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花朵財經
很多汽車迷對拜騰的印象,緣於那塊堪比客廳電視的中控屏。
而如今看來,拜騰汽車2018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祭出帶這塊巨型中控屏的M-Byte 概念車時,竟是它短命的3年裡最高光的一刻。
彼時拜騰一戰成名,作為「買屏送車」的肇始者,站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無限熱衷的最高點,拜騰吸引了無數目光——其實儘管它現在雞飛蛋打,但我們仍不能否認拜騰開創了巨型中控屏風潮的事實,這也算是遺產吧。
拜騰之死,2019年上半年已有預兆,當時是2位聯合創始人之一、前寶馬集團工程副總裁畢福康離職,老畢先是成為造車新勢力艾康尼克的CEO,再於上個月出任FF全球CEO。
而近日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戴雷的離職,宣告了拜騰果然「敗」了,而且是敗得底兒掉。
姓戴的人跟出行領域的創業似乎有點兒犯衝,都是烽火燎原式的漂亮開場,鑼鼓聲息的安然收場,當然了,戴雷是個歪果仁,但他手中的拜騰和OFO的創始人戴威失敗的路徑簡直太相似了。
OFO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創始團隊太敗家,二是管理水平一塌糊塗。
花朵財經總結了一下拜騰失敗的原因,竟然也是這兩條。
尤其是敗家。
而且拜騰敗家動作、敗家速度,都是可以在全世界創業公司史上記上一筆的那種。
一手好牌「敗」得稀碎
前面也說了,拜騰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都是業內大拿,戴雷當過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畢福康是寶馬的「i8之父」,所以這二位資源也是相當好的,尤其在2018年一鳴驚人之後,拜騰曾在一段時間內成為業內的人才高地,特斯拉,蘋果,福特,馬自達,這些國際一流車企的人才一時間都加入了拜騰。
大旗扯起來,第一炮也響了,更別提眾所周知的,這兩年多的時間拜騰融到了人民幣84個億,堪稱該有啥就有啥,這事兒成的概率有點大。
事實上站在2018年問圈裡人,10個有七八個怕是會說,拜騰能成。
然而拜騰正是敗在條件太好,啥都不缺,既然啥都不缺,那就索性可這勁兒折騰,據說拜騰選擇供應商豪奢無比,幾百萬的整車控制器,外包給了開價過億的博世。
當然,在這種作風下,外界反而看成拜騰捨得在研發上下本錢,至於一個創業品牌缺乏了篳路藍縷的精神,偏偏要用百年豪車的標準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反而在一片喧囂中沒人在乎了。
話說回來呢,某種角度上賈伯斯當年也是這風格,不管不顧成本啊可行性啊之類的必須要實現心中的執念。但賈伯斯的心裡是有很明確的性能和審美的要求的,至於拜騰的要求呢,如果非說有,那就是貴這個字。
這種「偽賈伯斯」風格,如果不清楚拜騰的底細,是頗能唬人的,拜騰的產品一度成為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車企內部規劃未來車型的參考之一。
然而就算是賈伯斯,當年也是有在車庫裡捯飭電路板的經歷,創業階段——就算是風投給了很多錢——也要節用為先,這是真理,奈何拜騰實在被錢燒暈了腦子,不只在研發,而且在任何領域都努力「造」。
2018年,拜騰的北美辦公室採購零食花費700多萬美元,要知道拜騰的北美分公司也只有300多人,平均一個人吃了2萬美金的零食。
就算美國物價高,那也不該是這個吃法兒啊?可想而知拜騰的採購部門負責人是多能摟錢。
此外,拜騰中國的員工名片一盒價格就高達上千元,畢福康在外就餐一定會點一瓶店裡面最好的紅酒,去年底在員工工資發不出的時候,戴雷依然坐頭等艙去參加CES展。
這事兒也被汽車圈的評論小王子李想發朋友圈吐槽了,李想說「這麼難的行業,必須訓練一個從18層地獄為起點往上爬的創業企業。」
李想這話說得是極好的,奈何拜騰中國前期太順,融資太簡單,資本蜂擁而上地送錢給拜騰燒,導致拜騰從創始人到各個部門都比賽著花錢,倒好似誰花錢少,誰就是公司的罪人。
據說,在拜騰,預算只需要各部門的VP同意,然後就可以從財務出帳。
要知道,別說在內控及其嚴格的車企,就算在稍有財務常識的創業公司,甚至哪怕是花朵財經樓下炒瓜子的老大爺家裡,財務流程也不可能是「誰都能拿錢去花」,連創始人、CEO都不需要經過的財務流程,公司經費能被糟蹋到何種地步?這真是罕見罕聞、匪夷所思。
別說84億,就算840億,在這種制度下,也只是能撐得時間長一些,「敗」是早晚的。
另外,拜騰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雖然都有在中國工作的經歷,但兩個歪果仁對海外事業部有著非同一般的信仰,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公司,國內員工和國外員工罕有比例小於4:1的——理由是一樣的,因為海外人力成本更高——然而拜騰的北美辦公室和南京研發團隊都是約400人的團隊,而且拜騰的北美辦公室權力遠遠大於中國區,但幹活的效率又不如中國團隊。
這種德才不配位的中國—海外倒置導致外企在中國折戟沉沙的情況並不少見,但拜騰的兩位創始人依然義無反顧地一直讓北美團隊擁有著決定性的權力。然並卵,北美團隊基本上成了拜騰整個架構中最拖後腿的那個環節。
現在的拜騰已經成了被熊熊大火架起來的鐵殼,但也不能說沒有一絲絲希望,據稱一汽集團正準備給拜騰續命,江湖傳聞稱,一汽方面認為「拜騰」這個名字很敗,所以如今改成了「盛騰」,這樣就很勝了。
不可否認的是,拜騰的M-buyt的設計即使放到如今,還是頗有一戰之力的,而且燒光了84億,也給拜騰留下了擁有全自動化生產能力的南京工廠,現在拜騰的兩個老外創始人終於離場,這也使得原中國管理團隊終於能掌握大權。所以,儘管如今的造車新勢力成功概率並不大,但拜騰倒真的迎來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這個神奇的電動汽車牌子會徹底消失嗎?它會以「盛騰」的模樣浴火重生嗎?花朵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