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絕經十年卻還想再要個寶寶,52歲唯一的孩子在國外覺得冷清想再要一個……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不少高齡女性的「媽媽夢」再次被點燃,隨著年齡增大懷孕已非易事,輔助生殖技術成為她們寄予希望的「救命稻草」。記者從濟南市各大生殖中心了解到,從年初開始,門診量就較以往大幅增長,其中一半是為二孩而來。
今年46歲的章化梅(化名)近兩年來一直在與時間賽跑。單獨二孩政策出來以後,再要一個的願望,就在她心裡播下了種子。「女兒已經22歲要上大學了,想著將來家裡就剩我們兩口子,也怪冷清的。再說全家也都盼著,能再給她添個弟弟。」
儘管當時已經44歲,求子心切的她,還是決定拼一把。取了環之後就開始備孕,章化梅沒少吃各種補品,丈夫也戒了菸酒積極配合。不過,努力了大半年,卻仍沒傳出好消息。「這半年以來,婆婆時不時就會問我有動靜了沒,連晚上做夢都是懷上了。」一直沉寂的肚皮開始讓章化梅沉不住氣,她跟丈夫打算去醫院看看,一檢查丈夫身體好好的,原來是她自己身體不爭氣。
「檢查是輸卵管堵塞了,還拿了一些促排卵的藥,醫生說是會增加懷孕機率。」章化梅心想,畢竟年齡在這擺著,不比年輕時候,想要就有了。或許等輸卵管暢通後,寶寶就會聽見她的誠心召喚,能早點到來了。
不過,促排藥吃了兩三個月,助孕的醫生也換了好幾個,章化梅卻一直沒懷上。越來越心急的她,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輔助生殖技術上。「去年七八月份,到了濟南一家醫院想做試管嬰兒,醫生說不是輸卵管的問題,卵巢功能還可以,不用做試管嬰兒。」
因為盆腔有炎症,章化梅拿了活血化瘀的中草藥,並租了一臺儀器,每天按摩穴位30分鐘,堅持了三個月後,她終於懷上了。「醫生讓我放寬心再試試,沒想到真就有了。」從懷上寶寶那刻起,章化梅就天天算著日子,不過高興勁還沒過,50多天時寶寶還是出了意外,胎停了。
「當時真的很崩潰,沒想到寶寶就這麼走了。」章化梅忍痛做了流產手術,天天以淚洗面,隔了半年才緩過勁,打算再嘗試一下。不過就是這半年,她的卵巢迅速老化。儘管醫生告訴她,試管嬰兒不一定能幫得上忙,她還是執意要嘗試。
「從今年6月份開始打促排針,一開始是300單位,後來加到最大量375單位,連著打了三個月,還是沒能取出卵子。」到了10月份,章化梅不得不放棄,她說,最終還是沒跑贏時間。
助孕門診擠滿人,醫生都顧不上喝水
「現在最不想過年、過生日了,這些都在提醒我,我又老了一歲,再要上寶寶的機會越來越小。」10月27日上午十一點半,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盛燕的診室內,擠著十幾位等待的就診者,蘇舒(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已經38歲的她,跟章化梅一樣在與時間賽跑。
「是不是沒有著床?到底啥原因沒有懷上呢?」拿著冰冷的顯示未孕的檢查結果,蘇舒滿臉焦急地詢問。讓她難過和傷心的是,胚胎明明已經成功移植到體內,卻依然沒有發育。
「不要想得太多、有太大壓力,越是迫切地想懷上,往往越是事與願違。」盛燕安慰著蘇舒,放寬心或許就能懷上了。而從醫學角度來講,並不是每個移植到體內的胚胎都能成功發育。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像章化梅和蘇舒一樣的高齡女性燃起再做母親的夢想,從省內各地擁入濟南的各大生殖中心。
「今天上午人還算少的,看了九十多個,以往人多的時候都得上百。」送走當天上午最後一位就診者,盛燕看了一眼牆上的鐘表,時針指向十二點。一上午的忙碌,她沒能喝上一口水、去一趟廁所,不過她說,能準時看完病號,這已經是近幾個月來難得的一天。