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蔚來股價飛漲;理想、小鵬接連上市;7月國內新能源車市銷量回暖,同比增27.4%、環比增7.3%。新勢力的春天來了?
近日,造車新勢力又傳出一家名為「盛騰」的新公司成立。而它實則就是在6月底已經暫停中國區業務的「拜騰」註冊的全新科技公司,擬融資20億元,而目的則是為了加快節奏量產M-Byte,助力拜騰「起死回生」。
三年不到燒光84億元
拜騰的豪車夢破滅
汽車行業勢必是一個極為燒錢的行業,而作為新勢力的一些品牌涉及到造車,那投入更為龐大。從設計研發到推廣,再到量產,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今年6月底29日,拜騰轟然倒塌,車輛仍未實現量產,但它已經在短短3年時間內燒掉了84億元的融資。拜騰是由傳統車企職業經理人戴雷和寶馬「i8之父」畢福康創立,有著一汽集團的投資,乍看實力雄厚,在先前推出的首款高端智能純電動SUV車型M-Byte也令消費者和業界人士眼前一亮,都對拜騰造車大為看好。
歷經4輪、總計84億元的融資,雖談不上多麼富裕,但在造車新勢力中也絕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偏偏被拜騰迅速燒光了。為何?拜騰將其定位為豪華品牌,對標傳統BBA,甚至要將「逼格」做到超越它們。網傳5000萬的零食費、上千元一盒的名片、出差住星級酒店,最後就連戴雷坐頭等艙都被外界拿來發酵,畢竟拜騰還欠著饑荒,畢竟花的是投資人的錢。拜騰主張一切都用最好的,雖然品牌調性樹立了起來,但是拜騰也在「奢靡」之中倒下了。
改名「盛騰」捲土重來
加速量產M-Byte
當所有人都以為拜騰按下的不是「暫停鍵」而是「結束鍵」的時候,拜騰展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變身「盛騰」捲土重來。
勝敗乃兵家常事,作為一個「中國通」的戴雷必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相比「拜」,「盛」在中國絕對是一個更吉利的字。除了組建盛騰,根據相關消息,目前拜騰的員工已經從此前的100人擴充至130人,而接下來還將繼續招聘,計劃在9月份重新投入運營,這是拜騰重生的第一個信號。其次,根據中國招標採購信息網顯示,拜騰「年產30萬套新能源契合關鍵零部件項目弱電自控系統工程增項勞動合同」招標項目已經敲定,南京中時江建設工程公司已於8月22日中標。由此可見,似乎拜騰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暫停真的只是暫停……
對於盛騰而言,拜騰燒掉的84億元並不只是一個數字,也留下了許多東西,量產到推出M-Byte並不難。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能夠順利得到20億元融資的前提,因為拜騰的帳面上如今只有大大的赤字。
盛騰的優勢在於其拜騰時期就已經擁有自建工廠,目前拜騰南京工廠已經基本竣工,而該工廠也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現代化工廠,整體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自動化率較高,且衝壓、焊裝、塗裝、總裝車間一應俱全。且該工廠擁有生產資質,這一紙資質來源於一汽華利,但背後還有著8億元的債務和5462萬的拖欠工資,盛騰的此次融資是否能付清這些欠款是其能否順利投產的重要因素。
盛騰最大優勢是M-Byte離投產只差最後一步,也的確是受市場關注的車型,超前的設計、貫穿式的大屏都令人印象深刻,或許早已有不少消費者暗下決心要為這款車買單。
迂迴戰術
量產才是最終轉機
即使M-Byte量產車成功上市,但這只是針對盛騰的勝利,而對於拜騰來說,它實在太窮了,在耗盡84億後還有著高達86億元的債務問題,成立新公司盛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先撇清債務,保證量產車順利推出。
仔細分析,短時間內拜騰是無法走出困局的,但此時一汽集團為何再次注資?其一,一汽已經向拜騰進行了第一次投資,任憑拜騰徹底「死亡」,先前的努力便全都付之東流。其二,一汽集團看中了拜騰先進的純電動車工廠,在先前的約定中,年產能15萬輛,其中5萬輛會用於紅旗品牌純電動車的生產。其三,一汽對拜騰仍然充滿信心。
事到如今,拜騰必殊死一搏,只有搏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放棄,迎接它的終是滅亡。希望已經品嘗過失敗滋味的拜騰汽車這次能夠真正振作起來,摘掉「無德圈錢」的帽子,將備受期待的M-Byte帶到消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