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賦和才華,其實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那樣。如何挖掘,今天這篇文章值得好好看看。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比如有的孩子唱歌很好聽,語言表達能力強等等。
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天賦都很突出,這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可能還沒被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
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滕伯格教授曾做過一種「多方面」的測驗,通過研究得出一份潛能自測表。
這份自測表在發現孩子天賦方面有很高的的參考價值。
羅伯特·斯滕伯格 Robert J. Sternberg
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
美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分會和教育心理學分會主席
兼任《心理學學報》、《美國心理學雜誌》、《教育心理學雜誌》、《人類智力國際通訊》等刊物的編輯。
這自測表可以給父母做些參考,尤其是不知道該培養孩子什麼興趣和特長的時候。
而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在日常中有意對孩子的觀察和引導。
那麼,如何挖掘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呢?
這裡,我們結合自測表和孩子平時的特質,就和大家聊聊開發孩子天賦的事兒。
希望這些方法能夠給家長一些幫助,找到孩子感興趣的領域,激發孩子的潛能,引導孩子更快樂的學習!
你發現孩子隱藏的東西了麼?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某種特別突出的行為、特點,尤其是「缺點」,家長千萬別陷入焦慮,甚至 「一竿子打死」。
我們要做的是,先觀察,分析孩子這類行為背後的本質。
觀察,聽起來是個很簡單的詞語,但客觀地說,能夠充分踐行這個詞語的父母並不太多。
通俗的解釋,「觀察」就是「看」,但這裡的看並不單純是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從知識、意識層面細緻深入地觀察,了解孩子的特徵、需求與興趣。
多與孩子接觸聊天、真正用心陪伴、對孩子深入探求與引導,才是關鍵!
前幾年一部很棒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給了我很大觸動。
曾是摔跤手的父親讓女兒從小學習摔跤,這在男尊女卑又保守落後的地方可是先例啊!
村民們都認為這位父親「瘋了」,除了譏諷就是嘲笑;媽媽埋怨,女兒以後該怎麼出嫁?
其實,父親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
一次意外,父親聽說女兒和男孩打架很厲害,不但沒受傷,還把兩個男孩打趴下了。
父親不但不生氣,還問女兒是怎麼打的!
女兒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並演示打架的動作給父親看,這讓父親感到很驚喜,這就是摔跤的天賦啊!
細心的家長有沒有發現,原來孩子的天賦就藏在孩子擅長的那部分事情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該在每個孩子身上找到他們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力,並開發它、孕育它、培養它,使之充分顯露出來。」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只是有些比較顯性,而大部分比較隱性。
家長通過觀察和多方面測試,了解了孩子擅長的,再對孩子進行培養,這樣,孩子會學的開心,將來也更容易成功。
被允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一個跟蹤拍攝12年的央視紀錄片《零零後》裡面,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京一所幼兒園,「孩子王」池亦洋身披紅披風,手裡拿著棍子揮舞指揮著,天天帶領一群男孩子演習打仗,訓練,唱歌……
用導演的話,「想在幼兒園看不到池亦洋?太難了,所有地方都有他。」
上學後的池亦洋,成了班裡成績最差的孩子,經常被老師批評,看不到希望。
池亦洋的父母認為,成績不代表一切,他們決定,讓孩子去體驗和嘗試感興趣的事情。
倆人商量:「多給他做一些事情的機會,讓他體驗,讓他自己從裡頭選。」
有了父母的允許,池亦洋接觸到了橄欖球,最終選擇了它作為自己的「最愛」。
對池亦洋來說,這個選擇就像人生的一束光,從此他的心中有了奮鬥目標。
15歲的池亦洋代表國家隊參加了世界橄欖球錦標賽,比賽現場,他莊嚴地唱起國歌,這正是他在幼兒園時常常帶領男孩們唱的歌。
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說:
「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只是表現出的方向不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智能優勢,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
天賦的開發需要父母多一些允許,多一些引導,孩子才有機會去體驗和嘗試,成就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的閃光點,作為孩子領路人的父母,讓孩子的天賦才華真正的發揮出來,怎麼少得了你們的鼓勵和支持呢!
如何成就孩子的天賦呢?
臺灣「音樂神童」馮弈,從小具有異於同齡人的音樂天賦,11歲可以自創曲目,還可以熟練演奏5種樂器。
就是這樣的神童,一開始對練琴這種枯燥的事情也難以堅持下去!
剛開始學琴時,小馮弈對枯燥的音階練習異常討厭,爸爸就想了個辦法:陪伴孩子一起練!
起初,爸爸陪孩子每天練琴5分鐘,10分鐘,後來時間慢慢拉長,這樣過了一個月,爸爸發現效果還是不明顯。
馮爸爸想,不能放棄!
為了喚醒孩子的潛能和學習的動力,爸爸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鼓勵孩子,「你彈多久,我就陪你玩多久樂高。」因為小馮弈最喜歡玩樂高!
後來,家裡堆滿了樂高,小馮弈也越練越喜歡,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神童演奏家,還拿了多個全國大賽的冠軍和大獎。
採訪中,他說,「我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沒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我今天就不會站在這個舞臺上」。
一位教育家說:「所謂的教育,其實就是想盡方法,發現孩子心中潛藏的興趣,然後拼盡全力讓他擁有持續一生的熱情,做到這些,教育就完成了。」
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同,當然擅長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然後因材培養,讓天賦真正成為孩子未來發展的本領,成就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心中所愛,讓自己的天賦才華散發光芒!
引領右腦國際連鎖教育品牌,以腦力開發為核心,個性化定製培養方案為特色,用科學的方法、自主研發的教具培養孩子的才能,為全球家庭提供先進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