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會仙,羅浮山有會仙橋,相傳是蘇東坡與麻姑仙子相會之處。那日蘇東坡來到羅浮山下,正打算過橋上山遊覺。在橋邊巧遇一送飯下田的農婦,那婦人鬢髮如雲,清麗動人。東坡吟詩逗弄她。哪知,這農婦原來竟是麻姑仙子,她對東坡的戲言很是惱火,乃反唇相譏,嘲諷他被貶嶺南尚政戲弄婦女,一怒之下,把橋毀了,不讓東坡過橋上山。東坡這才恍然醒悟農婦乃非凡人。
他正苦於無法過湖,適逢鐵拐李下山。鐵拐李幻化為一老頭,以拐杖相贈,助東坡渡沏。東坡以為老頭耍弄他,用腳踢開拐杖,不想那拐杖飛落涮岸上,競變為橋,東坡才知道又過上仙了。於是,欣然過橋上山而去。羅浮山至今仍有「會仙橋」,橋畔青山流水,碧樹黃花,景色宜人。古人有詩詠會仙橋日:「天開遠畫樓臺古,地得遺丹草木靈,萬壑野雲晴釀酒,一池秋水夜酒屋,麻姑仙馭今何在,檻外孤峰晚更青。」
八仙題詠八仙石,羅浮山上有「夜月巖」。入夜,月華如水,群峰環列,白雲浮謝,確的是詩股的境界。巖上有八仙百一方,傳說八仙曾塞飲於此,飲畢圓詩:「湧流青嶂瀉溪灣,漱石飛雲滿復旋,琥珀懷深難共飲,八仙齊會賀堯年。」捌說還曾把詩鐫刻石上,歲久字跡尚未全泯滅。
東坡盛讚卓錫泉,相傳梁切時,景泰排師曾到羅浮來築慮山居。走已建成,卻沒有水訓,用水都得到山資衛去設。神師有點兒生氣了,把錫杖正正往地上一戳,不料,所散之處寬有泉水酒山。這泉滿而不濫,設而不測。蘇東坡在所提<書卓鍋泉>一文中盛讚此泉說,他跑了大半個中國,認為「清遠峽水色如碧玉,味益勝」。但到了羅浮山,飲用了卓錫泉的水,卻又認為「清遠峽水又在其下矣」。
此外,衝虛觀三清寶殿左側的客堂有一口井,直徑二尺,深二.丈餘,水清洌甘甜。用這井水泡羅浮山甜茶,別饒風味,滿口甘香,生津止渴。傳說葛洪在此煉丹時便已飲用,他去世後,此井被人稱為「長生井」。
仙姝歌舞瑤石臺,在羅浮山南麓,上接鐵橋峰,有一高三百丈,方四七十丈的臺階,迢迢獨出,勢若削成。臺上鋪蓋一層白石,光潔晶瑩如瑤,這便是瑤石臺。臺側,有兩巨石壁立,傾斜相對,上開而下連,儼然如佛祖在打坐合掌,此稱「合掌巖」。
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那天邊的彩值,映照著晶瑩的白石,光芒耀目,仿佛這兒是仙妹們的舞臺似的,使人頓生奇想。古人有詩味瑤石臺說,「磊磊瑤池畔,享亭寶積四,孤根通碧落,彩色化虹覓,飄泊憐湘來,沉冥笑蜀犀。」
那麼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