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到底適合學什麼?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天生所長,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路上會更有方向感,早早地因材施教,孩子學得開心,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特·斯騰伯格給家長做的孩子潛力自測表。通過這份自測表,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孩子的潛能在什麼地方,對往哪個方向培養孩子,能夠心中有數。
跟著愛知教學園地,學做好父母!我們堅持每天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學習資料、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有您的關注,才會讓我們更加努力!微信搜索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獲取更多教育經驗、學習方法、學習資料、考試政策.
........................................
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
推測他的天賦所在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因為從小智力測驗總是低分感到困惑,進入耶魯大學後,開始潛心研究智力測驗。現在的他是當今研究創造力的權威,在國際學術界上享有盛名。
以下是羅伯特做的一項「多方面」測驗,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來推測他的天賦所在(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某個表現,可以把序號記下來,後面會揭曉答案)。當然,其中的有些能力,可能由於孩子太小還未表現出來,我們不要著急,繼續耐心觀察就好。 潛力自測表▼
有語言天賦的孩子
具有言語天賦的孩子,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出色;如果我們平時說話用錯詞,他會糾正你;能精彩地講出故事。
平時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加強孩子的語言才能:
1、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故事性的繪本、書籍,在給孩子講繪本時,刻意加入更豐富、更高級的詞彙,比如同樣是描繪雲朵,我們可以用「白色」、「柔軟」、「輕盈」、「綿密」等;
2、出門遊玩時,可以請孩子描繪一個對象、一件事、一個自然現象等,鼓勵孩子用語言來描述他的所見所想。加入更多細節的描寫,比如描繪人物心理,動作發展,為孩子的語言輸出積累詞彙量。
3、多帶孩子出去玩,鼓勵孩子社交,為孩子提供更多和其他人交流的機會。
關注:「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有音樂天賦的孩子
這類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3歲)就特別留意傾聽有規律的聲音,只要有音樂呈現,他就會瞪大眼睛專注地傾聽。唱歌時音階很準,喜歡聽各種樂器,並能辨別它們的聲音。這表明他在音樂方面潛能極大。
我們平時可以給孩子多聽一些經典的古典樂,培養孩子的樂感、節奏感、聽音能力等。
歐陽娜娜的媽媽曾說,娜娜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姐姐一起去上音樂欣賞課,上了近兩年音樂欣賞課後才開始學琴。
雖然娜娜五歲半開始學已經算晚的了,但正因為她在之前的音樂欣賞中奠定了很多音樂的基礎,譬如聽音的能力,所以她一開始學琴就爆發出強大的天賦,三個月彈的曲目就超過了姐姐四年的量。這也能看出前期積累的重要性。
有數學邏輯天賦的孩子
如果給孩子一些混亂的玩具,他會分門別類地把它們歸類好;或者孩子喜歡下棋,能很快明白一些等量關係,那麼他在數學邏輯方面是有很大潛能的。
1、多和孩子玩一些分類遊戲,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書、衣櫃等。
2、拿出卡片對著鏡子,讓孩子根據鏡像數字說出準確的數字。
3、玩記憶的遊戲,很多兒童桌遊都是記憶遊戲。
有空間想像天賦的孩子
如果寶寶很會認路,對繪畫、機械組裝有濃重興趣。那麼孩子具有空間想像的天賦。
1、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迷宮類的遊戲;
2、回家時讓孩子走在前面帶路,讓他嘗試畫路線圖的遊戲;
3、準備一些積木、樂高等玩具,讓孩子在動手遊戲中加強空間想像力。
有運動天賦的孩子
孩子走路姿勢協調,騎車、跳舞動作等學得很快,喜歡模仿他人動作表情等,說明孩子是有運動方面的天賦的。通常運動員和舞蹈家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1、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孩子一起跳繩、騎車、踢球、放風箏等,讓寶寶能夠在大的空間裡釋放運動能量。
2、公園裡的兒童遊戲設施,街道邊高高低低的石階,都是培養孩子運動能力的好場地。
3、根據孩子的喜好,學習舞蹈、健美操、跆拳道,球類、遊泳等。
自我認識天賦的孩子
自我認知能力指的是完全了解自身和自身情緒的能力,這類孩子對自我和他人都常常不由自主地作出判別和反省,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通常劇作家或導演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1、我們平時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可以具體表揚,比如說,把「你好棒」,變成:你很有創意;你很努力;你真愛動腦筋,所以辦法那麼多……等。(這一點當然也適合其他孩子)
2、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讓孩子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感知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3、這樣的孩子在犯錯時,不要急於批評,要引導他們說出為什麼要這麼做,讓他們有更清晰的認識自我,並提高對自己的認知能力。
在人際關係方面有天賦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能換位思考、體諒別人。
1、平時可以帶孩子接觸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人,增加孩子認識人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認識同事叔叔阿姨;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鼓勵孩子和陌生人交流。
2、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團體性的活動、派對,鼓勵孩子主動和別的小朋友打招呼,介紹自己,鼓勵孩子分享玩具,結交更多新朋友。
3、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衝突」,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和衝突,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他的社交技能。
寫在最後
這份耶魯大學的孩子潛力測試表,給了我們一些判斷的方向。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立體的,充滿多樣性的,單單靠這些表現來識別孩子的天賦,還是不足夠的。捕捉孩子身上的獨特之處,需要我們對孩子持續、長期的觀察。
蔡康永有一段話,戳中過不少人的心: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不管是這份天賦未來能讓孩子在某個領域卓越成功,還是僅僅只是擁有一個興趣好愛和特長,我們能做的是,多陪伴孩子,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儘早讓他們擁有一個好習慣,並且給予他們堅持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