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有個博士生朋友問小西一個問題:
小西老師,您好!我現在博士讀了三年了,不讓畢業,現在該放棄還是堅持熬下去呢?
幾年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期刊曾有發表一篇名為《我國博士生延期完成學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對42所研究生院的問卷調查》的文章,其中有幾個數據很有意思。
比如說,在1518份有效樣本中,按期完成學業的博士生佔31.7%,延期博士生佔68.3%。調查中,51.8%的博士生認為最合理的學習年限應定為4年。
小西想說的是:博士畢業延期並非個例,也不可怕。有過類似迷茫經歷的小西,針對你提及的情況,給的建議是堅持!堅持!堅持!
記得我自己博三時,野外試驗基地遭到破壞。開始溝通的礦山破產變賣,產權發生變化,租借的試驗用地被人為開挖破壞。這就直接導致長期定位觀測研究的實驗數據缺失。
那段時間真的是特別煩躁。和之前媒體報導的農業院校的實驗用油菜被遊客採摘,導致實驗無法進行一樣的感覺。想著換個研究方向,又需要一切從頭開始,也有想到過放棄,如找份工作去企業做幾年。
之後,也和導師溝通過幾次,在他的建議下依然頂著壓力將博士讀完。非常感恩自己遇到個好導師。畢業答辯時,想著博士階段受的苦,想哭卻又哭不出來的感覺,真的印象特別深刻。相信不少朋友也有過類似經歷呢。
話分兩頭,部分人「導師故意延期,不讓畢業」的觀點,小西是不太認可的。就我個人了解的情況,來說說我認為可能的原因。
1.並非所有研究生的延期畢業,責任都在導師,也不是一句簡單的「導師不讓畢業」。
如今的導師、研究生間關係變得越發緊張,少量師德不佳導師的報導掩蓋了海量負責導師的努力。在缺乏足夠了解之前,不建議將「鍋」扣在導師上,預先假定導師「有罪」。
研究生延期畢業的原因很多,如自身專業基礎和科研能力不足、缺少讀博動機(缺乏興趣)、在職讀博精力投入較少、論文選題偏難、導師指導頻率和重視不夠、院校畢業科研成果過高、導師在研課題經費不足等等。
事實上,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延期,想要順利畢業都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和支持。在讀博士需要自己調整好心態,找到延期的癥結,並和導師多溝通(追著導師問,別等導師找)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當然,遇到故意刁難的導師,一樣可以通過學院、學校、媒體的渠道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不同學科博士學業情況和畢業要求差異很大。
相對來說,人文類博士生的論文發表更為不易,C刊真不好發。主要原因是C刊的發文量少(相比5年前發文數量下降30%),僧多粥少,還優先發表名人、大師的文章。
論文難發表之外,還伴隨著漫長的發表周期。比如說,博士發表論文通常要求見刊,而不是接 收,而很多期刊接收到發表的時間長達半年,甚至一年。
雖然自科類的博士生可投稿的Sci期刊較多,但是附加的刊物分區、影響因子等要求一樣會加大畢業難度,拉長論文發表的周期。
不少博士生課題已順利完成,學位論文已撰寫、修改到位,受限「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而無法答辯、畢業和授予學位。小西有個師妹就是類似的情況,硬是多等了半年才畢業。
而且,每個博士生都會有一段這樣的「磨礪期」,也是想要獲得國內最高的學位(博士)必須要付出的努力。熬過去才能在科研路上走得更遠。真的不建議放棄,也許你會後悔一輩子。
讀博就和馬拉松一樣,萬事開頭難,然後中間難,經歷過開始和中間後,你就會覺得最後一點也不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