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http://www.cyzone.cn 2016-01-19 17:08
1月18日,美團大眾點評曝出已完成新一輪33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後,美團點評估值將飆升到180億美元。有意思的是,此前有傳聞稱阿里巴巴將低價出售美團股份,但最終被王興予以否認。在此輪融資投資名單中,阿里巴巴也並未出現。
美團大眾點評的資本路
合併之前,美團曾進行到5輪融資,D輪融資額為7億美元,重要投資方有紅杉資本、阿里巴巴等;而大眾點評則進行了6 輪融資,2015年4月進行Pre-IPO融資,金額為8.5億美元,投資方為騰訊、小米、萬達、復興等等。
在去年7月的虎嗅F&M創新節上,面對外界的猜想,張濤曾明確表示,「有別於滴滴和快的兩家在商業模式上高度重合,對市場的理解較為一致。而大眾點評與美團則在看法和做法上有很大分歧,並且這些分歧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表面上,大眾與美團都不想再在行業裡狂燒錢,角逐一二,從而選擇合併;但在背後,合併的主導卻是美團的王興。有別於餓了麼抱緊阿里大腿,儘管美團也拿了阿里的錢,卻始終堅持獨立發展,要做BAT之外的第四個巨人。
但美團的融資之路也走的頗為不順,2015年下半年,美團屢屢曝出E輪融資不順的消息。公司的估值從最早的150億美元,一度下調到100億美元。這個時候的王興與其背後數輪投資人都很灼心,從而選擇併購大眾點評成為了最經濟適宜的出路。一方面,合併之後的新美大談起融資來也更加順遂;另外一方面,背後的投資人也能尋求最好的退出路徑。
2015年10月,美團宣布與大眾點評合併,雙方採取5:5的換股方式,致力成為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O2O平臺。
在雙方的內部信中,張濤與王興均表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採取Co CEO制度,但其後網上又爆出張濤淚灑的照片,合併之後的磨合期以大眾點評CEO張濤「體面離場」而畫上句號。
2015年1月18日,美團對外確認完成33億美元新融資,且所有融資金額已經到帳。本輪融資打破的紀錄有:打破滴滴快滴融資30億美元的紀錄;打破未上市公司的融資紀錄。目前,該輪融資的投資方尚不明確,據已有信息,騰訊曾承諾增資,美團點評的共同投資人紅杉資本也承諾繼續跟投。
解決了資本的問題,但還有N多問題沒解決
合併之後,迅速完成巨額融資的新美大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
目前來看,大眾點評與美團的合併先是為了解決燒錢的問題,但還有無數的問題需要他們面對,比如如何面對百度糯米,如何面對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成立的新口碑?未來,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舊有的燒錢策略會不會被重新喚起?
要知道,僅僅就新口碑就夠讓人頭疼的了,通過支付寶從線下逆襲到線上的方式,使得新口碑的獲客成本極低,且用戶黏性極強。這種即買即用的使用模式相比傳統的團購帶給用戶的體驗還更好,數據顯示,新口碑上線不到50天即獲得100萬筆交易量。
正如此前張濤所說的那樣,大眾點評與美團無論是在想法還是做法上都差異很多,儘管最終大眾系係數離場,但是內部整合還並未結束。
合併後,新美大開設了平臺事業群與到店綜合事業群,分別由阿里系、騰訊系出身的原大眾點評總裁鄭志昊與原大眾點評COO呂廣渝負責;而美團系全面掌控其他核心事業群,例如美團COO幹嘉偉負責到店餐飲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負責外賣配送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陳亮負責酒店旅遊事業群、美團高級副總裁沈麗負責貓眼電影子公司。
總結來說,新美大要做實業內老大的路還長著:
首先,吃掉了一個大眾點評,回頭一看,領域內還是高手如雲;
其次,如何將低價值的屌絲客戶進行價值提升,從而做起中產階級的生意?
第三,在擴張細分領域的同時(酒店、電影娛樂業務等),將這些領域做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