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及其特點

2020-12-13 北京皇家荷蘭語學校

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及其特點

荷蘭的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鄰德國,西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南接比利時,北連北海,國土面積4.15萬平方公裡,人口1500多萬。荷蘭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荷蘭高校的教育質量普遍較高,畢業證書為國際承認。

一、荷蘭教育體制概覽

現行的荷蘭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三個部分。

(一)初等教育(Basisonderwijs)

荷蘭的義務教育從五歲至十六歲,其中初等教育從四歲到十二歲,這一階段是不強迫式的。相對於中國,荷蘭的初等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養。為期8年的初級教育,目標為開發學生的理解與創造能力,引導其情感發展,同時也培養他們的社會與文體能力。在滿足政府規定條件的基礎上,每一所小學都自己制訂學校工作計劃。各類特別學校專為年齡在3到20歲之間,有精神、肢體或社會殘障的幼兒與青少年而設立。此類學校除提供正常的教育外,還給予這些孩子額外的關照,旨在能讓他們儘可能又快又好地匯入正常教育主流中去。

(二)中等教育(Middelbaaronderwijs)

中等教育從十二歲開始,共分成兩大類別,一種是一般中等教育,另一種是職業中等教育(LBO-MBO)。

一般中等教育包含三種平行的學習系統,其學習期間均不相同,分別是MAVO、HAVO、以及VWO。MAVO是初級中等教育,HAVO是高級中等教育、而VWO則是大學前中等教育。 以上三種中等教育,只有獲得VWO文憑後才有進入綜合大學接受教育(WO)的入學資格。取得HAVO文憑則有高等專業教育(HBO - hogerberoepsonderwijs )的入學資格。

(三)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專科教育與大學教育,分別由高等專科學院與大學負責,兩種教育的課程期限為4-5年。高等專科教育培養較高級的專業人才,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大學教育負責培養高級人才:畢業生應有能力獨立進行科技工作,或有能力擔任社會上需要大學教育水平的職位。師資力量也由專科院校或大學負責培養。

二、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及特點

(一)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

荷蘭共有十三所綜合大學、六十一所高等專業教育大學、十三所國際教育學院、七所等同於大學程度,但範疇較窄的高等院校、五十七所等同於專業教育大學但範疇較窄的高等院校,主要分為三大體系:一是由綜合大學(Regular Universities,荷蘭語為 universiteiten) 所提供的大學教育,二為由高等專業教育大學(Univers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荷蘭語為hogescholen) 所提供的高等專業教育。第三個領域則是面向國際學生的國際教育學院(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國際教育,荷文稱之為IO (International Onderwijs);國際課程是由IO學院、大學及高等專業教育大學共同提供。三種類型的學校各有側重,綜合大學主要提供帶有研究性質的教育,著重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學生在學術或專業的環境可獨當一面地進行科技工作,高等專業教育大學則著重於應用藝術與科學的範疇,提供學生特別的專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術,培養實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比如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第一線的科技工作者等;而IO學院則專為提供外國學生的教育所設立,開放給全球的學生,提供廣泛的、長期或短期的課程。

(二)學位

綜合大學 荷蘭的綜合大學的體制不同於歐美國家的兩級學位制,沒有大學本科與研究生的階段劃分,在英美式的教育系統中都稱為"大學"。荷蘭綜合大學的體系,研習課程的期限是四至五年,之後取得doctoraal學位,相當於英美系統內的碩士學位。獲得doctoraal學位後則可申請博士研究以及博士後的教育課程。工程與農業科系的畢業生獲頒ingenieur(ir)學位,法律系則為meester(mr)學位,其他院系則取得doctorandus(drs)的學位,此外,畢業生有權使用碩士(Master)的頭銜。完成博士研究後,則取得博士(dr)的學位,所有上述頭銜與學位之使用都受高等教育與研究法案所管制。

  高等專業教育大學 高等專業教育,簡稱為HBO,需經四年的研習才能取得HBO的學位。擁有該學位(荷文為HBO getuigschrift)則有申請學士後(post-HBO)課程的資格。從工程與農業科系畢業的大學生獲頒ingenieur(ir)學位,其它科系則取得baccalaureus(bc)的學位,此外,畢業生有權使用學士 (Bachelor) 的頭銜。上述所有頭銜與學位之使用都受高等教育與研究法案所管制。

  國際教育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大多針對國際進修人士,提供廣泛的、長期或短期的課程。開放給全球的學生,研習一至兩年的課程之後可取得碩士學位,有數家IO學院提供博士(PhD)學位的課程。 碩士課程(Master's programmes) 除了荷文的高等教育外,荷蘭的綜合大學、高等專業教育大學、IO學院也提供國際高等教育其中的碩士學位相當於Master's degree。

荷蘭學位與各國學歷對照表:

The Netherlands 荷蘭 United Kingdom 英國 United States 美國

HAVO diploma VWO diploma  in-between GCSE and GCEa-level GCE a-level High School Diploma High School Diplomawith 3 or 4 APs

HBO degree (bc/ing)Doctoraal degree (drs/ir/mr)Doctor's degree (dr) Bachelor's degree (BA, BSc.)Master's degree (MA,MSc. LLM) PhD degree (Dr) Bachelor's degree (BA,BSc.) Master's degree(MA, MSc.

LLM) PhD degree (Dr)

北京皇家荷蘭語學校

(三)學制

1、本科學制:

一般為4年,理科、農業科學專業的院校有的學制為5年。

荷蘭學位的課程結構越來越向靈活的方向發展。學生既可以選擇荷蘭傳統式的學位,即一次完成碩士學位課程,也可以選擇英美兩級式的學位,即學士課程+碩士課程。

2、碩士學制:

順利完成本科學習以後,可以開始碩士課程。一般以月來計算,學制為12到24個月不等,有些專業根據需要,還可以加長。

3、博士學制:

申請前提是申請人需獲得了碩士學位,且具備相應的研究能力。將根據每個申請人具體情況決定錄取與否。攻讀博士學位一般要4年或更長的時間,只做研究工作,不需交納學費。

(四)課程特點

荷蘭教育為啟發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許多課程需要做實踐或研究。目前荷蘭高等教育的一個發展就是增加實用性的學位課程和改變大學的管理結構。學位課程結構越來越向靈活的方向發展,學生既以選擇荷蘭傳統式的學位,也可以選擇英美兩級式的學位,即學士和碩士學位。另外,荷蘭的高等教育又一大突出特點是,採用專家、學者提供的學術觀點與方法,貫穿與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方式之中,使得高質量的教育水準,與培養高質量、高技能、高適應能力的國際型人才相得益彰。荷蘭的大學非常重視教學和學術研究的質量,總是以達到很高的教育和研究水平為目標。最近它引進了一種新的大學學習模式,即一種新的學習體制,要求一年級的學生以足夠的理由證明他們適合於他們所選擇的學習計劃。這一工作是在學生導師例行的建議和指導下完成的。該項變革在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對學生和優秀的學術計劃的指導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五)荷蘭高等教育的質量監控體系

荷蘭政府對高等教育有嚴格的品質控管系統,對學生的學習實行類似的產品的質量標準管理體系。荷蘭設有全國性的法律和質量監控體系。荷蘭的教育文化科學部負責有關教育方面的立法。所有的教學課程由獨立的專家委員會定期進行評估,評估報告都將出版發行,供公眾參考。只有那些達到了各項評估標準的課程才能夠授予學位。由於質量監控體系的作用,荷蘭的高等院校都能達到同樣的質量標準。荷蘭的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一般不會考慮哪個學校最好,而是考慮學校的環境和條件、滿意的專業及學術氣氛等。每所院校都有各自獨特的氛圍和風格,但絕不是以此來衡量質量的好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荷蘭的僱主在招聘員工時,首先看是否獲得學位,而不看重畢業於那個院校。

三、荷蘭的商學院教育

在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商學院佔了很大一部分(將近一半),商學院在荷蘭是比較突出的。像我國,在商學院學習,基本上四年都在學校裡,而荷蘭就完全不一樣,如果這個學生能力強,第一年的課程通過後,第二年就可以去公司實習,然後在這四年裡還要給半年的時間,讓學生去國外的學校再去學半年。用這種方法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已經國際化了,已經接觸到公司,學生在畢業之前,基本已經熟悉公司的構架和公司的運作,所以商學院的學習是非常務實的學習,是非常結合實際的。

現以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為例,對荷蘭的商學院教育做一概要介紹:蒂爾堡大學,位於荷蘭的蒂爾堡,1927年成立。該校前身是經濟學院。如今,有著約10,000名學生的蒂爾堡大學已是一所公立大學。本校以社會科學和人類學為主,共設六個專業:經濟與商務管理,法律,社會與行為科學,哲學,以及文學。在所有開設的課程當中,國際商務課程和國際經濟與金融課程相對較新。蒂爾堡大學生機勃勃,研究水平一流,教育水準優異。

國際商務課程

快速變化的國際商務環境中存在諸多挑戰,國際商務課程使學生們為此作好最充分的準備。蒂爾堡大學開設的國際商務課程是四年的全日制課程,畢業生可被授予國際商務專業的經濟碩士(博士)頭銜。

國際經濟與金融課程

蒂爾堡大學的國際經濟與金融課程(IEF),在各個學科為學生們奠定堅實基礎,這是國際環境中勝任專業經濟師這一工作的核心所在。IEF是我校經濟課程的一個部分,畢業生可獲得國際經濟與金融專業的碩士(博士)頭銜。

經濟與商務管理系

經濟與商務管理系提供了多種教育學制(理學碩士和文學碩士),並在經濟與商務管理的所有主要領域都進行了研究。在教育和研究方面,本系一向在荷蘭及歐洲名列前茅。在文理科碩士課程及研究上追求卓越是本系的最根本目標。

經濟與商務管理系以其高質量的研究與教育而著稱。近幾年來,許多頂級科學家不斷地被吸引前來本系。選擇教員時,刻意明確強調了科學學術標準。根據幾項稱號(以科研成果為準),以及教育方面的評估報告,該校的教學可稱得上是荷蘭同類院校中最傑出的,同時也是歐洲一流的研究學院之一。

----2001年荷蘭高等教育指南: "最高級"

----Elsevier 雜誌,最尖端研究2000年版: "最高級"

----媒介雜誌,2001年1月,十所荷蘭一流研究學院: "最高級"

----布魯塞爾大學,研究論文,2000年: " 歐洲經濟學系之中,最高級"。

經濟與商務管理系十分國際化,其中非荷蘭籍的師生人數不斷增加,從而形成了一個多文化充滿理想的團體。但是,文科碩士生(2000年為4,500人)主要來自荷蘭。

留學生的課程均以英語講學:三種四年制文科碩士課程(國際商務,國際經濟&金融,商務研究),以及兩種理科碩士課程(經濟學和商務學)。

教學與學習

商學院的課程從基礎課開始,這使學生們在經濟,統計,數學,信息科學及商務管理的其他方面打下紮實基礎。一年半之後,學生們可在國際經濟與金融課程, 和國際商務課程中進行選擇。

課程根據一種特別的教育模式來進行,即 "學生集中型講授"( Student Gericht Onderwijs)。學習小組,系列學習任務及使用私人責任與獨立教室是這一模式的最大特色。 每一項學習任務都包括一個本科目特色學術作業。這一模式強調的是學生們的獨立性和科目的獨立性作業。蒂爾堡大學的各個系中都存在這一模式。國際商務和國際經濟與金融課程通過舉行講座,項目研究,小組項目和討論,使學生在教室裡就能獲得創造性的,互動的學習經驗。學生們在4-6個人組成的小組中工作。各位成員攜手合作,完成作業,如討論型作業,和對所選項目的書面及口頭報告。通過對商務項目的學習與分析,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習材料,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商務環境當中。另外,也將進行其他技能學習單元,如講演技巧,書寫技巧,及各種管理技巧。

本課程的目的不僅是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業背景,也為他們帶來寶貴的經驗。通過敦促學生在學期結束後進行國際化實習,來實現這一目的。

最後一年(第四年)的第二學期安排為論文,這主要以實習為基礎。

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

國際商務學士學位課程

第一學年 國際市場營銷管理、金融、管理會計、經濟學、企業管理、管理信息、會計、英語、人事管理、法語或德語、西班牙語或荷蘭語;

第二學年 國際市場營銷管理、市場調研、管理會計、金融、法 、人事管理、經濟學、組織機構管理、英語、法語或德語、西班牙語或荷蘭語;

第三學年 (a)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的"夥伴"大學學習半年,在其大學所在國帶 實習半年。 或(b)學生可於第三年去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的"夥伴"大學學習一整年,第四年回荷蘭本國學習,畢業後可授予學位。

第四學年 國際市場營銷、國際法、銷售管理、國際金融、國際文化管理、人事管理一、商務戰略管理、公司運作管理、英語、法語或德語、西班牙語或荷蘭語;

國際商務碩士學位(一學年)

Module 1 國際經濟學、國際市場營銷、國際物流管理;

Module 2 國際企業管理、國際金融管理和國際管理會計;

Module 3 企業組織行為、多元文化和商務交流、商務創新;

Module 4 畢業實習及論文報告(3個月);

北京皇家荷蘭語學校

四、荷蘭的國際教育

荷蘭的國際教育始於五十年代,當時的荷蘭政府充分預見到這種教育對海外和本國學生都頗富益處。攻讀國際課程的學員按英美傳統授予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和證書,不再頒發荷蘭的學位證書。荷蘭是最早開始用英語授課的非英語國家,荷蘭開辦的英語講授的國際課程數量之多堪稱歐洲第二,僅次於英國。國外留學生進入荷蘭高校就讀的學位課程一般為國際課程,均採用英語授課。目前約有80所高等院校除設有傳統的荷蘭語課程外,還開辦了500多種國際課程,全部用英語講授,涉及領域廣泛,類型多樣,涵蓋管理和商務、科學與技術,農業科學、法學、醫學和藝術等領域。如今國際教育不僅只是在專門的國際教育高等院校中提供,而且已延伸到三大類教育體系的各級水平教育之中。即使是選修荷蘭傳統課程的學生也需要掌握相當程度的英語,因為許多閱讀參考資料都是英語版本的。目前,荷蘭很多綜合性大學正在進行課程改革,預計到2003年,荷蘭的所有碩士及博士課程都將以英語講授,屆時,不論是國際學生還是荷蘭學生都必須用英語作為研究及交流語言。

荷蘭獨特的國際教育課程最初只面向具有研究生水平、並且已取得一定專業經驗的學生,大多數課程都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現在,這些國際教育課程的數量和涉及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都要廣泛。其中最著名的有商務、管理學、農業科學、醫學、城市建築、遙感學及文學等等。外國留學生報考荷蘭正規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基本條件是:良好的英語基礎。申請本科課程,需有高中畢業證書;申請碩士學位,需有相關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某些院校(如美術和飯店管理專業類院校)可能會附加其它條件,需要學生具有相關的基本專業知識。

 荷蘭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特點體現在課程設計,生源,師資等各個方面;課程設計精深而實用,目的在於培養高級專業知識人才,並且課程都是在實際或模擬工作環境中以理論結合實際和方式進行教授的;每年荷蘭提供500多個面向全球招生的專業,聘請荷蘭本土及歐美等國的優秀教師授課;接受國際教育的學生可以利用包括大學圖書館在內的一切學習基礎設施,而且許多國際課程可以讓學生去相關專業的公司或機構實習,學生有機會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合作學校進行學習交流。所有的國際教育課程者是圍繞著如何運用專業技術知識來解僱實際問題而設置的。 正因為如此,所要求學生的課程設置也靈活多樣。而作為教師必須有能力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樣作為學生必須非常努力。大學的教育科研合作交流十分廣泛,注重與五大洲的大學和學術單位建立關係,開展眾多學者、學生互換和合作科研項目等等;荷蘭大學中國際級的知名專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有人在(荷蘭諾貝爾獎獲得者累計達15人),這也有效地加深了與國際學術界的聯繫;大學學生的畢業論文,不管你是外國學生、還是荷蘭本國學生,一律要求用英文撰寫;同時,大學積極介入歐洲和全球大學辦學效益的評估體系,促進大學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荷蘭的大學非常重視國際交流活動,不僅聘用許多外籍教師,而且吸引了許多外籍學生。大學聘用的教師不僅有荷蘭的,而且很多來自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

荷蘭政府積極推動所有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國際化教育,在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中,確定優先國家。首先是與荷蘭近鄰國家發展合作交流關係。在歐洲,除了聚焦於整個歐盟國家外,主要選定德國、比利時、英國為優先國家;在非洲,南非是重點;而在東南亞國家中,其重要的目的在於強調政治、文化和經濟夥伴關係的同時,促進可持續性的合作,通過科技合作、知識傳播和培訓,扶持和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在這裡,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被選定為優先國家。

北京皇家荷蘭語學校

相關焦點

  • 全面解讀荷蘭高等教育體制
    荷蘭是最早開設英語授課課程的非英語國家之一。荷蘭高校共開設超過2200門完全用英語教課的國際課程,這使荷蘭走在其他歐洲大陸國家的前列。國際課程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課程安排緊湊,教學水平高。荷蘭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荷蘭擁有一整套全國性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和配套的法律法規,從而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準。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荷蘭13所研究型大學均躋身世界大學前200位。其中8所大學躋身世界大學百強,為百年之最。荷蘭還開創性採用以解決問題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強調自學和自律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的特點有哪些呢?
    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的特點是由分權和非集中化組成,在該教育管理體系中聯邦政府、州政府、民間認證機構和高校自身承擔著不同的職責。詳情如下:(一)聯邦政府全美沒有統一的、政府主導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標準和監控體系。學分的認可、計算和轉換為各高校的內部業務,由學校自主決定。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質量的影響是間接的。聯邦政府規定一些與高校有關的法案,但這些法案都是規定聯邦政府如何向高等院校提供資助,如何向大學生提供獎學金和貸款,以及如何重點發展某些特定的學科等。(二)州政府
  • 荷蘭高等教育行為準則
    為國際學生的利益保駕護航為了保護荷蘭國際學生的利益,荷蘭高等教育機構制定了《國際學生高等教育行為準則》,對高校與國際學生關係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規範。荷蘭政府設有獨立的全國委員會監督高等教育機構對《行為準則》的遵守情況,並裁定高校是否按規定履行承諾。荷蘭高校通過籤署《行為準則》以遵守一系列有利於國際學生的規定。這些規定對高校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教育質量,招收國際學生的甄選和錄取等各個方面做出了規定。《準則》規定荷蘭院校只能向國際學生提供經過正式認可的學位課程,同時他們必須確保教學人員充分掌握教學語言。
  • 說說荷蘭的教育體系和「高考」「轉」
    高考在即,一提到高考,我想各位自然會回想到當年那個汗水伴著烈日,風扇和著蟬鳴的夏天,老師們的聲聲教誨和父母們的咬牙切齒聲湧在我們的耳邊,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高考」這個詞無形的且必然的長達數年折磨著大多數人的靈魂。荷蘭的教育體系和他們的「高考」,究竟是怎樣的呢?
  • 融會中西知識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
    1、第二軸心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了「軸心時代」的概念,認為在公元前8世紀到前2世紀之間人類社會發展出了主要的文明傳統及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比如中華文明出現了孔子,印度文明出現了釋迦牟尼,古希臘文明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
  • 解讀荷蘭留學:教育體系講解
    在選擇專業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你可以進入哪些學校,因此有必要先了解荷蘭的教育體系。中學教育在荷蘭,中學教育分以下幾種:初級預備職業教育(vmbo)、普通高中教育(havo)和大學預備教育(vwo)。從中學教育的最高兩個等級(五年制的普通高中教育和六年制的大學預備教育)畢業後可以直接接受高等教育。以大學預備教育的文憑可以上大學(wo),也可以上高等專科學院(hbo)。以普通高中教育的文憑可以上高等專科學院,但是不可以上大學。
  • 荷蘭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國際化的課程是主流
    以下為荷蘭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代表接受中國網教育頻道記者的專訪。    中國網:你好,我是中國網的記者,現在咱們做一個訪問。    荷蘭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謝謝。    荷蘭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我們荷蘭大學提供的是國際化的課程,有1500多種的英語授課的項目,現在中國學生在荷蘭的總數大概有6000人左右,是在荷蘭除德國以外最大的學生團體。我們荷蘭的項目非常的國際化,非常希望同學去申請。
  • QS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高等教育體系世界第八 亞洲第一
    人民網倫敦5月18日電(趙子梔) 今天,全球高等教育權威QS全球教育集團,在英國倫敦公布了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系統實力排名。該排名的目的是評定高等教育機構所處的最佳綜合環境,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體系世界第八,亞洲第一。超過分別位列第九和第十的韓國和日本,遠超位列全球17的中國臺灣,和位列全球20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21),在亞洲處於絕對領導地位。
  • 全球學術荷蘭篇——荷蘭的科技評估(評價)
    同時NWO還直接管理8家跨學科研究所,每個研究所都與荷蘭的大學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三分之一以上的固定研究員是大學的教授。 荷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科學研究的合理評估,並於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國家層面的科研評估制度。1985年,荷蘭發布了《高等教育:質量與自治》政策白皮書,為科研評估奠定了自主參與、內外結合的總基調。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荷蘭篇——荷蘭的科技評估(評價)
    同時NWO還直接管理8家跨學科研究所,每個研究所都與荷蘭的大學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三分之一以上的固定研究員是大學的教授。 荷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科學研究的合理評估,並於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國家層面的科研評估制度。1985年,荷蘭發布了《高等教育:質量與自治》政策白皮書,為科研評估奠定了自主參與、內外結合的總基調。
  • 法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法國高等教育較為發達,在質量保障方面一直進行著積極探索。作為歐洲大陸中央集權的民主國家之一,法國高等教育有著顯著的國家性標誌:國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資者,國家負責對高等學校校長的任命和教師的僱傭。法國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是法國國民教育、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簡稱法國教育部。
  • 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高等教育治理與國家治理具有同構性,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對國家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當前大學新的理念與使命,對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具有深遠意義。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  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高等教育現代化。
  • 以海堤、風車、鬱金香聞名於世的荷蘭,高等教育水平世界第四
    荷蘭由荷蘭、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複合國。荷蘭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權。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
  • 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及其學位制度介紹
    十年中,俄羅斯高校數量增加了近三倍,達1327所,其中私立大學的數量達到了700多所,而俄羅斯國立高等教育機構還是保持在560多所。但是俄羅斯國立大學的教育質量相對穩定,而私立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良莠不齊。俄羅斯高等教育和大學後教育體制目前仍處於調整、改革之中,單就學制來講,新舊體制並存。
  • 鄔大光:論我國高等教育學體系的特殊性
    釐清高等教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反思高等教育學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特徵,對認識高等教育學的「特殊性」以及建構具有本土特色和國際影響的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學,需要在分析我國高等教育學產生和發展「特殊性」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學學科體系的特殊性、高等教育學學術體系的特殊性和高等教育學話語體系的特殊性。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韓國篇(三)韓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進入21 世紀以來,韓國政府提出高等教育要從「注重規模」轉向「注重質量」,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也逐漸構建起來,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概述:一、政策保障1)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政策四、實行嚴格的評估認證制度,不斷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經過多年的評估和認證實踐,韓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形成了以自我評估、發展戰略規劃為主的內部質量保障機制和以院校認證、專業認證以及特定目的評估項目的外部質量保障機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制度。
  • 淺議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價值理念、制度安排、師生互動、資源環境等方面構建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特點,分析以州高等教育委員會、各專業指導委員會為主的非政府組織和多元化的監控認證機制相結合的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架構,探究了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內涵、途徑、方法,並從內部質量控制上注重對「放」與「管」度的結合和從外部評估監管上注重發揮第三方認證機構的作用兩個方面對優化首都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出可資借鑑的政策建議。
  • 法國高等影視教育及其特點
    在不斷擴大大學規模的同時,大學的管理制度並未相應地進行改革,這使得法國高等教育危機日益加劇。最終不得不進行大規模改革,這次改革主要有三項原則:自治、參與和多學科。自治,即建立能夠確定自己的培養目標、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的大學。參與是指新型學校的所有成員都可以通過其在各種委員會的代表,對大學當前的工作和未來的發展提出意見。多學科意味著在同一學校集中多組學科。
  • 教育改革的「荷蘭角度」
    ■王怡偉   與資源豐富的美英等大型經濟體相比,西歐小國荷蘭充分認識到自身未來的發展將更加依賴其高度發達的教育和科研體系。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呼之欲出的當代,荷蘭政府不甘於落後,積極倡導全社會參與,不遺餘力地致力於教育改革和創新。
  • 近年來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特點、趨勢及啟示
    系統考察英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點,全面探析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客觀揭示現代一流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對於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要啟示。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2019年英國有4所大學進入了前10名(TOP 10),分別是:牛津大學(排名第五)、劍橋大學(排名第六)、帝國理工學院(排名第八)、倫敦大學學院(排名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