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瀏覽器首個自主內核祛魅:自主研發要看能否緊跟最新標準

2020-12-15 澎湃新聞

自稱「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的紅芯瀏覽器,遭到廣泛質疑。

8月16日,有網友在對紅芯瀏覽器安裝包然解壓後發現,最終得到一個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這也是谷歌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而紅芯瀏覽器官網卻將該瀏覽器與微軟IE、谷歌Chrome、蘋果Safari和火狐並列比較。

這讓有的網友把紅芯瀏覽器形容為「只是谷歌瀏覽器換了層皮」。

8月16日晚間,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紅芯瀏覽器內核是基於通用的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的;區別於傳統的瀏覽器,紅芯瀏覽器是專門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國際上瀏覽器內核技術是不斷迭代更新的,紅芯瀏覽器內核 Redcore是基於 Chromium/Bnk。

這相比該公司在官網上聲稱的「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的調門,顯然低了很多。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首個自主內核幾乎已成偽命題。

8月16日,360PC瀏覽器事業部總經理梁志輝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瀏覽器有幾大內核,一是基於谷歌系Chromium的瀏覽器,以chrome、360、QQ、UC、搜狗為代表;二是基於firefox的瀏覽器;三是基於Edge的瀏覽器;四是基於trident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這其中,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是性能最強、標準支持最好的;基於firefox的瀏覽器在證書安全上最激進,對用戶隱私最敏感,符合歐洲人的定位。

「IE已經被歷史拋棄了,每年大概以10%的速度下降,外國已經很少人用了,國內由於有一堆網站是十年前開發的,所以還有離不開它的地方;而edge的內核也是閉源,而且沒有第三方接口,目前仍然是發展期。」他說。

關於瀏覽器自主研發的討論,梁志輝表示, 看一個產品是否自主研發,就要看它是否能緊跟最新的標準,能否及時修復漏洞。如果做不到,證明它們消化不了2400萬行的瀏覽器代碼,出了bug不一定能修復。

目前,一般瀏覽器都會採用Chromium內核,因為全球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就是他,而且對標準支持最好的也是Chromium內核,國內360、uc、qq、搜狗都不約而同地基於Chromium內核,或只用裡面的Webkit/Blink引擎。

「瀏覽器很重要的是對最新技術的支持,在這一點上,一個基於chromium 49 的瀏覽器在標準支持上會存在很多問題,對於一些稍微新點的技術,如web assembly,支持度會很差,對於webgl 2.0的標準支持度也不行。更重要的是,瀏覽器很重要的https證書體系,對數據傳輸的安全非常重要,Chromium在這方面是最激進的推動者。再者,一個舊的內核會有大量的0day漏洞未被修復,在360內部,我們會跟進chromium的漏洞修複列表,對於所有中危、高危漏洞都會及時修復,以周為級別對外發布最新的版本。這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比微軟的以月為級別的補丁日頻次還會緊密一些。因為作為網際網路安全公司,我們非常清楚一個2年不補漏洞的軟體有多麼的危險。企業用戶對這方面往往也是最敏感的。」 梁志輝說。

Chromium的瀏覽器代碼規模有2400萬行,一個windows作業系統大約5000萬行左右。所以一個瀏覽器等於小半個作業系統。而谷歌在矽谷僱了數百個頂尖的程式設計師,加上開源社區龐大的程式設計師參與開發,瀏覽器的發展非常快。谷歌有信心做到3周發一個版本,三個月發布一個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網升級,超過六個月的瀏覽器在使用谷歌服務的時候,是會被報警的。所以,一個瀏覽器產品除了在產品體驗的優化以外,對版本的快速跟進是非常重要的。360、UC、qq、搜狗這四家雙核瀏覽器普遍能做到一年至少兩次升核。這裡面的差距就是技術上的體現。

「舉個例子,有些瀏覽器停留在49的版本,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谷歌在49版本之後停止windows XP支持。之後的版本,谷歌的程式設計師放飛自我,激進地使用XP不支持的特性來做新版的瀏覽器。360是目前能保持Chromium63內核並支持XP,也是付出過巨大的技術研發成本。」他說。

有下載過紅芯瀏覽器發現,最終得到的便是一個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這也是谷歌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最新版的Chrome已經是v69.0.3493.3了。

梁志輝指出,再者,在自主研發層面上,國內瀏覽器入局比較晚,而瀏覽器是一個需要大家遵守公開開放標準的一個產品,所以很少瀏覽器會主動渲染內核、文檔標準、腳本標準。360對chromium內核最大的調整在於雙核打通,和用戶體驗的優化。雙核一直是瀏覽器研發最困難的一個關鍵點,Chromium是一個開源,但是標準支持完備的內核 ,trident是一個閉源,但是兼容大量老系統的內核。雙核瀏覽器不是將兩個內核像膠水一樣粘起來,而是要把它們的cookie、表單數據、歷史紀錄等等打通,這個研發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相關焦點

  • 瀏覽器專家:自主研發等於半個 Windows 代碼量,少有人動內核
    自稱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布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隨即引發質疑。網友們指責,該瀏覽器就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套了個殼,並非自主研發,甚至將其比喻為當年的「漢芯」。對此,紅芯CEO陳本峰迴應:確實是基於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而開發,但內核層面有自主創新。
  • 360瀏覽器:中國為什麼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
    8月18日消息,360公司發表題為《中國為什麼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的文章。文中提出:「從0到1,從無到有,這是很多人理解的自主研發,按這個標準,國內確實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以下為全文:關於瀏覽器內核自主研發的事情,最近一直鬧得沸沸揚揚,口水戰很多,但作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360瀏覽器,我們希望能從實戰的角度分析下這個事情。什麼是自主研發?很顯然,從0到1,從無到有,這是很多人理解的自主研發,按這個標準,國內確實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
  • 國產瀏覽器遭「換膚」質疑,業內發聲:自主可控存疑
    8月15日,國產瀏覽器公司紅芯宣布基於自主可控的瀏覽器核心技術完成2.5億元融資。當天下午有網友發布「解壓紅芯瀏覽器執行文件」的動圖,顯示多次解壓後的文件有「Chrome」(谷歌瀏覽器)字樣,認為紅芯只是一個「換膚版」瀏覽器,並非自主創新。
  • 那款融了2.5億的「自主國產」瀏覽器,再次演繹「科技以換殼為本...
    「自主研發」「國產瀏覽器內核」「2.5億融資」嚯!好不厲害。趕緊去官網看了一眼:小一點的瀏覽器,往往用的都是別人家的內核,比如一大票國產瀏覽器用的都是 G 家 Chrome 瀏覽器的 Blink 內核。但人家紅芯瀏覽器可不一樣了,用的是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的智能瀏覽器內核:紅芯內核。那麼,紅芯內核究竟有多厲害呢?
  • 芯旺揭秘首個自主KungFu內核32位高端MCU
    歷經六年研發攻關,國產MCU廠商上海芯旺微電子在今年正式步入32位MCU供應商的行列,在此次展會上,芯旺首次揭開了其基於KungFu自主內核架構的32位KF32 MCU的神秘面紗。首個全自主KungFu內核32位MCU,貿易摩擦局勢下「中國芯」突圍之道不管是全球半導體市場,還是中國市場,處理器和控制器都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 關於手機瀏覽器內核的那些事
    產業概況:全球僅有四大瀏覽器內核目前全球僅有四個獨立的瀏覽器內核,分別為微軟IE的Trident、網景最初研發後賣給Mozilla基金會並演化成火狐的Gecko、KDE的開源內核國內現狀多數都基於Webkit開發目前國內手機瀏覽器廠商宣稱的「自主內核」如UC的U3內核、手機QQ瀏覽器的X5內核以及華為天天的T9內核(以上均為Android平臺)均基於開源內核Webkit開發,在Webkit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優化,並不能算是完全的自主內核。
  • Arm中國自主研發之路:首顆國產「Cortex-M」處理器IP「星辰」問
    Arm 中國繼 2020 年 4 月宣布第一款自主研發 AI 處理器 「周易」 問世後,7 月初再度宣布首款物聯網應用處理器 「星辰」 系列的 STAR-MC1 已進入流片階段,且有三家客戶靈動微電子、全志科技、華大北鬥導入支持。「周易」與 「星辰」 兩顆皆由 Arm 中國研發團隊自主研發打造的處理器,對外官宣的時間僅僅相隔 3 個月。
  • 扒一扒中科院「自主研發」的程式語言
    這基本就是石錘了:中科院計算所的「純自主研發」的木蘭程式語言,其實就是把Python3.7這門全球最流行的開源程式語言打了個包、包裝成一個exe可執行文件,還忘了換圖標……如果你要問技術含量有多少,大概等於我買了個iPhone11然後包上了一張廢報紙就號稱這是徹底自主研發的古老溼
  •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成功獲批上市
    沃森PCV13是我國自主研發、採用國際最高標準的對照設計、並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個國產疫苗產品。肺炎鏈球菌是引起侵襲性疾病以及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見病因。全球每年有一百多萬人死於肺炎鏈球菌,出生至兩歲的兒童因缺乏相應的抗體,是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高危群體。
  • 自主可控才有話語權,浩辰CAD堅持國產化之路
    而近日因為華為晶片禁令升級的原因,引發了國內對於國產工業軟體自主可控的擔憂。國內知名的國產CAD廠家浩辰CAD表示,要想在國際當中擁有話語權,就需要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國內的工業軟體整體情況是,管理軟體相對比較強,工程軟體、研發設計軟體相對比較弱,低端軟體比較多,高端軟體比較少。因此,國內的製造企業在很多業務領域實際上長期依賴於國外的軟體。」
  • 開源作業系統和CPU並不等於自主可控
    此前,一位網友提問,既然要建中國版Wintel,為何不用自主CPU+自主作業系統,而是用自主CPU+Linux呢?鐵流的回覆是,如果有內核全部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那自然是好的,但現在的問題是沒有自主內核的作業系統,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Linux了。
  • 又一自主產權CAD面世,企業正版化新選擇
    進入下半年,國產CAD軟體在發展自主核心技術上再次取得重大成就:中望軟體在全球範圍內發布了自主研發的第三代CAD平臺軟體——中望CAD 2017。這也是國內極少數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AD產品之一。
  • 發展國產作業系統,要從內核寫起嗎?Deepin屬於國產作業系統嗎?
    要明白什麼是國產系統國產的核心目標是:自主可控。因此只要是一個作業系統能滿足這一核心目標,就能算作是國產作業系統。另外作業系統最核心部分的每行代碼背後的算法、規範、協議、標準,這些可能都不是某個國家的產物,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底層標準,有了統一標準大家才能有對話的基礎,否則就會變成各自為政或者自說自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從頭再來,即便你的標準更好,但已經有的大家習慣使用的標準要打破是需要時機和機會的,機會不成熟強行改變是很愚蠢的,這個和技術能力無關。
  • 2012手機瀏覽器趨勢猜想
    Webkit內核引擎(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Android上的瀏覽器基本都基於Webkit內核而研發,還是有不少瀏覽器廠商推出標榜「自主研發內核」的手機瀏覽器,因此不久之前UC就提出了對這些瀏覽器究竟是「自主內核」還是「在核上套殼」的質疑,掀起了開年的「內核打假」之戰;就在幾乎同時,瀏覽器新人海豚推出了雙內核瀏覽器,旨在以系統為分別,為用戶提供內核可切換的與眾不同的操作體驗。
  • 工業軟體探月之路,浩辰CAD助力研發設計自主可控
    為此,以蘇州浩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辰軟體")為代表的國產工業軟體企業正逐步實現科技自強和核心自主,助力我國在工業設計領域擺脫缺芯少魂、軟體斷供的窘境。完全自主內核,全面保障信息數據安全工業軟體在航天、航空、軍工、工業控制等領域應用廣泛,是中國工業企業發展的短板, 我國對研發設計自主可控工業軟體的需求十分突出。
  • 中國長城國產自主計算機旗艦店開業:還有電競機
    舉報   IT之家 10 月 1 日消息據中國長城官方發布,9 月 30 日,北京和深圳兩座城市的中國長城國產自主計算機旗艦店同期開業
  • 號稱站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瀏覽器 創始人履歷也造假
    該公司被指以谷歌瀏覽器Chrome內核「換皮」打造成「自主可控的國產瀏覽器」紅芯瀏覽器。而在前一天,公司剛剛宣布完成2.5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客戶及資本機構。陳本峰在今晚的發布會上並不避諱谷歌內核的事兒,堅稱紅芯在此基礎上有三個創新,這就是自主創新,「我理解的原創,就是別人沒有我有」,但是自主研發的區別很大,相當於每行代碼需要自己寫,「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在他看來,用戶認為產品有價值,這些跟國產和愛國等沒有任何關係。
  • 晶片研發平臺國產化 晉華集成電路攜手CAXA CAD自主創新
    2020年11月26日,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正式籤約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採購CAXA CAD電子圖板2020,在技術研發平臺層面正式開始CAD國產化。晉華深耕於DRAM領域高端存儲晶片的設計、研發與製造銷售,在福建省晉江市建設12寸內存晶圓廠生產線,開發先進存儲器技術和製造工藝。作為晉江布局千億「芯」產業的龍頭項目,晉華以高端存儲晶片國產化為己任,目標成為具有國際半導體主流技術能力和掌握核心智慧財產權的存儲器(DRAM)公司 。
  • 【中央媒體看甘肅】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
    97件專利打破高端醫療器械國際壟斷——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  「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走出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示範到產業化應用的全產業鏈自主創新之路,打破了高端醫療器械的國際壟斷。」
  • 國產系統?基於Linux研發的深度Deepin系統,到底算不算真國產
    但是,也引發了一些人的疑問:基於Linux研發的深度Deepin系統,算不算是真的國產作業系統?面對這個疑問,很多人都會糊裡糊塗地說「不是」!理由就是:Deepin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研發的,而很多人都覺得Linux內核是「外國的」,那麼類似於Deepin等的作業系統,就「不算」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