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豈能包治百病

2021-01-17 上遊新聞

市場監督部門執法人員突擊檢查某保健品會銷場所

本報訊 (記者 李靜 文/圖)「名醫專家」大肆鼓吹,「患者」現身說法,功效完全為你量身打造,蜂膠、羊奶、白樺茸、治療儀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藥……乍看仿佛是健康講座類的節目,但實際上卻是不法商家打著講座的幌子,推銷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近日,萬州城區一家醫療器械體驗店因誇大吹噓醫療器械和保健品的治病功能被查處,萬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該醫療器械體驗店的虛假宣傳違法行為作出了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堅持坐某某牌的治療機,我的糖尿病、高血壓、氣管炎、眩暈症全好了」「吃了某某牌蜂膠,老伴的腦瘤後遺症好了,腳上的靜脈曲張也消了」,「喝了你們的羊奶,我的胃潰瘍好了,胃不痛了」……日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對城區一家醫療器械體驗店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該店使用的宣傳視頻中,有不少所謂的「患者」或「專家」現身說法,宣稱某品牌的治療機、羊奶、蜂膠、白樺茸等產品能治療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

後經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該治療機的核定使用範圍及功能僅為緩解失眠、便秘、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疼痛,根本不具備治療上述疾病的功效,而蜂膠、羊奶、白樺茸等為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也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效。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該醫療器械體驗店的虛假宣傳違法行為作出了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近年來,一些不法經營者在利益驅動下,使出花樣繁多的推銷手段,利用健康講座、免費義診、贈送禮物、免費旅遊等形式,吸引老年消費者參加,並通過所謂「專家」「教授」或虛假患者「現身說法」,誇大功效,進行非法營銷,誤導消費者高價購買保健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萬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群體,要理性看待身體疾病,科學、理性選購保健食品。要明白噓寒問暖的「親情關懷」、米麵雞蛋等「小恩小惠」,是商家的誘餌,名醫專家「坐診講座」、包治百病的「患者實例」是忽悠的工具,切勿盲目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會議、旅遊等活動。

在購買醫療器械前,要先看其醫療器械註冊證,看清其適用範圍再決定是否購買。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國家明令禁止保健食品宣稱對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購買時須認準保健食品「小藍帽」標誌、批准文號,切記保健食品不能治療疾病,不能代替藥物治病,不要將治病的希望寄托在保健食品上面,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檢查就醫,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藥師告訴你:如何區分保健食品與藥品!
    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藥品等。一般來說並不適合長期或大量服用,甚至存在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此外,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而藥品可以注射、塗抹等途徑使用。藥品一般需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中成藥及中藥飲片建議辨證施治,保證用藥安全。
  • 怎樣區別保健食品和藥品
    最簡單的辦法是,當你買藥時,一定要先在藥品的包裝盒上找"批准文號",藥品的批准文號開頭為"國藥準字",保健品的批准文號開頭為
  • 「磷蝦油」不是保健食品
    本報訊 (記者賈曉宏)最近,一種叫「磷蝦油」的保健品宣傳得比較火爆,在一些宣傳資料中,「南極磷蝦油保健品」被包裝為「全能」食品: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關節的靈活和健康、降血脂、降血糖……這種火爆的宣傳,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看到了
  • 為什麼說保健食品不是藥? 藥品與消毒產品的區別在哪?
    原標題:為什麼說保健食品不是藥? 藥品與消毒產品的區別在哪?   為什麼說保健食品不是藥?藥品與消毒產品的區別在哪?一種藥品為何有多種名稱?
  • 別再被迷惑,分清藥品和保健食品記住這五點!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團隊專家說,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大家常說的「保健品」規範來講應該叫「保健食品」,下面就來幫助大家搞清楚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區別↓◆先要弄明白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真正定義很多人對於藥品和保健食品界限的認識非常模糊。
  •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出消費提示:「磷蝦油」不是保健食品
    最近,一種叫「磷蝦油」的保健品宣傳得比較火爆,在一些宣傳資料中,「南極磷蝦油保健品」被包裝為「全能」食品: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關節的靈活和健康、降血脂、降血糖……這種火爆的宣傳,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看到了。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出磷蝦油產品消費提示。
  • 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十大常見騙局
    現場科普保健食品不是藥一直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都在通過大力科普保健食品知識,提升公眾對保健食品的科學認知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 保健品≠藥品 明年起保健食品的包裝上要有這個變化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用語區應當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體字印刷。20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為指導保健食品警示用語標註,使消費者更易於區分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編制的《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正式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警示用語必須黑體字印刷按照該《指南》,保健食品標籤設置警示用語區及警示用語。
  • 市局通報近期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嚴重違法廣告
    現將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線違法廣告監測管理系統》監測到、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以及我局日常監測到的本市發布的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嚴重違法廣告(詳見附件)予以通報。烏魯木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這批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未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准備案或篡改廣告內容。
  • 警惕保健食品六大「消費陷阱」
    近日,由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州日報聯合主辦、海珠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辦的第二期食品安全大講堂邀請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學教授蔣卓勤帶大家科學認識保健食品,並就如何避開一些常見的「消費陷阱」,買對
  •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警惕這27類虛假宣傳表述
    那麼,自己經常吃的所謂保健品到底算是食品還是藥品?它們所承諾的功效真的比看病開方還要神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怎樣鑑別保健品的真假好壞呢?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要想了解大家經常在市面上見到的保健品和食品、藥品分別是什麼關係,就要先搞清楚它的規範叫法。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
  • 磷蝦油保健品治百病不可信 尚未獲批保健食品
    原標題:磷蝦油保健品「包治百病」不可信  最近一段時間來,一種叫「磷蝦油」的保健品非常火爆。在一些宣傳資料中,「南極磷蝦油保健品」被包裝為包治百病: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關節的靈活和健康、降血脂、降血糖……不過,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發出消費提示,磷蝦油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但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截至目前,食藥監總局未批准過含磷蝦油原料的保健食品。
  • 「南極磷蝦油」功效強大、包治百病不可信
    近日,有媒體報導部分公司宣傳「南極磷蝦油保健品」功效強大、包治百病。為避免消費者上當受騙,2月14日,省食藥監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磷蝦油產品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磷蝦油是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來源於磷蝦科磷蝦屬南極大磷蝦,經水洗、破碎、提取、濃縮、過濾等步驟製得,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海鮮過敏者不宜食用,產品標籤、說明書中應當標註不適宜人群,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遇有虛假宣傳有疾病治療、預防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產品的
  • 保健品、保健食品和藥品,傻傻分不清?
    那麼,保健品、保健食品和藥品到底是什麼?各有什麼不同?本質區別是什麼?大眾應該如何辨別?且看下文。對於藥品和保健食品,由於都具有可食用性,且非處方藥和保健食品都可在藥店獲得,容易讓大眾產生誤會。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給大家介紹如何區分保健食品和藥品。如何區分保健食品與藥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產品的批准文號。
  • 保健食品讓臥床老人七天行走?打擊非法廣告務必徹底
    作者:城下秋  「能讓常年臥床的百歲老人四天坐立七天行走,能讓常年不孕不育的夫妻喜獲寶寶,還能讓癌症患者不吃藥就可以痊癒……」聽到這樣「包治百病」的廣告宣傳,一股山寨的味道撲面而來。
  • 市消協發布消費提示:購買保健食品警惕五大套路-新聞中心-北方網
    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部門接到的相關投訴顯示,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五大套路主要包括:免費贈送模式「引人上鉤」、假稱公益活動「冒用權威」、失實誇大宣傳「現身說法」、主打親情牌「溫情攻勢」、治療效果好「立竿見影」。  為此,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選擇保健食品時要做到「五個警惕」,警惕「藥到病除」「權威證明」「專家義診」「免費服務」「健康講座」。
  • 保健食品27項功能或調整為18項
    今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在去年8月就《保健食品功能範圍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調研、論證、修改,再次向社會徵求意見。經過反覆調研論證,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原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形成了目前的《保健食品功能範圍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
  • 「包治百病」「老中醫」……河北通報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案例
    昨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7年河北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部分典型案例。其中有不少「保健品」被犯罪分子包裝成包治百病的「神藥」,專門騙取老年人錢財。提醒人們注意防範。
  • 藥品,保健食品,從包裝上你分得清嗎?
    今天幫媽媽買藥,卻買成了保健食品,被她數落了一頓。說我連藥品和保健食品都分不清。它倆長得那麼像,誰能告訴我該怎麼分?不著急不著急,藥品和保健食品在包裝上有明顯的區別,咱們一一來看:NO.1 標識:保健食品標識為天藍色圖案,圖標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樣,即俗稱的「小藍帽」。若是藥品,非處方藥的藥盒上標有「OTC」標識,而處方藥必須拿著醫師開的處方才能買到。
  • 醫療機構銷售保健食品等非藥品如何定性處理
    日前,某市食藥監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一醫院進行檢查時,發現該醫院門診藥房和住院藥房裡都有保健食品等非藥品類產品。經過現場檢查和對藥房工作人員的調查,得到以下證實:1.該保健食品等非藥品系由醫院藥品採購部門統一從某地藥品批發企業購進的,並留有相關供貨方的資質和購貨發票等材料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