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生」,指的是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特徵就能預測到孩子成年後的特質。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長大有出息的孩子,12歲前有這些徵兆,快來看看你家娃有嗎?
第一種:獨立,動手能力強
蘇蘇家有兩個孩子,相差7歲。小時候,蘇蘇本打算只要一個孩子,對大兒子非常嬌慣,大兒子天生依賴性也比較強,動手能力很差,7歲了還吃飯難,父母只得追著餵飯吃。隨著小兒子出生了,父母的精力越來越有限,一般來說,7歲的孩子應該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可大兒子遇事就喊「媽媽」求救。
小兒子漸漸長大了,也許是小兒子的本性比較獨立,也許是蘇蘇沒有那麼嬌慣他,小兒子從小動手能力特別強,自己一個人可以把玩具拆裝下來,2歲就有意識地自己吃飯了。家裡的老人直言,小兒子將來一定更有出息!
其實,薑還是老的辣,老人見多識廣,他們的話很有道理。獨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他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人才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
第二種:自律,不受外界影響
妮妮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擇校。從小學到初中,她都是就近入學,讀的都是區裡最差的學校。可妮妮卻非常自律,勵志要高中考個好學校。當別的同學沉迷於漫畫等書籍時,她總是埋頭學習;當初中有些孩子都開始早戀時,她總是視而不見;當其他孩子都開始使用手機時,她堅決不要。最終她如願考上了重點高中。
自律是一個非常可貴而有必須的品質。凡是成功人士,必有自律的精神。自律的孩子,即使在繁雜的環境裡也能嚴格要求自己,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這樣的孩子定會得到天佑!
第三種:自控,情商高
「昨天我家那小子又要飛機模型,我不買他就趴在地上大哭大鬧。」小陳抱怨著說,「我兒子這點還好,情緒管理能力不錯,從來不會因為要什麼東西而大哭大鬧。」小林自豪地說。
其實真不是小林要面子,她兒子確實情緒管理能力很強,想吃零食時,也會試探地問媽媽:「媽媽,荷包暖和嗎?」這是她和兒子間的暗號,「荷包暖和」就意味著這個月家裡有結餘,可以給他多買點零食。
有些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大哭大鬧,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有些孩子卻自控能力非常強,懂得用巧妙的溝通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情商和溝通能力都是走上社會後必備的品質,這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定能讓家長更省心。
第四種:奉獻,不計得失
「昨天大家放學後,文文同學把教室掃得乾乾淨淨。而有些同學在做清潔時總是像完成任務一樣,文文不但自己做得乾淨,還能幫其他同學一起做。」班主任又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文文總是默默為班級奉獻,哪怕最後一個放學回家也不在意。在他的帶領下,他們班的孩子紛紛向他學習,班級更團結。
如今,越來越多的成人形成了「只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觀念,能夠樂於奉獻的孩子,總是顯得那麼耀眼。社會需要有奉獻精神,有大愛的人,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更吃香。
其實,早期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孩子在關鍵時期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未來成功的機率往往更大。而錯過了這一關鍵時期,父母的教育難度也會更大。
父母在給孩子做早期教育時一定要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 目光短淺。
不為了讓孩子享受眼前的安逸,而養成孩子不良的惡習。
2. 流於世俗。
如今具有奉獻精神的成人不多,民間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有些無私奉獻的人還被稱為「傻子」。但社會是發展進步的,父母們不要因為眼前某些世俗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對孩子產生誤導。
寶爸寶媽們,以上品質,你家孩子佔了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