,重讀《人生》總能有新的感受。高加林出身農村,卻不願屈居一隅。他想進城在城市生活。他說,「我有知識,我有文化,我比這裡生活的人哪裡差」,不安分的心始終跳動在他的胸膛。他的內心充滿著強烈的自尊心,不願意被人看不起。他想改變自己,想活得尊嚴和體面。
  • 人生抉擇時刻,你是本質思考還是草率拍板?
    文丨混沌大學 ID:hundun-university  回憶一下,在你的人生抉擇時刻,你是如何做決定的?  人生的重大關頭,我們往往要面臨兩難抉擇。  有的人迷信權威,有的人相信直覺,有的人只看利益,有的將選擇權交給他人,還有人則乾脆閉上眼,選擇「聽天由命」……  回頭想想,人生抉擇時刻,你是本質思考還是草率拍板?  表哥畢業於國內頂尖大學的電子系,親戚們都羨慕小姨命好,生出來這麼聰明的兒子。
  • 一個數據挖掘大牛,用程序算法做人生選擇
    還有一網友在創新工場的某團隊和考研之間抉擇,不知道去創新工場行不行,覺得那個項目一般,但是感覺那個團隊挺有激情的,另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學歷還不夠,讀個研應該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還有一些朋友問題我應該學什麼技術?不應該學什麼技術?或是怎麼學會學得最快,技術的路徑應該是什麼?有的說只做後端不做前端,有的說,只做算法研究,不做工程,等等,等等。
  • 命運和算法:一些人生重大決定算法替你做了,活在算法中的人們
    那個年代沒有大數據、算法。假如他活在今天呢?大數據、算法、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科技的發展為人類生活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在靜悄悄地決定著人們的生活軌跡和命運。假設,如果中國有一年取消高考,用算法根據歷年成績給每個應屆畢業生打分,然後大學根據這個分數決定是否錄取,錄取到什麼專業。英國今年的中學畢業生對算法的這種威力有切身體驗。
  • 孩子午飯吃什麼?小學生靠家長,初高中看食堂,看到大學生:笑噴
    中午吃飯吃什麼?小學生靠家長!現在有的小學裡沒有食堂,學校離家裡有點遠,而且家長也沒有時間中午回來給孩子做飯,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提前準備好午餐,讓孩子帶到學校吃,所以說,孩子吃什麼,完全就是看家長朋友是怎麼發揮了。
  • 「在吃午飯」到底是in lunch還是at lunch?別這麼多年都搞不清楚!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早餐要吃飽,中午要吃好一定得吃好的午餐不能省那麼「在吃午飯」是in
  • 短短幾年時間,那些少不更事的孩子已面臨人生抉擇
    外甥女找到我,說外孫女中考後等著分數,應該上不了普通高中,只能上中職,不知道選什麼好,讓我給點意見。恍然驚覺,又一個少不更事的留守孩子,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艱難的人生抉擇。幾年前返鄉,在學校旁邊的出租屋裡,看到兩個外孫女和堂兄堂弟共擠一床,由共同的奶奶帶著,奶奶麻利地幫小一點的孩子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