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4篇:心理擺效應
字數|2935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心理落差、控制情緒、穩定情緒、實用心理學
潮起潮落,冬去春來,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往,花開花謝,草長瓜熟。自然界萬物都在循環往復的變化中,你我也不例外,情緒會時好時壞。
很多人上一秒還是活蹦亂跳,笑的歡天喜地,下一秒就變得愁眉苦臉、沮喪到極點,猶如晴天霹靂,出著太陽卻下著雨;
一會傷心難過、失落惆悵,一會又開懷大笑,暴風雨過後又迅速轉為晴天。
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
多少人熱戀時山盟海誓,愛得死去活來,最後就有多少人分開時恨得咬牙切齒。
多少人曾和好友們無話不談,願意為彼此上刀山下火海,有事沒事聚在一起,最後就有多少人因為誓言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由愛生恨,又由恨生愛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你為了喜歡的異性,甘心做牛做馬,即使最後你們在一起了,對方也不是很重視你,總是對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需要你時,不論你手中有多麼重要的事必須放下立即趕到,不需要你時,最好消失的越快越好。
卻對喜歡你、願意為你付出的人不理不睬,甚至讓Ta離你有多遠滾多遠,把現任對你撒的氣,全都轉嫁撒到了Ta的頭上。
後來,你喜歡的人把你傷得痛徹心扉,你恨對方恨得咬牙切齒。
當初你怎麼也看不上的那個人,對你始終不離不棄,直到最後你才發現,原來Ta才是最適合你的人。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你想到最能幫助你的好朋友卻沒有幫助你,反而直接狠心地拒絕了你的求救。
為此,你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直接慌了神,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你萬分緊急時刻,那個你當初最沒上心,都沒把Ta當成朋友的人,在得知了你的難處後,毅然決然挺身而出幫你解了圍,拯救了你。
為此你充滿了感激,同時也非常的自責和不好意思,沒臉面對對方,毀恨當初自己的無知,有眼無珠,交錯朋友。
之所以導致我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這兩種極端的心態,其實是受到心理擺效應的影響。
什麼是心理擺效應?
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表現為多度性和兩極性。
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
有人說一邊住著快樂,一邊住著悲傷。
快樂的時候不要太大聲,否則會吵醒悲傷。
事實上,快樂和悲傷是互相依託,互相併存的,只是各自出現的先後順序不同罷了。
今天我們可能因為某人或某事而感到快樂、幸福,明天的某個時候也會因該人或該事而感到悲傷。
今天我們因為打遊戲、刷劇感到放鬆、快樂,明天也會因為沉迷遊戲、刷劇變得玩物喪志,被家人看不起,被男女朋友拋棄。
今天我們因為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竊喜,明天也會因為過度消費而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為還帳單而徹夜難眠。
今天我們因為對方而感到幸福和快樂,明天也會因為對方而傷心欲絕。
這兩種極端的心理反應,常常導致我們傷心欲絕,悲觀消極,神經緊張,嚴重點身體不受自己控制。
從而做出不理智,甚至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
如何避免心理擺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1.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
塞翁失馬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可是真正會應用到生活中的人寥寥無幾。
話說,邊關有一老頭,家裡養了一匹馬,有一天馬出去遛彎,幾天都沒有回來。
村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替老頭感到難過,「老頭啊,你怎麼那麼倒黴呀,家裡唯一的牲口也沒了,以後你這日子還咋過呀?」
老頭默不作聲,只說了一句「這未必是壞事。」
幾天後,老頭的馬失而復得,不僅如此,它還帶回來十幾匹野馬。
村民聽說了又跑來道喜,「老頭,你運氣也太好了吧,本以為唯一的馬沒了,誰想還給你帶回來它的十幾匹老相好,窮秀才搖身一變成地主老爺。我怎麼說來著,我就覺得你晚年會發一筆橫財,被我說中了吧,記得要請客擺桌酒席。」
按理說老頭應該高興才是,可是他卻說「這未必是好事!」
有一天,老頭的兒子要騎其中的一匹野馬,因為馬生性暴躁,一個仰身將他狠狠摔倒在地,把腿給摔斷了。
村民又得知此事,前來安慰,「本想你得了筆意外之財,從此再無後顧之憂,沒想到帶來的不是喜,而是驚。你兒子腿給摔斷了,這輩子就廢了,以後還能討到老婆嗎?」
老頭聽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微笑著說「這未必是壞事!」
十幾天後,邊關告急,軍隊急缺人手,便開始招兵買馬貼出布告,「凡年滿十八者,必須出徵」,老頭的兒子因為腿斷了錯失了報效祖國的機會。
最終,出去徵戰的士兵全都戰死了,老頭的兒子因為腿斷了躲過一劫,從而保住了性命。
如果老頭也像其他村民一樣,因為失馬變得難過,又因為得馬變得洋洋得意;
因為兒子腿摔斷了,變成憂心忡忡,又因為兒子最終保住了性命而沾沾自喜。
經歷幾次大喜大悲之後,他的小心臟可能也經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
老頭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的心態很好,他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得與失相互作用,也相互存在,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
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
以這樣的心態才不至於導致我們的情緒起起落落,大喜大悲。
2.居安思危,做好得到或失去的準備
當我們出現一種感覺,或面臨一種感受時,這時就要當心。
因為在將來的某一天,相反的感覺也會如期而至,讓你始料未及,並造成無法想像的傷害。
當我們得意時,要懂得珍惜,並居安思危,因為有一天不好的東西也會來到。
當我們失意時,別不思進取,要迎難而上,因為有一天美好的東西將會到來。
時刻做好得到或失去的準備,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3.正確看待事物,拋棄錯誤對比的觀念
我們之所以痛苦和不知足,有兩個原因:
其一,做著錯誤的對比,不能正確的看待事物。
總是拿正常水平和偶然一次取得的最好成績做對比,或是偶爾的一次好成績,就來責怪和否定之前不夠努力。
比如,很多人被「性」束縛著,總是拿現在和最好的一次狀態作對比。
只要沒有達到當時的狀態、效果和時間,就開始糾結和難受,從而產生心理壓力和陰影,導致雙方都不愉快。
殊不知,當時最好的狀態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完成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同樣,生活壓力的增大,也導致更多人有心理壓力。
再如,這次取得的成績或做出的業績,沒有當初好了,開始懷疑自己或對方是不是還不夠努力。
於是狠下心來拼命的加班,結果不僅把身體搞垮了,神經也被逼得緊張起來。
其二,想一輩子擁有一個人或一個物體,害怕失去。
佛說,你從來都沒有擁有過,哪來的失去。
佛又說,你可以擁有,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
對方並不是永遠都屬於你,只是暫時性的和你在一起。
我們只要一執著,就會神經緊張,變得敏感,最容易出現極端的心理反應。
綜上所述,人的感情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坡度越大,就更容易出現相反的情緒狀態。快樂和悲傷相互依託,相互共存,只是先後出現的順序不同罷了。當我們因為某人或某物感到快樂時,要想到將來的某一時刻,我們也會因為該人或該物而感到悲傷;同樣,當我們因為某人或某物感到悲傷時,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因為該人或該物而感到快樂。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居安思危,並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