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製圖 新京報記者/王遠徵
幾乎每一年的315晚會,「保健品」都是關注熱點。不斷有媒體報導老人被「保健品」忽悠既被騙了錢,又毀了健康;而某些綜藝節目裡的知名公眾人物還宣揚自己有每天飯前吃一堆「保健品」的習慣……有些人覺得保健品是藥,是藥三分毒;有些人覺得保健品就跟維生素沒什麼區別,多吃點也沒事。對於「保健品」到底是好是壞、關於「保健品」到底是藥還是食品的爭論也不絕於耳。
那麼,你平時吃的「保健品」到底是啥?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團隊專家說,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大家常說的「保健品」規範來講應該叫「保健食品」,下面就來幫助大家搞清楚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區別↓
◆先要弄明白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真正定義
很多人對於藥品和保健食品界限的認識非常模糊。藥品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它必須具有確切的療效和適應證,以及明確的不良反應。而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保健食品的申報功能如下:
製圖 新京報記者/李石陽
註:除以上外,營養素類也納入保健食品的管理範疇,稱為營養素補充劑(如維生素、礦物質為主要原料的產品),以補充人體營養素為目的。
◆再要分清保健食品和藥品的五大區別
搞清了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定義,再來看看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區別。
(1)使用期限不同
藥品是有明確的服用劑量和服用時限(療程)的,在病程痊癒或明確該藥無效時,就要停止用藥或更換藥物;保健食品一般沒有時限的要求,但一般也不宜長時間服用。由於其一般不會在短期內產生保健功效,因此需要消費者自己觀察服用後的效果決定是否繼續服用。
(2)使用方法不同
藥品除了口服外,還可以靜脈和肌肉注射、外用等;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
(3)標識不同
處方藥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才可在醫院或藥店購買,而非處方藥上應有OTC標識。保健食品有自己專用的標識,俗稱「藍帽子標識」。
(4)毒性要求不同
藥品雖可防治疾病,但可以有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保健食品是一類特殊的食品,相比較於一般的食品,適用人群按食用要求服用下是不可以產生毒副作用的。
(5)選擇和使用時對專業醫藥人員的依賴不同
藥品需要在醫院或藥店裡,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甚至還要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合理使用,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保健食品是在超市或藥店,根據消費者自身的知識和條件,不需要醫生或專業人員的指導,自由購買的。
雖然明白了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區別,但其實有更直觀的方法查詢你買的保健食品是不是靠譜。方法就是記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根據產品標籤上的批准證書編號或者產品名稱進行查詢↓
第1步
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http://samr.saic.gov.cn/)」官網,在首頁右上角查詢欄處,直接點擊熱搜裡「保健食品」即可。
第2步
點擊後出現了搜索結果條目,點擊任何一條連結,都能進入到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數據查詢」的頁面。
第3步
然後從左邊選擇查詢相應產品信息即可。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最後,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提醒大家,任何宣稱無毒無害的、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都涉嫌虛假誇大宣傳,都是不可信的!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品!若用來替代藥品治療疾病很可能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果有任何身體方面的問題請到正規醫院及時就醫。
新京報記者 劉虹麟 圖片 製圖、網站截圖 編輯 趙昀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