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純電車型的續航較低,一般只能用作短途出行。較為雞肋的產品表現讓它的地位變得頗為尷尬,因此純電車型市場的發展一度陷入泥沼。但如今隨著純電車型技術的越發成熟,動輒500km以上的續航讓其擁有了更多的可能,而不僅僅停留在短途出行上。因此,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純電車型納入選車範圍中。
但消費升級後的消費者們,對於產品有著更高的要求,簡單的長續航已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還會對車輛的動力、配置、設計和用料等多個維度進行考察。比如在關注度較高的15-20萬元價格區間中,Aion S、幾何A、秦Pro EV三款自主品牌純電車型就頗受關注。那麼它們是否值得我們去選購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就不妨往下看吧!
廣汽埃安-Aion S
補貼後售價:13.98-20.58萬元
自亮相發布以來,Aion S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注度一直很高,除了續航給力這個因素之外,顏值在線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內飾上,Aion S的用料很紮實,設計感不錯,整體營造出來的質感值得肯定,在身體碰觸到的大部分地方都使用了軟質材料包裹。與同級別車型相比,2750mm的軸距是Aion S的一個優勢。具體到實際中,它的整體空間表現良好,處於同級別中等偏上的水平。
電池方面,Aion S採用寧德時代最新的代號為811的三元鋰電池,整個電池組的能量密度達到170Wh/kg。隨著能量密度的提升,也讓它的NEDC續航裡程達到了510km。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Aion S的百公裡加速大致在8-11s間,雖然並不出眾,但應付大部分日常場景也是綽綽有餘。它的能量回收等級有多個選擇,除了極限節能ECO+模式有強烈拖拽感以外,「低」擋能量回收幾乎不會對行駛平順性造成影響,車子開起來跟傳統的汽油車基本一樣。
幾何汽車-幾何A
補貼後售價:15-19萬元
幾何A是幾何汽車品牌下的首款車型,誕生于吉利GE純電專屬平臺,在外觀設計上它已經擺脫了吉利旗下燃油車的影子,可以稱得上是一款「完完整整」的全新車型。內飾上,幾何A營造出來的科技感非常強,中控大屏搭載的多媒體系統在界面設計以及功能展現上都保持了較高水平。而且E-Touch中央超感觸控區的加入更是將內飾的科技感提升到極致,但是其顯示亮度較暗,容易受到光照問題的影響,因此有待提高。
電池方面,幾何A採用的是寧德時代的方形電池,據悉幾何A的電池組採用了獨創的輕量化技術,使得整個電池組的重量輕了不少,在同級車型中有明顯優勢。幾何A雖然有兩種續航裡程版本,不過在動力上是沒有區別的,都採用一臺永磁同步電機。此外,幾何A有ECO和SPORT兩種駕駛模式,三種能量回收力度可調。ECO+低擋能量回收可能和燃油車的駕駛感受更接近,日常使用也更推薦。
比亞迪-秦Pro EV
補貼後售價:14.99-19.99萬元
家族式的龍顏設計讓秦Pro EV500看著很年輕,車頭那「大嘴」式的中網和犀利的大燈,看著更運動也給整車增添了精氣神。內飾上,秦Pro EV使用家族式設計,整體樣式很簡潔,中控臺上的旋轉大屏依舊吸睛,整體的做工和用料方面處理得都比較到位。空間上,秦Pro EV的表現中規中矩,雖然不會給人很寬敞的空間感受,但也能滿足大部分人滿載出行的需求,不會讓人感覺到憋屈。
秦Pro EV擁有420km和520km兩種續航版本,更關鍵的是它提供動力電池的終身質保,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保障。在實際駕駛中,秦Pro EV的表現可圈可點,起步的輕盈和中後段較快的加速表現都讓人滿意。車輛提供了兩個檔次的回收力度——「標準」以及「較大」。「標準」力度下,車輛在高速區間的回收力度會相應變大;「較大」的回收力度下,車輛在低速區間的回收力度則更為強烈。
總得來說,三款車型在品質上都有不錯的表現,無論是外觀內飾的設計,還是駕控以及續航的表現,都能夠讓人滿意。目前,三款車型都有一定的價格優惠,結合純電車型天然免受限號限行限制的優勢以及三款車型的產品表現,我認為這三款車型值得推薦。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