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之後「來錢快」?拿到33億美元融資的美團大眾點評才PASS了第一關

2020-12-13 創業邦

合併之後「來錢快」?拿到33億美元融資的美團大眾點評才PASS了第一關

創業邦|http://www.cyzone.cn 2016-01-19 17:08

1月18日,美團大眾點評曝出已完成新一輪33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後,美團點評估值將飆升到180億美元。有意思的是,此前有傳聞稱阿里巴巴將低價出售美團股份,但最終被王興予以否認。在此輪融資投資名單中,阿里巴巴也並未出現。

美團大眾點評的資本路

合併之前,美團曾進行到5輪融資,D輪融資額為7億美元,重要投資方有紅杉資本、阿里巴巴等;而大眾點評則進行了6 輪融資,2015年4月進行Pre-IPO融資,金額為8.5億美元,投資方為騰訊、小米、萬達、復興等等。

在去年7月的虎嗅F&M創新節上,面對外界的猜想,張濤曾明確表示,「有別於滴滴和快的兩家在商業模式上高度重合,對市場的理解較為一致。而大眾點評與美團則在看法和做法上有很大分歧,並且這些分歧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表面上,大眾與美團都不想再在行業裡狂燒錢,角逐一二,從而選擇合併;但在背後,合併的主導卻是美團的王興。有別於餓了麼抱緊阿里大腿,儘管美團也拿了阿里的錢,卻始終堅持獨立發展,要做BAT之外的第四個巨人。

但美團的融資之路也走的頗為不順,2015年下半年,美團屢屢曝出E輪融資不順的消息。公司的估值從最早的150億美元,一度下調到100億美元。這個時候的王興與其背後數輪投資人都很灼心,從而選擇併購大眾點評成為了最經濟適宜的出路。一方面,合併之後的新美大談起融資來也更加順遂;另外一方面,背後的投資人也能尋求最好的退出路徑。

2015年10月,美團宣布與大眾點評合併,雙方採取5:5的換股方式,致力成為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O2O平臺。

在雙方的內部信中,張濤與王興均表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採取Co CEO制度,但其後網上又爆出張濤淚灑的照片,合併之後的磨合期以大眾點評CEO張濤「體面離場」而畫上句號。

2015年1月18日,美團對外確認完成33億美元新融資,且所有融資金額已經到帳。本輪融資打破的紀錄有:打破滴滴快滴融資30億美元的紀錄;打破未上市公司的融資紀錄。目前,該輪融資的投資方尚不明確,據已有信息,騰訊曾承諾增資,美團點評的共同投資人紅杉資本也承諾繼續跟投。

解決了資本的問題,但還有N多問題沒解決

合併之後,迅速完成巨額融資的新美大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

目前來看,大眾點評與美團的合併先是為了解決燒錢的問題,但還有無數的問題需要他們面對,比如如何面對百度糯米,如何面對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成立的新口碑?未來,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舊有的燒錢策略會不會被重新喚起?

要知道,僅僅就新口碑就夠讓人頭疼的了,通過支付寶從線下逆襲到線上的方式,使得新口碑的獲客成本極低,且用戶黏性極強。這種即買即用的使用模式相比傳統的團購帶給用戶的體驗還更好,數據顯示,新口碑上線不到50天即獲得100萬筆交易量。

正如此前張濤所說的那樣,大眾點評與美團無論是在想法還是做法上都差異很多,儘管最終大眾系係數離場,但是內部整合還並未結束。

合併後,新美大開設了平臺事業群與到店綜合事業群,分別由阿里系、騰訊系出身的原大眾點評總裁鄭志昊與原大眾點評COO呂廣渝負責;而美團系全面掌控其他核心事業群,例如美團COO幹嘉偉負責到店餐飲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負責外賣配送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陳亮負責酒店旅遊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沈麗負責貓眼電影子公司。

總結來說,新美大要做實業內老大的路還長著:

首先,吃掉了一個大眾點評,回頭一看,領域內還是高手如雲;

其次,如何將低價值的屌絲客戶進行價值提升,從而做起中產階級的生意?

第三,在擴張細分領域的同時(酒店、電影娛樂業務等),將這些領域做紮實?

相關焦點

  • 美團、大眾點評合併後被曝上架費暴漲 大批商戶不滿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文章說,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多地團購商戶開始公開抵制合併後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原因就在於兩家公司合併之後,對包括餐飲、婚紗、按摩、足療、KTV、美甲、理髮等行業的不少原有平臺商戶均要求繳納數額為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上架費,部分行業還需要捆綁數千元的商戶通以及推廣費。
  • 美團、大眾點評上架費被曝大幅提高 商戶稱負擔重
    【TechWeb報導】4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去年12月至今,陸續曝出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後大幅提高商戶上架費的消息。一位安徽足療行業人士稱:「合肥100多家足療店已經籌備抵制美團,我們約定在近期集體從美團下架。」美團要求該商戶繳納21600元的上架費,並且將抽成比例從6%提升至12%,該人士目前正在浙江、上海奔走,計劃聯合三個省份同行業有相同遭遇的商家一同抵制美團點評。去年10月8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
  •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後來,大眾點評與美團均經歷了千團大戰的混戰廝殺,且存活了下來。到了 2015 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分列了團購市場一二名,所佔份額分別為 52%、30%。儘管兩家公司已在團購市場站穩了腳跟,但仍需依靠融資燒錢擴張業務——美團聚焦外賣、電影、酒店市場;大眾點評則向美妝、婚慶等市場紮根。
  • 美團、糯米、大眾點評:活下來的為什麼是它們?
    為什麼大浪淘沙之後目前的倖存者是美團、糯米、大眾點評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通過對團購行業的深入分析及創始團隊的背景調查,我們會驚人的發現,強大的網際網路背景是團購網站成功的共同基因。
  • 美團拋棄大眾點評
    文|網際網路那些事也許在五年前大眾點評就已經亡了,只是在今年才埋。2020年9月,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今後公司名稱將從"美團點評"簡化為"美團"。在之後的幾年中,大眾點評先後收到谷歌、紅杉資本的上千萬融資,在本地生活評分領域,大眾點評就是唯一的霸主,2007年,大眾點評市場份額高達72%,其餘的像口碑網只能在後面喝湯。點評的偏執:當個慢公司本就掌握了本地生活領域先機的大眾點評,並沒有抓住時間和機會。
  • 美團合併大眾強強聯手?大眾點評合併4年後現狀如何?再無對手?
    2019年對於大眾點評來說又是風平浪靜的一年,285億的市值位居排名榜64,和美團合併4年後,顯然大眾點評的活躍度依舊不錯。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大眾點評每個月的活躍會員都超過100萬人數,累計貢獻了1億條的優質點評。不得不說大眾點評的經營模式國內還是比較少有。
  • 關於美團大眾點評的新名字的哥德巴赫猜想
    不過這些都弱爆了,因為前段時間媒體報導說,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新公司英文名字已經註冊為「China Internet Plus Group」,直翻成中文就是「中國網際網路+」。真是嚇死寶寶了……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這不得來個七八個漲停?   如果傳言屬實的話,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新公司的野心可真夠大的。不過,被冠名「新美大」之後的一個月,王興終於受不了了。
  • 美團、大眾點評上架費被曝大幅提價 大批商戶怨聲載道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2015年12月至今,業內陸續曝出合併後「美團點評對商戶上架費大幅提價」的消息,大量商戶對這一舉措怨聲載道。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文章說,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多地團購商戶開始公開抵制合併後的美團和大眾點評。
  • 「新美大」內部組織架構出爐: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轉任董事長
    張濤 資料圖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一個月後,新公司的組織架構及人事安排開始調整。11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大眾點評網創始人、CEO張濤將不再擔任「新美大」(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後成立的新公司)的聯席CEO,轉任公司董事長,從管理一線,轉向長期戰略規劃;美團網創始人、CEO王興將擔任「新美大」的CEO,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負責新公司的管理和運營。
  • 美團點評更名背後: 「大眾點評」進一步被弱化
    此次公司名稱簡化是美團線上線下流量、品牌的統一化、一體化的又一關鍵舉措。去年6月,美團宣布品牌變色,美團品牌主色調升級為「美團黃」。不僅線上App視覺變更為黃色,單車、充電寶、POS機等美團在線下的觸點和交互入口也整體變為黃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點評平臺積累了對中國數百萬商家的超過77億條用戶評論。
  • 大眾點評即將消失?美團回應: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
    (原標題:大眾點評即將消失?消息稱美團將合併所有產品到一個APP)針對大眾點評即將消失的傳聞,美團回應虎嗅稱,「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大眾點評成立15年來,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和支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陪伴。」
  • 美團回應大眾消失說了什麼?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是真的假的詳情介紹
    今日有媒體報導稱,大眾點評這一品牌在今年即將走向終點。有傳言顯示,大眾點評將會被匯入到美團App中,而未來大眾點評將被改名或者直接放棄原有品牌。對此報導,美團官方做出了回應。美團方面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
  • 大眾點評網宣布完成1億美元融資
    《大眾點評網宣布完成1億美元融資》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前紅杉資本中國聯合創始人張帆確認出任Goopal Group董事近日,Goopal Group對內宣布稱,前紅杉資本中國聯合創始人張帆確認出任公司董事
  • 大眾點評出手狙擊美團,想用「閃惠」對團購釜底抽薪
    截至2015年6月30日,美團方面的數據是交易額達到47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佔團購市場份額超過62%。在他們準備進行新一輪融資的時刻,大眾點評打算釜底抽薪,瓦解其團購版塊。 大眾點評的武器是「閃惠」,一個被張濤認為能取代團購的產品。記得去年年底見張濤時,他一直在思考團購的升維商業模式。
  • 美團「槓上」阿里:取消支付寶支付接口,在打什麼牌?
    消息出來之後,有網友調侃說,這一次,美團和阿里徹底分手了。 也有人不滿,「有考慮過支付寶用戶的感受嗎?」易觀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中支付寶佔有48.4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據報導,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其中,計劃在香港尋求100億美元的IPO。中金、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負責其香港IPO事宜。
  • 美團點評去「點評」,京東數科登陸科創板|財經日日評
    美團點評改名去掉「點評」近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建議將公司中文名稱從「美團點評」簡化為「美團」。對於大眾點評App未來的運營計劃,美團方面表示,「點評一直是美團業務之一,屬於美團到店綜合業務,像以往一樣,App將保持獨立運營。」
  • 美團上天入地記:多方出擊後能否實現規模化盈利?
    官方說:現金儲備超30億美元,實現盈虧平衡   繼2016年7月獲得一筆億元以上美元的F輪融資後,美團點評的新一輪融資之路就頗為漫長。  窗外的聲音嘰嘰喳喳,美團自身倒顯得尤為淡定。  一家理財網站曝光的美團點評融資文件,圖為合併後的財務預測  還有一個緋聞值得一提,近一輪的融資裡被所有人默認的是:美團與投資者籤了對賭協議。
  • 企業訂餐平臺「美餐」獲大眾點評領投1.4億元C輪融資,未來做「企業...
    美餐本次C輪融資由大眾點評領投,KPCB、NGP(Nokia Growth Partners,諾基亞成長基金)、摯信資本跟投,美餐團隊仍為公司最大股東,繼續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融資後,大眾點評將會幫助美餐拓展企業客戶的消費場景,而美餐會給大眾點評的商家帶去更多優質客戶。
  • 美團10年:王興的5次危機與「無限遊戲」
    當時數據顯示,在美團成立的 2010 年 3 月,到 2011 年 8 月的一年半時間,中國相繼出現了超過 5000 家團購網站。資本也非常看好團購風口, 2010 年年底,美團網獲得來自紅杉資本的 1200 萬美元。競爭對手拿起錢來也毫不手軟, 2010 年到 2011 年 4 月,拉手網公開的數據顯示, 3 輪融資共計1. 6 億美元。
  • 大眾點評電影業務疑併入貓眼電影 賀歲大戰打響
    近日有消息稱,大眾點評電影業務已正式併入美團旗下貓眼電影,貓眼電影將於12月18日接入大眾點評平臺,如果消息屬實,這也將成為雙方合併以來第一個在平臺上直接合併的具體業務。而12月18日,將有包括《萬萬沒想到》、《尋龍訣》等在內的多部影片上映,也是今年賀歲檔的真正開始,貓眼電影在這個時間點接入到大眾點評平臺,想必是希望在賀歲檔的競爭中佔據更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