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全身都是桂花味 地道風物
桂花落了,桂花露來了
北風呼嘯的清晨,一杯加了桂花露的溫水,將人從溫柔鄉中喚醒。
微甜但不膩,燦爛的丹桂在熱水中盤旋向上,重新舒展開來,瞬間仿佛又回到了滿城桂花飄香的季節。
桂花易逝,但桂花露卻可以陪伴四季,這便是風物君最近發現的小可愛,用浦城丹桂做成的桂花露,原材料只有桂花和砂糖,用傳統的糖漬工藝將桂花之美保存下來,好看又好吃。
不管是泡水還是佐茶,亦或搭配冬天最愛的芋頭和餈粑,當成桂花蘸料,都十分美味,是冬日裡的甜蜜伴侶。
有了桂花露,白開水都變好喝了
每年十月,福建浦城就會變成一片桂花的海洋。這裡盛產丹桂,被稱為「丹桂之鄉」,和常見的黃色桂花不同,丹桂有著熾烈的夕陽紅色,顏色更好看,味道也更甜美。走在浦城街頭,處處都是丹桂的宜人清香。
浦城種植丹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人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農耕方式對待丹桂的種植,不打農藥,不加化肥,保持最原生態的狀態。
丹桂雖美,但開放的時間卻相當短暫,前後加起來不過半個月的時間。人們絞盡腦汁想要留住這份美好,做成桂花幹入茶或者入糕點,做成標本嵌在首飾上……但是最能完全保留下桂花形神味的方法,還是桂花露。
桂花露就是糖漬桂花,一層桂花一層砂糖,不加任何添加劑,裝在密封罐裡,然後慢慢等待時間醞釀出美味。
看似簡單的美味,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用心。就說採摘這一環節,丹桂花開後,太早了香氣不足,太晚了香氣又都散開了,只有在花開第二天的時候,才是香氣最為濃鬱的時候,也是最適合採摘丹桂的時候。
採摘桂花需要趕早,在清晨日出前抖落,等到晨露曬乾後,桂花就不能自然抖落了。採摘後的桂花,要手工摘掉桂花的柄,去掉苦味和澀味,只保留桂花的清甜。
一層桂花一層糖,在密封罐中,大約一個月後,這瓶清甜可人的桂花露就算是「釀」好了。既能留住桂花香,也能完整保存桂花的姿態和顏色。舀一勺,桂花依舊色澤鮮亮,滴下來的糖露晶瑩剔透。
口乾舌燥之時,一勺桂花露一杯溫水,無添加、無色素、無香精,帶著傳統製作工藝的溫度和傳承,帶來冬日的些許溫暖和甜蜜。
除了基本的泡水喝,桂花露還可以用來做甜品,或者是做芋頭和餈粑的蘸料。風物君給大家推薦兩款桂花露的最佳伴侶,荔浦芋頭和恩施餈粑,讓甜蜜和溫暖,充滿冬日。
桂花露+荔浦芋頭
冬日必備的暖胃「神器」
冬意漸濃,晚風微涼,一塊熱乎乎軟糯糯的荔浦芋頭最能撫慰人心。
荔浦芋頭因為出產自荔浦而得名,位於北回歸線北側的荔浦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夏天長冬天短,氣候溫熱,水汽充足,得天獨厚的小氣候環境成就了荔浦芋頭的大個頭和粉糯口感。
切開後的荔浦芋頭,和普通的白芋頭不同,淡紫色的檳榔紋密布其中,所以荔浦芋頭又被稱為「檳榔芋」。
荔浦芋頭最大的特點就是粉糯,蒸、煎、炸、煮,隨便怎麼造,味道都不會差。但風物君還是最喜歡直接清蒸芋頭,然後蘸著浦城的桂花露吃,又香又暖又甜,天天吃都不會膩。
桂花露+恩施餈粑
恩施人宴席上的必備佳品
餈粑又叫「粑粑」,是恩施人心中最難忘的家鄉味。
製作粑粑的原材料相當簡單,只有糯米和飲用水兩種配料。簡單的食材,是靠不計時間成本的用心才能做好吃。
蒸好的糯米放進石槽,使勁打爛,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要求很高,力度要大,速度要很快,才能成就餈粑的香軟。捶搗要一直持續到石槽中的糯米似膠一般粘成一團,才算可以。
趁勢將米漿搓成圓條狀,再用刀切成一砣一砣的坯子,然後手粘蜂蠟或茶油,將坯子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晾涼成型,餈粑才算是做好了。
一槌一槌打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純手工揉制,一個個圓潤光滑,十分喜人。風物君給大家推薦的這款餈粑有三種口味,糯米原味軟糯,高粱餈粑健康,玉米餈粑香甜。
餈粑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上鍋蒸熟或者煎熟後再加上來自浦城的桂花露就可以了,香甜綿軟,令人心動。
- END -
文 | 王小懶
攝影 | 吳學文
設計 | 六六
原標題:《如何用福建桂花露+荔浦芋頭+恩施餈粑,做出一碗終極「糖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糖水,福建桂花露,荔浦芋頭,恩施餈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