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房企中國奧園遭惡意做空 「明股實債」無實錘站不住腳?

2020-12-23 北京時間財經

股價3年漲6倍。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奧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奧園」)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注意到,3月3日某媒體平臺刊登了一份由匿名人士發表的做空報告。董事會認為,該報告中的指控「乃屬失實」,故而做出澄清。

中國奧園是總部位於廣州的老牌房企,成立於1996年,2007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該公司曾連續三年躋身《財富》「中國500強」,並在2019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180.6億元,成功跨入千億房企行列。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奧園註冊於開曼群島,廣東商人郭梓文為最終實際控制人。奧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園集團」)則是中國奧園的下屬子公司,負責國內房地產項目的開發與運營。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房企銷售排行榜,奧園集團以全口徑銷售金額1180.6億元,排名第27位。

3月3日,匿名人士發布報告稱,奧園集團通過關聯方借款「明股實債」放大槓桿、虛增利潤,並藉此實現財務數據的快速增長。中國奧園則在澄清公告中,對上述問題進行駁斥。

對於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超60%,而只分享不到20%的報表利潤,中國奧園認為核心在於時間差。其稱公司地產項目從取得項目至竣工交付一般需時約二至三年,部份項目(如舊改項目)的項目周期可達五年或以上,因此在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與綜合財務狀況表中對非控股權益的體現存在時間差,隨著項目的結轉,非控股股東的分配利潤將按相關項目的交付時間表逐漸體現出來。

部分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現在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在南方市場,很多項目都是合作開發,一塊地可能有三四個開放商,甚至一塊地有九個開發商合作開發的情況也存在。一般而言,開發商按照其實際股權佔來比分利潤,即便有差別也不會相差太大。

上述人士還稱,中國奧園確實合作項目多,很多是進行小股操盤,實際權益不多,一般佔項目10%至30%的股份。對於這些小股操盤的項目中國奧園大多進行了並表,所以其非控股股東(合作項目中其他股東)權益佔比較大,同時也使得中國奧園的銷售額過千億元,但利潤很低。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則提到,中國奧園在小股操盤方面能力一般,相較於行業標杆的萬科,中國奧園的風險控制上較差,比如員工或高管持股比例過高,對合作項目企業的要求也較萬科差距較大。

中國奧園的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與利潤分配不同步,到底是時間差的緣故還是「明股實債」,上述業內人士稱,兩者財務上不好區分,除非內部人士拿出證據。而實際上,由於近兩年融資渠道收緊,明股實債成為房企融資的重要手段,在民營房企中常有應用。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分析師對時間財經表示,大量項目並表導致權益佔比和收益佔比有差異很正常,關鍵是中國奧園的差距太大,此次公告並未解釋得很清楚。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則認為,中國奧園不只是小股操盤,而是小股「操縱」資本市場。其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如此之大,急劇增大了淨負債比率的分母,掩飾了其負債情況。雖然理論上這一規則所有房企都可以用,中國奧園也不違規,是在利用規則,但「奧園用得太狠了」。

對此,時間財經多次聯繫中國奧園方面,截至發稿時間暫未獲得回復。

低負債率背後

作為廣州的老牌房企,中國奧園近年來增長迅猛。2019年11月,中國奧園正式跨入千億房企行列,2019年未經審核的合同銷售額未1180.6億元,在克而瑞2019中國房企銷售TOP200排行榜」中位於25名。

作為對比,2015年中國奧園的合同銷售額僅為151.71億元。2016年至2018年,中國奧園合同銷售額三年複合年增長率達89%。僅四年時間,中國奧園改寫了廣州房企的格局,超越時代中國、越秀地產,逼近雅居樂和富力。從2017年至今,中國奧園股價增長642.28%。該公司截至2019年中期總資產為2325.68億元,最新市值298億港元。

與其他高速增長的房企不同的是,中國奧園的淨負債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50%~65%,2019年上半年,中國奧園淨負債比例為64.2%,而同期中南建設的淨負債率達到185.6%,陽光城淨負債率145.13%。

一般而言,較低的淨負債比例能獲得更高的評級資質,進而有利於融資。企業觀察報此前報導稱,中國奧園在財務槓桿的運用方面也很有有技巧,業內人士稱這或與負責財務工作的陳嘉揚和鍾平有關。

2013年10月,陳嘉揚、鍾平接手集團及上市平臺的財務融資板塊,此前,奧園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不到4%,但在隨後的5年中,中國奧園通過對「非控股股東權益」的嫻熟運用,為公司高速擴張提供了充裕的資金支持。

在財務會計上,非控股股東權益即少數股東權益,該科目所反映的是在公司合併報表內,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資者在子公司享有的權益,表示其他投資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

中國奧園的負債總額從2015年的372.51億元一路攀升至2018年的1581.24億元,中國奧園保持較低的淨負債率的方法是增加股東權益這一「分母」。值得關注的是,股東權益中歸母股東權益的增長並不明顯,而非控股股東權益已經上漲了十餘倍。

2014年至2018年,中國奧園的非控股股東權益分別為13.15億元、33.33億元、57.13億元、169.71億元和188.62億元,規模實現了13.34倍的增長。2019年上半年末,中國奧園的非控股股東權益達到219.7億元,較2014年已經有了近16倍的漲幅。早在2017年,非控股股東權益已超過歸母權益,成為中國奧園最主要的股東權益來源。

明股實債?

此次中國奧園被做空也與其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較大緊密相關。從2016年到2018年,中國奧園淨資產中,非控股股東權益佔比分別為39%、62.6%、61.4%、62.1%,對應的非控股股東淨利潤佔比則分別是12.5%、16.0%、18.1%以及18.9%。

非控股股東們付出了巨額的資本,卻遠遠沒有獲得與之匹配的回報。因此做空報告質疑其非控股權益增加並非因合作項目增多而來,而是「明股實債」。

「明股實債」是指投資方以股權形式投資,但投資回報不與企業經營業績直接掛鈎,而是以回購、第三方收購、分紅等方式獲取固定收益並最終實現本金退出。在進行項目並表時,房企往往會通過附屬或隱性合同等手段將「明股實債」融資計入非控股股東權益而非負債項,因而「明股實債」在增強房企表內融資能力的同時也會低估房企的實際債務。

而中國奧園回應稱,非控股股東未獲得與權益匹配的收益,是因為時間差的緣故。時間財經選取了和中國奧園情況較為相近的幾家房企進行了對比。

多篇研報利用房企「非控股股東損益/淨利潤」比率與「非控股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的差別對房企是否有「明股實債」進行估測,若二者長期差別較大,說明非控股股東損益並非按企業業績進行分配,而是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此時企業存在明股實債情況的可能性較大。

國泰君安證券此前有研報,對同一階梯房企中的非控股股東權益情況做了圖形表述,中國奧園顯然是將大多合作項目進行了並表,而非將其置於長期股權投資中,不過該研報同時稱,要警惕房企表面上是並表合作開發,而實際上是「明股實債」融資的現象。

時間財經選取了圖中與中國奧園最靠近的藍光發展,查閱藍光發展歷年財報發現,藍光發展2016年至2018年非控股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為28.82%、23.64%、41.83%,同期非控股股東損益/淨利潤-0.66%、-9.90%、1085.44%,兩者之間差距變化較大,相較於中國奧園始終保持約40%的差距而言,藍光發展的情況似乎更符合「時間差」的解釋。

在另一樣本房企2018年合作槓桿表格中,中國奧園位於前列,考慮到龍湖集團為香港上市集團,其財務報表相對簡單,時間財經選取了與之中國奧園相近的陽光城進行對比。

陽光城2016年至2018年非控股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為30.23%、37.36%、44.00%,同期非控股股東損益/淨利潤14.06%、7.47%、22.75%,權益比和損益比保持一定的差距,但差距維持在20%左右,遠低於中國奧園40%的差距。

有意思的是,國泰君安此前將在2018年克而瑞口徑銷售額1000-2000億元的房企進行了可能存在「明股實債」的排名,其中華夏幸福位於首位。同時,華夏幸福的產品性質決定其利潤結算周期較長,或與中國奧園持有部分就改項目有所類似。

時間財經選取了華夏幸福近三年財報發現,在中型房企中存在「明股實債」可能性最大的華夏幸福,其少數股權權益比和損益比的差距平均為35%,也低於中國奧園。

此外,房企進行項目合作,首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拿地成本,同時也有助於擴大銷售規模、分散風險。中國奧園歸母股東權益佔比約為40%,而中國奧園權益銷售佔比一直維持在85%的水平,土地儲備權益在80%左右,並不匹配。柏文喜稱,常理而言是應該匹配的。(北京時間財經 陳世愛)

相關焦點

  • 深度|明股實債融資「輸血」,股價現跌停板,文旅房企遭遇現實資本拷問
    2月5日,新華聯(000620)盤中股價最低3.05元/股,盤中股價最高為3.20元/股,股價連續3日創一年新低;截至2月11日收盤,華僑城A股價為6.55元/股,漲0.31%,而前一天收盤,其股價剛剛下跌0.31%,創近10個月新低。更棘手的問題在於疫情「黑天鵝」疊加企業自生的兌付壓力,給原本不充裕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 「九民紀要」視角下「明股實債」的權利實現
    「明股實債」投資交易中,因股權投資協議中寫入了固定收益條款,或同時存在債權協議約定固定回報,不符合股權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基本特徵,在爭議發生後,「明股實債」必然要接受交易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構成讓與擔保、應認定為股權投資還是債權投資的法律評判。
  • 「明股實債」玩砸了!(附最新案例、解讀)
    新華信託作為一個有資質的信託投資機構,應對此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有清晰的認識,故新華信託提出的「名股實債」、「讓與擔保」等主張,與本案事實並不相符,其要求在破產程序中獲得債權人資格並行使相關優先權利並無現行法上的依據,故本院對其主張依法不予採納。
  • 陽光100中國銷售目標又落空 與北京信託交易或涉「明股實債」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個月前陽光100中國才耗資4.44億元收回了上述項目公司剩餘51%股權,彼時一同收回的還有另外兩家項目公司股權。才買回來不到一個月又賣出,且從股權交易來看並無溢價,陽光100中國打的是什麼算盤?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與陽光100中國所面臨的資金壓力有關。
  • 中小微房企融資:明股實債前融、小貸公司開發貸、總包貼息與墊資
    一、前融:明股實債類融資在放款通道被堵的大背景下,真股、股加債、明股實債當前已成為替換傳統債權放款通道的主要放款方式,在前融範疇尤其是土地保證金融資和土地款配資中,資金機構與開發商共同持股項目公司後以股東名義提供資金的操作基本上成為了當前行情下的標準操作手法。
  • 深度|「三道紅線」新政下房企實際負債分析及測算
    「表外負債」並非一定在「表外」,而可能存在於報表中非有息債務科目中,表內非有息債務科目主要包括少數股東權益(明股實債)、應付帳款及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權益工具。表外聯合營公司主要包括聯合營自身有息債務和明股實債兩類。
  • 「九民紀要」視角下「名股實債」的權利實現
    「名股實債」投資交易中,因股權投資協議中寫入了固定收益條款,或同時存在債權協議約定固定回報,不符合股權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基本特徵,在爭議發生後,「名股實債」必然要接受交易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構成讓與擔保、應認定為股權投資還是債權投資的法律評判。
  • 跟誰學再遭做空,深夜回應:渾水報告充滿對業務的無知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8日電 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又遭做空,這次是渾水。對於渾水「虛構80%營收」等指控,跟誰學回應稱,渾水的做空報告數據來源混亂,充滿對公司業務的無知。公司已真實、完整地披露財務數據。對於上述做空,跟誰學深夜回應稱:「我們很遺憾地發現,渾水的這份做空報告數據來源混亂,且充滿了對公司業務的無知。我們對此表示譴責。」跟誰學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堅持合法經營,並已真實、完整地披露財務數據。在跟誰學發布上述回應後,股票跌幅一度收窄至5%左右,不過此後再度下挫,截至發稿,跌逾8%,報32.57美元/股。
  • 房企粉飾財報的套路,這幾點你必須要知道
    有很多房企會在拿地階段會玩「明股實債」的戲碼。所以,無論是為了美化財務報表,還是為了迎合政策要求而進行規模擴張,最終都造成了房企大量債務粉飾的存在。那麼,房企粉飾報表都有哪些套路?我們可以從資產負債表切入。
  • 「三道紅線」新規後,房企的表外負債的那些事
    一、「三道紅線」對房企表外負債的界定監管部門在2020年10月下發了三張監測表(詳見下述附表),這些監測表涵蓋了「三道紅線」的監測指標,其中下述表3還要求房企填寫參股未並表住宅地產項目、明股實債融資、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融資以及其他表外有息負債等數據 。
  • 新高教「做空」落下實錘:生師比連續五年不達標
    撰文 | Bugle X編輯 | 葵醬3月1日,港股上市公司新高教二度發布澄清公告,首次承認旗下雲南學校(雲南工商學院)、貴州學校(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生師比連續五年不達標,其中,2015-17年的生師比連續三年高於22%,做空機構空城研究對於新高教的四大指控,至少生師比一項落下「實錘
  • 惡意做空是什麼意思? 有色金屬或涉「惡意」做空
    惡意做空是什麼意思?惡意做空是不同於正常做空行為,惡意做空則完全背離了完善市場的初衷,通過虛假交易、自買自賣、操縱市場,最終引起金融市場的混亂。證券做空機制是國外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的一種交易制度,做空機制的益處在於,它可以提高市場彈性和流動性,平衡供求需求,促進市場價格的穩定,還能夠對衝金融風險。
  • 新明中國股價閃崩成「仙股」 地產洪流下小房企黯然離場
    11月10日,港股上市房企新明中國(02699.HK)開盤暴跌,3分鐘內跌幅達4.76%,截至發稿報0.122港元/股,總市值僅2.29億港元。這隻「仙股」的黑天鵝式災難始於11月5日,當天該股突發跳水,12分鐘內直線暴跌90%,當日報收0.125港元/股,最終跌幅87.86%。   現年54歲的陳承守,是這家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三道紅線」下高槓桿停擺,房企將迎以價換量
    招商蛇口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額僅9.13億元,與千億銷售規模不相匹配;而中國海外發展則坐穩「利潤王」之位,是唯一一家淨利潤額超過200億元的房企。整個行業步入下行區間,房企的思路也出現轉變,從過去依靠資源紅利發展逐漸轉向管理紅利階段。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就稱,房地產行業現在來到管理紅利時代,我們要向製造行業學習,要管理戰略化和管理精細化。
  • 李開復:「不能容忍」美機構惡意做空中國概念股
    新華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曹凱 王愛華)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香櫞等美國做空機構發布有關中國概念股公司的虛假信息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形象、不利於中國高科技企業在美上市,也損害了美國股民利益。
  • 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 華住緊急回應
    原標題: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公司緊急回應來源:紅星新聞10年前,華住酒店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NASDAQ:HTHT)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63%,募集資金達1.1億美元。
  • 奧園東璟裡、奧園濱湖觀瀾案名公布 雙子新作共耀合肥
    2020年8月26日,千億奧園皖省雙子案名正式發布,奧園·濱湖觀瀾、奧園·東璟裡奪目亮相。一場名為「NEXT HEFEI無限生色」發布會在夜山明當代藝術中心圓滿舉行,在現場近百名嘉賓與媒體共同見證下,起航理想人居新方向。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頭部房企包括中國恆大和融創中國,而在年中的業績會上,「降負債」也成為了兩大頭部企業的高頻詞彙。據恆大管理層透露,「力爭2020-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也就是說,未來三年恆大降負債總額將達到4500億元。
  • 近兩年最快上市房企,祥生控股究竟是在控制負債,還是飲鴆止渴?
    而在今年眾多赴港上市的房企中,地道浙系房企祥生控股集團(02599.HK)的上市之路最為順暢。從遞交招股書到通過聆訊,祥生只用了142天,是兩年以來登陸港交所最快的一家內資房企。而且身為TOP30裡,千億銷售規模俱樂部裡最後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內地房企,祥生控股也是年內最大IPO內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