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寄哀思,花下念故人!成都皇經社區舉行綠色祭祀

2021-01-09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9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燈下寄哀思,花下念故人!8月31日,成都錦江區錦華路街道皇經社區居委會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祭祀儀式,無煙塵、無紙屑、無汙染,居民們以獻鮮花、點水燈、寫祈福卡、製作香囊等方式寄託哀思。「這是我們連續第三年舉辦這樣的集中環保祭祀活動了。此外社區還打造了便民祭祀點,居民從8月28號到9月2號期間,每天晚上6點到8點都可以在皇經惠客坊進行祭祀。」皇經社區黨委書記馬皎告訴記者。

當天的活動是錦華路街道皇經社區、經天社區攜手543社工中心舉辦的「文明中元新風尚」生命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系列祭祀活動還將於9月1日、2日分別舉辦兩場。「今年中元文明倡導系列活動意在通過建立社區便民祭祀點,開展社區公祭儀式的方式,為迎接2021年的大運會構建綠色文明的社區環境和中元祭祀氛圍。」543社工中心工作人員趙佳說道。

「除了現場公祭活動,我們的便民祭祀點還可以用祈福絲帶、祈福卡等方式進行文明祭祀。」馬皎透露,社區便民祭祀點將持續到中元節,為居民提供便民、環保的集中祭祀方式,引導居民文明祭祀。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了解到,皇經社區還聯合社工中心提供「文明祭祀 文明殯葬 專項惠民行動」,符合條件的社區居民可以申請殯葬補貼服務。「這是2019年成都市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扶持項目,名為拓懇·生命關懷公益聯盟。」趙佳透露,「這個專項惠民行動不僅提供惠民殯葬,對居民的補貼直接到戶,還會面向社區紅白理事會捐贈基礎運營費用,特殊困難戶可以申請免費公益殯葬服務。」

華西社區報記者 馮濜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今日中元: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道家:中元節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傳說這一天是地官的誕辰、赦免鬼魂的日子。他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古人也深信,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 寄託哀思 這種祭祀方式值得提倡
    為營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掃環境,南昌青山湖區昨日開展了「破除陋習、文明中元、黃絲帶在行動」活動,彩虹社區的居民系黃絲帶、摺紙鶴,通過文明、環保的祭祀方式悼念故人、寄託哀思。活動現場,有的居民拿起筆來把對親人的思念寫下來,有的則系上黃絲帶表達哀思,大家紛紛表示以後一定會用文明祭祀、節儉祭祀、網上祭祀、安全祭祀的方式,表達對先祖、先賢、先烈的懷念之情。而在南昌市東湖區豫章街道聆江社區,昨日上午,居民陸續帶來家裡閒置的書籍來到社區,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把書換成鮮花,並來到贛江邊,以鮮花紀念先人。
  •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月下寄哀思,香火念故人 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 那麼祭祀挑選什麼香品比較好呢?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願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綠色環保寄哀思 別樣清明一樣情
    在這個特殊時期,通過網絡祭掃緬懷親人,綠色又環保。」4月4日一早,遠在浙江寧波打工的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鎮孟寨村村民李克勇電話連線記者說。清明節期間,沈丘縣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文明祭掃新風,提倡群眾用新型祭掃方式懷念逝者、寄託哀思,引導群眾安全、環保、文明過清明。
  • 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
    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在武清區松鶴園小區社區共祭的展板前,居民將手寫的卡片系在樹枝上,為離去的親人獻上一朵純白的花,他們用這樣文明環保的方式表達哀思。
  • 春節期間應文明祭祀 不應靠祭品"奢華"寄哀思
    春節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島城三大祭掃節日,是我們祭掃墓陵、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祭祖方式也「水漲船高」,像燃放煙花爆竹、焚燒各種紙製品的陋習屢見不鮮,而且排場越來越土豪,殊不知此舉在違反了規定造成了火災隱患的同時,也違背了祭奠已故親人的初衷。
  • 雲端寄哀思,今年清明移動「5G+雲祭掃」即可預約
    但受疫情影響,日前,浙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組織群眾集中祭掃、骨灰撒海等集體性活動,倡導群眾採取網絡祭掃等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為配合疫情防控下的清明安全祭掃工作,浙江移動近期結合5G、雲計算等通信科技推出多項遠程網絡祭掃應用,包括5G「雲上燭光會」網絡祭奠系統、「5G+雲祭掃」平臺、遠程視頻委託祭掃等多種形式,既有助於避免聚集祭掃風險,又能幫助人們寄託哀思,營造安全、環保的祭掃環境。
  • 中元節期間,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
    中元寄哀思,花下念故人。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中元節源遠流長,祭奠的目的在於表達哀思,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至於祭奠方式如何、在哪裡祭奠,並不是最重要的。
  • 保康:倡導文明祭祀、弘揚文明新風
    又是一年春草綠,清明時節寄哀思。清明節是我們祭祀逝者、緬懷先烈、感恩先人的傳統節日。2020年清明節即將來臨,保康縣倡導文明祭祀,弘揚文明新風。3月23日,記者在保康街頭看到,五顏六色的清明節祭祀品已進入銷售旺期,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銷售的祭祀品材質都是以紙製品代替塑料製品。據了解,從三月中旬開始,保康縣禁鞭辦牽頭,縣民政、城管等部門通過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倡導大家清明不放鞭,不燃燒火紙,使用紙質清明吊,採用低碳綠色、文明環保的方式祭祀。
  • 匠人手作絲網花 文明祭祀樹新風
    冬至是我們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傳承歷史文化,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2020年12月15日,海恆社區婦聯、知行志願服務團隊聯合轄區康利居委會、習友居委會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匠人手作絲網花 文明祭祀樹新風 」宣傳活動。
  • 不放鞭炮不焚燒香紙 湘水緣陵園倡導文明祭祀
    4月4日,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舉行集體公祭儀式。 市民用綠色環保的方式參與祭祀,寄託哀思。   紅網湘潭4月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豔)不放鞭炮不燒紙錢,取而代之的是奏雅樂、讀祭文、鞠躬、獻花,今日,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舉行集體公祭儀式,萬餘人擯棄焚香燒紙的習俗,用綠色環保的方式參與祭祀,寄託哀思。   湘水緣長生陵園位於湘潭縣楊嘉橋鎮金橋村,陵園踐行節地生態安葬,推出五位一體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包括壁葬、草坪葬、樹葬、墓位葬、花壇葬。
  • 中元節 | 憶故人,寄哀思!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倡議:中元節期間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文明祭祀
    廣大市民朋友: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到來,每年的中元節期間,焚紙錢、燒冥物、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緬懷逝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然而,隨意祭祀導致城市環境汙染,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深入倡導文明祭祀,樹立文明新風,確保中元節祭祀安全有序,雲陽縣文明辦向市民發出倡議。一、轉變觀念,摒棄傳統祭奠陋習。
  • 中元節將到,你想過用這樣方式去祭祀嗎?
    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天堂信箱寄語」等綠色、環保的祭奠逝者方式逐漸開始流行。而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出現了多種網絡祭掃的渠道,例如手機APP、祭祀網站等,更有公墓推出了微信掃墓,可以提供遠程祭祀服務。這些網絡祭掃的模式也被網友們親切稱為「用指尖寄託哀思」。
  • 哈爾濱市網上祭祀平臺上線 多種祭祀方式供市民選擇
    原標題:為逝者建網上個人紀念館 清明念故人,「雲端」寄哀思。3月28日,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開通的網上祭祀平臺在「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市民可通過此平臺開展網絡祭祀,緬懷故人。
  • 中元憶故人,燈火寄哀思
    每年這一天,我們思念故人,追憶往昔,點一盞心燈,為逝去的親人祈福。· 道教的地官生日「中元」之名,源於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節日。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定為「上元節」(即元宵節),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定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 清明節倡導文明祭祀 陵園開通「代客祭掃」寄託哀思
    中新網吉林4月4日電 (石洪宇)4日清晨5時許,45歲的徐志(化名)和同事一起清掃墓室、擺放幾束花、向墓碑行鞠躬禮,現場通過視頻連線或短視頻,將祭掃情況反饋給去世者親友。  徐志是吉林市佳龍陵園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整個陵園來說,今年的清明節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