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書與成人名著之間 孩子應該讀什麼?

2021-02-18 青島出版集團
當孩子過了讀故事書的階段,想初涉文學名著,是否會因很多作品「故事性弱」「情節晦澀」而讀不下去,甚至失去對閱讀的興趣?當低俗獵奇、粗製濫造的快餐小說充斥市場,是否會對孩子審美、品味、鑑賞力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而人的成長階段正是閱讀品味的形成階段,選擇讀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優秀的文學作品能為孩子打下一生的審美底色。「不論過了多少年,或是你已然長大成人,哪怕是已經忘卻了這一本書。但是,那樣的一個家,仍將久長地銘刻在你的心中。或許在某個時候,你將與那樣的一扇窗不期而遇……這個時候,你突然地,就會想起那個瑪妮的故事。《回憶中的瑪妮》便是這樣的一本書。」他提到的《回憶中的瑪妮》就是「風船草國際大獎小說」系列中的一員。

作者:[英]露西·斯特蘭奇 等

青島出版社

購書連結:噹噹 京東

「風船草國際大獎小說」就是這樣一套介於故事書與成人名著之間的過渡性讀物。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找到了故事性與文學性之間的平衡。故事性是閱讀的前提。缺乏故事性,則孩子「讀不下去」,更何談後續。很多孩子正是因為覺得成人名著太「難啃」,從而失去了對文學的興趣。文學性是品質的保證。缺乏文學性,則無法培養孩子的審美與品味,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垃圾食品」。這套叢書的作者皆為屢獲國際大獎的專業兒童文學作家,他們個個精通兒童心理,熟練掌握兒童文學的寫作法則:

一是要吊起兒童「胃口」,情節設計巧妙,富有懸念,讓孩子不知不覺間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

二是語言既要優美又要易懂,既不能是幼稚、無營養的「大白話」,也不能句式複雜,詞彙晦澀。

三是內容健康純淨,以親情或友情為主線,落腳點一定是自信、勇敢、誠實等成長必備的美好品質。

《夜鶯林的秘密》舉例,它有這樣懸念叢書而又溫馨感人的故事情節。一切謎團的背後,是親情、友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信任等美好感情: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使女孩亨麗埃塔的家庭籠罩在陰影之下。一家人從倫敦搬到了鄉下的「希望之家」,渴望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然而,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卻令這個家庭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與此同時,「希望之家」裡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被人遺忘的閣樓,黑影出沒的花園,未散去的戰爭陰霾,女巫和她的篝火,森林裡夜鶯的歌唱……孤獨無助的亨麗埃塔終於鼓起勇氣,踏入夜鶯林深處,尋求解開謎團的線索。而她在林中發現的秘密,將改變她的整個世界……那天我感覺特別像愛麗絲,在一個莫名其妙的新世界裡探索著。我帶著小豬豬漫無目的地走過一個亂蓬蓬的香草花園,一片長瘋了的玫瑰花壇和一個又破又舊的露臺,然後一直走到草坡的邊緣。花園到此為止,再往前走就是樹林了。樹林裡十分陰涼,叢蔓纏繞。這年的夏天非常熱,地上的樹葉和細枝又幹又脆,踩上去像乾柴上一樣。長滿雜草的小路凌亂地向黑暗的樹林深處蜿蜒而去。我停下來仔細聆聽,但只聽到自己輕柔的心跳和小豬豬細微的喘息。突然覺得她很沉,這才發現她已熟睡,我親吻她長著細細絨毛的額頭,輕聲道:」有趣的小傢伙。」同時,它作為紀念索姆河戰役與日德蘭海戰結束一百周年的作品,也有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珍惜現實生活的思想立意。

這樣的叢書,是故事性與文學性兼得的叢書,是孩子喜歡看、能受益的叢書,是銜接故事書與成人名著的叢書,是為孩子架起通往經典文學橋梁的叢書。

《時光繡針》是英國惠特布萊德圖書獎獲獎作品,是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布克獎得主佩內洛普·萊夫利的經典之作。它講述了一個女孩走出孤獨與迷茫的溫暖故事。《夜鶯林的秘密》是一部詮釋親情與友情、希望與勇氣的暖心經典之作,它為紀念索姆河戰役與日德蘭海戰結束一百周年而生,是英國水石書店、美國亞馬遜童書榜暢銷書,被譯成多國語言,感動全球讀者。曾入選「百班千人」第24期共讀計劃。

《穿越時空的來信》,原名《14-14》,是法國兒童文學不朽獎、格列佛青少年小說大獎獲獎作品。一個神奇的郵筒、兩個「失敗」的男孩、跨越百年的友誼構成了它的主要情節,是一部幽默而感人成長小說。

《掃煙囪的男孩》講述了一個以真實歷史為藍本、展現堅強與勇氣的少年勵志傳奇。它的改編生涯「履歷表」令人驚嘆:

2013年 被拍攝成德國電影《黑兄弟》

1995年 被改編為日本動畫《羅密歐的藍天》,入選日本十大最感人的動畫之一

2002年 被改編為廣播劇,該劇於2004年獲得德國評論家唱片獎

2007年、2010年、2011年、2014年 被改編為音樂劇搬上舞臺

《回憶中的瑪妮》是卡內基文學獎入圍作品,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封山之作原著小說,動畫大師宮崎駿推薦給孩子的50本經典之一,由2019年美國福布斯藝術精英榜Lisk Feng豐風繪製精美插圖並大力推薦。它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世紀、溫暖人心的成長故事。

相關焦點

  • 孩子感覺讀名著太難搞?這套打破童書和名著壁壘的書送給你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幾次過渡和橋梁,我們需要各種看似不著痕跡其實水到渠成的方式,引領著孩子,走進一個又一個新的領域,邁上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比如,從童書到名著。孩子小時候你可能會擔心,TA讀了太多繪本,會不會不喜歡讀字多的書,再大一點又會想,TA讀了那些童書,會不會不喜歡名著。其實呢,和以戰止戰一樣,解決讀書問題的,仍然是書,只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書,就解決了大部分讀書問題。
  • 名著就一定適合孩子嗎?孩子日常閱讀,應該這樣選書
    常有家長急切詢問:孩子平時該讀什麼書?這實在不好回答,為小朋友推薦書應該是因人而異。於是,不少教師乾脆用一種類型的書代替個性化推薦,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名著」。專家說、《課標》說、父母說、老師說,似乎讓小朋友讀名著是無可爭議的好事,要不怎麼那麼多讀名著後成為作家的成功案例呢?
  • 日本孩子都讀什麼書
    《為什麼孩子不該過早讀四大名著》,談到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許多人曬出推薦給孩子的書單。朱學東老師也由此談到有兩類書他不推薦給孩子:一類是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一類是國產兒童文學。我也贊成朱學東老師的看法:四大名著充滿機心的人性刻畫,在孩子未成年、還沒有足夠的識別能力之前,的確不宜推薦給孩子。小學生語文裡教過一個成語,叫「拔苗助長」。
  • 13—17歲青少年應該讀什麼書?
    原標題:13—17歲青少年應該讀什麼書?  13—17歲青少年應該讀什麼書? 13-17歲的青少年應該閱讀什麼樣的圖書?「零時差·YA」書係為上述問題提供了答案。   傳統經典之外讀什麼   「能不能推薦一些當代作家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作品?我們自己怎麼找不到合適的?」
  • 比讀不讀名著更重要的……
    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的親子閱讀,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從小愛讀書、讀好書。在少兒閱讀領域,名著經典向來被視作不可或缺的重頭戲。而近日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提出,「四大名著」其實並不太適合孩子閱讀。成人世界的經典是否同樣適合孩子?家長到底要不要「出手」幹預,怎麼挑選?一邊鼓勵孩子閱讀,一邊擔憂不良影響,這份焦慮如何化解?
  • 孩子一定要讀的8部世界名著
    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中國著名現代作家三毛曾說:如果我只剩下一個月,我便去看《小王子》。名著的內容和精神,正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閱讀需求和應試需求,積累閱讀量,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
  • 四大名著適合兒童讀嗎?
    回家後我就一直在想,小學生讀四大名著,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他們適合讀這些小說嗎?這個問題,確實不能一概而論。你要說不應該讀吧,讀了確實也有好處;你要說應該讀吧,對孩子確實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相信大家自有決斷。
  • 讀經典,怎麼讓孩子愛上四大名著?建議這樣開始
    其一,網絡時代,動畫、遊戲、短視頻、影視劇等,形式和內容都是精心設計,非常吸引孩子,相對來說,對於看書來說,手機的各種信息和節目更吸引孩子。其二,孩子的作業多,投入到閱讀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減少,而且有些家長認為四大名著是故事,是閒書,怕影響學習,不讓孩子讀。
  • 文學名著一本讀
    你知道中國父母在給孩子買書時,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嗎?
  • 讓孩子開心地讀自己愛讀的書
    昨天,這樣的場景多次出現在本報讀書會暑期名著專列第五站的現場。  這站活動我們請來兒童閱讀推廣人「跳跳姐姐」陶麗來給大家講講怎樣輕鬆地讀名著。眾多渴望孩子多讀名著的家長早早帶著孩子趕來,會場100人的座位擠得滿滿的,還加了不少座。    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  跳跳姐姐一開場就提出要讓孩子開心閱讀。只有開心了,孩子才願意讀書。
  • 你會給你讀小學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嗎?給家長列一些不建議讀的書單
    讀後感寫作引發的悲劇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在這裡我不想再提,因為難過,為繆繆和她的家人……而我這裡想談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隨著中國家長和教育界對兒童閱讀的越來越重視,常常會有家長找我們館長或找語文老師要所謂的書單,然後在每年的春季開學季,4.23,6.1,6.18,9月開學季等節點,朋友圈就會有家長在曬給自家孩子購買的書目,其中看到很多家長驕傲地曬出:我家孩子二年級了,已經看四大名著了
  • 為什麼要孩子讀名著?學以致用的娃,或許就是下一個馬雲
    2名著,名學著作,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好很多時候,孩子是並不喜歡讀名著的,他們喜歡的是漫畫書,小人書之類的,幽默風趣的故事更讓他們青睞,但是顯而易見,家長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傷透腦筋,更有的是採取非凡手段。
  • 大孩子,讀什麼書?
    如果孩子處於0-3歲這個階段,可以參考【重磅書單】0-3歲,讀什麼?中國的孩子,理應讀中國的故事。這是為中國兒童量身定做的文學名著——為了他們不被嚴肅的古典文學嚇退,不被晦澀的文言難道。十部經典改寫名著,既有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也有流傳廣泛的歷史、公案、神魔、人情諷刺小說,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為孩子打下堅實的文學底子。
  • 都知道孩子需要讀名著,但名著素養怎麼養?有幾點很關鍵
    ####開學兩個多月,孩子基本適應了小學生活,傳言中不碰作業母慈子孝,一遇作業雞飛狗跳的場面,我們家倒不曾發生。畢竟老師布置的寫寫的作業不多,孩子完成得也比較輕鬆,就是課外閱讀老師抓得很緊。這月的名著閱讀,不光要求家長每天幫孩子打卡(其他作業基本不打卡),每月結束時還要進行總結,孩子還得選個故事自己上臺去演講。
  • 名著要讀,「二流書」也要讀:「二流書」,一流價值
    目前,許多青年人面臨著讀名著讀不進去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中小學生,一本《三國演義》,拿起放下無數次,「螞蟻啃骨頭」般地死磕,結果到中學畢業也不知道裡面到底寫了什麼。那麼名著要不要讀?除了名著其他名不見經傳的作品要不要讀?名著一定要讀,而且要真正讀好。
  • 孩子讀世界名著的啟蒙書,馬英九鼎力推薦
    給孩子做好名著啟蒙,真的是件太重要的事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困惑,一本磚頭厚名著,成年人讀都費勁,何況孩子?這套書精選10冊世界名著,都是孩子宜讀、易讀的故事:孩子讀起來更輕鬆,理解起來更容易,也更方便記憶這些人物和情節。
  • 成人世界剝奪了孩子的閱讀權
    「他喜歡看書,但是老看些亂七八糟的書,暑假時間很寶貴,讀些名著對他以後寫作文很有幫助。」  和佳佳的媽媽一樣,在暑假給孩子列出名著書單的家長還有很多。然而孩子們卻並不喜歡讀這樣的書,佳佳說他最喜歡的書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致辭中談到了閱讀名著的問題,他表示,今天作家出版社邀請嘉賓老師來捅破這層窗戶紙,願意在作家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多彩的,如何領略閱讀中的多彩,僅靠自己閱讀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閱讀是不夠的,更需要老師來指導大家閱讀,獲得名著中的精髓。」
  • 孩子不願意讀名著怎麼辦?
    家教故事:小萍媽媽致電《家校心橋》欄目反映,她的女兒每天都沉迷於網絡言情小說、犯罪小說,甚至連吃飯時都不肯放下。但是當小萍媽媽建議女兒閱讀一些課外名著時,小萍卻總是拒絕。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名著等好書呢? 黃斐老師觀點:如今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市面上湧現大批的網絡小說。雖然其中不乏品質精良、文筆優美的作品。
  • 3-10歲這樣讀名著—讓孩子為高考作文輕鬆打基礎
    閱讀年齡:5-8歲(學前可親子閱讀)內容梗概:還原完整西遊故事美猴王的故事是四大名著裡面孩子接受度最高的了,但是想把《西遊記》做成優秀童書一點都不容易,首先原文晦澀難懂需要改編,為了迎合孩子的心理大部分的《西遊記》童書都進行了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