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手機被沒收,中學生回家後墜亡:請警惕孩子這個上癮性行為!

2021-02-12 有範爸媽讀書會

晚上好,我是範媽。最近有讀者說收不到範媽的文章,那是因為公眾號改了推送規則,有一些讀者會搶不到沙發。

所以請喜歡範媽的朋友們,一定要「星標」有範爸媽讀書會(拉至文末可看星標步驟),這樣我們每天都可以見面啦~~

文 /範媽

沉迷手機的孩子有多瘋狂?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讓我心痛不已。

在南寧,一個12歲的男孩爬上了樓頂,縱身躍下,跌落在停車場的混凝土地面,當場身亡。

接到噩耗的父親匆匆趕到現場,看到兒子倒在血泊中,情緒崩潰,痛不欲生。

他沒有想到,平時乖巧聽話的兒子會因為被沒收了手機而想不開,選擇輕生。

更讓我心痛的是,這樣的悲劇並不是個例,也不是少數。

在全國各地都發生著這樣的事:孩子因為不能玩手機而做傻事

在河北保定,一個16歲的少年從30樓的家中一躍而下,當場殞命。

他是當地重點高中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本該擁有美好的未來。

但是他在花一樣的年紀選擇輕生,僅僅是因為手機的使用問題和父親發生了爭吵。

他的父親到場的時候,雙腿顫抖 ,嚎啕大哭,他從未想過一個小小手機會讓孩子丟了性命。

山東臨沂,一名初中生在考試時用手機玩遊戲,被老師沒收,回家後被發現墜樓。

安徽黃山,一個學生寫下「遺書」後爬到陽臺外欲跳樓,他的「遺書」上寫道:「媽,對不起,你們去生一個更好的吧。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

福建大田,13歲男孩因為爸爸不讓玩手機,從5樓跳下造成多處骨折。不幸的是,爺爺為了勸阻孫子也跟著到了陽臺,不幸墜樓身亡。

在浙江溫州,一位媽媽在商場裡正準備結帳,不料卻被孩子一頓瘋狂毆打。

原來,媽媽接過了店員找回的零錢,隨後想遞到兒子手裡。但是,這一下子就擋住了兒子的手機屏幕,影響到了他打遊戲

於是這個遠比媽媽高大的小夥子,開始對自己的媽媽暴打。

本來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孩子,卻因為沉迷手機而變得偏激狂躁,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不把身邊人放在眼裡,這真是讓人膽戰心驚。

看到這一宗宗血淋淋的事件,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手機上癮,真的會毀掉孩子!

殺死孩子的從來不是手機

我們常常說孩子沉迷手機、沉迷遊戲,但是說到玩手機,最嚴重還是要數家長自己。

在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都是手機上癮者。

無論走到哪裡,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走在喧鬧的馬路,甚至在帶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是低頭族的一員。

在福建,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逛,她全程低著頭玩手機,完全沒有注意到孩子已經爬上池塘邊的護欄。

孩子不慎落水後,媽媽才反應過來。幸好當時一位熱心的男子路過,下水救起了孩子。

去年年末,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出門,低頭回微信後,發現孩子不見。

10天後,警方在附近的建築工地發現了孩子的屍體。

根據父親的說法是,「我就是低頭回了朋友幾條微信,時間並不算長。」

但如果沒有這個玩手機的動作,悲劇是不是就能避免呢?

一位爸爸開車送女兒去幼兒園,下車前接了個電話,玩了會手機,隨後就把車鎖上了。

等到傍晚媽媽去接女兒的時候,才發現女兒在自家小車裡悶死了。

範媽在生活裡也遇到過這樣的手機族父母。

周末的時候在餐廳吃飯,旁邊坐著一對母子。兒子在興致勃勃地跟媽媽描述自己剛剛在美術課畫的畫有多棒,還被表揚了。媽媽卻一直在低頭玩手機,對於孩子的興奮也沒有回應,反而是坐在一旁的我聽得有滋有味。

我都不忍心去看孩子那副失落的表情。

作為父母總是在陪伴孩子孩子的時候,瘋狂刷屏、對孩子不管不顧,甚至因為沉迷手機而釀下禍端。

這樣的父母還有什麼資格去指責孩子沉迷手機,去教育他們學會自律?

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不是孩子天生就迷戀手機,而是他們受到了爸爸媽媽的負面影響。


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在他們背後藏著的都是一個個不負責任的家長。
手機充當了父母教育缺失的替罪羔羊,給孩子遞刀的其實是父母自己。爸爸媽媽都做不到戒掉手機,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在沉迷手機的問題上,需要作出更多努力的是還是家長。很多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就會很擔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教訓一頓再把手機沒收。但是當孩子迷戀上了手機,突然面對沒有了手機的生活就會突然變得空虛,壓力巨大,甚至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所以作為家長,在面對手機問題上一定要耐下心來,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手機只是「遊戲」的代表,這跟我們小時候愛玩的遊戲和玩具沒有差別。
只是他們沒有機會去接觸到其他的「遊戲」,所以選擇沉迷最快捷也最便利的手機。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就講過一個父親巧妙地教育孩子的故事。他的孩子玩遊戲上癮了,爸爸知道了之後沒有著急責備他。反而跟他一起報了一個桌球班,父子倆天天去打球。於是孩子為了超越自己的爸爸,很努力地練習,也很享受這種不斷進步的過程。漸漸地就擺脫了手機上癮的問題了。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當孩子只有玩手機這一個愛好的時候,你還剝奪了,他肯定會翻臉。如果孩子能找到另一種能帶來快樂的活動的時候,他自然就能戒掉對手機的癮。現在的社會是離不開電子產品的,就連孩子做作業也需要手機,所以讓孩子完全脫離手機是不現實的。在孩子接觸手機的這件事上,家長就要學會跟孩子約法三章。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商量著來,讓孩子認同和接受這些規定。在規則中制定的目標也要比較明確,比如說:每周二四六完成作業後,可以玩手機半小時,但是玩什麼遊戲需要爸爸媽媽同意。有一位美國媽媽跟她的孩子制定的「手機約定」就很有借鑑意義。要改變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趁還來得及多陪陪孩子,就要好好珍惜。今年重慶的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考到了726分的高分。她同時也是多年前的重慶中考狀元。他的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最獨特的就是,在家時很少打開手機。從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他們家就會訂一些繪本、畫報。孩子看著圖畫,爸爸媽媽陪在一邊,給她講圖片裡的故事。等到孩子長大一些能看懂了,他們就陪在一旁聽她講繪本裡的故事。歐巴馬在總統競選中說過,有一件事他很自豪,那就是在長達21個月的競選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妻子米歇爾在談到歐巴馬的時候說到,作為總統時的歐巴馬雖然很忙,但是依然每天晚上都陪女兒一起吃飯,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還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出謀劃策。演員沙溢就曾坦言道,雖然陪孩子會喪失一些自己的時間,但是陪伴孩子其實也就那麼幾年,所以他從不後悔。他還曾為了等正在上家教課的孩子,而窩在樓梯間裡啃麵包。
郭晶晶和霍啟剛夫婦在社交平臺也經常分享陪伴孩子的動態。他們帶孩子下田插秧,教育孩子珍惜糧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之前疫情被困在家,爸爸就帶著孩子研究美食,一起動手。
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放下手機,才能讓他們學會自律。

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不要只會一味地責備他們,這只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我們要做的是,和他們站在一起,共同去克服和擺脫手機的癮。更要以身作則地告訴他們,怎麼樣做才是對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訓斥和批評,而是你和他們一起去體會生活的樂趣。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那個小小屏幕外,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挖掘。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希望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父母的陪伴,都能體會到屏幕以外的美好和愛。願手機不再成為每個家庭的噩夢,願每個孩子都能擺脫手機的控制。點個「在看」,我們一起放下手機,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圓滿的童年!

相關焦點

  • 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
    12歲男孩跳樓自殺: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前兩天回老家比較晚了,當我臨近家門的時候,嚇了一跳。 一個孩子在我家窗外的一個角落蹲在那裡玩手機,手機屏幕的綠光反射到他臉上,看著有點陰森恐怖。 母親說,這個孩子是我們那裡有名的「玩手機少年」,成績一落千丈,手機就是自己的命,他的父母離婚都在外面打工,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想管管不了。 而且,這個孩子曾經自殺過,之前他父親看他不顧學習,一氣之下就把手機摔碎了,於是他爬上自家的樓頂要跳樓,還是鄰居好說歹說,說給買一個新的手機,他才肯下來。
  • 13歲孩子玩手機致癱瘓:請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這娃玩兒了一個暑假的手機,這學習的心,如覆水難收。一回家就要手機,趴著看、躺著玩、睡覺也要和手機同床共枕……這手機,簡直比親娘還親。作業不想做,書也不想翻,想想娃那令人堪憂的成績,老母親真是百爪撓心。如果你家也有一位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不願學習的娃,作為家長,請一定要重視起來!
  • 12歲男孩跳樓:「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根據美國一份研究調查顯示:青少年長時間玩手機,導致自殺率直線上升31%,數據觸目驚心。一、「不準玩手機,我就去死」在這個網絡信息化時代,幾乎人手一臺手機,哪怕3歲小孩也會有個平板。聽孩子的爸爸說,晚上10點多鐘兒子還不睡覺,明天還有場考試,爸爸讓兒子不要總玩手機,說著就搶過了兒子的手機。可哪知這一行為惹怒了兒子,兒子見爸爸不還手機,當即說道:「不準玩手機,我就去死,你給不給!」話一說完兒子就跑到廚房,拿了一把小水果刀,對著自己的胳膊就是狠狠劃了下去,當即將爸爸嚇到無法動彈。
  • 管管手機,救救孩子丨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
    5月12日,南寧12歲孩子因家長沒收手機,不讓他玩,從樓頂一躍而下,不幸當場身亡。  6月6日頭條新聞報導,一名中學生寫下「遺書」爬上五樓陽臺欲跳樓,他在「遺書」中寫到:「媽,對不起,你們去生一個更好的吧.....再見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 警惕未成年人過度玩手機
    來源:本溪日報-本溪網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網絡課堂遍地開花,很多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上網課,通過手機完成作業。一些孩子上完網課後,不由自主地玩遊戲、看視頻、聊天。孩子們玩遊戲時間過長,觀看一些不雅的視頻,與陌生人聊天,種種行為令人擔心。 前不久,一位中學生家長對筆者說,他的兒子攢了一些零花錢,背著父母買了一部手機,經常夜裡玩手機,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
  • 12歲男孩跳樓自殺: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
    母親告訴我說,這是前面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他之所以蹲在我家牆壁外玩手機,是因為要蹭我家的WIFI,在我們村子裝寬帶的人不多,於是他就跑到我家外面蹭個網,玩手機遊戲。我問母親,這麼晚蹲在別人家牆壁外面玩手機,他父母難道不管的嗎?
  • 孩子玩手機停不下來,沒收不是辦法,可以這樣做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在9月9日發布的文章裡提到許多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由於疫情原因在家上網課從而導致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度增加,許多家長為此感到很苦惱,原文連結已放在文章中,家裡有中學生的家長可以查閱以下。
  • 凌晨猝死的27歲女人,刺痛1.5億年輕人的傷疤:警惕上癮性行為
    好了,這個人開始廢了。這是作家李尚龍曾說過一句話,如今看來想毀掉一個人確實足夠簡單,給他一部手機、一杯奶茶,又或者是一張床...01.上癮性行為之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這是一位27歲的二胎媽媽,喜迎二胎的一家人本應該高高興興慶祝才對。可一場變故,讓兩個孩子失去了母親,喜宴也變成了葬禮。原來某天清早,婆婆準備喊她起床吃飯。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沒收手機也不奏效,到底該怎麼辦?
    最近,親戚家的一個表姐跟我訴苦:「現在這孩子都被手機給害了,整天不好好學習,就想著多玩會兒遊戲,我把他的手機沒收了,結果人家問同學借了一個手機晚上在自己臥室偷偷玩。因為這個事跟他發了不知道多少次火了,唉,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確實,現在這是讓大多數家長頭疼的一個共性問題。
  • 沒收手機,孩子回家後跳樓了,老師要承擔責任?學校還要不要管?
    剛剛打開電腦,便看到這個新聞:一個初二年級的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沒收了手機,隨後這個孩子回家後在家中跳樓了。於是家長找學校要說法,找「當事人」(老師)要說法。報導中,家長也說,不是第一次沒收手機了。如果正捧拿著手機的你或許也是為人父母者,為人老師,看到這個新聞你們將作何感想?這個問題必須回答,今天秦南就說一些自己的看法!家庭教育首先是失職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 上癮性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
    他知道下班後要提升下自己,但是卻抵擋不了王者榮耀的誘惑,一局接著一局,玩累了就玩鬥地主放鬆一下,又接著鏖戰,好像上癮一般。他很苦惱,想要戒掉。這種「上癮性」的行為許多人都有過,明知道不好,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其中。有研究就分析過,一個人在玩遊戲和吸毒時,其大腦神經處理模式是一樣的。在這個時代,快樂容易,上癮也容易。
  • 高中生疑因手機被沒收殺死老師!千萬別再給孩子配手機了!
    結果整個暑假因為手機,家裡變得雞飛狗跳,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按照王姐的說法,兒子自從有了手機以後,就成天不出門,本來規定一天只能玩一個小時,事實上,小毅每天都不遵守時間,並且已經好幾次被發現半夜在被窩裡偷偷玩手機遊戲。為此,王姐就斷了家裡無線網絡,沒收了小毅手機,意圖讓孩子認真寫暑假作業。
  • 12歲男孩跳樓自殺:孩子世界的「癮性」行為,家長要引起警惕
    據了解是一名12歲左右的孩子因家長沒收手機不讓他玩遊戲,孩子也因此一時想不開做了傻事,跳樓自殺,當場身亡。而像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生活中數不勝數,新聞中也頻頻出現,光是近期就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5月15日,在山東也發生過一起類似的事情,是一名初中生在學校用手機玩遊戲被老師發現後沒收,但是回到家後那名學生卻被發現已經跳樓自殺
  • 孩子沉迷玩手機怎麼辦?不用打罵和沒收,2招讓娃自願放下
    諸多家長吐槽自家孩子的網癮越來越強,視力越來越差,可是卻找不到應對辦法,若是打罵、沒收手機,孩子是一百個不情願,還會再犯,到底該如何是好呢?相信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愛玩手機這件事都很頭疼!到底該如何制止孩子玩手機的行為呢?
  • 孩子天天玩遊戲?警惕遊戲障礙
    孩子天天玩遊戲?可自從本學期開學以來,小北開始做作業拖拉,甚至乾脆欺騙媽媽玩遊戲而不做作業,期中考試成績明顯下降,可他卻不以為然,每天晚上偷偷玩遊戲到深夜甚至凌晨,第二天上課無精打採。直到有一次,小北偷偷地用媽媽的支付寶帳號為遊戲充值了三千塊錢,被媽媽發現,母子倆大吵一架後,媽媽要拿走手機,小北情緒十分激動,揚言「如果媽媽拿走手機,自己就去死」。
  • 你知道,「上癮性的行為」對學生的危害有多大嗎?後果不敢想像
    你知道,在生活中,「上癮性的行為」都有哪些嗎?加拿大的一位心理治療師曾這樣對「上癮行的行為」進行描述:「一種暫時讓你放鬆快樂,但長期卻對你有著傷害,而你卻無法放棄它的那種行為,這就是上癮性的行為。」那麼,上癮性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又有哪一些呢?其實,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們日常玩的手機、電腦(每天「機不離身」,雖然機不離身在現在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是每天盯著屏幕好幾個小時,甚至比睡覺的時間還長,這就不正常了)。註:前段時間上網課無法避免的就沒有辦法了。
  • 超8成孩子從小學開始玩遊戲,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玩遊戲?
    曾經有學者做過一次市場調查,調查顯示80.68%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路遊戲,超過60.1%的中學生是3年以上的資深玩家。目前,網路遊戲已經成為被中小學生普遍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孩子為何會沉迷遊戲對於孩子沒日沒夜地打遊戲,很多家長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沉迷遊戲?遊戲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 媽媽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之後.
    「你再玩手機,我就把它沒收了!」比這句話更有用的是…建議所有家長看一看!  他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手機遊戲,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遊戲。家長不論怎麼勸,小浩就是不聽。梁太太經常對著梁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梁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裡所有遊戲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發現遊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
  • 怕孩子手機成癮就沒收手機?自欺欺人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沉迷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怕孩子手機成癮就沒收手機?自欺欺人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沉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如今,手機已成為兒童的日常必需品,但手機對成年人(更不用說兒童)具有不可阻擋的吸引力。一旦他們沉迷於手機遊戲,他們不僅必須在編寫家庭作業時玩手機,而且甚至可能在課堂上偷偷玩。許多教室甚至安排了一個放置手機的地方,以防止孩子們玩手機,以便孩子們在上課時統一交出手機。
  • 上癮性行為,正在掏空當代年輕人!「奶頭樂理論」真香!
    「反正不知不覺一下子就到凌晨了,原本說12點上床睡覺,但只不過換個地方刷手機,越刷越上癮。」熬夜刷手機後來有人把這一類行為歸結為「上癮性行為」——不知不覺陷入其中,事後回想又後悔不已。這樣的狀況並不在少數,它們已經快把當代年輕人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