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聯合多個部門開展了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對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查處一批重大案件之外,還發現了不少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又不察覺的「小漏洞」,涉及網絡銷售的保健品、月子中心提供的月子餐等等。
小心網售保健品「蹭熱度」
網上銷售藥品、保健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依靠光鮮的外包裝和誇大其詞的宣傳,一些根本不含藥品成分的假藥、假保健品藏匿於網絡。
珠海公安破獲的一起製售假藥、保健品的案件涉案金額高達3000萬元,犯罪團夥不僅制假售假,還直接盜用某老字號招牌,利用網際網路實施欺詐,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
珠海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鬥門大隊教導員陳國慶介紹,售假窩點「隱身」在商務酒店,制假窩點安插在居民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陳國慶:「查線索初期,有兩個地方引起我們注意。第一,這個團夥在一間商務酒店裡面設有銷售點,打著北京老字號鶴年堂中醫院的牌號進行銷售。一般來講,一些正規藥店要開在居民區、商業區,這種種行為有反常的地方。」
在摸清案件線索後,珠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在當地一處倉庫裡抓獲生產、銷售假藥犯罪嫌疑人7人,查扣假藥、偽劣食品和偽劣化妝品5000盒。不過,這批製作低劣、包裝上甚至連藥品批文都沒有的假藥和假保健品,到底是如何騙取消費者信任的?陳國慶介紹,除了瞄準老年人行騙,犯罪分子甚至多次參加各種正規培訓,藉機與醫藥界「名人」合影,博取消費者信任。
陳國慶:「犯罪分子在培訓班上拍照,跟主講人員拍照,然後他還專門到一些有影響力的醫院,在醫院裡面拍照,和醫生拍照。此外,他請技術公司專門製作了看上去比較高大上的PPT,專門用於宣傳。PPT裡面有介紹他們藥品成分的檢測報告,這種檢測報告與正規藥品的批准文號跟生產許可是兩碼事。檢測報告是只要送檢就能出一個檢測報告,但這裡真正要生產銷售,必須要得到工商部門及其他部門的許可。」
陳國慶透露說,網購環境複雜,消費者要認準藥品、保健品的關鍵信息,不要輕易被商家宣傳所迷惑。
陳國慶:「如果包裝上面沒有國藥準字的,肯定是假藥。而且真藥的生產批號裡面生產日期,有效期都是比較清晰的。」
月子中心服務花樣多
查驗商家資質最要緊
在食品製作、流通環節,安全問題同樣存在。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剛剛公布了5起食品生產違法典型案例,一則處罰額度並不高的無證經營食品案引發關注。
裝修講究,服務貼心,這是近幾年興起的月子中心給消費者的普遍印象,也是不少人衡量月子中心好壞的核心標準。在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例行檢查中,執法人員卻在某月子會所發現了食品安全隱患。
海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盧嘉琪:「檢查當天我們發現工作人員現場加工食材,廚房裡面有消毒櫃、冰櫃、烹調爐頭等工具,冰櫃裡有瘦肉,青菜等原料。我們還在廚房牆上,發現貼著月子餐單。這些證據,我們就可以定性,它構成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
經查明,當事人在今年5月12日至7月30日期間,無證從事餐飲服務,為會所客人製作並提供「月子餐」,且未按規定建立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臺帳,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在不少人印象中,月子中心提供月子餐理所當然。不過,盧嘉琪表示,月子中心獲得經營執照並不等同於它就具備了食品經營許可,這一點,不少消費者、甚至經營者自己都缺乏清晰的意識。
盧嘉琪:「消費者在選擇月子中心的過程中,可能會比較注重裝修裝潢或服務項目,就容易被商家花哨的宣傳鎖定,認為裝修高端的、項目繁多的就是最好的。月子中心的消費金額一般都比較高,我們建議消費者選擇的時候應該謹慎,去實地考察,查驗商家的資質,根據個體的實際需求,理性消費。」
高檔酒吧賣高價假酒
受騙後要保留好證據
在高檔場所消費就一定能保障食品質量了嗎?前不久,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就在一所高檔酒吧內,查獲了大量假酒和無合法來源的走私酒。調查發現,店主用市面進貨價三分之一的價格收假酒,再以零售價4-7倍的價格售出,從中賺取暴利。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和農業稽查處陳龍:「當事人的主觀故意很明顯,他作為場所的經營者,應該了解正牌酒的市場價格。而且他的假酒規模非常大,在現場除了假酒就是無合法來源的,就沒什麼真酒。按照《商標法》規定,當事人如果能提供索證索票,能指認他上家是誰,他是可以豁免的,但是他進貨價明顯低於市場價,我們判斷他主觀上是有故意的,所以不予豁免。」
陳龍介紹,他們在查獲這批假酒後,不僅要對其進行行政處罰,還要聯合其他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他也提醒,消費者在酒吧消費,如果發現味道不對,要保留好消費單據,及時拍照保留證據。
陳龍:「消費者在這些場所消費的時候,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一旦發現異常比如口感不對、容易醉,就要保留好這些商品包裝,或者是拍個照片。票據要保留好,積極的來舉報維權。我們要嚴懲食品違法行為,涉嫌犯罪部分已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但還沒有完,我們還要依據法律,對其單位做出一個45萬元的行政處罰。只有行刑結合,加大食品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我們才能維護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