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2020-12-17 古典文學與詩詞

中元節是一個懷念的節日。幾千年來,文人們寫作了大量描寫中元節的經典詩詞,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文化意味。

在中元詩詞中,祭祀、朝拜是主要的內容。許多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隱娘收集了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中元作》

唐·李商隱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日贈張尊師》

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轉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

【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淨,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夜寄道侶》

唐·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餘,東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為蛩破夢,短簷難得燕傳書。

廣雲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步空虛。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點燈前獨坐身,西風初動帝城砧。

不勝庾信鄉關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書閣乍離情黯黯,彤庭回望肅沈沈。

應憐一別瀛洲侶,萬裡單飛雲外深。

《即事中元甲子》

【唐】韋莊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黃雲戰馬閒。

只有羸兵填渭水,終無奇事出商山。

田園已沒紅塵內,弟侄相逢白刃間。

惆悵翠華猶未返,淚痕空滴劍文斑。

《中元夜看月》

唐·羅隱

朦朧南溟月,洶湧出雲濤。

下射長鯨眼,遙分玉兔毫。

勢來牛鬥動,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頭把白醪。

《宮詞》

唐代:花蕊夫人徐氏

法雲寺裡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

滿殿香花爭供養,內園先佔得鋪陳。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裡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鬥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裡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醉和顔美中元夕絕句》

【宋 】趙釴夫

年年人月喜團圓,好在詩邊又酒邊。

莫道玄風只漁釣,也隨世俗夜無眠。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宋代:楊萬裡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沒賽中元節,政是初涼未冷時。

《新涼感興》

宋代:楊萬裡

初退生衣進熟衣,新涼只與睡相宜。

草爭人跡微疏處,荷怯秋風欲動時。

又是一年將過眼,如何兩鬢不成絲。

中元節後新來懶,草冊才抄第二詩。

《中元日午》

宋代:楊萬裡

雨餘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

蜂過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

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

小圃追涼還得熱,焚香清坐讀唐詩。

《水調歌頭· 天地有中氣》

宋·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

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淨,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

《中元雨中呈子晉》

【宋】朱熹

徂署尚繁鬱,大火空西流。

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

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

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遊。

《中元》

宋·徐集孫

今朝逢令節,依舊客殊鄉。

禪衲同分席,清齋若過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帶山香。

忽憶三秋菊,誰鋤小逕荒。

《中元燕百丈小樓詩》

宋代:王逵

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樓高閣與雲齊。

中山酒熟中元節,歸去從他醉似泥。

《宮詞》

宋代:王仲修

殿閣新秋氣象清,玉階露冷半雕冥。

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

《壽周益公》

宋代:李商叟

昨夜微雲概太清,銀河映帶壽星明。

祥開碧落中元節,人頌昇平上相生。

天上異恩尊帝傅,洛陽好事寫耆英。

長身獨樂園中老,疑是平園舊弟兄。

《中元》

元代:仇遠

初秋當望夜,平楚帶斜曛。

暑氣能昏月,砧聲不隔雲。

華燈浮白水,老衲誦冥文。

漫說中元節,儒書惜未聞。

《幹樓晚眺·其二》

明代:李贄

憑高一灑衣,望遠此何時。

正是中元節,兼聽遊女悲。

杯乾旋可酌,曲罷更題詩。

願將北流水,彈與鍾子期。

《戴生在吾語感秋思歸詩以慰留之二首·其一》

明代:何景明

到日中元節,淹留歲漸微。

而翁在異縣,知汝苦思歸。

旅館空彈鋏,秋風未授衣。

敝床還可宿,暫住莫相違。

《中元見月》

明·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盂蘭盆道場即事》

明·王彥泓

兩月三喪哭不幹,雁行相對雪衣冠。

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一竿。

幾處舊家都夢影,一叢新鬼暫盤桓。

他生未必重相認,但悟無生了不難。

《中元節過長壽庵感懷》

明代:李之世

搗衣驚此月,鄉夢起秋砧。

況值盂蘭節,誰無寸草心。

金錢資佛曾,香缽趁禪林。

復想家堂薦,遙遙淚滿襟。

《中元節有感》

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滿庭芳·中元節途次蒙陰追悼亡女》

清代:陳維崧

庾氏苟娘,左家嬌女,慰情誰道非男。

銘椒頌菊,略涉也粗諳。

每歲因爺作客,恆歸伴、阿母香奩。

天涯信,燈花蟢子,頻向紫姑佔。

江淹。何限恨,半生婚嫁,怨極愁添。

只今朝五嶽,敢詡幽探。

惆悵中元令節,家山事、梵唄莊嚴。

蒙陰畔,兩行紅淚,寄不到江南。

《中元日齋中作》

清·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1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中元節」,這一天人們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先,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活動,也祈禱祛除疾病和保佑一家平安。古代詩人創作了不少的千古佳作,既體現了中元節傳統節日的精神,又表達了自己的哀思,紀念祖先之意,以詩寄情。
  • 詩詞丨中元至:思念寄明月,願惜眼前人
    作者:破曉夢然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一曲相思半陽 - 一曲相思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餘秋雨《中元夜》今夕中元至,正是哀思故人時。
  • 今日中元: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中元節由來「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道家:中元節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傳說這一天是地官的誕辰、赦免鬼魂的日子。他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古人也深信,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 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
    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時間:2020-09-02 13:42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
  • 中元節:詩詞裡的思念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在中華傳統節日中,中元節又稱亡人節、稱鬼節、七月半,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幾千年來, 文人們寫出了大量描寫中元節的經典詩詞, 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文化意味。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願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雖然已經過去了,但大家緬懷祖先的前懷依舊不變。在歷史發展的今天,我們既不能忘卻國恥,也不能辱沒先人。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對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1: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首關於中元節的絕代佳節。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詩詞鑑賞】紙錢灰起祭中元—走進古詩詞裡的中元節!
    幾千年來,文人們寫作了大量描寫中元節的經典詩詞,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文化意味。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輕衣雜綺羅。
  • 大連育文中學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最經典的中元詩詞,寫盡思念
    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抒寫中元的詩詞,今日分享其中八篇,謹以詩詞緬懷逝去的人。用最經典的中元詩詞,寫盡思念!《眼兒媚·中元夜有感》清代:納蘭性德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
  • 「詩詞鑑賞」紙錢灰起祭中元—走進古詩詞裡的中元節!
    「天地有中氣 第一是中元」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縷香火,一桌貢品,供奉的是親人,也是對親人的思念。幾千年來,文人們寫作了大量描寫中元節的經典詩詞,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文化意味。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 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 ——余光中《中元夜》
  • 「黎明拾穗」52期詩詞25首,拾得清奇景,磨來歲月籤
    「黎明拾穗」52期詩詞25首1.五律·詠菊(?)作者:黃愛文(南寧)清風生傲骨,馥鬱醉重陽。笑對寒冬雪,欣迎冷暮霜。楓林紅逝水,壽客淡梳妝。君子逍遙品,山中獨自香。2.思思念念皆如意,暮暮朝朝不了情。若得湘君多眷顧,瞬時風光也稱心。13.七律·中元節(新韻)陳首儒-哈爾濱落葉知秋氣漸寒,抒情寄雁慰中元。瓊思暖語椿萱念,憶起慈容肝膽牽。鐵手扶犁翻地壯,仁心揚道教兒賢。敬藏哀痛於山月,難忘深恩後代傳。14.
  • 中元節 | 憶故人,寄哀思!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小編科普】民俗節日-中元節你知多少
    中元節知多少 各位觀眾老爺,我是今天的科普編。今天正好是中元節,我們就來聊聊中元節吧! 中元習俗有哪些?
  • 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
    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在棲仙社區,工作人員懸掛文明祭祀宣傳橫幅,並發放《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向社區居民倡導綠色祭祀、安全祭祀。社區居委會門前豎起「追思牆」,引導居民以文明的方式懷念逝去的親人,居民紛紛在「追思牆」寫下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大家表示:要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先行者,以文明祭祀方式來寄託哀思。
  • 【收藏】李賀經典詩詞30首
    李賀經典詩詞30首李賀,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2、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 中元佳節,邂逅最美的中元詩詞
    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舊時的中元節整個節日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20世紀50年代,中元節依然熱鬧。但後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逐漸邊緣化。《中元》宋代:仇遠初秋當望夜,平楚帶斜曛。暑氣能昏月,砧聲不隔雲。華燈浮白水,老衲誦冥文。漫說中元節,儒書惜未聞。
  • 中元不眠夜,天燈寄哀思,中元節為什麼要放天燈呢?
    中元節為什麼要放孔明燈呢?一起隨小編看一看吧!民間相傳,孔明燈是由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即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因此他只能計算好風向,製作了可以漂浮在空中的紙燈籠,在紙燈籠的下方繫上了求救訊息,城外的援兵收到訊息後,迅速前來救援,最終諸葛亮果然順利脫險,於是後人稱這種可以漂浮在空中的燈籠為孔明燈。
  • 燈下寄哀思,花下念故人!成都皇經社區舉行綠色祭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9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燈下寄哀思,花下念故人!8月31日,成都錦江區錦華路街道皇經社區居委會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祭祀儀式,無煙塵、無紙屑、無汙染,居民們以獻鮮花、點水燈、寫祈福卡、製作香囊等方式寄託哀思。「這是我們連續第三年舉辦這樣的集中環保祭祀活動了。此外社區還打造了便民祭祀點,居民從8月28號到9月2號期間,每天晚上6點到8點都可以在皇經惠客坊進行祭祀。」皇經社區黨委書記馬皎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