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街頭採訪中國人:在中國結婚難嗎?路人的回答亮了

2020-12-25 魚魚觀世界

近日外國人跑到中國上海的街頭針對中國人的婚戀觀進行了一次採訪,主要的話題是:How Difficult Is It To Get Married In China? ——在中國,想要結婚有多難?目前小編看到這些年來關於中國單身狗、結婚的話題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從之前的剩女,男人找對象難,到現在反而越來越多中國人不想結婚等等問題在國內知乎上也層出不窮。

而外國人也開始對中國的這種現象開始感興趣,還對此進行了一次街頭採訪,提了幾個比較戳中人心的問題,界通小編(魚魚)這就來跟大家分析一番,先看主要有哪些問題吧。

▲外國人街頭採訪中國人:在中國結婚難嗎?路人的回答亮了

問題一:在中國這個國家,大致上你覺得應該在什麼年齡結婚最好?

「27或28歲吧!因為這個時候是生孩子的最佳年齡段。」

「應該是30歲以前吧,不論男女,我覺得最好是不要超過這個時間。」

「28歲左右結婚比較合適一點,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在對待婚姻上面都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時候已經不單單是只聽父母的安排或者朋友的建議這樣子。」

問題二:如果過了30歲,你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中國肯定會很著急,父母會催著到處相親,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到處去國外旅遊,照樣享受生活。」

「身心都會很焦慮,家裡人會給你施壓,整天催婚,如果按百分比來計算的話,應該過了這個年紀會對生活有80%的影響。」

問題三:為什麼在中國男人可以結婚晚一點,而女人結婚晚就不會被大眾接受?

「可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因為男的話偏重於事業,所以在這方面稍微遲一點問題也不會非常大,而女孩的話青春是有限的,再不結婚的話容顏容易衰老。」

「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如果女性可以自給自足、經濟獨立也沒什麼,男人到了四十就是王老五,但卻說女生是齊天大聖這是不可理喻的。這還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啊。」

問題四:我們聽說上海有一個很出名的地方(人民廣場),老人們會拿著小紙板寫著結婚條件給自己的兒女相親,那是一種什麼環境?

(於是乎,老外又跑到了上海的人民廣場,還真有這樣用來相親的地方。他隨機採訪了這裡的老人們,問他們找女婿和兒媳婦的條件都是什麼,大家可以來看看下面的回答)

一位老大爺說:「我找的女婿要求在上海市中心至少要有一套兩居室的房子,價格要五百萬以上,最好一千萬的房子,月薪不能低於5萬!」(日常靠吃土為生的小編看後嚇得坐到了地上)

一位大媽說:「第一要求是整體的素質必須好,別的就是說學歷高一點的,修養好一點的,男的要大氣一點的,呵呵呵!」

另一位大媽說:「男的最起碼上海要有房,有穩定的收入,房子要加上女方的名字,給個20萬給我,還能養我女兒,能滿足這個要求,我可以考慮談談!如果達不到要求,談著也沒意思了。」(小編的大腦和內心再次遭受十萬點暴擊)

之前一位大爺補充說:「我覺得錢是第一位,有錢了性格也就好了!在上海,沒有房子的話接下去就免談了。」

最後部分年輕路人對此現象表示稍微認同,但也很無奈,多數人表示:這確實是當下中國的現狀,但在中國,只要你肯努力並且奮鬥,想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其實並不難,物質上需要有保證,這只能靠自己奮鬥,但婚姻畢竟首先是兩個人的事,然後是兩個家庭的事,在多數情況下,各自條件對等的家庭還是不少的,不能盲目追求物質,不應為了結婚而結婚。

對此,外國網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1、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國家的男女比例較高,所以應該沒有「剩女」,但可能導致他們對地位和金錢過於挑剔,我之前已經看過中國對這些剩男的採訪,他們說他們的女朋友離開了他們是讓自己有一個機會來追逐城裡的高級男人。文化過於物質化,你就無法得到生活中你想要的一切。

2、他們只是上一代上海人的意見。這些老年人正在尋找一個為孩子和自己提供養老的人,因為他們想要退休並過上好日子。年輕一代顯然喜歡愛情,他們往往與老一輩人產生巨大的分歧,因為他們試圖控制他們的婚姻。作為在上海有很多經驗的外國人,我可以很容易地說外國人在這裡也是受歡迎的。(全文完。歡迎大家對本文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街頭採訪:中國人能在地圖上指出美國的位置嗎?路人的回答亮了
    此前老外在美國紐約街頭做了一個測試——讓美國人指出亞洲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面積較大的國家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輕鬆點出來,但是像韓國、越南這樣的小國就基本摸不著在哪裡了。這次老外來到了中國,也對中國人做了一個類似測試,看看中國人對美國的一些地理知識是否了解,結果也是挺出人意料的。
  • 中國人如何看待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路人回答挺精彩
    近日,外國人在中國上海街頭進行了一次十分有趣的採訪,主題為:How Do The Chinese Feel About Chinese Stereotypes?(中國人對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感覺如何?)。說實話,外國人認識中國多數是通過新聞媒體和電影。
  • 外國人採訪中國人:你還能寫出一些常見漢字嗎?路人的表現尷尬了
    近日魚魚小編看到外國人在中國上海的街頭進行了一次採訪,主題是關於中國漢字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幾個比較有趣的問題。重點則是:Can Chinese Write Their Own Language?——中國人能寫得出自己的語言漢字嗎?問題一:很多外國人覺得中文漢字很難學,你們同意嗎?
  • 「為什麼中餐這麼難做?」外國人的回答亮了,瞧瞧他們怎麼說
    ,我們就來瞧瞧一些外國人是怎麼說的,一些外國人的回答亮了。一位叫John Fenn的外國人回答道:「我喜歡中國菜,我花了很多年才掌握這項技術,因為它與西餐烹飪完全相反。我不會講得太詳細,但這是我烹飪中國菜遵循的一般原則。
  • 街頭採訪路人搞笑神回複合集,你幸福嗎?路人:對不起我姓曾!
    街頭採訪路人神回複合集,你幸福嗎?路人:對不起我姓曾!我們直接進入正題,今天記者隨即採訪路人,問題就是你幸福嗎?如果是你,你該怎麼去回到!第一位採訪的是一位外地打工的朋友,這位大叔的回答笑翻了所有的人,記者:「你幸福嗎?大叔:」我不姓福,我姓曾啊,你不是認錯人了「?隨即引起了眾人的爆笑,大叔還在納悶我到底怎麼了?
  • 德國街頭採訪:中國和印度誰更強大?路人的回答很意外
    有人非常好奇在德國的大街上採訪並問路人:認為中國或印度誰更強大?路人的回答確實令人驚訝。在德國接受採訪的許多行人說,他們認為印度的生活會更好,因為印度人更加自由,他們有自己的信仰。接受採訪的過路人還說,即使中國近年來發展越來越好,也並不意味著普通中國人民生活得很好。他們甚至認為中國人仍然處於困境。
  • 外國人很疑惑:為什麼中國人沒有體臭?網友的回答亮了
    如今不僅是我們會去到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旅遊,同樣的他們也會來我們國家遊玩,以前總是有人說外國人的體味比較重,其實外國人對此也非常疑惑,為什麼中國人沒有體臭?網友的回答亮了!
  • 中國人為何沒有體臭?外國人很疑惑,這時一個外國網友的回答亮了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了,如今中國讓很多的外國人十分好奇,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有很多,還有很多的外國人選擇在中國創業和工作,在中國定居的外國人也有很多,他們普遍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為什麼沒有體臭,他們感覺很驚訝 !而這時候有一個外國友人的回答讓人眼前一亮。
  • 「用筷子吃中國麵條,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外國人的回答亮了
    但在國外問答網站上就有外國人提問道:用筷子吃中國麵條,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其實我們不妨簡單來分析一下這位外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問。對筷子而言,外國人會認為麵條本來就是光滑,且有長度的食物,筷子只有兩根,不像叉子有四根齒,接觸面積也沒叉子大,用筷子夾起麵條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實上關於我們用筷子吃麵條,曾經還有外國人提問道:為什麼中國人能用筷子吃湯麵條?
  • 美國街頭採訪白人妹子:你會和中國男人交往嗎?如果他很有錢呢?
    白人妹子真的不喜歡亞洲(中國)男人嗎?那如果是很有錢的中國男人呢?她們又會作何選擇?近日,國外網友在美國街頭做了一組隨機採訪,專門訪問那些面容和身材都屬於上等的白人妹子,有兩個問題:1. 你會和中國男人交往嗎?2. 如果他很有錢呢?第一位是金髮碧眼的白人妹子,身穿紅衣服更顯皮膚白裡透紅。
  • 中餐豬肉大餐驚豔外國人,瞧瞧他們是怎麼說的?有老外回答亮了
    通常出現在外國人餐桌上的豬肉食物唯有豬排和培根。在一些文化裡豬肉還屬於貧民食物,在早期的美國,豬肉還是一種有膚色限制的食物,只有黑人才能食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餐廳在國外生根發芽,大量中餐食物也出現在外國人面前,中餐烹飪的豬肉大餐也驚豔了很多外國人,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豬肉還能這麼好吃。
  • 從小在中國長大的老外,究竟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看看萌娃的回答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閱讀小編的文章,你知道這些在中國長大的外國人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嗎?一名混血萌娃特別耿直:你才老外!你全家都老外!接受採訪時,這個可愛的寶寶中文說得很流利,但她在外語方面卻磕磕絆絆,她抱怨說學外語很難。
  • 韓國網民提問,中國人喜歡在中國的韓國炸醬麵嗎?網友回答亮了
    在韓國也有一種炸醬麵,雖然在口味上和中餐傳統炸醬麵不同,但烹飪理念是完全相同的,它是早期的中國人帶到韓國去的,後來經過韓國人的改良成為另一版本的炸醬麵。關於炸醬麵,在國外問答網站就有韓國網民提問道:中國人喜歡在中國的韓國炸醬麵嗎?實際上我們剛才已經說到在中餐裡我們有自己的炸醬麵,而且在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種類的炸醬麵,可能並不會喜歡韓國炸醬麵,因為飲食口味不同。
  • 外國人:每個中國人三餐都吃100個餃子嗎?瞧瞧老外的回答
    中餐裡的餃子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美版知乎有外國人提問道:「每個中國人每天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吃100個餃子嗎」他還補充的說道:「當我問我一個王姓的中國朋友:中國人吃什麼作為主菜時,他告訴我:每個中國人三餐都吃100個餃子。」我們就來瞧瞧外國人是怎麼回答的。
  • 外國人: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喜歡說「你吃了嗎」?瞧瞧老外的回答
    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體現在方方面面,中國人會想盡辦法尋找大自然中可被食用的鮮美食材,也會仔細研究各種食物的最佳烹飪方式,在中國有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我們到招呼聊天的時候也會禮貌性的問一句:你吃了嗎?之前就有一位外國人在國外網站上問道:為什麼中國人打招呼喜歡說「你吃了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外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
  • 老外學做中國菜:我往中國炒菜裡加奶酪會怎樣?網友回答亮了
    現在我們不妨看看網友是這怎麼說的,一些網友的回答亮了。有網友回答道:「中國菜很少使用奶酪,我猜測可能和粵菜能融合在一起。如果你想試試,那就試試吧,不過最好是在關了火之後再加,這樣奶酪就不會粘在鍋上了。」
  • 日本電視裡的帶梗路人,是真專業了(我已信)
    日本的電視節目很喜歡就一個話題,去街頭採訪路人。關於夫妻之間,對對方的不滿,採訪一位結婚14年的主婦。Q:你怎麼看自己老公?A:老公就是ATM吧。關於櫪木縣被評為全日本最沒存在感的事,採訪本縣縣民。路人形形色色,給出來的回答也形形色色,容易出彩爆金句。像松子的節目,靠採訪路人,訪出高收視率。有時候,觀眾也犯迷糊:怎麼回事兒?這個路人好眼熟啊……開始嘛,以為是偶然。
  • 外國網民:為什麼中國人食用豆腐,它毫無味道?網友回答亮了
    但很有趣的是我們用黃豆製作豆腐一些外國人就不理解了,他們認為豆腐毫無味道可言,在quora上就有外國網民提問道:為什麼中國人食用豆腐,它毫無味道?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我們食用豆腐,就要說黃豆的起源。黃豆原產於中國,我們吃它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而將黃豆做成豆腐供我們使用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而且黃豆適合我們的氣候環境種植,能成為一種容易獲得的食物資源。不可否認如果直接吃豆腐的確毫無味道,但我們也並沒有直接食用豆腐,而是用豆腐作為一種食材經過烹飪後食用。就像一位外國人說道:很多西方人認為豆腐是素食,但中國人知道它與碎豬肉搭配非常好。
  • 中國人對講漢語的「老外」有何反應? 外國網友的回答亮了
    而實際上,全球「漢語熱」現象表明,外國人學習漢語不僅局限在這些官方途徑,許多外國人還通過結識中國朋友、聘請漢語家教、網絡自學等形式練習漢語。當「外國人會說中國話」逐步普及,中國人對這些會講漢語的外國人又是持怎樣的態度?美國問答社區網站Quora出現了一個大意為「中國人對能說漢語的『老外(Laowai)』有什麼反應?」的提問。
  • 老外對中國「辣條」有什麼意見?瞧瞧他們怎麼說,老外回答亮了
    同樣作為中餐一種食物,辣條就像四川辣醬一樣出現在外國人的手裡。辣條是一種低成本的零食,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粉和辣椒,還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因為辣條市場良莠不齊,所以並不適合盲目多吃。那麼外國人對中國辣條有什麼意見?在國外問答論壇就有網友提問外國網民:你吃過辣條嗎?你的意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