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校區都會有很多家長諮詢,孩子的肢體不協調。
「我家妞妞已經四歲了,吃飯還是夾不到菜,每次吃飯都弄得一身髒。」
「我家寶貝快三歲了,積木還總是搭不好。」
「我家孩子已經入園了,因為扣不上扣子,在學校急得哇哇大哭。」
「想讓孩子學鋼琴,手指卻總是協調不好……」
「看著孩子那笨拙的樣子,總覺得他沒有發育好。」
.......
孩子手部精細動作不完善,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精細動作沒有鍛鍊好!
圖片源於網絡
精細動作能力指個體主要憑藉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它不僅是個體早期發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個體其他方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圖片源於網絡
而手部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手部小肌肉精細動作的技巧性、靈活性,和雙手配合、手眼、手口等協調能力,其內容包括抓、穿、插、刺、夾、剪、縫、倒、捏、掐、擰、撕、揉、捻、敲、拍、疊、綁等。
吃飯、穿衣、寫字、畫畫、學樂器等都需要手部的高度配合,都與手部精細動作息息相關。
圖片源於網絡
手部動作是否精細,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孩子大腦發育的標準。提早訓練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夠有效促進他們的腦神經發育,極大地提高智商指數。除此之外,雙手靈活,也意味著孩子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
6歲前是孩子精細動作能力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練習。
0到6歲兒童精細動作訓練
訓練孩子張開緊握著的手。
不要給寶寶戴手套,讓他自由揮動自己的手,去觸摸去探索。提供各種材質的物品估計寶寶觸摸,以促進寶寶手部觸覺的發育。
給孩子進行手指觸摸或抓握訓練。可以試試奧爾夫樂器組合,非常適合小寶寶抓握、晃動、敲擊。
6月齡,可準確抓握,手眼動作協調,可以開始訓練拇指與其他指對捏,給寶寶提供更多抓握的機會,可以在它的搖籃上方懸吊帶響的玩具或者是小氣球,小燈籠,帶著寶寶去抓取,每日3-5次 。
陪孩子玩玩具時,有意將玩具只遞給孩子的一隻手,然後示範給孩子看,將這隻手裡的玩具傳到另一隻手。
圖片源於網絡
著重訓練孩子的捏取能力,從拇指與其它手指拇指、食指準確捏取,雙手玩玩具,或傳遞物品或對擊玩具。
漸漸引導孩子自己吃飯,先從手指食物開始,慢慢使用勺子,可以常準備藍莓(切半,注意大小)等小塊水果、食物供孩子自行捏取進食。
訓練手的控制能力,將手中的物品投入到容器或小孔裡,模仿大人用手能力,如攪動杯中物、開蓋關蓋、扔物品。
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動手做遊戲。讓孩子試著搭積木,插各種筆帽;撕紙,學會用勺。
隨著身體協調能力提高,他就可以嘗試更複雜的遊戲了,比如: 把大方釘插進合適的小孔裡(這比圓釘要難,因為需要對準角度); 摞起5~6塊積木;將幾個玩具分開,然後再放到一起;用黏土捏一些形狀;會拿杯子喝水,會拿湯匙進食。
圖片源於網絡
訓練手的靈活性,如搭積木、拼圖、摺紙、穿珠子。畫畫,訓練肌肉協調能力,塗鴉,畫圓圈和放射交叉狀線,模仿大人畫出準確一筆,畫橫線或豎線。
繼續訓練摺紙、畫畫、搭積木,雙手控制自如,雙手動作協調、準確,自己吃飯,雙手倒杯子裡的水,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繫鞋帶。
圖片源於網絡
帶孩子拼插玩具,剪、摺紙,圖畫填色,畫無規則的圓形,模仿畫垂直線,讓孩子會自己穿襪子和鞋,手部精細動作好的孩子甚至可以學會自己扣扣子。
可以帶孩子訓練將球扔出手,多數情況下孩子可以抓住跳動的球,靈活的前後運動,但是自控、判斷和協調能力仍處於發育階段,必須注意監護。
能夠畫畫,書寫一些簡單的漢字,獨立的穿衣服,吃飯等基本的生存能力已經完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帶孩子一起畫畫,做一些球部訓練。
這個年紀的孩子精細動作已經發展趨於成熟,能拍球,扔球,可以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畫一個穿衣服的完整人像,自行寫名字,完成複雜的點連線圖,用繩打結。如果此時孩子的還的手指依舊不協調,可以增加手指的訓練量。
圖片源於網絡
另外,手指操兒歌,既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聽覺能力,對精細動作能力發展也極為有利。
從兩歲開始,家長們即可帶領孩子邊聽邊練習。
精細動作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持續的溫和練習,才能讓孩子心靈手巧,聰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