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不救非,氪不改命」,將這句話套在拜騰汽車身上顯得恰到好處。經歷過84億元打了個水漂,拜騰汽車如今又將期望寄托在「改名」後的盛騰汽車上。
存於傳說之中長達半個月之久的「盛騰汽車」終於在9月9日出現在了世人面前,不僅其法人代表正是拜騰汽車前中國研發副總裁段連祥,辦公地點也與拜騰汽車如出一轍(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楓科技園)。
拜騰汽車一度被稱為最有希望成功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其以不到3年4次融資累計金額高達84億元的表現創下一個「奇蹟」。有錢有魄力,有造車資質,有一汽集團這樣的合作夥伴,還有在南京的造車工廠,拜騰汽車「萬事俱備」,只可惜「東風」未至,來了「西風」。
「疫情」之風颳倒了無數新興車企,也給了拜騰汽車致命一擊。拜騰汽車的聯合創始人戴雷和畢福康一定未曾料想,當初制定的宏偉藍圖也會成為量產汽車願景的攔路虎。顯然,看似龐大的融資資金難以支撐起拜騰汽車布局全球的計劃,而看不清現狀的「亂花錢」則直接導致了後方人力物力的缺失,生產環節受到阻礙。空有「一腔熱血」,最終倒在了「最後一米」。直至宣告停產停工,拜騰汽車燒光84億,還負債纍纍。
註冊新公司,這是瀕死的拜騰汽車給出的如意算盤。新公司意味著拜騰汽車可以暫時拋開此前負債,為自己「續命」。論及起名的藝術,這一次拜騰汽車也許迷上了玄學——拜騰因「拜」而「敗」,盛騰能因「盛」而「勝」。
另一方面,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盛騰汽車股東中出現了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不過並沒有詳細的投資金額信息。而在拜騰汽車的成長曆程中,一汽恰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合作夥伴。據悉,一汽不僅為拜騰提供了整車生產資質,還在其B輪融資中幫了一把。有消息稱盛騰汽車實際掌控者其實是一汽,事實尚未可知,不過去年原拜騰創始人畢福康在離職之後曾公開表示一汽過度幹預拜騰,同時也傳達了一汽更希望控制拜騰的工廠和電動車平臺的看法。
拋開包袱,坐擁現有造車基礎,倚靠一汽相助,化身「盛騰汽車」擬將融資20億的拜騰覺得自己又行了。只是暫且不提以拜騰的名聲能否成功,區區20億相較於拜騰此前燒掉的資金顯得不值一提,或許可能掀起一絲波瀾;而倘若真能「捲土重來」,拜騰興許已經不再是拜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