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有很多喜愛狗狗的家庭,但是常常會因為家裡有了小孩子,擔心寵物會影響小孩子的健康而棄養。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和家裡狗狗一起成長起來的學齡前兒童,在社交、情緒管理的能力上,比那些家裡沒有狗狗的孩子發展得更好。簡單點說就是,和狗狗一起長大的孩子能自然培養出更高的情商。
這項研究發表在兒科研究期刊上,是由西澳大學的研究者所主導的。其目的是尋找學齡前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家庭、環境因素對他們的成長起到顯著影響。研究採樣了1646個家庭的數據,這些家庭都有2歲到5歲的孩子,其中686個家庭餵養了寵物狗。
整體的家庭採樣數據考慮了像年齡、睡眠習慣、使用電子設備時間等一些潛在行為影響因素,能夠比較全面反映孩子的日常文體活動、社交、情緒自律等方面的表現。最後綜合所有信息的結論:與家裡沒有餵養狗狗的孩子相比,和狗狗一同成長的孩子,任性、發脾氣,好鬥以及其他一些明顯缺乏社交能力的問題要少23%。
數據顯示出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孩子和狗狗一起玩耍的時間。每周能和家人一起遛一次狗的孩子,不願意交朋友和情緒自律的問題機率要低36%;每周至少和狗狗一起玩耍三次或以上的孩子,積極的社交行為如分享,會比其他孩子多出74%。
這些和狗狗共同成長的學齡前兒童除了表現出更高水平的社交能力和情緒自律外,還能夠顯示出比其他孩子更高程度的同理心,他們有更多關心幫助那些生病、受傷的孩子的傾向與行為。
研究主導者Hayley Chsitian博士是西澳大學兒童成長研究的副教授,她在研究論文中寫道:
我們的發現表明家庭裡和狗狗共同成長的孩子可以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很多益處,我們猜測這可能得力於狗狗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建立。數據結果顯示出:哪怕讓學齡前兒童參與到和狗狗一起溜達一次、兩次的生活習慣中,也能讓這些學齡前兒童從中獲得重要的社交和情緒管理的能力。家庭寵物可能成為孩子社交能力培養的促進劑:通過關心、訓練和照顧他們的寵物,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雖然數據表現狗狗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之間的關聯性很明顯,但是並沒有讓研究者能夠確定背後真正的原因。
對此,另一位並沒有參與該研究的兒科學教授Jenny Radesky博士認為:
這項研究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即使非常小的孩子,狗狗的陪伴對他們日後的行為也有積極的影響。在狗狗的餵養過程中,人們會需要先了解狗狗在想什麼,要對它們的行為作出反應。這些行為會讓身旁的孩子學習模仿,同時讓他們開始思考周圍人們的想法,以及如何做出相應的反應行為。這恰恰是同理心和社交互惠行為上的表現。
這些和狗狗一起成長起來的孩子,更容易與其他孩子友好相處,成為夥伴;尤其在入學後,他們能有更多積極正面的社交表現,讓他們在學校與別人的交往更加自然順利。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同理心和情緒自律是對未來影響深遠的、一種真正的生活技能,每一個父母都清楚,高情商、善於社交、情緒自律這些能力在孩子日後的生活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如果還在孩子、寵物的生活中糾結的父母,可以想一想這個研究結果:不管是玩耍還是照顧,孩子花在狗狗身上的時間越多,都能加強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提高孩子的情商、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那麼即使餵養寵物會付出更多一點的精力和金錢,算一算還是值得的。
作者 | 呼嚕爸爸
編輯 | 一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