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心理擺效應,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三招幫你穩定情緒

2020-12-27 黃式幽默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4篇:心理擺效應

字數|2935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心理落差、控制情緒、穩定情緒、實用心理學

心理擺效應

潮起潮落,冬去春來,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往,花開花謝,草長瓜熟。自然界萬物都在循環往復的變化中,你我也不例外,情緒會時好時壞。

很多人上一秒還是活蹦亂跳,笑的歡天喜地,下一秒就變得愁眉苦臉、沮喪到極點,猶如晴天霹靂,出著太陽卻下著雨;

一會傷心難過、失落惆悵,一會又開懷大笑,暴風雨過後又迅速轉為晴天。

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

多少人熱戀時山盟海誓,愛得死去活來,最後就有多少人分開時恨得咬牙切齒。

多少人曾和好友們無話不談,願意為彼此上刀山下火海,有事沒事聚在一起,最後就有多少人因為誓言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由愛生恨,又由恨生愛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你為了喜歡的異性,甘心做牛做馬,即使最後你們在一起了,對方也不是很重視你,總是對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需要你時,不論你手中有多麼重要的事必須放下立即趕到,不需要你時,最好消失的越快越好。

卻對喜歡你、願意為你付出的人不理不睬,甚至讓Ta離你有多遠滾多遠,把現任對你撒的氣,全都轉嫁撒到了Ta的頭上。

後來,你喜歡的人把你傷得痛徹心扉,你恨對方恨得咬牙切齒。

當初你怎麼也看不上的那個人,對你始終不離不棄,直到最後你才發現,原來Ta才是最適合你的人。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你想到最能幫助你的好朋友卻沒有幫助你,反而直接狠心地拒絕了你的求救。

為此,你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直接慌了神,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你萬分緊急時刻,那個你當初最沒上心,都沒把Ta當成朋友的人,在得知了你的難處後,毅然決然挺身而出幫你解了圍,拯救了你。

為此你充滿了感激,同時也非常的自責和不好意思,沒臉面對對方,毀恨當初自己的無知,有眼無珠,交錯朋友。

之所以導致我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這兩種極端的心態,其實是受到心理擺效應的影響。

情緒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什麼是心理擺效應?

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表現為多度性和兩極性。

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

有人說一邊住著快樂,一邊住著悲傷。

快樂的時候不要太大聲,否則會吵醒悲傷。

事實上,快樂和悲傷是互相依託,互相併存的,只是各自出現的先後順序不同罷了。

今天我們可能因為某人或某事而感到快樂、幸福,明天的某個時候也會因該人或該事而感到悲傷。

今天我們因為打遊戲、刷劇感到放鬆、快樂,明天也會因為沉迷遊戲、刷劇變得玩物喪志,被家人看不起,被男女朋友拋棄。

今天我們因為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竊喜,明天也會因為過度消費而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為還帳單而徹夜難眠。

今天我們因為對方而感到幸福和快樂,明天也會因為對方而傷心欲絕。

這兩種極端的心理反應,常常導致我們傷心欲絕,悲觀消極,神經緊張,嚴重點身體不受自己控制。

從而做出不理智,甚至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

一邊住著快樂,一邊住著悲傷。

如何避免心理擺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1.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

塞翁失馬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可是真正會應用到生活中的人寥寥無幾。

話說,邊關有一老頭,家裡養了一匹馬,有一天馬出去遛彎,幾天都沒有回來。

村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替老頭感到難過,「老頭啊,你怎麼那麼倒黴呀,家裡唯一的牲口也沒了,以後你這日子還咋過呀?」

老頭默不作聲,只說了一句「這未必是壞事。」

幾天後,老頭的馬失而復得,不僅如此,它還帶回來十幾匹野馬。

村民聽說了又跑來道喜,「老頭,你運氣也太好了吧,本以為唯一的馬沒了,誰想還給你帶回來它的十幾匹老相好,窮秀才搖身一變成地主老爺。我怎麼說來著,我就覺得你晚年會發一筆橫財,被我說中了吧,記得要請客擺桌酒席。」

按理說老頭應該高興才是,可是他卻說「這未必是好事!」

有一天,老頭的兒子要騎其中的一匹野馬,因為馬生性暴躁,一個仰身將他狠狠摔倒在地,把腿給摔斷了。

村民又得知此事,前來安慰,「本想你得了筆意外之財,從此再無後顧之憂,沒想到帶來的不是喜,而是驚。你兒子腿給摔斷了,這輩子就廢了,以後還能討到老婆嗎?」

老頭聽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微笑著說「這未必是壞事!」

十幾天後,邊關告急,軍隊急缺人手,便開始招兵買馬貼出布告,「凡年滿十八者,必須出徵」,老頭的兒子因為腿斷了錯失了報效祖國的機會。

最終,出去徵戰的士兵全都戰死了,老頭的兒子因為腿斷了躲過一劫,從而保住了性命。

如果老頭也像其他村民一樣,因為失馬變得難過,又因為得馬變得洋洋得意;

因為兒子腿摔斷了,變成憂心忡忡,又因為兒子最終保住了性命而沾沾自喜。

經歷幾次大喜大悲之後,他的小心臟可能也經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

老頭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的心態很好,他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得與失相互作用,也相互存在,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

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

以這樣的心態才不至於導致我們的情緒起起落落,大喜大悲。

2.居安思危,做好得到或失去的準備

當我們出現一種感覺,或面臨一種感受時,這時就要當心。

因為在將來的某一天,相反的感覺也會如期而至,讓你始料未及,並造成無法想像的傷害。

當我們得意時,要懂得珍惜,並居安思危,因為有一天不好的東西也會來到。

當我們失意時,別不思進取,要迎難而上,因為有一天美好的東西將會到來。

時刻做好得到或失去的準備,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3.正確看待事物,拋棄錯誤對比的觀念

我們之所以痛苦和不知足,有兩個原因:

其一,做著錯誤的對比,不能正確的看待事物。

總是拿正常水平和偶然一次取得的最好成績做對比,或是偶爾的一次好成績,就來責怪和否定之前不夠努力。

比如,很多人被「性」束縛著,總是拿現在和最好的一次狀態作對比。

只要沒有達到當時的狀態、效果和時間,就開始糾結和難受,從而產生心理壓力和陰影,導致雙方都不愉快。

殊不知,當時最好的狀態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完成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同樣,生活壓力的增大,也導致更多人有心理壓力。

再如,這次取得的成績或做出的業績,沒有當初好了,開始懷疑自己或對方是不是還不夠努力。

於是狠下心來拼命的加班,結果不僅把身體搞垮了,神經也被逼得緊張起來。

其二,想一輩子擁有一個人或一個物體,害怕失去。

佛說,你從來都沒有擁有過,哪來的失去。

佛又說,你可以擁有,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

對方並不是永遠都屬於你,只是暫時性的和你在一起。

我們只要一執著,就會神經緊張,變得敏感,最容易出現極端的心理反應。

綜上所述,人的感情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坡度越大,就更容易出現相反的情緒狀態。快樂和悲傷相互依託,相互共存,只是先後出現的順序不同罷了。當我們因為某人或某物感到快樂時,要想到將來的某一時刻,我們也會因為該人或該物而感到悲傷;同樣,當我們因為某人或某物感到悲傷時,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因為該人或該物而感到快樂。得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好事;失意時,提醒自己未必是壞事。居安思危,並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將來。

相關焦點

  • 這五個日常心理效應,幫助你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成年人不僅要控制體重,還要控制情緒,很多人不禁發問:「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也太難了吧!」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情緒的心理效應,看看你」中招「了嗎? ​ ​​​​對自己過於嚴苛,會激發更多的抗拒心理,不妨讓自己的放鬆下來,有些心緒會慢慢自己解開。3.照鏡子效應人們通常會跟隨他人的情緒和舉動來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就是心理學上「照鏡子效應」。
  • 心理 | 高考放分,如何拯救你的情緒「過山車」?
    各省高考成績出爐考生和家長們的情緒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管是超常發揮還是馬失前蹄或許都應該了解一下「心理擺效應」心理擺效應就是在外界刺激下人們常常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情緒等級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更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由此形成大起大落比如,你現在情緒高昂可能在接下來的某一時候會因為某種突如其來的外界刺激很快感到無比沮喪反之亦然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學習分享「情緒心理學」。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情緒的組成情緒(emotion)實際上並不是單一的心理表現,而是一種混合物。這就是典型的心理喚醒產生的情緒。心跳加速可以是憤怒也可能是喜悅由於雙因素效應的存在,我們就可以理解情緒的外溢效應(spollover effect),來自不同情緒的生理喚醒會有溢出,在一定認知下轉移成另外一種情緒
  • 尼採:女人是反覆無常、變化多端、典型病態的
    尼採:女人是反覆無常、變化多端、典型病態的人類的這一半是軟弱乏力的、典型病態的、變化多端的、反覆無常的,女人需要強力,為的是依附於強力。」尼採認為女人「變化多端」和「反覆無常」,關於這點,我是認可的,尤其是相較於男人更是如此。女人的「變化多端」和「反覆無常」,或許許多人都有著自己的感受,許多女人對此也是認可的。有首歌叫《女人的心思你別猜》,這也表明女人的心思變化之快,是男人無法猜到的。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仇恨極深的情緒能夠爆發出巨大的勇氣行為的內在心理原因。(三)性格氣質。外向性格的人,其慣性心理容易改變,特別是,性格隨和的人,其慣性心理更容易改變;內向性格的人,其慣性心理難以改變,特別是,性格固執的人,其慣性心理更難改變。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其慣性心理容易改變;抑鬱質及黏液質的人,其慣性心理難以改變。
  • 不要讓壞情緒綁架你的心理健康!
    爭吵、煩躁、憤怒…這些常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壞情緒,也許會讓你的壽命大大縮短。精神困擾讓人少活2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焦慮、抑鬱、恐懼、悲傷、憤怒等情緒,只是呈現一種心理狀態,並不等於疾病,適度的情緒起伏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一段時間遭遇挫折、困難,情緒會不好,但過了幾天這種情緒就過去了,就不用特別緊張。請輸入不過,通過下邊三個維度判斷,有抑鬱症傾向就應該引起注意了,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 心理學:一味追求情緒穩定,是一種自我消耗和自我攻擊
    情緒是送信人,讓你關注自身狀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塑造了一個過度追求情緒穩定的大環境。追求「不動聲色」、「心如止水」的出世境界。其次,當某種「負性情緒」來臨,人們會啟動一種心理防禦機制(自我保護),「我不能被它控制,要保持穩定狀態」。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為什麼孩子總是這樣情緒不定呢?」「我們家亮亮也是,自己整天總是陰晴不定,也不知道小腦瓜裡一天天在想些什麼,總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的。」「我們家妞妞也是這樣,那一次,爸爸給她買的糖果放在桌子上,她伸手夠不到,也不讓我們幫她拿,自己搬了個凳子來也沒夠到,然後突然就自己哭起來了,我們又心疼又無奈的……」很多時候,孩子在生活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情緒心理學: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
    :別讓情緒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絆腳石社會心理學家所說的「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宣洩效應」。每個孩子先天都具有各種不同的情緒。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懂事、哭鬧是孩子發洩情緒的本能。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及時了解原因,並且理解孩子產生的負面情緒。
  • 【心理指導】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心理指導】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危害二:孩子患上心理疾病長期處於負面狀態,其實對孩子來說,很容易讓他們因為無法調節心理情緒而逐漸走向極端——抑鬱症或者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在這樣的疾病困擾下,孩子的 行為舉止和學習能力都會被嚴重打擊。
  • 孩子情緒易燃易爆炸,家長巧用「油罐效應」,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都說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因為本身的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所以會發脾氣。一來可以發洩自己的情緒,二來就是向家長求助,這樣來讓父母幫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多少有些外強中乾的意思。
  • 孩子學習壓力大出現焦慮情緒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情緒更穩定
    2.家長要隱藏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是家長情緒的轉移,家長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日常化,對待孩子也跟平常一樣即可,因為任何一種變化都會造成孩子相應的心態起伏,考試前穩定最重要。情緒是能互相傳染的,家長的擔心、焦慮情緒會傳遞給孩子,所以家長要首先確保自己處於一個穩定平和的情緒狀態,同時讓這種平和的態度感染孩子,幫助孩子穩定心態。3.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記得有一次去表弟家裡吃飯,把菜都擺上桌的時候,舅媽才想起來沒有買香菜,大家都說沒有也沒關係。舅媽聽了也委屈:「你還說我,你不也忘記了嗎?」兩人說著說就吵吵了起來,舅媽一摔筷子:「不吃了!」表弟一驚,手上的玻璃杯沒抓穩,掉地上碎了。舅舅轉而把氣撒在了孩子身上,大聲吼道:「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跟你媽一樣,要造反嗎?」
  • 踢貓效應|為什麼工作情緒一直在「勒索」你?
    這就是典型的情緒轉移,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了家。其實,情緒情感在心理學上被認作是一種投射,具有傳染性,這種傳染性實際上就是轉移性。而且這個傳染對象是有選擇的——人會把這種情緒情感轉移到一個較安全的對象身上,以防禦自己心理上的無能無助的焦慮感。所以當一個人在公司受了委屈,會不知不覺地把情緒情感轉移到家人的身上。
  • 活著的人才有資格情緒穩定——對疫情心理援助的五點反思
    過去這三周,許多關注肺炎疫情的同行和公眾號,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為遭受疫情影響的人們提供各種心理支持。我個人,也在「新型肺炎網絡團體心理援助計劃」中,和同道的小夥伴們用業餘時間從事著力所能及的工作。仿佛情緒是個不聽話的傢伙,它最政治正確的歸宿,就是「穩定」。——這種態度是相當不專業的,甚至是反心理學的。每一種情緒,作為經過進化篩選出的功能,都有其重要的適應意義。
  • 情緒管理——解讀你的情緒密碼
    7月2日中午12:20,我校高中部在N樓503心理諮詢教室舉行了一場題為「情緒管理---解讀你的情緒密碼」的專題心理講座。本次講座由學校心理輔導老師許正雙老師主講,45名高一學生聆聽了講座。講座中,許老師用7張不同人臉表情圖片開場,與學生一起來交流人臉圖片的不同表情,同學們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許老師通過一段視頻,展現出「踢貓效應」。
  • 情緒止損:踢貓效應的感悟
    由此可見,壞情緒和病毒性流感一樣具有很強的破壞性。一個人一旦陷入壞情緒之中,就有可能使身邊的人都受到困擾,也會導致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得糟糕。情緒就像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即便如此,任何情緒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既然情緒有好壞之分,那麼情緒產生的作用也有好壞之分,可以分為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樂樂媽媽趕緊打斷道「那你考到了多少分呢?」樂樂委屈地說道「考了99分!」樂樂媽媽一聽很是無奈,隨即安慰道「差一分就滿分了啊,那你也很棒啊!」可是媽媽的話並沒有安慰道樂樂,樂樂還是狠狠地大哭了一通。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
  • 身邊的心理學:防止慣性心理效應的麻煩
    慣性心理效應就是人們認知、態度、情感和情緒等心理保持原有不變狀態和持續運動狀態的特有心理效果。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可能產生誤解,即使交往對方有錯且準備修好關係或已經改正錯誤,然而,如果你仍然持有過去對他看法,特別是當你記恨情感比較深時,你很可能對他採取不友好行為,從而影響人際關係。(三)發生錯誤行為。人們行為場景發生了變化,但你仍然持有不適合目前場景認知、行為模式、情感態度等慣性心理,極有可能發生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