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專家解讀美國對臺政策

2020-12-16 網易新聞

  溫家寶總理近日訪美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美國從根本上不支持「臺獨」,美國總統布希更直接表示:「臺灣領導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單方面改變現狀,這是我們所反對的。」如何解讀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發出的這些信息?本刊採訪了著名臺灣問題專家、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徐博東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國深教授。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教授也對此發表看法,在此一併刊登。

  徐博東:遏制臺灣「急獨」符合中美雙方利益

  這次溫家寶總理訪美,布希總統在全球矚目的重要外交場合,對臺灣領導人說了一些重話。布希的表態,可以看作美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對臺灣當局不聽招呼,猖狂進行「臺獨」分裂活動的一種警告。但這是否標誌美對臺政策從此走向清晰和穩定,還需要聽其言,觀其行。

  應該說,美國對臺灣問題長期執行的是一種模糊的、雙軌的政策,說得難聽點,是左右逢源,搞兩面派。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來發展同中國大陸的關係,與此同時,它制定了《與臺灣關係法》,在裡根時代還搞了對臺六項承諾,同臺灣在軍事等方面建立了實質關係,並事實上成為臺灣的「保護傘」。美國尋求在兩岸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好比對待水中的兩個葫蘆,哪一個浮得高一點,就壓哪個一下,不讓一方佔據明顯優勢,以此操縱兩岸局勢的發展變化,獲取其最大的國家利益。

  美國對臺政策也有明顯失衡的時候。主張「臺獨」的陳水扁上臺執政後,布希總統沒有對「臺獨」施加任何壓力,反而不斷向他發出錯誤信息:布希公開表示要盡一切可能協防臺灣;美對臺軍售變得毫無顧忌,賣給臺灣基德艦、愛國者飛彈等大批高科技武器、進攻性武器,以至讓臺灣買不起;美大幅提升美臺軍事關係,派專家以撤僑小組等名義參與臺灣軍事演習,評估臺灣戰力,美臺軍方高層交流增加,臺「國防部長」得以到五角大樓公開訪問……這些使美臺向準軍事同盟的關係發展。美國發出的這些非常錯誤的信息,使「臺獨」分裂勢力判斷,美國非常支持臺灣「獨立」。「9·11」之後,反恐成為美國最大國家利益,並需要中國給予合作,美國對華政策、對臺政策開始出現明顯變化,國防部鷹派的聲音減弱。但當陳水扁為了選舉和推動「臺獨」的雙重需要,不斷拋出「公投」、「制憲」、「正名」等議題並明確提出其心中的「臺獨」時間表後,美國再次發出了錯誤的信息:當陳水扁過境美國時,美國提高接待規格,美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夏馨全程陪同,並發表「布希總統是陳總統的守護天使」等極不得體的言論,美國還允許陳水扁公開演講並散布其「臺獨」主張。這使「臺獨」分裂勢力得到極大鼓舞,進一步堅定了美國會支持「臺獨」的信心。當泛藍放棄原先反對「公投」的立場後,臺灣當局通過了「公投法」,臺灣分裂勢力利用「公投」搞「臺獨」獲得了法源和空間,陳水扁推動「防衛性公投」已箭在弦上。「臺獨」分裂活動變得如此猖狂,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祖國大陸對臺灣當局的「臺獨」分裂活動提出了嚴厲警告。溫家寶總理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堅定表示:「中國人民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祖國的統一。」「臺獨」分裂活動不僅觸及大陸紅線,也威脅美國的利益,因「臺獨」而引發戰爭將給美國帶來極大麻煩。美國在朝核、反恐等諸多問題上正有求於中國,美國不能指望中國協助它維護其戰略利益,而它可以毫不顧及中國的核心利益,毫不理會中國對臺灣問題的高度關切。美國被迫對臺灣當局的分裂活動表達更加清晰的態度。美國先是採取「鴨子划水」的辦法,布希總統讓包道格和特使莫鍵等給陳水扁多次傳達信息,在未能取得明顯效果的情況下,利用溫總理訪美的時機,布希親口向臺灣領導人提出了警告。

  美國的這種表態,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應該視為對中國政府反對「臺獨」鬥爭的一種支持。但美國的表態是否轉化為一種穩定連續的積極政策,還有待觀察。其一,美國反對臺灣獨立的立場是由溫總理轉述的,布希在聽完英譯後,當場點頭默認。布希沒有親口說出反對「臺獨」,反對臺灣任何形式的「公投」,為其可能的政策轉變留下了餘地。其二,陳水扁在布希講話的當晚即公開表示:任何政府、政黨和個人都無權幹涉臺灣人民的民主權利,不指名地頂撞了布希。美國到現在還沒有採取任何後續的實質行動,對陳水扁執意推動「公投」施加更大壓力。一些人士因此猜測美臺之間可能私下已達成某種默契,是在演「雙簧」,也有人懷疑美對臺警告只是權宜之計。可以預計,陳水扁會不計後果繼續推動「公投」,繼續各種「臺獨」言行,美國對此採取何種立場和對策,值得密切關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玩兩面手法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它是否信守對中國政府作出的承諾,還需要經受考驗。

  應該承認,從長遠看,中美在臺灣問題上存在非常嚴重的分歧,潛伏著衝突的可能。美國反對大陸和臺灣單方面改變現狀,但中國不會永遠讓兩岸維持分裂的現狀,中國最終要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這是中國最高的國家利益,也是全體華夏兒女神聖的歷史使命。但美國不會支持中國的統一事業,它會追求其自身在臺灣問題上的國家利益。對美國最有利的是臺灣和平獨立,這會使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臺灣成為依賴於它的附庸國,大大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但中國決不會容忍這種事態出現,也完全有實力粉碎「臺獨」勢力,任何國家都阻擋不了中國強盛的勢頭,也阻撓不了中國的統一事業。退而求其次,美國希望兩岸維持現狀,不戰不和、不統不獨,它可以遊刃有餘,從中漁利,始終牽制中國,為其全球戰略利益服務。美國不希望兩岸統一,如果兩岸非統一不可,它也寧肯是武力統一,這會使兩岸兩敗俱傷,也會給臺灣留下許多後遺症,它最不希望看到兩岸和平統一,會盡力阻撓這一進程。臺灣問題因此將始終成為中美之間最敏感最複雜的核心問題,也極易引發矛盾和衝突,對此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大陸最終必須靠自己綜合國力的提高,來迫使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與我合作,確保統一大業的完成。

  在現階段,兩岸維持現狀,既是臺灣主流民意,也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中國大陸正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壯大國力,並不急於統一臺灣。美國有反恐等更重要的國際事務需要處理,不希望看到臺海現在出現危機,兩岸維持現狀也有利於美國利益,它可以利用兩岸適度緊張的關係賣軍火給臺灣,也可以遏制中國快速崛起。目前急於打破兩岸現狀的是臺灣分裂勢力,他們對「臺獨」事業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時機感,陳水扁推動「臺獨」的步子之快、膽子之大,正是這種危機感的充分反映,當然這也反映了他極其虛弱的一面。「臺獨」分子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國的保護上,寄托在祖國大陸的衰弱、分裂上,但國際局勢的發展和祖國大陸的迅猛發展,使他們的獨立建國之夢越來越成泡影,他們害怕大陸越來越強盛,害怕美國越來越有求於中國,害怕美國最終為了其更大的戰略利益,像當年犧牲李承晚、吳庭豔一樣犧牲「臺獨」分子。李登輝、陳水扁等幻想借大陸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之機,一舉實現其「公投」、「制憲」建立「臺灣共和國」的夢想,指望大陸吞下丟掉臺灣的苦果。陳水扁急於連任,急於啟動一次「公投」,急於把臺灣主流民意引向「去中國化」、引向分離主義,急於用各種「臺獨」言行左衝右撞,測試大陸和美國的底線。陳水扁這種急於挑戰兩岸關係現狀的「臺獨」行為,極易觸及大陸動武的紅線,也不符合美國現階段的全球利益、戰略利益,相反是對美國利益的直接威脅和損害。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會對臺灣當局的「急獨」活動保持警惕,會在必要的時候,同大陸聯手共同壓制「臺獨」,以維持臺海和平和亞太地區的穩定。陳水扁用「民主」、「人權」等幌子包藏「臺獨」禍心,雖然有一定的欺騙性,在美國也有一定的市場,但美國從來都是搞雙重標準,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當陳水扁的言行不符合美國利益時,美國必然會出來反對。

  反對「臺獨」,實現祖國統一,主動權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其一,解決臺灣問題,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統一,是我們最大的國家利益,其他利益應服從於這個利益,中美關係也應服從於這一利益。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如果我們因為要解決臺灣問題而使中美關係倒退,那我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溫家寶總理已經堅定表示:「中國人民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祖國的統一。」我個人理解,「不惜一切代價」包括不惜中美關係倒退的代價。在臺灣問題上,美對臺軍售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待解決。我們應繼續逼美制「獨」,在原則問題上不能有任何妥協和讓步。其二,我們應儘快制定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法律,對「臺獨」分裂勢力形成強大威懾。其三,我們有必要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產物,兩岸目前的分裂狀態、和平狀態並非常態。只要臺灣問題一天沒有完全解決,兩岸就仍然尚未結束內戰狀態。只有兩岸中國人都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承認最終一定要統一,臺灣問題才能和平解決。現在「一個中國」、「統一」等在臺灣已被妖魔化,鼓吹「臺獨」可以理直氣壯,講「統一」就是「賣臺」,臺灣分離主義勢力的發展速度極快。我們必須讓臺灣人民明白,「臺獨」即意味戰爭,這決不是一句空話。對死硬「臺獨」分子,我們更應始終保持軍事威懾,隨時給予迎頭痛擊。□


相關焦點

  • 《瞭望》文章:物權法細節背後的大是大非
    《瞭望》文章:近看兩法草案   近三千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北京,物權法草案和企業所得稅草案將成為他們共同的中心話題。   同時,全國政協委員也將就兩法進行全面討論,向最高立法機關提出相關建議。   據悉,今年全國兩會為時較往年更長,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要有專門時間審議和討論兩法草案。
  •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2008年07月21日 1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周刊刊載文章稱,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早已在大部分研究者的意料之中。
  • 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專家解讀美國新留學籤證政策
    美國移民局公布新政策之後,網上隨即出現五花八門的片面解讀。實際上,在學校的輔助下,留學生可不必過度驚慌。通過該政策的詳細說明,學生們可以提前著手準備相應材料,並實時了解學校在課程方面的調整,留學生也能平穩度過這段突如其來的變化。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美國在亞太區域運用軍事實力與政治權威的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具體到對臺政策上,下屆政府對川普政府執政四年來粗暴的對臺政策作風,如支持民進黨不斷在兩岸挑起事端的做法,將予以一定程度的糾正。就政策趨勢而言,美國對臺進行軍事幹預會朝強調所謂「依法而行」的方向發展。
  • 「瞭望之友」徵集號
    ,其中的精彩文章,將陸續刊發在《瞭望》「創刊40年特別報導」中,並收錄於《瞭望》創刊40年紀念文集中 文末附投稿方式 各位「瞭望之友」: 2020年,即將過去。
  • 《瞭望》文章:廓清科技造假迷霧
    《瞭望》文章:廓清科技造假迷霧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楊金志 王蔚 劉丹  「國內首創」、「國際領先」  不該這麼出爐  《瞭望新聞周刊》在調研中獲悉,有的所謂科技成果,得到這一領域內頭面人物的
  •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在對侵略戰爭、種族屠殺和恐怖威脅深刻反思、同聲譴責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半個多世紀前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悲劇,顯示出巨大的現實警示意義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徐機玲蔡玉高  12月13日,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周年之際,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瞭望》文章:三峽水庫非溫排「元兇」
    《瞭望》文章:三峽水庫非溫排「元兇」  文/吳植  在氣候議題升溫的氛圍下,國際上近來有一「顛覆性」新論調,否認水電是清潔能源。原本只有熱帶雨林地區的孤證,便推而廣之,廣而告之,指責中國三峽水庫等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元兇」。
  • 盛唐季雲理財解讀海外投資新機遇
    而美國則成為投資風險排名降幅最大的前五位國家之一,排名下降19位。作為全球吸納外國直接投資首屈一指的國家,美國的投資風險主要源於其外國投資審查政策收緊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直接衝擊。
  • 專家解讀:哪些美國公司或因對臺軍售被大陸制裁
    美國計劃售臺的「佩裡」級「泰勒」號護衛艦  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合作局」(DSCA)於17日凌晨公布總值約18.3億美元的對臺軍售詳細清單。中國外交部向美方提出抗議,並宣布中方可能會採取制裁美國對臺售武企業等反制措施。此次對臺軍售清單中的武器都涉及哪些美國公司,又有哪些企業可能會進入中國制裁名單呢?  性能不及解放軍現役裝備  從美國五角大樓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的公告來看,這次軍售主要以美軍二手武器和已售臺武器的配件及彈藥為主。2艘美國海軍退役的「佩裡」級護衛艦,價值1.9億美元。
  • 廈門市政府就惠臺政策做詳細解讀 百名臺胞參會
    現場,市金融監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四個單位的同志為臺胞做政策宣講,就大家所關心的政策措施,結合案例宣講解讀惠臺政策措施。 廈門市金融監管局金融協調處幹部陳融晨為大家解讀廈門市支持中小微臺企發展的相關金融政策,他表示,很多企業面臨因第一筆貸款未還清,導致第二筆貸款就貸不出來的問題,這時候,企業只能選擇短期借款來還貸再借貸,無形中又額外產生了一筆費用,廈門市設立貸款增信基金,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試點第一年增信服務費在相應檔次減半。
  • 美專家:美國對臺戰略模糊性已死
    美國臺海問題專家葛天豪(David Keegan)指出,美國對臺戰略的模糊性已死,因為北京相信美方會幹預臺海戰事,臺北深知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這些都是很清楚的。不清楚的是,美國是否具備能力來兌現保持對臺戰略模糊性。
  • 蔡英文過境美國有突破?美專家不認同:美國仍堅持一中
    兩位曾在「美國在臺協會」(AIT)任職的美國權威臺海問題專家承認,蔡英文此次受到了良好待遇,但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大突破。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4日表示,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仍堅持一中政策。美國華人抗議蔡英文搞「臺獨」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通過電子郵件對中評社說:「在我看來,在美臺非官方關係進展順利的情況下,這些事件就像正常過境時發生的許多正面的慣例事件一樣。」
  • 臺灣關注大陸軍事專家統戰文章
    「只要臺灣軍隊不支持『臺獨』,實質上就是在維護和保持臺海和平」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韓軒發自北京 最近幾天,一篇發表在《瞭望》新聞周刊上的文章引起了海峽兩岸的廣泛關注。除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紙面媒體轉載了文章的部分內容外,在臺灣極為發達的網絡電子媒體也紛紛進行報導。臺媒認為是「心理戰」《中國時報》在題為《中共統戰國軍 籲合作遏臺獨》的報導中認為,這篇文章是「向國軍進行心戰喊話」。
  • 熊運浪書記在《瞭望》新聞周刊上發表署名文章《激活社會...
    9月26日中共南昌縣委書記、小藍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熊運浪在《瞭望》新聞周刊第39期上發表署名文章《激活社會治理的基層基因南昌縣在全縣投放公共法律服務類無人機終端共15臺,設立江西省首批「無人律崗」,農村法律明白人隊伍擴充至3.8萬餘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與一線律師面對面、一對一諮詢交流。
  • 《瞭望》文章:丹東:志願軍英魂的追尋
    《瞭望》文章:丹東:志願軍英魂的追尋  抗美援朝是一部志願軍將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不但捍衛了年輕共和國的安全與尊嚴,而且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一次有力詮釋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9月21日,遼寧省丹東,煙雨濛濛
  • ...日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政府與公共政策專家傑弗裡·庫奇克在...
    美專家發文稱 美國製造業未能因提高關稅而繁榮;①科技日報報導稱,日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政府與公共政策專家傑弗裡·庫奇克在《國會山》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川普政府肆意提高關稅的貿易政策未能增加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和待遇,使「美國工人失望」;②文章指出,從2000年到2016年的大選之夜,美國製造業流失了近30%——大約500萬個就業崗位。
  • 山東高考發布會政策解讀專家周六做客棗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袁鵬 棗莊報導  「『下一站,大學』2020年山東新高考政策說明會」即將於7月25日(周六)在棗莊舉行,專家來棗莊具體都會講些什麼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信息。「2020年山東新高考報考新政及志願填報基本常識」為主題,為各位考生和家長詳細解讀新政變化,釐清志願填報思路。
  • 【獨家】祝華新:政策解讀是避免輿情風波的重要前提
    其中,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成為政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文件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風解讀和預期引導;文件公布時,相關解讀材料應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布;文件執行過程中,要密切跟蹤輿情,分段、多次、持續開展解讀,及時解疑釋惑。
  • 俄媒評美對臺軍售:難改兩岸軍力對比,專家稱大陸應強硬對臺施壓
    在12月7日美國川普政府宣布新一輪對臺軍售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表了專欄作家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的署名文章,文章引述多位專家的話評論此次美國對臺軍售。他們強調,沒有任何美國軍事裝備能夠改變臺灣海峽有利於中國大陸的力量平衡,稱大陸有能力應對臺灣的「軍事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